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奶瓶”后,如何安全用塑料

“玻璃奶瓶都卖完了,厂家都来不及生产!”昨天,记者在本市的几大卖场发现,奶瓶销售区内,与视线平行的“热销品”货架上,以PC(聚碳酸酯)、PP(聚丙烯)、PES(聚醚砜)等材质制成的塑料奶瓶摆得满满当当,而位于货架下层――原本并非奶瓶销售“主力”的玻璃奶瓶却仅剩一两个样品。厂家促销员称,这两日,前来购置玻璃奶瓶的家长“突然猛增”,厂家估计不足、几近断货。

“只传PC瓶有问题,家长却索性把塑料瓶‘一棍子打死’,在国外还大卖的PES、PP等塑料奶瓶,到我们这里都无人问津了。”

这个问题并非在奶瓶上“弃塑料用玻璃”就可解决,塑料制品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打包盒、大到食品柜……问题是,“毒奶瓶”后,我们如何安全使用与食品相关的塑料制品?

欧盟“禁令”从何而来

有人说,互联网普及后,最大的坏处是:一条消息就容易引发全球恐慌。“毒奶瓶”是一例。

“毒奶瓶”事件缘起欧洲。去年11月,欧盟通过一项“禁令”:从2011年3月1日起,禁止使用含双酚A塑料生产的婴儿奶瓶;从2011年6月1日起禁止进口此类塑料婴儿奶瓶。

禁令引出一个极为专业的化学名词:“双酚A”。之所以和塑料奶瓶相关,是因为塑料奶瓶多以PC材质为主,而PC瓶被指“会溶出双酚A”。

事实上,由于PC奶瓶不易摔碎、价格较低――约是玻璃瓶或PES瓶的一半价格,在欧、美、日曾使用多年,在我国也是如此。“双酚A是一个广泛用于塑料产品的有机分子,这种材料被用来制造婴儿奶瓶很常见。”交代背景后,欧盟“禁用双酚A”的报告进而指出,“如果这些容器经过高温加热,少量双酚A能从容器中释放出来,游离到它们所携带的食物中。6个月大的婴儿,如果此前一直使用含有双酚A的奶瓶,并将此作为哺乳的唯一方式,受到的危害是最大的。”

英国国家儿童生育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贝兰达・菲普斯称,“双酚A类似于雌激素,但是没有雌激素的积极作用,它会打乱内分泌系统。”一些科学家指出,双酚A可能引发性早熟、致癌。

但,对于一次性摄入多少双酚A是危险的、该物质在人体内会否累积、累积到什么程度会有危害、产品加热到什么程度会释放等,欧盟还“缺乏有力的数据论证”。

欧盟健康和消费者政策事务负责人约翰・达利为此解释,“尽管对于双酚A的危害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欧盟委员会认为有必要采取预先干预手段,尤其在对待最脆弱的婴儿时。”

“国标”应跟上社会发展步伐

欧盟的禁令有些“超前”,但禁令一出,立刻触到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近年来,国人似乎习惯了追逐国外的“指导”消费、生活。追根溯源,这与我国的国家标准相对滞后有关,而这正是安全使用塑料制品的一个前提。

对于食品包装中的双酚A,我国其实有国家标准。根据现行GB14942-1994《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对双酚A用量的规定:一升蒸馏水中所含的酚须≤0.05mg。按规定,每种PC制品必须检测双酚A项目,如果合格,一般双酚A不会超标。

“但现在家长担心的不是超标,而是看到国外报道说,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在使用中可能会不断释放出双酚A。国家是不是应该做进一步研究,标准是不是应该再修改一下?”一位“80后”母亲对记者说。

在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汪济奎看来,国家标准需要跟上社会发展步伐。“以往双酚A的毒性被认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寿命密切相关。现在,社会经济 了飞速发展、人们寿命不断延长,以往被认为是微毒、低毒的东西,现在急需重新纳入研究范围。”

国内化学领域的专家有个共同感受:双酚A需积累到一定的量才会对人体有害,但是具体是多少量?尚缺乏数据支持。

目前,有关部门也正在就此清理包装材料,并出台了征求意见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李宁3月1日称,国家评估部门正从市场上搜集各类奶瓶、奶嘴等婴幼儿用品,以检测出双酚A的溶出率到底有多少,从而为评估其对健康造成多大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而根据1月31日发布的《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公开征求拟批准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和树脂意见的函》,在“拟批准的116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树脂”文件中,含有双酚A的PC产品,在备注中写明:“使用限制条件参考相应产品安全标准。不能用于接触婴幼儿食品。”这说明,我国正打算在婴幼儿用品中禁用双酚A。文件征求意见将于3月11日截止。

监管和使用习惯一并跟上

记者还注意到,在“拟批准的116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树脂”文件中,针对不同塑料材料,备注中有使用说明:比如针对PPSU(聚苯砜),写明:“微波炉使用条件最高温度不超过175°C,15分钟,不能辐照”;针对PSU(聚砜类),写明:“用于短期与食品接触,不能用于121℃以上高温加热,不能辐照”等。

但在市场上,食品包装材料的说明没有这般明晰。商场内,婴幼儿奶瓶的外包装上,一般都写有可耐温度、清洗方法等,但在太空杯、饭盒、食品盒等其余家用塑料品中,包装说明五花八门。光PP材质的水杯,不同厂家的产品说明上,“可耐最高温度”最低有80摄氏度,最高达160摄氏度。还有产品只写有“生产单位”,“材质”、“使用说明”全无。

“同一材料的可耐高温有如此大的不同?消费者是不是都要变成化学专家,才能用得安全、用得放心?”一位正在挑选水杯的大学生对此表示不解。

专家指出,目前的食品包装说明的确有些“随意”,这需要国家标准进一步修订、监督部门在执行要求时严格管理。“举例来说,学界很早就指出黑色塑料袋很不卫生。相比白色塑料袋,黑色恰能掩盖袋子的瑕疵,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在黑袋中掺杂有害杂质的可能性大,而它的毒性比双酚A大得多。但是,我们至今还可以在菜场的鱼虾摊前看到黑袋子的踪影。”汪济奎指出,在国家标准细化后,加强监管,人们的使用习惯也会不断优化。

实际上,使用一般食用相关塑料品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刘旦初介绍,“使用塑料制品前,先用温水清洗;使用中,控制温度不要超过100摄氏度,不要放在阳光下暴晒。不要长期接触塑料制品盛放的食物,比如从饭店打包的食品,回家后就不要继续放在打包盒中。”

专家解读 应该如何安全用塑料奶瓶

  “玻璃奶瓶都卖完了,厂家都来不及生产!”昨天,记者在本市的几大卖场发现,奶瓶销售区内,与视线平行的“热销品”货架上,以PC(聚碳酸酯)、PP(聚丙烯)、PES(聚醚砜)等材质制成的塑料奶瓶摆得满满当当,而位于货架下层——原本并非奶瓶销售“主力”的玻璃奶瓶却仅剩一两个样品。厂家促销员称,这两日,前来购置玻璃奶瓶的家长“突然猛增”,厂家估计不足、几近断货。

  “只传PC瓶有问题,家长却索性把塑料瓶‘一棍子打死’,在国外还大卖的PES、PP等塑料奶瓶,到我们这里都无人问津了。”

  这个问题并非在奶瓶上“弃塑料用玻璃”就可解决,塑料制品已经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打包盒、大到食品柜……问题是,“毒奶瓶”后,我们如何安全使用与食品相关的塑料制品?

  欧盟“禁令”从何而来

  有人说,互联网普及后,最大的坏处是:一条消息就容易引发全球恐慌。“毒奶瓶”是一例。

  “毒奶瓶”事件缘起欧洲。去年11月,欧盟通过一项“禁令”:从2011年3月1日起,禁止使用含双酚A塑料生产的婴儿奶瓶;从2011年6月1日起禁止进口此类塑料婴儿奶瓶。

  禁令引出一个极为专业的化学名词:“双酚A”。之所以和塑料奶瓶相关,是因为塑料奶瓶多以PC材质为主,而PC瓶被指“会溶出双酚A”。

  事实上,由于PC奶瓶不易摔碎、价格较低——约是玻璃瓶或PES瓶的一半价格,在欧、美、日曾使用多年,在我国也是如此。“双酚A是一个广泛用于塑料产品的有机分子,这种材料被用来制造婴儿奶瓶很常见。”交代背景后,欧盟“禁用双酚A”的报告进而指出,“如果这些容器经过高温加热,少量双酚A能从容器中释放出来,游离到它们所携带的食物中。6个月大的婴儿,如果此前一直使用含有双酚A的奶瓶,并将此作为哺乳的唯一方式,受到的危害是最大的。”

  英国国家儿童生育基金会首席执行官贝兰达·菲普斯称,“双酚A类似于雌激素,但是没有雌激素的积极作用,它会打乱内分泌系统。”一些科学家指出,双酚A可能引发性早熟、致癌。

  但,对于一次性摄入多少双酚A是危险的、该物质在人体内会否累积、累积到什么程度会有危害、产品加热到什么程度会释放等,欧盟还“缺乏有力的数据论证”。

  欧盟健康和消费者政策事务负责人约翰·达利为此解释,“尽管对于双酚A的危害还存在许多不确定,欧盟委员会认为有必要采取预先干预手段,尤其在对待最脆弱的婴儿时。”

  “国标”应跟上社会发展步伐

  欧盟的禁令有些“超前”,但禁令一出,立刻触到国人对于“食品安全”的敏感神经。近年来,国人似乎习惯了追逐国外的“指导”消费、生活。追根溯源,这与我国的国家标准相对滞后有关,而这正是安全使用塑料制品的一个前提。

  对于食品包装中的双酚A,我国其实有国家标准。根据现行GB14942-1994《食品容器及包装材料用聚碳酸酯树脂卫生标准》对双酚A用量的规定:一升蒸馏水中所含的酚须≤0.05mg。按规定,每种PC制品必须检测双酚A项目,如果合格,一般双酚A不会超标。

  “但现在家长担心的不是超标,而是看到国外报道说,含双酚A的塑料奶瓶在使用中可能会不断释放出双酚A。国家是不是应该做进一步研究,标准是不是应该再修改一下?”一位“80后”母亲对记者说。

  在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副教授汪济奎看来,国家标准需要跟上社会发展步伐。“以往双酚A的毒性被认为小到可以忽略不计,这与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寿命密切相关。现在,社会经济有了飞速发展、人们寿命不断延长,以往被认为是微毒、低毒的东西,现在急需重新纳入研究范围。”

  国内化学领域的专家有个共同感受:双酚A需积累到一定的量才会对人体有害,但是具体是多少量?尚缺乏数据支持。

  目前,有关部门也正在就此清理包装材料,并出台了征求意见稿。中国疾控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副所长李宁3月1日称,国家评估部门正从市场上搜集各类奶瓶、奶嘴等婴幼儿用品,以检测出双酚A的溶出率到底有多少,从而为评估其对健康造成多大影响提供数据支持。

  而根据1月31日发布的《卫生部监督局关于公开征求拟批准食品包装材料用添加剂和树脂意见的函》,在“拟批准的116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树脂”文件中,含有双酚A的PC产品,在备注中写明:“使用限制条件参考相应产品安全标准。不能用于接触婴幼儿食品。”这说明,我国正打算在婴幼儿用品中禁用双酚A。文件征求意见将于3月11日截止。

  监管和使用习惯一并跟上

  记者还注意到,在“拟批准的116种食品包装材料用树脂”文件中,针对不同塑料材料,备注中有使用说明:比如针对PPSU(聚苯砜),写明:“微波炉使用条件最高温度不超过175°C,15分钟,不能辐照”;针对PSU(聚砜类),写明:“用于短期与食品接触,不能用于121℃以上高温加热,不能辐照”等。

  但在市场上,食品包装材料的说明没有这般明晰。商场内,婴幼儿奶瓶的外包装上,一般都写有可耐温度、清洗方法等,但在太空杯、饭盒、食品盒等其余家用塑料品中,包装说明五花八门。光PP材质的水杯,不同厂家的产品说明上,“可耐最高温度”最低有80摄氏度,最高达160摄氏度。还有产品只写有“生产单位”,“材质”、“使用说明”全无。

  “同一材料的可耐高温有如此大的不同?消费者是不是都要变成化学专家,才能用得安全、用得放心?”一位正在挑选水杯的大学生对此表示不解。

  专家指出,目前的食品包装说明的确有些“随意”,这需要国家标准进一步修订、监督部门在执行要求时严格管理。“举例来说,学界很早就指出黑色塑料袋很不卫生。相比白色塑料袋,黑色恰能掩盖袋子的瑕疵,厂家为了节约成本,在黑袋中掺杂有害杂质的可能性大,而它的毒性比双酚A大得多。但是,我们至今还可以在菜场的鱼虾摊前看到黑袋子的踪影。”汪济奎指出,在国家标准细化后,加强监管,人们的使用习惯也会不断优化。

  实际上,使用一般食用相关塑料品时,必须遵循一些原则。复旦大学化学系教授刘旦初介绍,“使用塑料制品前,先用温水清洗;使用中,控制温度不要超过100摄氏度,不要放在阳光下暴晒。不要长期接触塑料制品盛放的食物,比如从饭店打包的食品,回家后就不要继续放在打包盒中。”

(编辑:张蔚蔚)

如何用奶瓶安全喂养宝宝

宝宝的成长是离不开奶瓶的,不管你的宝宝是吃母乳还是吃奶粉,都需要奶瓶的辅助。然而很多新妈妈都不知道如何来使用奶瓶,才能让宝宝更安全更舒适。怎样用奶瓶喂养宝宝呢?首先看看奶瓶喂养前的准备工作:

1、妈妈需扎好或夹好头发,避免喂奶时散落在宝宝脸上引起不适。

2、除去手表、戒指等物品,并将双手冲洗干净。

3、寻找好一个舒适、安静的喂奶环境。

4、不管是解冻加热后的预存母乳还是刚;中泡好的配方奶,先滴几滴奶水在妈妈的手腕内侧,试试温度是否合适。

安全舒适的奶瓶喂养法:

妈妈先用轻柔的声音和宝宝说话,安抚其情绪,并帮宝宝系上围嘴。

小心地将宝宝从婴儿床上抱起,抱起时用手托住宝宝的颈部。

以摇篮式的手法将宝宝斜抱(成45度角),并在喂奶椅上坐稳。

妈妈用手托住奶瓶瓶身,让奶水充满整个奶嘴和瓶颈后再放入宝宝口中,避免他吸入过多的空气。

在喂奶的过程中,妈妈应与宝宝说话互动,使宝宝保持愉快的情绪。

喂完奶后,用纱布巾将宝宝的嘴巴擦拭干净。

用直立式抱法将宝宝的下巴靠在妈妈的肩膀上,用空心掌由下往上地轻拍宝宝的背部,直到宝宝打出嗝为止。

如果你正在给宝宝使用奶瓶,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格外注意:

a、喂的时候妈妈一定要将宝宝抱紧,让他能闻到你身上的气味,以增加他的安全感。

b、要留意奶嘴孔的大小是否合适。因为奶嘴孔的大小会影响到奶水的流量,如果孔太小,宝宝吸奶就非常费劲,时间一长就会使他对吸奶失去兴趣;如果孔太大,奶水流量过快,容易使宝宝呛着。

c、不要让宝宝独自一人躺着吸奶,那样容易连成窒息。

d、不要强迫宝宝每餐一定喝完奶瓶里的奶,勉强只会让宝宝吐奶。>>更多精彩育儿知识请点击

本文Hash:6a9619e473dcfa533c1d536e05fdc94f42a6b5d9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