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母乳很稀的问题 几招轻松提高母乳质量

 母乳对于婴儿来说是最好的营养,如果你想要自己的孩子长得更好的话,坚持母乳喂养是不会错的。提升母乳质量的的方法有哪些?对于更多的新手妈妈来说,她们总是因为母乳很稀的问题烦恼,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如何让母乳变得更浓稠?学习更多有效的方法,轻松的改善母乳的质量。

母乳会根据宝宝在发育过程中所需的营养物质进行自行调整,所以母乳堪称“黄金液体”。而且母乳喂养还能增进妈妈与宝宝之间的感情,增强宝宝的抵抗力,宝宝会更加聪明。全世界都在倡导母乳喂养,妈妈也希望能把世上最好的东西给到自己的宝宝,虽然分泌母乳是自然的生理现象,但是并不是所有妈妈都能顺利分泌出母乳,而且就算能分泌出来不同的身体情况分泌出的母乳质量是不一样的。

通常来说母乳越浓稠意味着营养价值越高,可有些妈妈分泌出来的母乳就像是清奶,里面的营养价值根本达不到宝宝生长发育的需求量。不过也是有方法提升母乳质量的。

为了能够让母乳变得更浓稠,妈妈在哺乳期的时候记得多摄入这些物质。

提升母乳质量的的方法:

1、增加脂肪的摄入

当母乳中脂肪含量较高的时候,母乳就会显得比较浓稠。一般来说动物内脏、鱼、猪蹄、核桃、芝麻、花生等食物中都富含脂肪,但是里面含有的脂肪种类不同,虽然要增加脂肪的摄入但是妈妈不能只从单一的食物里摄入脂肪,要做到食物多样化,按照时髦用语就是要雨露均沾,摄入不同的脂肪酸才能做到营养均衡。

怎么才能让母乳变得更浓稠 母乳很稀怎么办 母乳很稀怎么变稠

2、增加蛋白质的摄入

蛋白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包括动物蛋白如牛奶、猪肉、牛肉、羊肉,豆类食物如黄豆、黑豆以及坚果类食物如芝麻、核桃。这些食物妈妈在哺乳期的时候要进行补充。坚果类食物可以当做日常小零食摄入,既解馋又补充了营养,一箭双雕。

3、增加维生素的摄入

对于维生素的摄入是贯彻人的一生,在哺乳期妈妈身体对维生素的需求会有所增加,所以这时需要更加积极进补维生素。蔬菜和水果都是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所以日常饮食除了吃肉外也要多吃水果和蔬菜,荤素搭配才能全面摄入营养。水果可以在饭后来一点,还能有助于消化。

4、增加矿物质的摄入

矿物质主要是指钙。钙是人体骨骼重要的组成成分,缺钙将有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所以补充充足的钙质不容忽视。不但妈妈需要补钙,宝宝也需要,而此时宝宝的营养来源都是来自母乳,这也就是说妈妈要替宝宝一起补充矿物质,那么此时妈妈身体对钙的需求量就会有所增加,多吃豆类食物、牛奶、绿叶蔬菜、海米等含钙量丰富的食物,就能保证妈妈和宝宝身体摄入充足的钙质。

虽然母乳越浓越好但并不代表一定要给宝宝喂浓稠的母乳,前面说到母乳是会根据宝宝的身体需求自行调整,所以有可能宝宝自身营养已经很充足了,所以不需要太浓稠的母乳,但是如果母乳一直很浓稠突然变清淡了,那么就需要照着上面步骤摄入营养物质,才不至于影响到宝宝的生长发育。

哪一个作为母亲的女人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得好,因此,让母乳变得更浓稠的方法上面也是介绍的十分详细,我们可以通过增加矿物质、增加维生素等方法,轻松的让母乳变得更加营养,这也是为孩子提供黄金营养的最有效的手段,好机会你还会错过这么好的方法吗?心动不要犹豫。

12妙招解决母乳喂养的问题

1Q:喂奶时另一侧乳房一直漏奶,怎么办?

A:这是宝宝正确地吮吸乳汁时,妈妈身体作出的正常反应,因此不需要担心。可以在哺乳时,在另一侧文胸罩杯中塞入乳垫,就可以轻松愉悦地进行哺乳了。

2Q:得了乳腺炎,怎么办?

A:乳腺炎是乳房感染细菌的信号。得了乳腺炎,乳房会胀痛,身体出现高温,被感染的部位则会变得红肿。这时需要更加努力地喂食母乳才能好起来。另外,还应该到医院就诊,喂食母乳时尽量让宝宝含得深一些,纠正哺乳姿势,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病情再发。

3Q:可以在有伤口的乳头上擦药吗?

A:大部分妈妈认为乳头上出现伤口是很自然的事情,实则不然,这说明妈妈的哺乳姿势不够正确。应该让宝宝深深地含着乳头和乳晕部分。端正哺乳姿势的话,乳头就不会受伤了。即使出现伤口,矫正姿势2?3天内伤口也会自然痊愈。

4Q:乳房淤血很严重,怎么办?

A:给宝宝充分喂食母乳就是最好的治疗办法。比平时更频繁地喂食母乳,宝宝吮吸奶水可以帮助奶水流动,起到活血化淤的作用。如果胀得发硬的乳房不容易含住,可以用手先将乳头和乳晕挤揉一下,变松软后再让宝宝含住。在哺乳前按摩乳房内侧有助于奶水的流动及淋巴和血液的循环。也可以使用圆白菜叶来缓解淤血症状,把冷藏过的圆白菜叶去掉粗茎,在中间穿一个洞,敷在乳房上。

5Q:得了乳头炎,怎么办?

A:乳头上长出白色透明状水疱就是乳头炎的主要症状。这是由于奶水残渣堵塞乳管所引起的,可以在喂食母乳前将热毛巾敷在乳房上并紧紧按住,之后让宝宝尽量吸空这一侧的乳汁。尽量避免直接用手挤破水疱,实在需要挤破可以到医院处理。

6Q:如果乳头内陷的话,怎么办?

A:如果妈妈乳头内陷,一定要在刚开始喂养母乳时让宝宝深含乳头,并采用正确的哺乳姿势。含过一次奶嘴的宝宝一般就不愿意再含内陷的乳头了。但是,对于只含过内陷乳头的宝宝来说,就会很神奇地适应这种情况,母乳喂养也不会产生任何问题。此时最重要的是不要让奶水积累太多,喂食前可以先稍微挤出一点奶水,帮助乳头尽量突出,并按摩乳头部分,这样就可以让宝宝容易地含住了。

7Q:每次哺乳前都要擦拭乳头吗?

A:母乳中本身就含有抑菌成分,每天用温水轻轻擦拭一遍乳房,在哺乳前挤出少量奶水涂抹在乳头周围就足够了。特别注意不要在哺乳前用香皂擦洗乳房,这会让皮肤保护膜和抗菌物质消失,反而更容易导致乳房出现病症。

8Q:宝宝吃奶后会吐奶,怎么办?

A:宝宝的胃是长管状的,而不是弯曲的,所以即使吃很少也容易吐奶。宝宝吐奶时如果不及时擦拭干净,吐泻物进入鼻子或耳朵会引起感染,还有可能堵住气管,妈妈们一定要小心再小心!宝宝一旦吐奶,要立刻使他/她的脸朝下,防止吐泻物堵住气管。

9Q:宝宝不愿吃奶一直磨人,怎么办?

A:造成宝宝不吃奶一直磨人的原因有很多种,所以首先要找出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有可能是妈妈换了香皂;有可能是宝宝得了中耳炎,吃起奶来很难受;有可能是周围环境太吵闹或室内温度太高等环境因素;还有一个可能是宝宝吃奶的姿势不对,奶水不能很好地被吸出来。

10Q:我家宝宝只愿吃一边的奶,怎么办?

A:对于宝宝来说,一边乳房的奶水量也能让他/她的体重正常增加的话就没什么大问题。但如果一直这样持续下去,妈妈两侧的乳房就会变得不对称,因此要尽可能让宝宝交替吮吸两侧乳房。如果想让宝宝吮吸不经常吸的那 一侧乳房,可以先提前按摩这侧乳房的乳头和乳晕部位,让宝宝吸起来更容易。如果宝宝还是拒绝吸,可以让他/她先吮吸爱吸的一侧,把另一侧稍挤出一点奶后,再在不知不觉中换给宝宝吸,或换个姿势也能让宝宝更快地接受。

11Q:宝宝咬得乳房好疼,怎么办?

A:如果哺乳姿势正确,宝宝的舌头应该在下牙和乳头中间,嘴唇和牙龈包着妈妈的乳晕外圈部分,这样是不会咬到妈妈的乳房的。如果宝宝咬着妈妈的乳房,大多时候是因为宝宝已经吃饱了,如果这时硬将乳头从宝宝嘴里抽出容易留下伤口,也会让宝宝咬得更紧,最好的办法是轻轻地捏住宝宝的鼻子让他/她自然而然地松开嘴。

12Q:喂食母乳时感觉很痛,怎么办?

A:一般情况下,宝宝吃奶的姿势不正确便会导致妈妈乳房疼痛。可以先将乳头从宝宝嘴里抽出,调整姿势后再次尝试,或者让宝宝吮吸另一侧乳房。有的妈妈怕宝宝含得太深堵住鼻孔导致窒息,便只让宝宝含住乳头部分,这时敏感的乳头可能会产生疼痛感。还有可能是因哺乳姿势不正确导致乳头留下外伤产生疼痛。这时可以在喂食后涂抹一两滴奶水,并把乳头暴露在空气或阳光中。另外,奶水积累太多时也容易产生胀痛,在喂食前挤出少许可以缓解。

提高母乳质量的几个小技巧

  职场妈咪母乳喂养实用宝典

  1.社会、家庭、单位、医务人员都要采取积极措施,支持母乳喂养,如在托儿所开设哺乳室,准许在工作间歇哺乳,酌情产后延长休假。家庭成员应尽量减轻乳母的家务负担,改善乳母的营养摄入,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与家庭气氛,以保证母乳喂养成功。

  2.讲究喂奶方法,注意科学喂奶:

  ① 早期吮吸,从而提高乳汁分泌量。首次哺乳时间越早越好,国外有些专家甚至强调,在出生1小时内即可给予喂哺。而且初乳营养最丰富,免疫物质含量很高。因此,从有利于母婴双方出发,首次哺乳时间放在产后立刻哺喂为宜。

  ② 增加哺乳次数,可以刺激乳汁分泌。

  ③ 母乳喂养应当不定时地按需哺乳,新生儿期喂奶次数可以多些。不管白天夜晚,都应随时哺喂,母亲感到乳房涨时也应给婴儿喂奶。频繁吸吮乳头,可刺激母亲产生更多的乳汁,对保证母乳喂养的成功十分重要。每次喂奶,要让婴儿吸空一侧乳房后再吸另一侧,每侧乳房吸5~10分钟,也可时间更长些。下一次喂奶时应先喂上次后喂奶的一侧乳房,以便两则乳房交替排空。>>>>母乳喂养常见误区

  乳母要加强营养,避免疲劳,稳定情绪。在哺乳期间,母体摄入的能量低于5000千焦耳/日,则乳汁分泌量将会大大降低。给母乳补充营养,可使乳汁成分发生变化,质提高,量也增加。因此,乳母应当多吃营养丰富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并多喝汤水,特别是豆浆,可促进乳汁分泌。乳母必须有充分的睡眠和休息,如果疲劳过度,可降低乳汁的分泌量。此外,乳腺分泌乳汁的多少,与乳母的精神状态有密切关系。如过度紧张、忧虑、悲伤、愤怒或惊恐,都会影响催乳素的分泌,而使乳汁减少。因此,在哺乳期间,务必保持心情愉快、平静,这样才能保证乳汁的正常分泌。

  更多点击:

  女性常饮葡萄酒容易受孕?

  产前注意别犯忌讳

  产前储备

本文Hash:e43e02368f0496ac0cedc87cef714b47c6d106cd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