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偷走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重要,因为,书、电脑、网络可以替代。孩子知道问题答案、结果也不代表聪明,因为要看他是如何得到,能不能得到。

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识并不重要,因为,书、电脑、网络可以替代。孩子知道问题答案、结果也不代表聪明,因为要看他是如何得到,能不能得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思维很重要,思维能力是影响他人生发展的重要核心能力。如果有了一种思维方式,孩子养成了习惯,他自己可以去发现问题;如果有了一种思维方式,孩子养成了习惯,他自己可以去学习解决问题。然而所有的思维来自兴趣。所以千万不要扫兴,成为孩子思维的窃贼。孩子的兴趣快乐的童年是因为有数不清的兴奋点,一方面是因为大脑本来就是处于一个发育的过程,神经细胞末稍飞速发展,对什么事都敏锐,好奇;另一方面心智也单纯,所以心理很少有负担,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思维非常活跃。而我们成人的思维大都有一定的定势,尤其在情绪差的时间,思维更加狭隘。可当我们与孩子们碰撞时,会出现什么样的结局呢?放学路上,三个男孩子利用回家的路程在玩超级“剪刀石头布”,只不过,三种土工具已被动漫中的武器所替代了,并且四肢替代了手掌。边玩边走,其乐无穷。而你呢,还需要接孩子早回家,需要做饭,监督孩子做作业等等,这时候,你会如何处理?A:强拉了自己的孩子就走,并告诉他你的种种理由。B:用成人的口气,连哄带骗拆散了这个小团伙,带了孩子就走。C:耐心地等到他们玩到家门口。D:兴致勃勃地观战,直至到家门口,还接下去与孩子讨论你小时候的土游戏“剪刀石头布”,讨论如何在游戏中获胜。第一种节约的是你的时间,但是,你扫了孩子的兴致,同时,你也少了一份趁他兴致浓厚时,与你交流探讨的机会,也让他失去了思考的机会。你所谓的理由会让他产生厌烦,压抑了大脑活跃的机会。当孩子对某事发生兴趣,或兴致正高时,是孩子在有生理方面和心理方面的得到一种满足,他就会产生情绪方面的快感,它不仅能带来快乐,更有利于深层次地启发思维,容易并能积极地展开想象,创造性也好,记忆也好。所谓的快乐能带来大脑思考的活跃深度。而这正是父母启发、引导思考的好时候。夏天,孩子们在小区游乐,有孩子在荡秋千,有孩子在沙坑玩,也有一些孩子陪老人在一些健身设施边上玩。这时候,有一个男孩一溜烟地爬上了一根铁秆,原本这是固定拉绳器械的,他在顶上异常兴奋,大喊:“我最高!我最高!”。这英雄式的招唤,一下子将孩子们的兴趣调上来,另外的孩子一哄而上,争着向上。这时候,有两类父母:一类呢,赶紧阻止自己的孩子参与危险运动;另一类积极参与,想让孩子试试身手。如果有父母组织一下就更好了:

比一比:谁爬得最快!猜一猜:什么原因第一名爬得最快?试一试:爬得慢的是否可以通过改变动作要领爬得快一点?学一学:重力、摩擦力、体力、安全知识往往平时你可能会抱怨辅导孩子的时间不够,但是其实平时生活充满了各学科知识,完全可以有机会利用孩子开心、兴趣的时候,一点一点积累,上课学习再遇到这些内容就不觉得枯燥了。兴趣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积极的兴趣,可以使人充满欢乐,开阔眼界。广泛的兴趣,使人精神生活充实,并能应付多变的环境。持久的兴趣,可以丰富人的知识,开发智力。兴趣是一个人走向事业成功的开始,有人 结世界上数百名诺贝尔奖获得者的成功因素,其中之一就是他们对所研究的科学事业内有浓厚的兴趣。无论是谁,持久地从事一项无兴趣的活动,不仅难以成功,而且有损身心健康。要使儿童适应环境,对生活充满热情,就要善于培养、呵护、珍惜儿童的兴趣。千万不要轻易做孩子扫兴的事。行动计划我们不能替代孩子,但是我们可以做到:尊重孩子兴趣无论是在平时,当发现孩子兴致勃勃的时候,在安全的前提下,在尽可能的情况下,随其所好,因势利导。在日常我们给孩子增加课外兴趣班时,课外培训要建立在孩子有兴趣的基础上,这样方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一定不能盲目跟风,以功利思想为导向,不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学习特点,尤其是对孩子极有兴趣,但并非社会上流行的一定不能扼杀,如果暂时无条件满足孩子,也要引导,否则,非但不能培养孩子的特长,更会造成孩子对父母的话产生逆反心理。拓展视野,培养兴趣孩子如果?有机会接触世界上各种奇妙的事物,他们很难完全表现出对外界的兴趣。因此,父母就要创造机会,拓展孩子的视野。比如,当发现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两眼发光的事物?,这就表示他对此极有兴趣,父母应鼓励他们去探索。

从游戏中开发孩子的兴趣,因为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一些益智游戏也能激发孩子某一方面的兴趣,因此,父母要积极引导他从兴趣中进行探索与思考,从现时轻松地,快乐地学到更多的知识,明晓更多的道理。对孩子的兴趣不闻不问,无动于衷,甚至责骂扼杀,则是做父母的大忌。发现、珍惜好奇心好奇心是萌发创造性的起点和火花,对事物好奇,才会产生思考和探索。孩子对一切都感到新鲜、好奇,他们对什么都想了解,都爱问个明白。父母非但要有耐心,而且要尊重个体。

例如曾有这么一个孩子,上课时,总是做自己的事情,思想一点也不集中,同学们做这个,他却独自一个人玩别的,甚至对于老师的话都没反应,父母则为他的“笨”、“不听话”而感到忧心重重。可是一位老师不这么想,经一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这个孩子有他自己的特殊兴趣,和不同一般的好奇心。比如他关心的是到底是水泥地滑,还是打蜡地板滑?是水泥地的摩擦力大,还是地板的摩擦力大?教师就有意识地对他进行诱导性地教育,充分肯定他的好奇心,并鼓励表扬孩子爱思考的精神,慢慢地,他不仅更加喜欢思考与探索,还积极配合班级,配合老师。可见,孩子的如果受到肯定和鼓励,孩子便会继续探索、思考和学习;要是受到压抑,就会丧失自信心和探索的兴趣。经常发问,引导孩子思考父母非常学会耐心地回答孩子的提问,还要主动、积极地去发问。由于发展思维是培养创造力的核心,也是孩子成长重要的能力。所以要培养孩子学会思考、善于思考,让孩子养成平时喜欢思考的习惯,并在孩子思考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果你陪孩子去参观一个摄影展览,对于展出的作品,你可以发现他的兴趣点,可以一起去讨论,去评价,更可以问他一些问题:为什么认为这个作品好,你的理解是什么?别人的理解是什么,为什么有不同?等等。如果你陪孩子是参观一个科技展,则他的问题会更多,这是什么材料?这个设施是什么功能?为什么等,对于这些,可以鼓励他多问问展台的工作人员,当你碰到孩子提的问题一时难以解答时,千万不要厌烦或简单化处理,最好是告诉孩子:“这个问题还真难,我们也不太清楚,等我查查书,或问问其他朋友后告诉你。而且要说到做到。当然,现在有互联 ,可以和孩子一起查一查感兴趣的问题。沟通交流,激发思考平时,父母要利用一切机会与孩子交谈,通过交流来激发孩子的思考。但是,要注意的是,讨论问题时,要尽量谈一些有利于孩子独立思考的问题,而不是代替孩子去思考。无论是当孩子碰到问题时,你还是为他提一些具体的建议,启发孩子想办法,或让他自己作判断。

谁偷走了孩子的创造力?

  记者观察

  创意思维

  小学生比不上细路仔

  “一个杯子可以有什么用途?”在调查问卷中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小学生的回答中出现的答案比较类似,其中最多被提及,排在前四位的是“喝水、喝茶、倒热水暖手、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东西”。而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给出的答案却更丰富多彩,比如“扣骰子、打人、摔碎了拼画、养鱼、栽花、当传声器、当作礼物、当玩具”等等都有。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小朋友在创造力方面反而优于小学生。

  该培训中心专家对记者介绍说:“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往往孩子的年龄越小,思维越开阔。上了学的孩子很容易陷入条条框框。”

  家长观点

  是谁偷走了孩子的创造力?

  现代社会对于人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孩子们的创新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可能逐渐减弱了。很多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现象与社会大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以及家庭教育的习惯性都有很大的关系。

  一切向成绩看齐——樊先生的女儿小晴现在读小学二年级,可已经开始为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樊先生说:“我们小时候学习也是挺累的,可现在看看女儿,比我们那时候还要辛苦。在这种压力下,怎么会有‘创造力’呢?太奢侈了。每天孩子能有时间玩都已经很满足了。”樊先生觉得,现在学校里最浓厚的气氛就是“考试”,小升初、中考、高考和可能的考研、出国等等,很多孩子自从上了小学就开始围绕着应付考试做各种准备,还要争取在奥数、英语方面取得好成绩,再加上课外补习……创造力恐怕只能是“纸上谈兵”了。“有时候想想,都不想让孩子上学了,但毕竟还是要给孩子一个集体环境。”

  只“学”不“习”眼高手低——赵老师已经在教师岗位上退休多年,现在的主要职责就是辅导小外孙。谈到“创造能力”,赵老师总结人生经验后觉得“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现在学校里更多的还是在读书。虽然也有一些实践,但比重可以再大点。”赵老师觉得,目前小外孙学校里很多的课程其实是只有“学”,没有“习”。“人需要通过不断的生活实践,才能真正从中体悟到知识和智慧。‘学’只是‘记忆’,容易让孩子变成‘书呆子’,创意能力越来越萎缩。”

  “听话式”的家庭教育——谈起孩子的“创造力”,在外企工作的李小姐很有感触。“现在工作后常常觉得,按部就班地做工作很难有成绩,只有做得出色,才能有所发展。所以我常常跟孩子的爷爷奶奶说,不要老跟孩子说‘你要听话’。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的。”李小姐觉得,自己就是在“要听话”的家庭教育氛围下长大的,因此常常自己给自己设定围墙,很难突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的性格和思维习惯都可能左右创造力。

  向弟弟妹妹学习

  把跑了的创造力“抓回来”

  只有创造力才能保证孩子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专家认为,幼儿的创造能力是幼教工作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当你发现自己开始创意缺乏、少变通、思维不开阔、观察不细致、动手能力不强……的时候,可以试着回头看看,是不是能跟幼儿园的小朋友学到些什么。”

  天马行空——入学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孩子可能很快被纳入成人的思维体系,学会循规蹈矩、亦步亦趋。但幼儿园的小朋友思维没有定形,具有天生的自由易塑的个性,因此他们的想象常常无边无际。学习去放松自己,仿佛回到童年 …运用已经增强了的理性思维能力,把无意识的奇思妙想升华为有意识的创造性思维,才是真正的成长。

  唱歌跳舞——美国的专业幼儿早期教育顾问艾夫琳·彼得森认为,艺术生活最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创造力,因为艺术活动中充满了创造。唱歌、跳舞、绘画、玩泥巴……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活“有声有色”,是创造力萌发的最佳土壤。

  做手工、玩玩具——幼儿园小朋友经常剪纸、撕纸,其实这是特别有益于创造能力发展的活动。“剪纸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给予了孩子无限的创造空间。”此外,小朋友们的各种玩具和书籍比起来也更容易让孩子放松、快乐,而“好心情”也是萌发创造的力量。

  专家意见

  “五部曲”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可以说,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就是创新精神。专家认为,“我们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尖子人才,更缺乏一流大师和学术领军人物。在竞争激烈的资讯社会里,不创新,就落后,就死亡。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保证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黄金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李惠健认为,创意缺乏、少变通、思维不开阔、观察不细致、动手能力不强……都是缺乏创新能力的体现。专家表示,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一起努力,增强孩子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五部曲”下工夫:

  唤起创造的力量——广州“心智源”教育中心主任刘中良认为,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树立孩子创造的信心,唤起创造的力量。

  创设开放宽松的环境——美国幼儿早教顾问艾夫琳·彼得森指出,创造力并不是一个思考和动手的过程,是一种接近生活的特殊方法。“要培养起孩子的创造力,主要取决于你的态度和你跟孩子一起做的事。”

  多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孩子的创意思维可以从鼓励孩子申请“专利”开始,孩子可以从中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并树立更多的自信心。专家还提醒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活动,尽量挖掘自己的潜力。

  培养“多解”思维方式——所谓“多解”的思维方式是指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是用一个答案、一种方法实现,而是善于变换思维的角度,全方位地、多层次地思考,更灵活、变通地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一种发散性思维方式。

  “创意”也要多训练——专家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孩子利用“找错法”、“重新组合法”等方式打破常规。专家认为,剪纸是特别有益于创造能力发展的活动。

谁偷走了孩子的创造力?

  记者观察

  创意思维

  小学生比不上细路仔

  “一个杯子可以有什么用途?”在调查问卷中被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小学生的回答中出现的答案比较类似,其中最多被提及,排在前四位的是“喝水、喝茶、倒热水暖手、透过玻璃杯可以看到东西”。而幼儿园大班的小朋友给出的答案却更丰富多彩,比如“扣骰子、打人、摔碎了拼画、养鱼、栽花、当传声器、当作礼物、当玩具”等等都有。调查结果发现,幼儿园小朋友在创造力方面反而优于小学生。

  该培训中心专家对记者介绍说:“我们在调查中发现,往往孩子的年龄越小,思维越开阔。上了学的孩子很容易陷入条条框框。”

  家长观点

  是谁偷走了孩子的创造力?

  现代社会对于人的“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孩子们的创新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却可能逐渐减弱了。很多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这种现象与社会大环境和学校教育的局限性以及家庭教育的习惯性都有很大的关系。

  一切向成绩看齐——樊先生的女儿小晴现在读小学二年级,可已经开始为课业压得“喘不过气”。樊先生说:“我们小时候学习也是挺累的,可现在看看女儿,比我们那时候还要辛苦。在这种压力下,怎么会有‘创造力’呢?太奢侈了。每天孩子能有时间玩都已经很满足了。”樊先生觉得,现在学校里最浓厚的气氛就是“考试”,小升初、中考、高考和可能的考研、出国等等,很多孩子自从上了小学就开始围绕着应付考试做各种准备,还要争取在奥数、英语方面取得好成绩,再加上课外补习……创造力恐怕只能是“纸上谈兵”了。“有时候想想,都不想让孩子上学了,但毕竟还是要给孩子一个集体环境。”

  只“学”不“习”眼高手低——赵老师已经在教师岗位上退休多年,现在的主要职责就是辅导小外孙。谈到“创造能力”,赵老师总结人生经验后觉得“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可是现在学校里更多的还是在读书。虽然也有一些实践,但比重可以再大点。”赵老师觉得,目前小外孙学校里很多的课程其实是只有“学”,没有“习”。“人需要通过不断的生活实践,才能真正从中体悟到知识和智慧。‘学’只是‘记忆’,容易让孩子变成‘书呆子’,创意能力越来越萎缩。”

  “听话式”的家庭教育——谈起孩子的“创造力”,在外企工作的李小姐很有感触。“现在工作后常常觉得,按部就班地做工作很难有成绩,只有做得出色,才能有所发展。所以我常常跟孩子的爷爷奶奶说,不要老跟孩子说‘你要听话’。这样会扼杀孩子的创造力的。”李小姐觉得,自己就是在“要听话”的家庭教育氛围下长大的,因此常常自己给自己设定围墙,很难突破。“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很大的,孩子的性格和思维习惯都可能左右创造力。

  向弟弟妹妹学习

  把跑了的创造力“抓回来”

  只有创造力才能保证孩子在今后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专家认为,幼儿的创造能力是幼教工作中最为关键的部分,“当你发现自己开始创意缺乏、少变通、思维不开阔、观察不细致、动手能力不强……的时候,可以试着回头看看,是不是能跟幼儿园的小朋友学到些什么。”

  天马行空——入学是孩子社会化的重要过程,孩子可能很快被纳入成人的思维体系,学会循规蹈矩、亦步亦趋。但幼儿园的小朋友思维没有定形,具有天生的自由易塑的个性,因此他们的想象常常无边无际。学习去放松自己,仿佛回到童年 …运用已经增强了的理性思维能力,把无意识的奇思妙想升华为有意识的创造性思维,才是真正的成长。

  唱歌跳舞——美国的专业幼儿早期教育顾问艾夫琳·彼得森认为,艺术生活最有助于增强孩子的创造力,因为艺术活动中充满了创造。唱歌、跳舞、绘画、玩泥巴……幼儿园小朋友的生活“有声有色”,是创造力萌发的最佳土壤。

  做手工、玩玩具——幼儿园小朋友经常剪纸、撕纸,其实这是特别有益于创造能力发展的活动。“剪纸可以锻炼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还给予了孩子无限的创造空间。”此外,小朋友们的各种玩具和书籍比起来也更容易让孩子放松、快乐,而“好心情”也是萌发创造的力量。

  专家意见

  “五部曲”培养孩子的创造力

  可以说,当今世界的时代精神就是创新精神。专家认为,“我们最严重的问题是缺乏尖子人才,更缺乏一流大师和学术领军人物。在竞争激烈的资讯社会里,不创新,就落后,就死亡。培养创新意识才能保证孩子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黄金教育研究中心教授李惠健认为,创意缺乏、少变通、思维不开阔、观察不细致、动手能力不强……都是缺乏创新能力的体现。专家表示,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多方面一起努力,增强孩子的创造力可以从以下“五部曲”下工夫:

  唤起创造的力量——广州“心智源”教育中心主任刘中良认为,培养创新能力首先要树立孩子创造的信心,唤起创造的力量。

  创设开放宽松的环境——美国幼儿早教顾问艾夫琳·彼得森指出,创造力并不是一个思考和动手的过程,是一种接近生活的特殊方法。“要培养起孩子的创造力,主要取决于你的态度和你跟孩子一起做的事。”

  多参与社会实践——培养孩子的创意思维可以从鼓励孩子申请“专利”开始,孩子可以从中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并树立更多的自信心。专家还提醒家长可以多鼓励孩子参与学校和社会上的各种活动,尽量挖掘自己的潜力。

  培养“多解”思维方式——所谓“多解”的思维方式是指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不是用一个答案、一种方法实现,而是善于变换思维的角度,全方位地、多层次地思考,更灵活、变通地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一种发散性思维方式。

  “创意”也要多训练——专家提醒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帮助孩子利用“找错法”、“重新组合法”等方式打破常规。专家认为,剪纸是特别有益于创造能力发展的活动。

本文Hash:7ac480eb879e18f17fb690b51c9c4a3e99dea247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