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游泳,父母才是最佳启蒙教练

最新情报:国际儿童游泳的3个方向

在水里,孩子自己蹬着腿向前划动,这边,教练正在教授游泳技巧,可是围在他面前的并不是那个要学游泳的小家伙,而是他的父母是不是感到既好奇又惊奇?

这些年来,国际儿童游泳教育迅速发展,在荷兰、新西兰、德国等国家,儿童游泳的普及率非常高,学习过程不仅注重安全,而且充满乐趣。

第一个方向:自救

从一些国内的儿童游泳兴趣班的课程设置来看,也许能推出一个比较常规的“思路”:“学游泳=掌握竞技游泳姿势”,家长也常以孩子能否学会蛙泳、自由泳

、仰泳等泳姿作为衡量老师水平的标准。

第二个方向:“父母”教练

提到学游泳,很多妈妈的打算是,等孩子长大到一定的年龄,送到专业的儿重游泳班,请专业的老师来教。很多儿童游泳班也常常会打出“xx天包教会”的广告语。游泳必须报班才能学会吗?

当然不是。事实上,最好由父母担任孩子的游泳启蒙老师,所谓的游泳教练是辅导父母的专业人员―这是国际婴幼儿游泳的另一个理念。在国外很多泳池里,经常能看到一个教练在指导两三个家庭的情景。

为什么需要你亲自出马?

在水中时,你在身边会让孩子感到信任和安全,他非常需要父母在水中提供身体和情感上的支持。有的孩子甚至对外人很排斥,由你来教,会缓解这种情绪。

这时候,不会游泳的父母可能会觉得很遗憾:我自己都不会游,怎么能教宝宝呢,其实,即使父母本身不会游泳也完全可以教孩子游泳,只要你能自如地待在水池里,能在水里自由走动,可以与孩子很好地沟通,能告诉他正确的活动方法,并能给他适当的情感支持。

第三个方向:快乐游泳

很多父母提起孩子学游泳就犯愁,认为一定要狠心让孩子喝几口水,或者干脆请教练来充当黑脸强迫孩子下水才能学会游泳……游泳一定要苦着脸练吗?

快乐地学游泳,是婴幼儿游泳的另一个大方向。这要求人们充分尊重孩子的天性和认知程度,能够站在孩子的焦度,用游戏的方式分解难度。

比如:这样练习水中行走:在板上挖一些形状各异的洞,螃蟹状,鱼状孩子站在另一侧,请他走过来将对应的玩偶放在洞里。孩子这边有一个题板,有一些要求,比如画一只螃蟹,孩子就要横着走过去;如果画的是一只小兔子,就要在水里跳着走过去。

这样练习水中动作:让孩子假装在水里“洗”塑料纸做的衣服;假装在水里做比萨饼“和面”、“切菜”、把“面”神长了••…都是在练习往前划水的动作。

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性启蒙教育者

倘若你仔细观察,现实生活中许多人的钟情对象或相似于父或母,或在年龄;相貌,或在气质、风度,或在习惯、爱好等某一方面具有父或母的特点。这是为什么呢?可以说,人类确定性对象源于恋父或恋母情结,性爱偶像的雏型就是父母。儿恋母,以后爱与母亲相似的女性;女恋父,以后恋与父相似的同龄男性。若最初的“爱之图”相反,儿恋父,以后就会爱与父相似的同龄者——男同性恋;女恋母,以后恋与母相似的同龄者,发展为女同性恋。可以说父母双性别的影响力对孩子性别发育起举足轻重的作用。研究证明,儿童的性别认识在4岁前就已成定势,4岁以后再想改变孩子的性别认识已经十分困难。孩子一生下来,接受主要是父母提供的直观形象影响,男孩天生就欣赏父亲那有力的臂膀,宏钟般的嗓音;女孩更羡慕妈妈温暖的怀抱和女性风韵气质。倘若父亲是典型的男性,母亲是标准的女性,为孩子提供典型的男性信息和女性信息,男孩就会努力学习男性行为,女孩会学习。女性行为。但是,如果孩子生活在一个“妻管严”式的家庭,父亲是冷淡而被动的男人,他在妻子面前所表现的是使她看不起的角色,或者是母亲具有男性化特点,家庭是阴盛阳衰型,会扰乱孩子认同偶像的确立。如男孩子学习父亲的过程中,母亲十分强暴,常训斥丈夫,使孩子深感父亲的屈辱和对母亲的畏惧,会使他产生害怕女性的心理。心理学家对缺乏父爱家庭的调查,包括单亲抚养、海员家庭以及父子长期分居两地的家庭,孩子们的发育都存在一些问题。他们中胆小、易受惊吓、烦躁不安、哭闹不宁、多愁善感、不活泼,甚至精神抑郁等症状较多发生。有学者干脆把因为父亲影响少而出现的症状群简称为“父爱缺乏综合征”。缺乏父爱对男孩影响会更显著,当男孩意识到男女性别差异时,就已经开始模仿父亲了!他始终把父亲作为崇拜者,父亲的一举一动,父亲对母亲的爱等等,都影响男孩是否成长为——个男子汉。父亲如何对待家庭甚至可决定孩子将来如何对待生活。对女孩来说,父爱不仅比母爱更重要,而且父亲几乎代表了整个异性,对父亲的看法可能影响她对异性的态度,影响她的一生生活e试想,如果父亲每天拖着疲惫不堪的身子心情抑郁地下班M家,到了家就诅咒自己的工作,骂骂咧咧,拿工资时也根不情愿,好像他对家庭就没有责任。这样的父亲形象,孩子会怎么看,又会怎么想呢?家庭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两性关系,父母之间若经常处于矛盾和争吵之中,不仅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发育和个性发展,也会使孩子对爱恋的偶像处于无所适从状态。同样,父母对孩子经常打骂、虐待或放纵也会具有同样效果,父母长期分离;离异或一方死亡,造成孩子早期认同或性爱偶像的缺损,若不能及时予以补充,则也会影响到性别的健康发育;儿童长时间生长在一个缺少同龄玩伴的环境中,不得不与成年或老年人为伍,如不加注意。

启蒙教育中孩子的最好玩具是父母

0-3岁的小孩对于外界熟知能力还很差,相比于一些没生气的玩具,这时候小孩更对一些灵活变动、表情丰富的东西更感兴趣。所以,父母应该经常充当孩子的玩具,陪孩子多玩耍,不仅能增进感情,更对孩子的心理发育有良好的作用。“玩耍是宝宝的工作。”玩是宝宝与外在世界沟通的桥梁,透过玩不但可以帮助宝宝发现自我、探索问题,也满足了宝宝与生俱来的好奇心,让他们有机会表达自己对事物的看法及态度。于是爸妈就给自己的宝宝买了很多的玩具,那么这样是不是就可以满足宝宝的需要了呢?爸妈是宝宝最佳的“玩具”专家指出,0~3岁婴幼儿最好的玩具其实是“人”,宝宝们最需要的并不是那些很贵的玩具,而是皮肤有温度、能陪着他们一起玩的人。玩具只是玩耍中的辅助物,如果没有人陪着宝宝玩,他们不会玩得长久,所以可以看到很多宝宝对玩具总是一时兴趣,随后就置之不理,这样一来注意力容易分散,也易导致心理发育迟缓。所以,年轻的爸妈不管你有多忙碌,都有必要经常带宝宝一起玩,做宝宝的“玩具”又何妨?做宝宝合格“玩具”之爸妈攻略当爸妈主动参与到宝宝的玩耍中时,可以根据宝宝月龄的从小到大,陪宝宝做知觉运动游戏、想象性游戏、规则性游戏及技巧性游戏。下面就有一些小攻略提供给年轻的爸妈。配合玩具“吸引”宝宝从出生到一岁左右的婴儿,大致是靠听、看、触摸等感官知觉来认识他所生活的环境。一岁以内的宝宝,可以采用床栏玩具、手摇铃、固齿玩具、按压玩具和发声玩具等,以刺激宝宝的感官和肢体发展。但不是把这些玩具扔给宝宝就了事了,玩这些玩具时特别需要爸妈用自己夸张的肢体动作、表情和语言来引起宝宝的兴趣。引导宝宝发挥创造力积木玩具是一种建构性的玩具,爸妈可以陪着宝宝一起建筑属于自己的城堡,引导宝宝拼出各种形状的动物和建筑,这对培养宝宝的创造思考力很有好处,通过此类游戏还能让亲子沟通更和谐。做宝宝游戏中的人物1岁以上的宝宝,在玩过家家的游戏时,通常会把他们在日常生活中所感、所见重新呈现出来,并配合语言,从中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并能获得角色学习和角色认同的机会。爸妈可以变身为宝宝过家家游戏中的某一个“角色”,刺激宝宝模仿和说话的能力,在和宝宝互动中让其意识到家庭的组成结构,只是在这个时候不要拼命灌输自己的想法,要让宝宝来控制整个游戏的局面,因为玩耍的时候他们才是游戏的主宰者。宝宝情绪失控时做宝宝的镇定剂当宝宝情绪激动或无法入睡时,有些爸妈会让宝宝抱柔软的填充玩具帮助宝宝把原本兴奋的情绪逐渐松弛下来,其实爸妈完全可以替代这些填充玩具,因为有体温有心跳的“大玩具”对宝宝来说才是最佳的镇定剂。作为宝宝合格的“玩具”陪宝宝玩耍要做到哪几点呢?1、帮助宝宝发展各阶段的基本动作。2、培养宝宝的学习能力。3、引发并培养宝宝的好奇心、探险性。4、让宝宝获得满足感及成就感。5、帮助宝宝用言语表达意思或发泄情绪。6、培养宝宝良好的习惯。

本文Hash:dacf6cfdf2db504b1c574ffac4ae40a43b8ff7d7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