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种应急措施处理儿童意外受伤

孩子虽然经常在家,但是家中也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据统计,儿童在家中最容易发生骨折、烫伤等意外,父母应该如何杜绝这些安全隐患呢?

孩子虽然经常在家,但是家中也存在不少的安全隐患。据统计,儿童在家中最容易发生骨折、烫伤等意外,父母应该如何杜绝这些安全隐患呢?

从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了解到,长假过后,往往有不少6岁以下儿童因意外伤害而入院,其中,最常发生的地点是在家中,发生率为62%。该中心多名受访医生提醒家长防范误服、跌伤、窒息、动物咬伤等四种常见于儿童的意外伤害,并提供应急处理建议。

防误服药物

不久前,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收了三名病症均为抽筋的患者。后经诊断,三人为老鼠药中毒。另据儿童急诊科主任朱翠平介绍,有一名小孩误饮强碱水,导致口腔烧伤。

儿童误服药物为何频发?儿童口腔科副主任崔颖秋认为,主要是家长监管不力,家里的药物不上锁,使用饮料瓶装如清洁液、洗碗液、洁厕液等化学物品,药品放在孩子可以接触到的地方。

应急处理:首先,为孩子脱掉被污染的衣物、鞋、袜,用肥皂水清洗被污染的皮肤,清除口中的异物和残留毒物。如果发生误服事件,要明确服用了什么药物,对症下药。比如,服用强碱要喝多点牛奶或者柠檬汁,服用过强酸就要喝多点鸡蛋清。

防摔伤跌倒

儿童最容易受到哪些伤害?该中心调查数据显示,跌伤占比最高,约七成。崔颖秋说,小孩跌倒后,一定要密切留意他的精神情况,如果出现嗜睡、呕吐的现象,就有可能是脑震荡或者脑出血,要立刻到医院治疗。

应急处理:如果孩子从高处摔下来,身上、头上磕青了,或是起了大包,那就是淤血了,不要急着给孩子揉,因为越揉淤血越严重。如果是头朝下摔下来,要观察孩子有没有脸色发白、眼神发直、爱睡觉、呕吐等现象,如有则可能是脑震荡,应立刻送医。如果摔倒后胳膊不能动,或者不能走路了,很可能是骨折。若怀疑孩子的脊椎骨断了,要先固定头部,把身体放平,迅速用木板抬到医院进行治疗。

防异物窒息

异物跑到小朋友的气管里,堵塞器官,就会导致窒息而引起大脑缺氧等症状。高危人群主要是0~4岁儿童。而导致窒息的异物种类繁多,如花生米,瓜子、糖豆、果冻等表面光滑、体小质轻的食品。朱翠平指出,“小孩子喜欢抓到什么就往嘴巴或鼻子里塞”,家长应多加留意。

应急处理:若孩子还能够有力地说话或咳嗽,家长可先让孩子自己尝试咳嗽,将异物排出。如果小孩咳嗽无力、呼吸越来越困难以及嘴唇、指甲或皮肤发紫,甚至用拇指和食指卡住自己的脖子,这就说明气管堵住了。这时,家长可采用倒立拍背法,即将小孩倒置、头向下或倒提小孩双腿,使其头向下垂,拍击其背部,可通过异物自身重力和小孩呛咳时胸腔内气体的冲力,迫使异物向外咳出。

医生指出,生活在社区的宠物以及被遗弃的流浪宠物,是儿童发生意外伤害的又一大隐患。儿童个体较小,头部高度与小猫、小狗的头部高度相当,所以容易被动物咬伤。对广州市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监测发现,每1000个儿童中就有1例动物伤害。以往在春节假期,市民走亲访友频繁,与动物接触的机会增多,孩子被宠物抓伤、咬伤的现象时有发生。

防止动物咬伤

应急处理:万一被动物咬伤,应立即实施急救处理,可用手帮孩子挤压伤口,使淤血尽快排出,但绝不可以用口吸出(以免病原祸及大人)。接着用肥皂水或清水反复冲洗伤口。 后,用碘酒烧灼伤口。即使破损很轻微,自行处理伤口后,也应及时去看医生,以便判断是否要注射人用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值得提醒的还有,除了狗,其他动物(如猫、鼠等)也可能携带狂犬病毒,对任何动物造成的伤口,家长都不能掉以轻心。

儿童意外伤害处理的措施

意外是在所难免的,儿童的意外伤害更加要小心注意!

创伤的急救处理:对大量出血的患儿,应首先止血;对切割伤及刺伤等小伤口,可挤出少量血液,以冲洗掉伤口上的细菌和尘垢;对伤口宜用清洁的水清洗;对无法彻底清洁的伤口,须用双氧水或碘酒消毒;对于较大的伤口,止血后应用清洁的布覆盖并立即送医院处理;凡是猫、狗咬伤,千万不要急着去医院,首先应立即、就地彻底地冲洗伤口,而且水量要大、水流要急,最好是对着自来水龙头急水冲洗,伤口不可包扎,经过反复冲洗后再送医院进一步做伤口处理,并在24小时内接种狂犬疫苗。

严重创伤的急救处理:搬动患者时,应头、颈、躯干一起移动;颈椎、脊椎要固定,可利用颈托、硬板等工具;骨折部位应固定;局部伤口压迫止血;转送三级医院。

中毒的急救处理:紧急处理需要催吐:用手指刺激小儿的咽喉部,促进呕吐,反复进行,直到吐出液变清无味为止;有些毒物,如腐蚀性的酸碱中毒、汞中毒、汽油中毒等,可给患者喝牛奶、蛋清或豆浆;口服含盐溶液,可利于从尿液中排出安眠药、抗精神病药、避孕药、退热药等。

气道吸入异物的急救处理:婴儿胸外按压、背部叩击法;儿童腹部推挤法。

消化道异物的急救处理:误吞小的、光滑的、圆形的异物,无特殊表现,可从大便排出;误吞较大的、尖锐的异物,需及时到医院就诊;鱼刺或鸡鸭的小骨头卡在消化道,应立即去医院交由医生处理,切勿使用吞饭团或喝醋的办法,以免异物进入深部,损伤黏膜和血管。

溺水的急救处理:岸边急救:立即倒出呼吸道积水,清除咽、鼻腔中的泥沙和污物,必要时应做人工呼吸,边抢救边设法转送附近医院。

烧伤、烫伤、化学性灼伤的急救处理:尽快消除致伤因素:火焰烧伤,应立即脱去着火衣裤;酸碱烧伤,应迅速脱去沾有酸碱的衣物,用大量清水冲洗:四肢烫、烧伤,可将肢体浸入冰水或冷水中用干净毛巾覆盖伤口处,迅速转送医院。上述处理对面积大、烫伤严重的患儿不适用,严重烫、烧伤应迅速送往医院。急救要不妨碍创面引流和医生诊治,不要随便在创面涂抹香油、牙膏或红汞、紫药水等。

触电的急救处理:迅速脱离电源,应使用木头、竹竿、塑料制品等绝缘物。为防止自身触电,决不能用手或湿的物品去分离电源。

煤气中毒的急救处理:迅速脱离中毒环境;开窗使现场空气流通、转移患儿到空气流通处;立刻松开衣领,平卧时头侧位,以免吐后窒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保持呼吸通畅;及时供氧;对呼吸停止者进行人工呼吸,立即送医院治疗。

中暑的急救处理:立即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处或有空调的地方,头、颈、腋下等处放置冰袋,用冰水、冷水浸湿毛巾全身擦浴;用电风扇向患者吹风;若患者已清醒,应给患者饮用含盐冷开水或冰的含盐汽水;病重者须送医院补液治疗。

儿童意外窒息两种儿童意外窒息急救措施

导读:儿童意外窒息是小儿最常见的意外,抢占急救先机非常重要,下面为大家介绍两种儿童意外窒息急救措施。家长们必知的急救常识。

4岁孩子最易发生意外伤害

儿童意外伤害一直是家长们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

昨天,杭州市卫生局公布了《杭州地区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及监测》项目实施三年的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从开展前(2008年)的6.14‰降低到(2011年)的3.81‰;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则从2.55‰降低到1.346‰,死亡率目前在全国处于最低水平。

4岁年龄组最易发生意外伤害

根据2008年的监测,杭州市(包括本地和流动)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率为2.55‰,占总死亡的26.53%,成为杭州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第一位原因。为此,从2009年起,杭州市实施了全市儿童意外伤害健康教育及监测项目。

项目分健康教育和意外伤害监测两部分实施。健康教育在杭州所有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幼儿园进行,针对幼儿、家长、幼儿教师进行全员培训。项目实施三年效果明显,2011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杭州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3.81‰,已大大低于最近公布的全国5岁以下儿童15‰的死亡率。

项目实施后,卫生部门抽取10%的幼儿园和20%的乡镇作为意外伤害监测试点,建立了儿童名册和幼儿园儿童个人档案资料,进行意外伤害的监测。

根据对杭州7岁以下儿童意外伤害三年的监测资料显示,平均每年儿童意外伤害发生率达5.76‰,第一位致伤原因是意外跌落跌倒,达到1052例,占60.88%;第二位是动物咬伤249例,占14.71%;第三位是被器械刀割伤151例,占8.84%;第四位是被烧烫伤146例,占8.45%;第五位是交通意外74例,占4.28%。

从孩子的性别来看,男孩意外发生多于女孩,男孩占64.70%。

从孩子的年龄来看,发生年龄最高的是4岁年龄组占29.28%,其次是3岁年龄组占21.12%,第三是2岁年龄组。

意外伤害死亡仍占5岁以下儿童的第一位死亡原因,特别是流动儿童,意外死亡率比本地儿童高。2011年,杭州5岁以下儿童意外死亡第一位死因是溺水,占36%;第二位是意外窒息,占33%;第三是交通意外,占19%。

因此,卫生部门提醒,预防儿童意外伤害,重点是预防儿童溺水、意外窒息、交通意外。特别针对三四岁的男孩,尤其是流动人口家长,更要做好孩子的安全保护。

教大家两种儿童意外窒息处置的方法

1、背部拍击

急救者取坐位,将患儿背朝上平放在两腿上,头低脚高,使前胸紧贴在急救者的膝部,用一手指使婴儿开口,另一手以适当力量用掌根拍击患儿两肩胛骨间之脊椎部位,异物有时可被咳出。

2、腹部推击

使患儿仰卧平放在一适当高度的台桌上,急救者站在患儿腰部左侧或坐于大人腿上,左手平放于患儿脐与肋骨间的腹壁上,并紧贴腹部和适当加压,右手置于左手的上方,边按压边向胸部方向滑动,以增加胸腔内的压力,使膈肌向上活动,如此推压6-10次,使肺部残气冲出气道,有时亦可使异物咳出。

本文Hash:41c32135c886840ce27e3e9b47d68723941e3a64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