孩子的世界与大人的不一样

  为什么父母总是忘了孩子与大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呢?我想,有这么几个原因。孩子是感性思维,凭潜意识行事,而成人积累的经验和知识所形成的理性思维, 掩盖了感性思维,显意识的作用压住潜意识的发挥,于是,观察世界的角度就不同。

  一位母亲这样写道:

  没事可干时,儿子就把家里的东西砸坏,连地上铺的砖块,他都会搬开来玩;一只废电池,一个钟表,他都会打开、砸碎。问他为啥这样,他说看看里面有无吸铁石。让他做什么,他偏不做,不让他干的这些事,他挨了打还要干。

  孩子就是这样度过童年的,在大人眼里破破烂烂、毫无价值的东西,在孩子眼里可能都是宝贝,都充满了乐趣。如果我们去看看孩子的抽屉,也许会发现,少了胳膊的娃娃,一颗缺了边的玻璃球,可是这每一样东西后面也许都会有一个精彩的故事。

  也许有人还记得,在《牵手》里有这么一个镜头,要把儿子的一袋子玩具当垃圾扔掉,儿子马上像小拳击手一样对他è?打脚踢。这个镜头是一个非常真实的处理。

  孩子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这个世界对他们来讲充满了神秘,而生活对大人来讲也许已??没有了秘密可言。我们应该还给孩子突破人生“秘密”的这份权利。

  第二是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很快,信息爆炸,物质生活的丰富与父母经历的年代完全不同,所以,现在的孩子一出生就面对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孩子大脑所接收到的信息比以前要多得多,因此要求孩子与大人有同样的视角是不现实的。

  第三是有的父母思想固化,而孩子的境界随着他们年龄的增长而不断提升。这种变化和父母的不变本身就是一对矛盾。

  父母从自己的角度教育孩子,在孩子的不同成长阶段上,表现出两种极为典型的趋势。一是以成人的标准要求孩子,二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总希望挣脱父母羽翼时又用对待幼童的方式来对待他们,所造成的结果都是忽视孩子自然成长规律,忽略了他们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需求。

  面对孩子,父母感到竞争的紧迫,时代飞速发展给他们留下了深刻的体验,他们中有的人冲在了浪尖上,有的人被淘汰了,还有的人正苦苦挣扎,内心备感压力的沉重。尽管父母的生活体验不同,但回过头对孩子的要求几乎是一样的。得学东西,得有几样谋生的本领,我们这个年代已经是如此,到你们那个时候只能是更激烈。这种对孩子未来的担心使他们抓紧一切时间安排孩子的每一天。

  一封信里写道:

  由于我丈夫是66届的高中学生,对未能完成大学梦耿耿于怀,现已成为终身遗憾。所以就让孩子来圆他的大学梦。从四年级开始给孩子加代数、几何等。有时一天要做80多道应用题,但对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却非常忽视。到现在上初中一年级了,还给孩子洗脸等。

  这位父亲把自己的人生失意附加在孩子身上,希望孩子来完成自己未下完的一盘棋。早早给孩子“加餐”,却对孩子的全面生活能力不加以培养。

  其实,父母应该清楚,人生不如意者十之八九。孩子的人生刚刚开始,他们有他们这一代的生命内容,让孩子来完成自己没有完成的目标是不公平的。

  当孩子大了,父母当然明显感到了孩子的“渐渐远去”。但是,他们渴望孩子的爱并希望孩子接受自己的爱,于是变得小心谨慎,努力想把孩子从身体到思想à?回到自己身边。有位母亲说,儿子和我上街,都不许我牵他的手,原以为孩子是个伴,早知这样,真想让他回到肚子里。

  这种老母鸡护小鸡的心理使父母对长大了的孩子关爱备至,从吃饭穿衣的嘱咐,到交朋友、玩耍的叮咛,并从自己的角度告诉孩子看待许多事的观点。

  孩子的每个成长阶段,父母都应该尽量去适应,给他们自由空间和快乐;孩子大了,要给他们足够的心理空间和适应情感距离。

孩子的世界和你我的不一样

可能在我们成人世界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在孩子的世界就不是这样。所以,在和孩子相处亲子教育的时候记得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我们一起看看这位妈妈分享的他跟孩子的一些小事。

悠扬的放学铃声响起来,学校大门打开,孩子们像小鸟一样成群结队叽叽喳喳飞了出来,扑向各自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次看到这欢快的景象,即使是乌云密布的天气也瞬间觉得世界阳光普照。

这天,我照例等在学校门口接儿子放学,照例欣赏着享受着这快乐欢腾的景象,一个戴着眼镜的小男孩满头大汗地跑到了站在我旁边的男人跟前。

男孩显得异常兴奋,手里举着一个小塑料盒子,说:“爸爸,你看!”

爸爸一边给他擦汗一边说:“什么东西?哪来这么个破盒子?”

男孩高兴地说:“是我抢到的!”

“哪里抢的?”爸爸问。

“我们班的XXX买了一盒糖,他吃完了糖我们就去抢盒子......”男孩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哦,好啊,他买了糖吃,吃完了却叫你们去抢空盒子......”

"是啊,他把盒子扔很远,我们班很多人就一起跑去抢。最后终于被我抢到了!"男孩丝毫没有注意到爸爸刚才的语气变化,仍然兴致高涨地跟爸爸分享着自己愉快的游戏,炫耀着自己力压群雄的胜利。

“你们是不是有病啊!”爸爸厉声骂了一句,手上擦汗的动作也随之粗鲁了起来。

男孩一下子愣住了,抬头看看爸爸,又把目光移向了别处,一脸迷茫。

“他有钱买糖吃,干吗不给你们吃糖,自己把糖吃完了,然后拿个空盒子耍你们玩。你们这群笨蛋,被人耍还这么开心。玩什么不好,非要去抢别人舔过的脏盒子......”

爸爸义愤填膺地喋喋不休,男孩始终看着别处,表情越来越迷茫,目光越来越黯淡。

看着他的小脸儿渐渐由晴转阴,我站在一旁忍不住对他充满了同情。不只是同情他的好心情被瞬间摧毁,而更加同情他挨完了骂都始终搞不明白这通没来由的教训到底来自何处,到底为什么。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当然明白那个爸爸怒从何来。一盒糖,一个吃完了糖剩下的空盒子,好像充满了成年人世界的隐喻。分不到糖吃,却还被别人吃糖剩下的空盒子耍的团团转,这不只是笨,而简直是一件有辱尊严和体面的大事。

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却根本不存在什么隐喻不隐喻。一盒糖就是一盒糖,一个吃完了糖剩下的空盒子就是最好的玩具,而一群人一窝蜂地去争抢空盒子就是最开心的游戏。

同样的一件事,在大人和孩子的世界里有着不同的解读,这本来也是很自然的情况。但是,如果大人硬要把自己的解读强加到孩子的世界里,却会显得有些残酷。

而实不相瞒,这样的事情,我也曾经愚蠢地干过一次。

很久之前,有一天放学的路上路过便利店,儿子想进去买零食吃。我给了他五块钱,告诉他回到家一定要还我钱才行。他爽快地答应了,拿着钱进去花的干干净净。

回到家,我催促他说:“快点儿去你的钱罐儿里拿五块钱还给我。”

他说:“我好累啊,你自己去拿不就行了!”说完就自顾自跑到沙发上看起了漫画书。

我有点儿手足无措,心想,这人怎么会这么放心让人家到自己的钱罐儿里拿钱?我真要去别人钱罐儿里拿钱吗?我要真去拿了,万一哪天他的钱的数目出现了差池,那我不成嫌疑犯了吗?

一番缜密的思考之后,我跟他说:“你怎么能让我自己去拿呢?你不怕我多拿吗?”

“多拿什么?”他说,显然还没听懂是什么意思。

我只好进一步解释说:“你 怕我不是拿了五块钱,而是拿走了十块钱吗?”

听了这话,他皱着眉,一脸不解地问:“我就借了你五块钱,你为什么要拿走十块钱啊?”

那一刻,我忽然有点儿无地自容,一下子语塞了。没想到我的这种担心和防范在他看来竟会如此不合理!

幸好我及时刹车,没有再继续谆谆善诱地给他科普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

我默默地从他的钱罐里拿走五块钱,内心满是对自己的鄙夷,但也却从未有过的安心和踏实。

我们的思维逻辑随着年岁增长阅历增多而不断进化,说的好听一点儿叫越来越成熟,而说的不好听却叫越来越世俗。有人可能会抱怨说,这种成熟和世俗也是被这世界强加的,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尽可能保持头脑清醒,只将之据为己有即可,不要恃强凌弱,总想带着这两把利剑入侵孩童的世界,那样只能变成可恶。

我们好象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迫不及待想要把他们变得更“聪明”。可事实上,我们做不了他们的指路明灯,而他们,却经常可以成为我们心灵的净化剂。

其实,我们也是从那样的世界走来。即便现在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大人,适应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不时回头看一看那样纯净的曾经,或者跟着孩子再重新体验一次,也绝对不是一件不成熟的事。

孩子的世界和你我的不一样

可能在我们成人世界里根深蒂固的东西在孩子的世界就不是这样。所以,在和孩子相处亲子教育的时候记得多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或者一个人。我们一起看看这位妈妈分享的他跟孩子的一些小事。

悠扬的放学铃声响起来,学校大门打开,孩子们像小鸟一样成群结队叽叽喳喳飞了出来,扑向各自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每次看到这欢快的景象,即使是乌云密布的天气也瞬间觉得世界阳光普照。

这天,我照例等在学校门口接儿子放学,照例欣赏着享受着这快乐欢腾的景象,一个戴着眼镜的小男孩满头大汗地跑到了站在我旁边的男人跟前。

男孩显得异常兴奋,手里举着一个小塑料盒子,说:“爸爸,你看!”

爸爸一边给他擦汗一边说:“什么东西?哪来这么个破盒子?”

男孩高兴地说:“是我抢到的!”

“哪里抢的?”爸爸问。

“我们班的XXX买了一盒糖,他吃完了糖我们就去抢盒子......”男孩还没说完就被打断了。

“哦,好啊,他买了糖吃,吃完了却叫你们去抢空盒子......”

"是啊,他把盒子扔很远,我们班很多人就一起跑去抢。最后终于被我抢到了!"男孩丝毫没有注意到爸爸刚才的语气变化,仍然兴致高涨地跟爸爸分享着自己愉快的游戏,炫耀着自己力压群雄的胜利。

“你们是不是有病啊!”爸爸厉声骂了一句,手上擦汗的动作也随之粗鲁了起来。

男孩一下子愣住了,抬头看看爸爸,又把目光移向了别处,一脸迷茫。

“他有钱买糖吃,干吗不给你们吃糖,自己把糖吃完了,然后拿个空盒子耍你们玩。你们这群笨蛋,被人耍还这么开心。玩什么不好,非要去抢别人舔过的脏盒子......”

爸爸义愤填膺地喋喋不休,男孩始终看着别处,表情越来越迷茫,目光越来越黯淡。

看着他的小脸儿渐渐由晴转阴,我站在一旁忍不住对他充满了同情。不只是同情他的好心情被瞬间摧毁,而更加同情他挨完了骂都始终搞不明白这通没来由的教训到底来自何处,到底为什么。

作为一个成年人,我当然明白那个爸爸怒从何来。一盒糖,一个吃完了糖剩下的空盒子,好像充满了成年人世界的隐喻。分不到糖吃,却还被别人吃糖剩下的空盒子耍的团团转,这不只是笨,而简直是一件有辱尊严和体面的大事。

可是,在孩子的世界里,却根本不存在什么隐喻不隐喻。一盒糖就是一盒糖,一个吃完了糖剩下的空盒子就是最好的玩具,而一群人一窝蜂地去争抢空盒子就是最开心的游戏。

同样的一件事,在大人和孩子的世界里有着不同的解读,这本来也是很自然的情况。但是,如果大人硬要把自己的解读强加到孩子的世界里,却会显得有些残酷。

而实不相瞒,这样的事情,我也曾经愚蠢地干过一次。

很久之前,有一天放学的路上路过便利店,儿子想进去买零食吃。我给了他五块钱,告诉他回到家一定要还我钱才行。他爽快地答应了,拿着钱进去花的干干净净。

回到家,我催促他说:“快点儿去你的钱罐儿里拿五块钱还给我。”

他说:“我好累啊,你自己去拿不就行了!”说完就自顾自跑到沙发上看起了漫画书。

我有点儿手足无措,心想,这人怎么会这么放心让人家到自己的钱罐儿里拿钱?我真要去别人钱罐儿里拿钱吗?我要真去拿了,万一哪天他的钱的数目出现了差池,那我不成嫌疑犯了吗?

一番缜密的思考之后,我跟他说:“你怎么能让我自己去拿呢?你不怕我多拿吗?”

“多拿什么?”他说,显然还没听懂是什么意思。

我只好进一步解释说:“你 怕我不是拿了五块钱,而是拿走了十块钱吗?”

听了这话,他皱着眉,一脸不解地问:“我就借了你五块钱,你为什么要拿走十块钱啊?”

那一刻,我忽然有点儿无地自容,一下子语塞了。没想到我的这种担心和防范在他看来竟会如此不合理!

幸好我及时刹车,没有再继续谆谆善诱地给他科普成人世界的游戏规则。

我默默地从他的钱罐里拿走五块钱,内心满是对自己的鄙夷,但也却从未有过的安心和踏实。

我们的思维逻辑随着年岁增长阅历增多而不断进化,说的好听一点儿叫越来越成熟,而说的不好听却叫越来越世俗。有人可能会抱怨说,这种成熟和世俗也是被这世界强加的,是不可避免的。即便如此,我们也要尽可能保持头脑清醒,只将之据为己有即可,不要恃强凌弱,总想带着这两把利剑入侵孩童的世界,那样只能变成可恶。

我们好象总会在不知不觉中迫不及待想要把他们变得更“聪明”。可事实上,我们做不了他们的指路明灯,而他们,却经常可以成为我们心灵的净化剂。

其实,我们也是从那样的世界走来。即便现在变成了一个成熟的大人,适应了一个不同的世界,不时回头看一看那样纯净的曾经,或者跟着孩子再重新体验一次,也绝对不是一件不成熟的事。

本文Hash:25efc9725c417629dfae669f0f5104a8fb633776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