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 of /baby/bbjk/yieq/wyzn/20100812

  经常在电视当中看到小孩被食物噎住,其实噎住小孩的食物主要有几种,包括、麻花、坚果、糖果等,远离这些危险食物,让孩子安全进食。下面就为您详细剖析这几类危险食物。

  让孩子噎住的危险食物

  1、果冻

  幼儿吞食果冻容易发生意外,家长可不能轻忽大意!建议家长给孩子吃果冻的时候,不要一整颗给,可以先弄碎后再给幼儿食用。

  2、麻花、糖果

  不好咬的食物本来就容易噎住喉咙,不适合3岁内的幼儿食用,如果真的要给幼儿食用,建议先切成丁状。

  3、鱿鱼丝

  纤维过长,咬感过硬的零食,包括鱿鱼丝、牛肉干都不适合给幼儿吃。

  4、花生酱

  黏稠度过高,不适合幼儿吞食。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相关资讯:

  让孩子噎住的危险食物

  5、坚果类

  体积太小,有时可能来不及咀嚼就吞食下肚,容易噎到。

  6、小巧水果

  小巧圆形但里面带核的水果并不适合给幼儿食用,如龙眼、葡萄、樱桃等,家长可剥开去核后再给幼儿食用。

  7、多纤维蔬菜

  维纤多且不易咬烂的蔬菜不适合幼儿,如芹菜、豆芽。

  8、大肉块

  大块的肉块幼儿无法咬烂,若强吞下很容易噎到,应该切成薄肉片或肉丁。

  9、长面

  太长的面条幼儿不易吞食,若以吸食的方式食用也容易噎到,烹调时可先切成小段再烹煮。

  10、多刺的鱼

  建议家长选择鱼刺较少的鱼类烹煮,否则容易噎到并会刺伤幼儿食道与口腔。

  被食物噎住对于孩子来说比较危险,因此当孩子进食时,应尽量远离这些危险食物。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相关资讯:

Index of /baby/bbjk/yieq/wyzn/20100811

  混合喂养的Yes or No

  一种奶

  有的妈妈说混合喂养必须让宝宝一次只吃一种奶,不能母乳和奶粉同时喂,或者两种奶粉同时喂,否则会造成宝宝消化不良危害宝宝健康?

  yes 其实如果妈妈的母乳不能满足宝宝的营养就需要妈妈给宝宝喂食一些奶粉,对宝宝的影响不是很大。

  no 妈妈一般不要轻易给宝宝更换奶粉,如果宝宝平时多喝的配方奶忽然被更换了,就会很容易引起宝宝拒绝喂奶的行为。妈妈如果考虑给宝宝替换奶粉时,应该先采取渐进的方式,可以每天加半匙新奶粉,直到全部换过来为止。

  两步走

  混合喂养一定要分两步,先母乳后配方奶?

  yes 在确定母乳不足的情况下,以其他乳类或代乳品来补充喂养婴儿,其中需要考虑母乳缺少的多少来决定混合喂养的方法。一般在宝宝6个月以前,可以先喂食宝宝母乳,然后再喂食宝宝奶粉,这种方法叫做“补授法”。

  no 当宝宝6个月以后可以进行“代授法”,就是采取一次喂食宝宝母乳,下一次喂食宝宝配方奶粉,这样轮换交替喂食宝宝。这种喂法容易使母乳减少,逐渐地用牛奶、代乳品、稀饭、烂面条代授,可培养孩子的咀嚼习惯,为以后断奶做好准备。

  4个月

  宝宝辅食喂养必须是在4个月之后吗?

  no 并不是等到宝宝4个月大的时候才可以给宝宝添加辅食,因为有的宝宝生长发育比别的宝宝要快很多,妈妈的母乳中缺少的微量元素就不能满足宝宝生长的需要,如母乳和其他乳制品中就很少含有微量元素铁,如果宝宝缺铁就会造成宝宝缺铁性贫血。所以应视宝宝的生长情况及时进行辅食喂养。首先应看宝宝体重2倍,通常为6千克,但是出生时体重2.5千克以下的低体重宝宝,添加辅助食品时,体重也应达到6千克;其次看喂奶量和喂奶后宝宝的表现8~10次,或一天吃配方奶达1000毫升,仍发现宝宝有饥饿感或很强的求食欲,这表明宝宝的生长已经开始需要添加一些辅食来保证营养需求了;第三看宝宝动作,俯卧时抬头挺胸,能用双肘支持其重量。在表现方面,宝宝开始有目的地或喜欢将手和玩具放在口内;第四看宝宝对食物的反应,并表现出进食的愿望,妈妈这时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辅食喂养。

  生长速度快并且活泼好动的宝宝更要比文静的宝宝提前进行混合喂养,来补充宝宝迅速生长时身体更多的营养需求。

  yes 宝宝生长到4个月时,由于妈妈母乳中的营养不能够完全满足宝宝生长的需要,这时就需要添加一些辅食了,过早的添加辅食,宝宝还不算健全的消化系统就不容易消化这些辅食。

  宝宝到4~6个月的时候正是让宝宝尝试吃辅助食物的时候。但新妈妈应注意添加辅食要遵循从少到多,由稀到稠,从细到粗的原则。蛋黄、米汤、稀粥、菜泥、果泥都可以,再大一些的宝宝还可以添加肉泥一类的食品,同时应细心观察宝宝的排便情况。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相关资讯:

  用奶瓶

  母乳可以喂饱,也要让宝宝尝试用奶瓶,可以用奶瓶喂母乳,这样宝宝以后可以更快地适应奶瓶?

  yes 由于职场妈妈工作非常繁忙,没有太多的时间喂食宝宝,等宝宝稍微大一些时可以尝试把母乳挤到奶瓶里喂,让宝宝逐渐适应奶瓶,也为以后宝宝的断奶做好准备。

  no 用奶瓶喂养的话,应首先看宝宝的年龄。两个月以下的宝宝,最好不要用奶瓶喂养,这样很容易造成宝宝的不适应,过早产生厌奶的心理。长时间用奶瓶喂养就会让宝宝不认乳头,给 妈妈喂养宝宝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不认乳头

  母乳足的时候尽量不要让宝宝用奶瓶,可以用小勺,否则宝宝会不认乳头?

  yes 在宝宝0~4个月前,在母乳充足时用奶瓶喂养,会造成宝宝“乳头错觉”。宝宝吸过奶瓶的橡皮嘴后,就会误以为橡皮嘴就是妈妈的乳头了,橡皮嘴软,孔大,不需要花很大力气就可以吸到乳汁,而吸吮母亲的乳头要费较大的力气才能吸出乳汁。不吸吮乳母的乳头,会减少对乳头周围神经的刺激,影响妈妈乳汁分泌和喷乳的脑神经反射,使新妈妈乳汁分泌量减少,造成母乳不足。另一方面,奶瓶、橡皮奶嘴不易洗干净,易被细菌污染,使用后易引起肠道感染。必要时,主张妈妈用小匙、小杯喂食宝宝,因为小杯、小匙很容易洗干净。

  no 宝宝在生长到6个月以后,妈妈就要给宝宝增加奶瓶喂养的次数了。宝宝在适应了妈妈的乳头之后,就会不喜欢用奶瓶饮食。妈妈得让宝宝慢慢适应奶瓶的感觉,对宝宝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可以奶瓶和母乳间隔喂养,这样让宝宝逐渐适应奶瓶,减少母乳喂养的次数。

  TIPS

  为了有效提高宝宝对奶瓶的兴趣,妈妈可以:

  1.用奶瓶在宝宝还没饿之前先喂食。

  2.用奶瓶喂食时,拿妈妈的衣服包着宝宝。

  3.不要将瓶嘴放入宝宝的口中,而是把瓶嘴放在旁边,让宝宝自己找寻瓶嘴,主动含入嘴里。

  4.把瓶嘴用温水冲一下,让它和人体温度相近。

  5.让宝宝试用不同形状、大小、材质的奶嘴,并调整奶嘴洞口的大小。

  6.试着用不同的姿势给宝宝喂食。有些宝宝用奶瓶吃奶时,喜欢喂他的人把脚抬高;有些则不喜欢看着保姆的脸,喜欢背向着保姆的胸前时较愿意吸奶瓶中的奶。

  7.试着抱抱他、摇摇他、走一走等,使他安静下来。

  8.在宝宝睡着的时候,把奶瓶放入他的嘴中。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相关资讯:

Index of /baby/bbjk/yieq/wyzn/20100810

  您会给宝宝选购酸奶吗?给宝宝选购酸奶需要什么技巧吗?购买酸奶后是否应当品尝一下?是否应当选购宝宝喜欢食用的酸奶口味?这几个问题如果问您,您应当怎样回答呢?

  选购酸奶注意事项:

  1、购买前,仔细查看标签标识

  特别是要仔细观察看产品上的配料表和产品成分表,以便于区分产品是酸牛奶还是酸奶饮料。根据国家标准,酸奶和含乳饮料的包装上都应标明产品成分和配料。酸奶的配料表中,蛋白质含量标示不应低于2.9%或2.3%。酸奶饮料的配料表中,一般都会出现“水”和“山梨酸”,蛋白质含量标示不低于1.0%或0.7%。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相关资讯:

  2、选购时,考虑适合宝宝口味

  ·从工艺上区别,二者在口味上略有差异(凝固型酸奶口味更酸些),但营养价值没有区别,父母只需要根据宝宝的喜爱来选择。

  ·从原料和添加物分、调味酸奶和果料酸奶3种。只用牛奶或复原奶作为原料发酵而成的是纯酸奶;在牛奶或复原奶中加入食糖、调味剂或天然果料等辅料发酵而成的是调味酸奶或果料酸奶。建议父母给宝宝选择原味酸奶更佳。

  ·从脂肪含量来看、低脂酸奶和脱脂酸奶。全脂酸奶有丰富的维生素A或D,是酸奶产品中最富营养价值的,父母不妨为宝宝选择全脂酸奶。

  3、购买后,先仔细地品尝一下

  酸奶应具有纯乳酸发酵剂制成的酸牛奶特有的口味;但酸奶饮料的奶味就淡多了,而且大多有水果味。

  发酵型含乳饮料是以鲜乳或乳粉为原料,经乳酸菌类培养发酵制得的乳液中加入水、糖液等调制而成的具有相应风味的活性或非活性产品。其中,产品中蛋白质含量不低于1.0%的称为乳酸菌乳饮料,蛋白质含量不低于0.7%的称为乳酸菌饮料。对配制型含乳饮料加入酸味剂调味的产品,和发酵型产品可称为酸乳饮料产品。发酵型活性类产品中存在一定数量活性的有益微生物如乳酸菌,它能起到抑制人体肠道中的腐败菌,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的功能。

  含乳饮料类产品经过90年代初的迅猛发展,目前已进入平稳发展期,目前除少数几家以生产含乳饮料为主的生产企业之外大多数乳品企业只将该类产品作为企业的一种辅助产品生产。含乳饮料类产品是一种极其常见的营养型饮料,虽然具有一定的营养价值,但由于一般的含乳饮料产品的主要原料为水,加水量可达2/3,因此其营养价值只有纯牛奶的1/3。

  看了之上的介绍你是否知道了怎样给宝宝选择酸奶了呢?小编提醒您,酸奶再好喝,也别贪多,最好还是少喝。

共2页: 上一页12下一页相关资讯:

本文Hash:8f98a5dd806a388bbb1fca47158828fca26c7fe4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