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死不下中医辩证分型及治疗

导读: 气血虚弱型胎死不下 瘀血阻滞型胎死不下 湿阻气机型胎死不下 健康小贴士

1

气血虚弱型胎死不下

主要证候:孕期胎死胞中不下,小腹隐痛,或有冷感.或阴道流淡红色血水,头晕眼花,心悸气短,精神倦怠,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脉细弱。

证候分析:由于气血虚弱,气虚运送无力,血虚产道失于濡润,故胎死腹中久不产下;死胎内阻,气血运行不畅,胞脉失于温养,故小腹隐痛,或有冷感;气血虚弱,冲任不固,胎死已久,是以阴道可见淡红色血水流出;气血不足,外不荣肌肤,上不荣清窍,故面色苍白,头晕眼花,内不荣脏腑,则精神倦怠,心悸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也为气血虚弱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活血下胎。

方药举例:救母丹(《傅青主女科》)。

方药组成:人参、当归、川芎、益母草、赤石脂、荆芥穗(炒黑)

方药药性分析:方中人参大补元气,以助运胎之力;当归、川芎、益母草养血活血,以濡润产道,使胎滑易产;黑芥穗、赤石脂引血归经以止血,使胎下而不致流血过多。全方有补气血,下死胎之效。

加减:气血虚甚者,酌加黄芪、丹参补益气血:小腹冷痛者,酌加吴茱萸、乌药、艾叶温暖下元而行气下胎。

2

瘀血阻滞型胎死不下

主要证候:孕期胎死胞中不下,小腹疼痛,或阴道流血,紫黯有块,面色青黯,舌紫黯,脉沉涩。

证候分析:瘀血阻滞冲任,损及胎气,则胎死胞中;瘀血碍胎排出,则不下;瘀血阻滞冲任,不通则痛,故小腹疼痛;瘀血内阻,血不归经而外溢,则阴道流血,血色紫黯或夹血块。面色青黯,舌紫黯,脉沉涩,为胎死血瘀之征。

治疗法则:行气活血,祛瘀下胎。

方药举例:脱花煎加芒硝。

3

湿阻气机型胎死不下

主要证候:孕期胎死胞中不下,小腹冷痛,阴中流出粘腻黄汁,胸腹满闷,口出秽气,神疲嗜睡,苔白厚腻,脉濡缓。

证候分析:脾虚湿阻,壅塞胞脉,运胎无力,故胎死胞中不下,小腹冷痛;,湿浊内生,秽液下流,故阴中流出粘腻黄汁;湿困中州,气机不利,故胸腹满闷;胎死既久,腐气上逆,故口出秽气;脾虚湿困,阳气不振,故神疲嗜睡。苔白厚腻,脉濡缓,乃湿困中州,气机不利之征。

治疗法则:健脾除湿,行气下胎。

方药举例:平胃散(《和剂局方》)加芒硝、枳实。

方药组成:苍术、厚朴、陈皮、甘草

方药药性分析:方中苍术健脾燥湿;厚朴、枳实行气消胀满;陈皮理气化痰湿;甘草和中;加芒硝软坚;滑利下胎。全方合用有健脾除湿,行气下胎之效。

4

健康小贴士

该症药物治疗无效时,可以手术治疗。子宫小于3个月妊娠者,直接行钳刮术;子宫大于3个月妊娠者,可行人工引产。术前均应备血。胎死过久易发生凝血机制障碍,所以胎死3周以上者,应作凝血功能检查。如凝血功能异常,应在纠正后进行手术处置。

胎漏中医辩证治疗


1

肾虚型胎漏

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

证候分析:肾气虚冲任不固,血海不藏,故孕后阴道少量下血,色淡质稀;肾虚髓海不足,则头晕耳鸣,腰膝酸软;肾虚气化失常,膀胱失约,故小便频数。舌淡,苔白,脉沉滑无力,为肾虚之征。

治疗法则:补肾固冲,止血安胎。

方药举例:寿胎丸(《医学衷中参西录》)加艾叶炭。

方药组成:菟丝子、桑寄生、续断、阿胶

药方药性分析:方中菟丝子补肾益精安胎;桑寄生、续断固肾壮腰以系胎;阿胶、艾叶炭养血止血安胎。全方重在补益肾气,固摄冲任,肾气足则冲任固而胎漏自止。兼气虚下坠甚者,酌加党参、黄芪益气安胎。

2

气虚型胎漏

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少量下血,色淡红,质稀薄,神疲肢倦,气短懒言,面色胱白,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

证候分析:气虚冲任不固,摄血无力,因而阴道不时少量下血;气虚火衰不能化血为赤,故血色淡红而质稀薄;气虚中阳不振,故神疲肢倦,气短懒言;气虚阳气不布,故面色觥白。舌淡,苔薄白,脉滑无力,为气虚之征。

治疗法则:益气养血,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固下益气汤(《临证指南医案》)。

方药组成:人参、白术、熟地、阿胶、白芍、炙甘草、砂仁、艾叶炭

药方药性分析:方中人参、白术、炙甘草补中益气,固摄冲任;熟地、白芍补血以濡养胎元;阿胶、艾叶炭养血止血安胎;砂仁理气安胎,且使补而不滞。全方有益气养血,固冲止血之效。

3

血热型胎漏

主要证候:妊娠期,阴道下血,色深红或鲜红,质稠,心烦少寐,口渴饮冷,溲黄便结,面红唇赤,舌红,苔黄,脉滑数。

证候分析:邪热内盛,热扰冲任,迫血妄行,故阴道下血而色深红或鲜红,质稠;热扰心神,故心烦少寐;热伤津液,故口渴饮冷,溲黄便结;热邪上扰,故面红唇赤。舌红,苔黄,脉滑数,也为邪热内盛之征。

治疗法则:清热凉血,固冲止血。

方药举例:加味阿胶汤(《医宗金鉴》)去当归。

方药组成:阿胶、艾叶、生地、白芍、当归、杜仲、白术、黑栀子、侧柏叶、黄芩。

药方药性分析:方中黑栀子、侧柏叶、黄芩清热止血安胎;生地、白芍养血凉血安胎;杜仲、白术补肾健脾以固胎;阿胶、艾叶养血止血安胎。全方有清热凉血,止血安胎之效。

新生儿夜啼原因及中医辩证治疗方案

导语:孩子从出生起到第28天为新生儿期。新生儿夜啼是婴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睡眠障碍。不少孩子白天好好的,可是一到晚上就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对于新生儿夜啼该如何治疗呢?

新生儿夜啼主要见于初生婴儿。白天如常,人夜则啼哭不安,或每夜定时啼哭,甚则通宵达旦,夜啼有习惯性和病态的不同,临床时应细致辨别。至于婴儿因夜间饥饿或尿布湿渍而夜啼,以及因其他疾病所致的突发夜啼则不属本证范围。

本证属有轻重不同,但白天一般都能安静入睡,入晚则啼哭不安,甚则通宵达旦。

中医认为本病的病因有三:

(1)腹部中寒,诸寒收引。寒属阴、夜属阴,敌人夜腹痛而啼;

(2)心有蕴热,心火上炎,心神受扰,烦躁而啼;

(3)眼见异物,耳闻异声,突然惊恐,惊则伤神,故不安而啼。

中医辩证治疗方案

1.脾脏虚寒。

主证:面色青白,四肢欠温,啼声低弱,吮乳无力,腹喜温喜按,便清尿清,唇舌淡红,苔薄白,指纹淡红。

治法:温脾散寒。

方药:理中汤加味。

党参8克,白术6克,干姜1克,炙草2克,乌药5克,高良姜1克,香附4克。

方解:理中汤温中法寒,补气健脾。加香附、乌药、良姜温中散寒,行气止痛。

2.心火炽盛。

主证:入夜烦躁不安,见灯火啼哭更甚,哭时面赤唇红,哭声较响,身腹暖,便结导赤,舌尖红,苔黄,指纹较红紫。

治法:清心降火。

方药:导赤散加味。

生地8克,竹叶8克,木通6克,甘草梢2克,黄连1.5克,莲子心2克。

方解:生地清热凉血,竹叶、木通清心降火,甘草梢泻火清热,黄连、莲子心情心除烦。

3.突受惊恐。

症状:夜间似见异物状,目光惊恐,面色青灰,哭声不止,睡中惊醒,脉来急数。

治法:镇惊安神。

方药:朱砂安神丸加味。

朱砂1克,黄连1.5克,当归4克,生地8克,甘草2克,龙齿15克,钩藤4克,蝉衣2克。

方解:朱砂镇惊安神;黄连清心除烦;当归、生地养血宁心;龙齿镇摄安神;钩藤、蝉衣熄风镇惊。

本文Hash:bf2a7288874c1b75bb2da83a0653a9e926e3bce1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