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代家长的观念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隔代家长可能观念陈旧、知识老化,影响孩子接受新知识。有些老人怕孩子出问题,严格控制孩子的行动,不让孩子跑、跳,结果束缚了孩子的手脚,延缓了孩子的发育,甚至阻碍了孩子的认知等等。

许多老一辈的观念比较陈旧,与社会的联系开始减少,所以知识面相对比较狭窄,不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对科学的育儿观念也不够了解,仍沿用老观念要求孩子、教育孩子,这可能不利于孩子将来适应社会能力的培养。加之祖辈因为历史原因,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缺少文化或文化水平较低,对孩子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也有限,常会不知不觉地灌输给孩子一些封建迷信的观念,也无形中增加了孩子接受新思想、新知识的难度。所以对孩子正确的引导上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行为上的偏差,会形成教育的“脱代”。

另外,由于祖辈和孙辈隔了一代,在年龄、性格、爱好、知识兴趣等各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

温馨点读家庭暴力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苏联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说:“大声斥责,这是人们相互关系中修养很差的基本特征。凡是出现大声斥责的地方,就有粗鲁的行为和情感冷漠的现象。大声斥责(家庭中还有拳头)教育出来的孩子,失去了感觉他人最细腻情感的能力,他看不到也感觉不到周围的美,他非常冷漠无情,毫无怜悯心,在他的行为中有时会出现往往是人身上最可怕的表现——残忍。”

凡是有粗暴教育的地方,就有心理伤害。面对一个张口就骂、举手就打的母亲,面对一个如此以大欺小、以强凌弱的霸道母亲,孩子弱小的心灵是多么恐惧。在父母那里都找不到安全感的孩子自然会对周围环境充满了敌意,又怎么会去爱他人啊。爱他人是从爱父母开始的,一个连父母都恨的孩子,他如何懂得爱?

父母的每一次打骂,都在孩子弱小的心灵里积淀了仇恨和压抑。当年幼的孩子一次次因为弱小而屈服于父母的暴力之下,一次次因恐惧而变得顺从听话时,他心里仇恨的火焰也一点点积淀成火山下沸腾的熔岩,当他有朝一日身强力壮时,这火山就彻底爆发了!正是从父母以暴力待他的行动中他也学会以暴力对父母!

但以上的分析只是酿成悲剧的一个原因,青春期也是引发矛盾的另一个原因。

青春期正是孩子努力要挣脱妈妈裙带,离开家庭,走向外面广阔世界的关键时期。孩子面对未来踌躇满志的时候,过于牢固的裙带会限制他的社会化发展,让孩子觉得似乎是亲情在控制他。于是他要挣脱,他开始表现逆反——以前跟父母很亲热,现在妈妈摸他的头都不行,进他的房间不行,动他的东西不行——他开始为自己的权利较劲。这个时期的孩子表现出极强烈的双向性,一方面看社会上的一切都不顺眼,既否定一切价值观念,表现得非常反叛,苛求完美,另一方面又盲目崇拜偶像,喜欢追星等。

青春期的孩子要建立自己的权威和尊严,往往尝试着攻击家庭的成员。他会选择反抗父母,因为他潜意识里觉得,如果自己不能挫败父母,自己就长不大。大约有10%的孩子会选择以不上学来挑战父母的权威。父母希望他好好学习,他就不好好学习,看父母能拿自己怎么办。

心理学家李子勋还指出,任何孩子长大,都要经历一个挣脱妈妈的裙带,走出对父母的依恋,和父母分离的痛苦过程。对父母而言,让孩子离开,也是件不容易的事。因为过于害怕这种分离的痛苦,亲情有时候会无意识地创造出隔离和误解,以此来对抗依恋与关系的纠结。彼此开始觉得对方不能忍受,愤怒越来越明显,冲突升级,分离在不知不觉中完成。关系依恋越厉害的家庭,孩子与父母的冲突往往也越激烈,不然分离永远不能实现,孩子也永远长不大。

本文的这对母子,妈妈的裙带不是柔软的,而是坚硬的,所以孩子对裙带的摆脱就表现得特别激烈,冲突也格外惊心动魄。

还可以从第三个角度来解读方瑞的悲剧——因为妈妈的专制和粗暴,儿子一直都是服从听话,从来不敢任性,从来没有犯错的机会。一般而言,每个小孩子都会犯他那个年龄段常犯的错误的,虽然父母告诉了他对错,但因为孩子的思维是发散的,且他的注意力是指向妈妈的脸色,他关注的是妈妈高兴还是不高兴,并不是妈妈在说什么,所以,对妈妈所讲的道理,孩子心里其实还是糊涂的。孩子只有在一次次的犯错中,在一次次的体验中,通过父母老师同学的评价,一点点地把对错慢慢弄清楚。从这个意义上说,不犯错的孩子长不大,所以要允许孩子犯他那个年龄段容易犯的错误。而方瑞则是失去了这样 的机会。

再者说,少犯错的孩子少有机会体验伤心、内疚、痛恨、悲伤、敌意、执拗、挫败等情绪,也就不会很好地识别、管理这些情绪。要知道孩子是在一次次情绪尝试中,渐渐学会把握情绪的,比如,他觉得特别伤心,但是他能管理好伤心情绪,在伤心的时候,仍能做他的事,这就是成熟。从来不发脾气、不闹情绪的孩子,在初次体验到愤怒时,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处理愤怒,因为没有经验,反而容易被愤怒控制。

李子勋指出:“如果妈妈从小处处关心、事事照顾她的儿子,什么错误都不让他犯,儿子非常听话,儿子到青春期后就没有经验来处理他的焦虑,处理挫败感,他不敢欺负别人,就会欺负最爱他的人——妈妈。最爱他的人给了他安全感,所以他就对妈妈说粗话,干一些无法无天的事情,因为他知道攻击别人会受到惩罚,攻击妈妈不会。为什么会这样?孩子小时候没有犯错的经验,所以会犯一些大错。孩子小时候没有从犯错中学习到责任和聪明的应对,都是妈妈来替他处理好了,现在他大了,妈妈没有能力帮助他处理好社会矛盾了,他就容易把愤怒指向母亲,把一切不顺都归咎于母亲。”青春叛期逆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年龄,可能会出现心理问题或者自杀等悲剧,父母一定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

以下是刊登在《读者》上的罗伯特·凯尼的《妈妈的裙带》:

男孩很小时,妈妈把他系在她围裙的裙带上说:“现在你不再会摔倒。”孩子一天天长大,他想离开母亲去看看窗外的阳光、树林和河流。“啊,妈妈,请你解开裙带,让我出去吧!”但母亲说:“还不行,我的孩子,你还不够强壮。”孩子只好等着,看着母亲一边工作一边唱歌。慢慢地,孩子又大了一些,他被窗外明媚的春光、喧闹的河水、青色的山峦吸引,不管不顾地向外走去。这时裙带断了,“啊,妈妈的裙带真脆弱!”孩子欢笑着跑出门去,一截裙带还系在身上。男孩一直跑,为自由、为新鲜的空气和清新的阳光欢欣鼓舞。他跑到一个悬崖的边缘,飞溅的瀑布迷乱了他的眼睛,他被绊了一跤,摔下崖去。在他惊叫的时候,他被挂住了,是妈妈的裙带钩住了树根。“呀,妈妈的裙带是这么的坚固!”孩子借着带子爬上了岩石,然后继续坚定地走向新奇的世界。

家长的暴力教育对我们孩子的影响!

生父打死四岁男童被因其不会写8被判7年6个月

年仅4岁的小华,只因不会写数字“8”,被脾气暴躁的父亲抽打。年幼的小华没能挺过父亲严酷的“家教”,永远闭上了双眼,这样的悲剧发生在江苏南通。16日,记者从南通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少年法庭了解到。如此狠心的爹被该院以故意伤害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六个月。

小华的父亲徐某是江西人,几年前到南通打工。一直觉得自己“吃了没文化的亏”,只能靠干苦力活维持生计,徐某暗下定决心要好好培养儿子。抱着“不能输在起跑线上”的心态,徐某对年幼的儿子要求的很严格。

2011年9月10时傍晚,徐某在暂住地教小华写数字,一开始小华一直不会写数字“5”,徐某就心急地抽了小华几个耳光,在父亲“武力教学”下,小华好不容易学会了写“5”。但在写数字“8”时,小华又犯难了,被抽了几次耳光,小华还是没有学会写“8”。“我告诉你,以后不好好读书,学不会就要挨打!”徐某一边恐吓小华一边从室外扫帚上折下一根约40厘米长的竹枝,不由分说地抽打小华的头部、背部、腿部。接着,又用拖鞋抽打小华臀部、腿部和身体,用手抽打小华面部、臀部、头部,抓住小华的手向饭桌上敲。就在徐某用手击打小华的后脑勺时,小华的头重重地撞在了饭桌上。

一顿暴打过后,小华双手发抖,说要睡觉。徐某也没在意,就帮小华洗洗睡了。第二天凌晨5点半左右,小华的母亲周某夜班下班回家,怎么叫都叫不醒小华,就问徐某怎么回事。徐某这才开始担心,坦言昨晚打了小华,不知道伤的严不严重。夫妻俩立即将小华送到医院医治。经CT检查,小华左侧顶叶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脑水肿,经医院抢救无效于11日7时30分死亡。案发后,徐某向公安机关自首。

“我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竟然失手打死了亲生儿子,现在很后悔,也很心痛,我认罪!”法庭上,面对法律的制裁,徐某流下了悔恨的泪水。

父亲打死了儿子,这是一场家庭悲剧,也是一场教育上的失败!暴力教育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和扭曲,实属不可取,也为每位家长敲响了警钟!

暴力教育伤害孩子的身心

打孩子不但令他们皮肉受苦,还会给他们心灵留下阴影。父母在打孩子时一般会考虑别打坏了要害,却很少考虑孩子也是有尊严的,对父母的教训也有个心理承受的度。孩子天生脆弱、敏感,极易受到伤害。父母一时的怒声训斥和粗暴行为,往往造成亲子关系的不和谐,严重的还会在自己与孩子之间产生永久性的隔阂。

用体罚会破坏孩子和父母之间的亲密感情,还容易对孩子的心理产生不良影响。比如对一些性格较为外向的孩子采用打屁股等暴力手段进行教育,不但不能起到教育作用,还容易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甚至还会让孩子模仿用暴力手段解决问题。对于胆小的孩子采用暴力教育手段,会使孩子变得更缺乏自信、充满挫折感,不利于孩子良好性格的塑造。

家庭教育高招:不打不骂管教孩子

1、多多了解孩子

在忙于生计的同时,家长一定要抽出时间来多了解孩子,与孩子、保姆、孩子的老师多多沟通,尽量对孩子在幼儿园和家庭中的表现有一个全面把握。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比较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2、吸收教育知识

社会在变化,孩子的成长环境也在变化,那么教养方式自然也要不断进步。身为家长,就要责无旁贷地主动吸收教育新知。在传统的亲子教育方式中,多半是父母用权威来教育孩子,而打 处罚更是权威教育的重要方法。

吸收新知可以帮助家长跳出自己的成长经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育观念。

3、耐心倾听孩子

如果是气急攻心的家长,在面对不听管教的孩子时,通常最直接的反应就是破口大骂。

此时,建议家长先冷静下来,尝试着多一分耐心,问问孩子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当家长的心思已经放在了解孩子的想法,并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时,也许就会发现孩子的行为其实是情有可原的,并且也已经释放掉了很多负面的情绪。

4、真正放下身段

有些家长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希望家长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而是要给孩子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替代办法。

5、跟孩子讲道理

除了平时的告诫之外,家长也要在实际的情境中教导孩子一定的道理。让孩子有同理心,让他从其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一下,真正明白自己的行为会如何影响他人。

至于解说道理的方式,则可依孩子的年龄来选择讲解的深度,特别小的孩子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进行。

6、让孩子去体验

如果孩子老是听不进大人的话,那么在保证安全和没有恶劣后果的前提下,家长也可以让孩子自己会“自食恶果”的滋味。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孩子将能深刻领悟到家长的教导有多么正确和重要。

7、同孩子做协商

不要总是要求孩子按照大人的心意去生活,那么不只是孩子痛苦,就连大人也很痛苦。

孩子也是人,当然有他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同孩子做协商,各退一步也许是很好的方法。比如当孩子想要跳沙发,而家长却有事情要思考的时候,就可以请孩子去卧室的床上跳,或者请他等一会再跳,或者等家长把事情处理完,再带孩子去公园尽情地跳。

8、盛怒时不管教孩子

在极度愤怒的状况下,家长肯定无法以理性的方式来管教孩子。所以,当家长无论如何也平静不下来的时候,建议家长暂时离开现场,或是转移自己的注意力去做别的事,如打电话给朋友聊天、听音乐等。等自己平静下来以后,再和孩子好好谈谈。

9、修正对孩子的期望

有时家长真的太过于求好心切了,常常拿自己都做不到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或许是家长自以为能够做到,但实际上从来没有做到过!)要知道,孩子年龄还小,有好动、固执、健忘等表现都很正常。

家长如果真的要对孩子有所要求,也一定要考虑孩子的成长状况,不要总是拿放大镜去看待孩子的表现。

10、真诚对待孩子

有些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

亲子之间的沟通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或是会让你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你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

本文Hash:b5352d9c8f3635e5dd3a82674d545d885a1aa0c0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