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对孩子成长的价值

阅读对孩子成长的价值,给孩子读书是一个好的家庭的惯例,这样做可以给孩子心理上的慰藉,力量并且获得快乐,对一个家庭日常生活平衡的维持也是起到作用的。阅读培养好习惯,开发宝宝智力,也对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着不一样价值,下面就一起来跟小编了解一下吧。1阅读对孩子成长的价值

1、阅读有利于大脑的发育、成熟

根据美国最新脑科学研究成果表明脑的信息约八成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大脑在生命早期飞速发展,因而视觉刺激对幼儿早期神经网络的发展至关重要。而且,研究发现,语言理解区域的发育比口语表达中枢早。这一结果可以理解为正因为早期阅读提供了积极的视觉刺激,给儿童展现了图文并茂的视觉材料,加快了大脑神经组织的发育和成熟,促进儿童思维的发展[1]。

2、阅读有利于儿童认知的发展

早期阅读的读本以图画为主,画面所提供的鲜明、直观、生动、具体形象的刺激能引发幼儿聚精会神地观察及注意。同时,早期阅读中的任务是具体、明确的,幼儿要理解书本的内容,故事情节的前后关系,主要人物身上发生的变化等,就需要不断地组织和控制着自己的注意力,对画面认真地进行观察。因此,早期阅读有利于维持并发展幼儿的有意注意和观察能力。

3、阅读可以促进幼儿个性、社会性的发展

在早期阅读活动中,幼儿在成人的陪伴下一边欣赏画书,一边倾听有趣的讲解,是一种积极的情感交流和满足,幼儿能够感受到被关注、重视、接纳和了解,对于幼儿情感的稳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如何有效的进行阅读

1、让这件重要的事情首先变得美妙

亲子共读当然很重要,但它首先应该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因为共读的过程对于孩子而言,首先是与家长共同游戏、享受亲情的过程,是得到爱与快乐的途径,其次才是汲取知识的手段。当孩子坐在父母的膝上,或是依偎于父母身旁听故事,他首先享受到的就是父母的爱,父母的声音让他感受到了愉悦,感受到了一个个故事的趣味。这样的亲情氛围,不仅有助于缩短亲子之间的距离,融洽亲子关系,而且会使孩子感受到阅读的快乐。

2、相对固定时间,以便习惯的养成

亲子共读的时间可以相对固定,比如晨起、餐后、睡前等,每个家庭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确定一个时段。每天和孩子共读的时间大约十五分钟,其目的是为了让孩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但这并不是说这个时段一成不变,有时候我们可以适当进行调整,比如这一天全家有郊游的计划,不妨将共读的地点移在郊外,一片草地、一张石椅都可以成为亲子共读的最佳场所,在大自然的怀抱中,亲子共读将变得更有诗意。

3、亲子共读的形式以大声读和默读为主

大声读就是出声地朗读。对于所有的儿童(尤其是幼儿和中低年级的孩子),父母大声读给孩子听都是最佳的亲子共读方法。

4、不要将亲子共读的过程变成认字的过程

很多家长在亲子共读时喜欢将书籍变成教材,不断教孩子认字,以为孩子认字多了,就能早早地开始独立阅读。其实,这是走进了一个误区:强迫孩子识字,很可能会让孩子感觉到书本的陌生和可怕,导致对阅读的兴趣大大降低。

5、年龄偏小的孩子看图片偏多的绘本

父母应借用绘本帮助孩子发挥想象力,让孩子自己说说故事情节的发展,不一定要和绘本上的故事一模一样。

6、不要以为亲子共读是妈妈的事情

目前大多数的家庭都是由妈妈和孩子进行亲子阅读。其实,阅读不仅是妈妈的事情,爸爸也 应该参与进来。在亲子共读活动中,孩子也需要爸爸的引领,需要进入女性视野之外的更广阔的阅读世界。而且,爸爸也应该给孩子做出读书的表率。爸爸和妈妈的思维是不一样的,他们的视野也是不一样的。一般妈妈在负责情感教育的同时,爸爸可以对孩子进行逻辑教育。

3阅读过程中的注意的事项

1、照本宣科

在亲子阅读中,家长普遍会大声地朗读绘本上的文字,但很少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来为孩子进行耐心讲解,结果孩子认为家长讲的故事一点都不好玩,也对阅读失去了兴趣。

2、偏离主题

在偏离式的亲子阅读过程中,成人和幼儿表现出以下几个主要特点:无视或者忽略书中文字的作用,误读画面内容,过度地注意细枝末节,随意地、过多地联想,表面上是围绕图画书在交流,实际上却游离于故事情景之外。

3、强迫阅读

有的家长强迫孩子读不喜欢的图书。有一位妈妈强迫孩子读某本童话,但孩子觉得无趣,不想读,但她还是强迫孩子读,最后引起了亲子冲突。还有一位妈妈,在亲子阅读后,总要求孩子写一篇500字的作文,孩子开始讨厌阅读。

4、狭隘理解

一说阅读,很多家长就告诉孩子,去看语文书、数学书、作文书。

培养孩子独立成长的价值

摘要:培养孩子独立成长的价值,场景一:凡凡在幼儿园里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老师,我不会做。”这不,老师让大家玩橡皮泥,凡凡又开始了:“老师,我不会玩,我不要玩。”老师让凡凡自己想办法,凡凡就呆呆地看着橡皮泥,不知如何是好。..

场景一:凡凡在幼儿园里说得最多的话就是:“老师,我不会做。”这不,老师让大家玩橡皮泥,凡凡又开始了:“老师,我不会玩,我不要玩。”老师让凡凡自己想办法,凡凡就呆呆地看着橡皮泥,不知如何是好。

场景二:李伯伯来妞妞家做客,爸爸让妞妞向李伯伯问好,可是妞妞畏畏缩缩地藏在爸爸的身后死活不肯出来,弄得李伯伯都有些尴尬了。

场景三:午饭后两个小时,奶奶还在锲而不舍地哄着朋朋吃午饭:“宝宝,嘴张开,再吃一口,乖……”可朋朋玩着小汽车,压根就不理会。

场景四:浩浩不会自己擦屁股,在幼儿园大便后没穿好裤子就光着屁股跑出来向老师求助,小朋友们看到了都捂着嘴笑,浩浩的脸红了。

诊断:幼儿独立能力缺乏症

原因:

过度保护父母对宝宝不放心,唯恐宝宝磕着、碰着、伤着,事事包办,宝宝只需动动嘴遥控遥控,父母就把一切都干好了。

缺乏耐心宝宝还小,动作慢,不熟练,容易出错,比如扣错扣子,打翻奶瓶等,父母看着着急,要么大声呵斥孩子笨手笨脚,要么三下五除二就替宝宝干好,剥夺了宝宝的锻炼机会。

培养方案一:鼓励宝宝的第一次“我自己来”

案例1:妈妈在收拾地上的玩具,小彬彬也想帮忙,妈妈自然地教小彬彬:“先捡起红色的玩具。好,现在捡蓝色的。我们把方形的玩具收到玩具箱左边,把圆形的放在箱子右边。好极了,彬彬真棒,收拾得又快又好。”

案例2:妈妈给两岁的楠楠买了几个漂亮的发卡,楠楠要自己拎着,妈妈说:“我们的小楠楠是个大孩子了,可以自己拎东西了,真能干!”楠楠拎着袋子,高兴得一甩一甩的。

分析:生活中常会看到,宝宝学走路时,总想下地自己走路,而大人担心孩子摔跤,总不放手;当宝宝学会走路时,由于父母的不放手,结果宝宝却又不肯走了。因此,当1~2岁的孩子开始说"我做"、"我自己来......"时,正是培养宝宝独立性的好机会,父母应该夸奖宝宝的主动,并创造机会帮他实现自理的愿望,培养他的独立性,使宝宝体会到“我自己来”所带来的成功体验,那样宝宝会更积极地做自己的事,这是培养独立做事能力的良好开端。

培养方案二:适时放手,让宝宝做点事

案例1:超超两岁了,妈妈交给她一个重要任务,给进门的人拿拖鞋,还要注意观察冰箱里爸爸的冰啤酒还有没有。小丫头可认真了,冰箱里的啤酒一喝完,就及时向妈妈汇报;每次有人进门,就及时送上拖鞋。穿着自己女儿拿来的拖鞋,妈妈的心里甜滋滋的。

案例2:每次午睡后,睿睿都自己穿好衣服,然后开始系鞋带。这对3岁的孩子来说,可是一项很有难度的工作呢。不过睿睿的这双小手在家里早就学会系鞋带了。老师表扬了他,小朋友可羡慕睿睿了。

分析:放手让宝宝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尽早参加家里力所能及的劳动,让宝宝认识自己的能力,知道自己是家庭的一个重要成员,能培养宝宝许多宝贵的品质,如责任感、独立性、自信心,以及珍惜时间和爱惜劳动果实等,并使生活充实、有趣。刚学会走路的宝宝喜欢帮助人,并且会因此感到自豪。积极创造机会让宝宝为别人服务,长大后他会很有能力并且充满自信心,而且还将在更优 的领域,诸如礼节、慈善、好客等方面让你自豪。

培养宝宝的独立性需要很多耐心、时间,以及物质上的某些"损失",但不要因宝宝打碎一次东西就对他的灵巧、独立能力和自信心失去信任,最重要的是孩子已经体验了个中的滋味。

1~3岁宝宝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

1岁半从地上拣起小东西;取报纸;拿拖鞋。

2岁玩完后收拾玩具;帮助喂养小动物;把塑料杯子、碟子收好。

2岁半折叠围巾;把定量东西放进不同碗里;用小扫把扫地;收拾扫帚和垃圾箱;拖小块地,整理杂志、沙发垫。

3岁刷牙、洗脸、穿衣、脱衣;擦掉家具上的灰尘;倒空小垃圾箱;把衣服放进洗衣机,把衣服从甩干机中取出;把一堆堆衣服运到房间里;叠衣服;起床时叠好被子。

培养方案三:让宝宝自己思考判断、自己拿主意

案例1:嘟嘟和妈妈有个约定,每次去超市嘟嘟只能买不超过价值5元的东西,而且还要自己拎回家。这样一来,每次去超市,小嘟嘟就忙着了解行情,犹豫不决地挑选,有时还征求妈妈的意见,最后自己拿定主意,真像一个精明的小管家呢。

分析:父母往往喜欢听话顺从的孩子,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宝宝乖,听话”,而不大注意去倾听宝宝的需要、宝宝的问题,不给宝宝自己拿主意的机会。孩子缺乏自己做决定的机会和权利,长大以后容易缺乏自我决择能力,优柔寡断,什么事都要听从别人的意见。

要培养宝宝的独立性,凡是可以让宝宝参加讨论做决定的事情,一定要让他参加,而且要创造机会让他自己做决定。给宝宝买衣服、选择玩具和运动项目等事都可以和孩子商量,允许他自己选择和决定。比如说,双休日到哪去玩,开个家庭会,把宝宝当做平等的一员,经常采纳孩子的意见,这就是在培养孩子的一种独立决择的能力。

陈培玲(儿童心理学硕士)

外国的家长们如何对待孩子的阅读

外国家长如何培养孩子阅读习惯?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中外家长有不同的教育方式。比如,对于孩子的阅读习惯,中外有着不同的做法。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外国的朋友是如何对待孩子的阅读的?

有位法国巴黎7岁男孩的父亲菲利普(化名)说:“如今市场上出售的图书种类很多,儿童图书也是五花八门。对于上小学的孩子而言,培养读书兴趣最重要。而且孩子还小,他们对世界的认识还很有限,所以对他们的阅读范围不要有过多的限制,要用书籍让他们认识世界更多一些,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但他说,孩子在上小学时正是身体发展的阶段,为了让孩子眼睛不受到影响,他对图书的印刷质量的要求会比较高,首先最终要的就是字迹清,字体大小适中,此外也不要让孩子每天长时间的看书。

而这位家长的做法和菲利普就是完全相反,他会主动的帮助孩子决定要看什么书。意大利罗马6岁男孩的父亲马泰奥•马蒂诺说:“我不太关注儿子看书的类型,应该机器人一类的图书会比较多看,孩子也主要由妈妈看管。如果他要买书,我会思考这书对他是否有用,然后再作决定。当然绝不会强制他看自己不喜欢的书。看书总比看电视,少玩游戏机好。

而能够使人受益的书就是好书。等孩子再长大些,就能认得更多的字,到时就帮他到图书馆办个借书证。不过现在网络也十分方便,可以直接到网上就阅读孩子感兴趣的书了。”

而罗西是住在罗马,一位十二岁女孩的母亲,她说:“我选择的书籍都是一些现在很流行的经典通话,并且选择的也是适合她的,《丑小鸭》《白雪公主》等女性化的书籍,这是每个孩子都耳熟能详的。小时候看图画书,认字后就可以看完整的故事了。前段时间我女儿很迷WINX(意大利著名漫画),后来又迷上了《暮光之城》,只要不是暴力黄色的书籍,我都尊重她的喜好。我不会强制女儿读不喜欢的书。有适合她的书会向她推荐,我女儿比较喜欢动物还有女巫这方面的书。”

她说:“我想,好书应该通俗易懂,可以使人有所感悟的书就是好书。我经常带孩子去逛书市,选择她喜欢的书作为奖励,不过现在的书太贵了。”对此菲利普也说:“对于好书的定义其实是很广泛的,我认为的就是可以给孩子们带去知识和快乐的书籍都应该被视为好书。”他表示,自己从不强制孩子读书,因为长期强制会造成逆反,导致孩子厌恶书籍,反而会影响孩子今后的读书之路。

本文Hash:e0d4de6661e995fddf4d05bcc41fc4965c1406e7

声明:此文由 梦相随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