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要不要补维生素D

很多地方的儿童保健工作常规都规定新生儿出生两周后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可最近又常常听一些医生说纯母乳喂养的孩子前4个月不用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到底谁说得对?新生儿要不要补充维生素D?补维生素D和补钙是不是一回事呢?让我们慢慢地分析。

维生素是一种营养素,它虽不供给能量,需要量又极少,但却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质。维生素缺乏会影响生长发育;过量则会引起中毒。一般情况下维BR>生素来源于食物,比如维生素A、B、C、叶酸等;只有维生素D和烟酸可在体内合成。可合成又受一些条件制约,以至于合成量不足仍需适当补充。

新生儿体内的维生素是出生前妈妈帮他贮备好的,一般情况下,前两个月不需要额外补充。可也有一些情况比较特殊,可能导致孩子不到两个月就出现维生素缺乏。

(1)母孕期不注意补充复合维生素,给婴儿的贮备不足。

(2)孩子早产,该贮存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铁)还来不及贮备充足。

(3)孩子出生后乳母偏食,奶中某些维生素供给不足,原有贮备很快消耗殆尽,不及时补充维生素必然会缺乏。所以,在补不补维生素和补多少的问题上也应遵循个体化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新生儿期孩子很少晒太阳,而能在体内合成维生素D的先决条件是皮肤要接受阳光中紫外线的照射,只有这样才能帮助钙的吸收,预防佝偻病的发生。这就是孩子出生两周后(15天)每日补充维生素D400国际单位的理由。

较新的研究告诉我们,如果母亲在孕期注意补充钙,孕后期没有腿抽筋等缺钙的表现,哺乳期注意膳食平衡,那么在前4~6个月纯母乳喂养阶段就不用给孩子补钙。因为母乳中的钙和磷比例恰当,钙吸收率高,额外添加钙剂有可能干扰孩子自身钙代谢过程。而关于维生素D的补充问题我们还不好说完全不补。一方面我们用的是A+D制剂,这里还有补充维生素A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否补维生素D要看孩子户外活动和晒太阳的多少。夏、秋季每日能晒太阳(并非暴晒,指在树阴下活动)两小时者,不必补充维生素D;到冬季再补充,完全来得及。当然已患佝偻病者,要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新生儿要尽早补充维生素

我们都知道维生素对新生儿的重要性,如果缺乏维生素的话,可能会诱发某种疾病。而在母体内,摄取了各种维生素并且贮存起来,这是事实。而如果母亲偏食,所贮存的某些维生素很快就会耗尽。这样的话宝宝就会缺乏维生素,若不给补充一些维生素,就会发生维生素缺乏症。所以母婴专家指出,新生儿要尽早补充维生素。

为此,在期间,如果母亲没有充分服用复合维生素,体内的维生素贮备或许会少。为了不引起维生素缺乏症,应及早从预防的角度出发,增加维生素。另外,未成熟儿由于身体小,贮存的维生素少,所以也要尽早补充维生素。

如果先下结论的话,就是不管是成熟儿,还是未成熟儿,不管是母乳喂养,还是人工喂养,从出生后15天起每天加.25毫升的复合维生素较为稳妥。

大家知道,佝偻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而引起的骨质发育不良的疾病。如果照射紫外线,人体的皮肤就能产生维生素D。可是,在生后1个月里,一般是不会晒到太阳的,所以从生后3周开始要每天给加4国际单位的维生素D。特别是未成熟儿,体重在2公斤时,体内维生素D的贮存很少,更需要从生后2周开始加维生素。

所谓坏血病,就是身体各处出血,当触摸一下下肢时,常常由于疼得历害而哭着弹起来。这是缺少新鲜水果中所含有的维生素C所致。用母乳喂养的,如果母亲不是完全不吃水果和蔬菜,就不会得这种病。在用新鲜牛奶和奶粉喂时,由于调配时需加开水,就会使部分维生素C受到破坏。为了严格消毒,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为此,从出生后2~3周开始,每天要补充维生素C25毫克(或者加桔子汁5毫升)。

维生素A不足时,眼睛角膜发干,严重时会失明。维生素A耐热,即使牛奶进行消毒后也能剩下大量的维生素A,母乳中也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每1毫升乳汁中有2~5国际单位),所以不补充也可以。但为了预防起见,每天可加维素A,1,5~2,国际单位。

缺乏维生素B1会引起脚气病,这是众所周知的,牛奶中维生素B1的含量比母乳中多(每1克牛奶中含.4毫克,而1克母乳中则含.2毫克)。每天需要.5毫克的维生素B1。如果母亲不喜欢吃面粉、面条、面包等,而只吃精白大米,又不吃较多的副食品的话,母乳中的维生素B1就会缺少而使患脚气病。所以喂母乳的母亲不要只吃精白大米。因为弄不清母亲的食物中所含的维生素量,为了预防,每天可加.5毫克左右的维生素B1。

为了预防各种维生素的不足,需要注意上述各点。但若担心鱼肝油对婴幼儿的刺激太大,或担心果汁也容易引起腹泻时,可喂复合维生素。市售的复合维生素,除含有A、D、C、B1外,还混有其它各种每天所需的维生素,从预防的意义上说可以让食用。只是维生素D和维生素A的服用量如果超过了需用量反倒有害,所以不能随心所欲地乱用复合维生素(维生素过剩症)。当见大时,就可以常晒太阳,能喝果汁后也就不必食用复合维生素了。

知道了新生儿要尽早补充维生素,所以为了避免宝宝因为缺乏某种维生素而出现上述的病症,我们要提前做好预防工作,注意补充维生素。一般来说,现在的特制奶粉里含有各种维生素,每天食用1克奶粉就可以满足对维生素的需要量。

足月新生儿要补维生素K?

顾名思义,维生素K缺乏症是由于缺乏维生素K引起的凝血障碍性疾病,临床主要见于新生儿出生前三个月内,为婴儿期较常见的疾病。如果孩子患病,可能会流血不止或腹泻、抽搐、脑水肿,严重者甚至导致死亡或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

专家表示,单纯母乳喂养尤其是初乳喂养的孩子更易患此病,而新生儿滥用抗生素也是人为导致此病发生一大诱因。孕妇应从怀孕中后期开始补充维生素K,健康足月新生儿一出生也应立即补充以积极预防此病。

新生儿出血不止

原是患“维生素K缺乏症”

小材出生不到一个月时突然高烧久久不退,到诊所注射退烧针后针眼出血难以止住,随后送入院治疗。在此期间,小材每天不停抽搐,CT检查发现其颅内出血,继而发生脑水肿,在实施引流术后才侥幸保住小材的性命。医生最后确诊其患有“维生素K缺乏症”。

维生素K缺乏症是一种获得性、复合性出血性疾病,由维生素K缺乏引起,以有出血倾向、凝血因子缺乏或减少为特征。

专家介绍,维生素K是参与人体血液凝固的一种重要物质,一旦缺乏,就会带来“流血不止”等凶险情形。在临床上,维生素K缺乏的患儿大多数是出生后3个月内逐渐开始显现,这部分患儿绝大多数为母乳喂养,体内维生素K含量偏低,因为母乳中维生素K的成分比例仅为牛奶的1/4,且初乳几乎不含维生素K,加上母乳喂养者肠道内细菌少,维K合成也少。

“人体自身不能制造维生素K,只有靠食物中天然产物或肠道菌群合成。成人一般可以通过食物或肠道菌群得到足量补充,而维生素K比较难以通过胎盘吸收,所以,婴儿体内没有多少‘老本’可用。从子宫娩出的婴儿,肠道内还是一片‘洁净’,处于无菌状态,还不能帮助自身合成维生素K。”专家解释说。此外,新生儿生长发育快,对维生素K需要量较大,更加容易引发摄入不足。

足月新生儿也须补充维生素

维生素K严重缺乏的婴儿可因脑出血而致死或致残,但它完全可以通过早观察早发现进行预防。“如果母亲本身就严重缺乏维生素K或者使用加快维生素K氧化降解的药物,造成体内维生素K含量下降,所生下的婴儿一般也会缺乏维生素K。”此外,如果婴儿诞生就出现脐带残端无故渗血不止或婴儿突发莫名抽搐、腹泻等现象,则必须引起高度重视,一般可以通过查凝血酶判断是否患有此病。

专家介绍,除此之外,宝宝出生后三个月内如果全身多部位出血,尤其是胃肠道出血或皮肤皮下出血,表现为皮肤出血点淤斑、注射部位或采血部位出血不止等,都是此病的危险信号。

专家介绍,新生儿一定要补充维生素K。长期以来,不少父母误认为只有出生体重不足、早产儿以及有产伤的婴儿容易患维生素K缺乏症,但近年来有越来越多资料表明,即使身体完全健康的足月儿,也可能因缺乏维生素K而引起颅内出血等征兆。

目前,基本上正规医院都会在新生儿出生时就为其补充维生素K,绝大部分宝宝都能通过出生后的迅速补充而避免体内维生素K缺乏。

擅自用抗生素或致维生素K缺乏

临床发现,不少新生儿患上常见呼吸道、消化道疾病后,部分年轻父母未遵医嘱自行买药,导致抗生素滥用,从而人为引发孩子维生素K缺乏。“如果长期服用广谱抗生素或磺胺药,都可能抑制肠道正常菌群生长,造成维生素K严重缺乏,从而导致婴儿凝血机制障碍。”专家表示,“婴儿无小病”,因而针对其用药必须非常慎重,孩子一旦有任何异 都应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服药。

补充维生素

孕妇多吃蔬菜西红柿

从临床统计的情况来看,维生素K缺乏的婴儿大多数来自农村,很多直接由于母亲在怀孕期间没有正常补充维生素K导致。

目前,国际上使用维生素K对新生儿预防维生素K缺乏症的总趋势是:由肌注改口服,由1次变多次,由婴儿服用扩展为母亲服用。孕妇应从32至36周起,服用适量的维生素K,直至分娩。临产的孕妇在分娩前1~4小时肌注或静滴维生素K,新生儿也要补充维生素K。

专家指出,对长期使用抗生素、腹泻的婴儿,以及3个月内单纯母乳喂养儿,一定要实施常规维生素K的补充;临床上遇到不明原因的患儿出血,在寻找病因的同时,应该立即肌注维生素K,以防进一步导致颅内出血;患阻塞性黄疸或婴儿肝炎者,应预防性给予维生素K。

此外,对接受大剂量水杨酸盐治疗、完全胃肠道外营养患儿,亦应给予维生素K补充。

除了口服和肌注的方式来补充维生素K,还可以通过孕妇均衡饮食来调节,如多进食维生素K含量丰富的食物,像菠菜、苜蓿、西红柿及鱼类等。

本文Hash:dfcc447d58ea1d814287c2bce8f4261479f5666a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