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让你的宝宝爱看书?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确非常重要,但要让孩子喜欢上看书,挑选非常重要。一般来说,3岁以后,选书的重点要从以画为主向以字为主偏移……

育儿困惑:威威的爸爸妈妈都是研究生毕业,从上学起到工作后,都十分喜爱读书,家里书架上的书涉猎广泛,同时他们也给心爱的儿子购买了许多儿童读本,科普知识,图画故事。但让他们发愁的是,5岁的儿子整天喜欢摆弄积木块或看动画片,或迷恋电脑游戏中的某个人物、某个情节,天天都津津乐道的,根本不愿坐下来安静地看会儿书。

育儿百宝箱: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的确非常重要,喜爱读书的孩子更爱动脑思考问题,将来上学后学习能力也会更强,相对来说情绪更为稳定,个性较为冷静,能自我约束,知识面宽广。如果父母帮助孩子从幼儿开始喜欢读书,孩子上了学有一定识字量后,就可以自己独立阅读大量书籍,获取更为丰富的知识,这对于孩子将来的成才及各科学业成绩,都至关重要。

如何让宝宝爱看书?

要让孩子喜欢上看书,挑选非常重要。选书时注意两个原则,一是根据孩子所处的年龄段,二是要根据孩子的兴趣。因为婴幼儿的生活经验有限,角色、背景和题材都应该是他们生活中常见的。挑选绘本应切合儿童生活的题材,采用朗朗上口、简练易懂的文字,这样孩子才容易接受。

如何挑选适合宝宝看的书?

不同年龄段看不同的书

1岁左右的孩子虽然不会说话,也没有识字能力,但是可以适当地“看”一些童话书,父母可通过朗读的方式,与孩子度过快乐的亲子时光。

如果孩子在2岁左右,那么可以开始给孩子买一些图片书籍。这些书籍的特征就是没有文字,像类似于识别动物、水果的书籍,就很适合这个年龄的孩子。2岁的孩子基本上已经有了一定的说话能力,父母可以通过这些书籍,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例如让孩子描述自己看到的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这些书籍,增加孩子对世界的认识。

3岁以后,选书的重点要从以画为主向以字为主偏移。故事的内容要生动有趣,有寓意、有常识的讲解。要注意的是,相对培养阅读兴趣而言,识字是次要的事情。不要把图画故事书当作识字练习册,更不要让识字取代了阅读。对于喜欢问“为什么”的孩子,家长多和孩子一起看《十万个为什么》这类科普性、知识性的读物,鼓励孩子从中找到答案,可以增强孩子的读书兴趣。如果孩子有些特别的兴趣爱好,家长也可以侧重选相关的书,比如孩子迷恋汽车时,不妨挑选一些关于汽车设计和构造的儿童画报。

父母们要养成与孩子一起去书店购书的习惯,让孩子一本本地选,一页一页地翻看,自己选择想要的书,而不是在网上搜一大堆“好书”直接让快递打包送到家里。

提醒:

给3岁前的孩子看的书,图片要多色彩要鲜艳

3岁以前的孩子,基本上是喜欢色彩鲜艳的图画书,挑选这类书籍可以引起孩子的好奇心和兴趣。图书买回来后,不仅是给孩子看的,家长要尽量多读给孩子听,家长可以根据自己的家庭情况,定某种规则,比如每日在宝宝睡前跟她分享一本绘本。其次,不要把绘本看作教科书,如果家长每次读书时或读完后问各种问题,那么孩子就会将读书看作上课或考试,听故事的时候会不断预测,今天会被问到什么问题,应该如何回答,享受故事的乐趣将大打折扣,这也是让孩子讨厌读书的最有效方法。

如何才能让宝宝更爱你呢?

孩子的行为,孩子的习惯,是在慢慢的培养起来的,父母要时刻注意孩子的一些坏的习惯,要及时纠正过来才好。

如今,五六岁的孩子,也会用稚嫩的语言向妈妈提出要求。聪明妈妈,要善于洞察和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要能够“与时俱进”。以下是聪明妈妈不该做的10件事。

1.老问我“阿姨亲,还是妈妈亲?”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把孩子的日常照看委托给保姆的妈妈越来越多,极端的例子,是一周见不了孩子两天。而发现孩子在情感上依赖保姆,又不免妒火中烧。表现为当着孩子的面挑剔保姆的行为,或者要孩子做出选择:“是妈妈亲,还是阿姨亲?”有一位外企白领因为儿子过分“黏”保姆,接连换了四任保姆来争抢孩子的“情感所有权”,结果弄得四岁的儿子变得特别胆小、怕黑,没有安全感。

观点:再尽心尽力的保姆,都无法替代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再忙的妈妈都应保证每天与孩子接触45分钟到一个小时,此时的妈妈应关掉手机,好好沉浸在孩子为你提供的纯真环境里。要知道亲子互动不仅使孩子得益,妈妈也是受益者—它令你体验卸下面具、本色示人的快乐。

2.总说我不如隔壁小孩

十个妈妈八个逃不出攀比的怪圈,从谁的孩子长得白、个儿高,到谁的孩子会背唐诗宋词;从谁的孩子过了钢琴8级,到谁的孩子书法已赴日展览……妈妈们在一起咬完耳朵,回来看到自家怯懦平常的孩子,免不了急火攻心,絮絮叨叨。6岁的何童很不高兴他家楼上就有这么个“榜样”:早上6点半,楼上的小姑娘已经在唱英文歌;晚上10点钟,楼上的钢琴练习曲还在不厌其烦地奏响,同样是6岁,同样是大学老师的孩子,人家女儿怎么强过我家的儿子这许多?妈妈一面对儿子严加督促,一面止不住叹息:我要有个乖巧的女儿就好了。6岁的何童有一天终于将唠叨不休的妈妈彻底噎住:“你想要楼上的王菁做女儿,我还想要楼上的王菁妈妈做妈妈呢,人家王菁妈妈比你漂亮,比你有学问!”妈妈的脸不禁变得煞白。

观点:可以说,爱攀比的妈妈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痴心,正是因为沉缅在对儿女前程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她才会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击孩子的习惯,从根本上说,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不断做出的自我肯定,缺乏自信的小孩最终会变得底气皆无,碌碌无为。

此外,攀比造成的苛求也将使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4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总听妈妈说自己不如邻居及同事的某个小孩,心理压力会增大,会有被抛弃的恐慌。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意识到自己再不合妈妈的意,妈妈都无法抛弃自己时,向上的动力也会消失,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疲沓,任何批评都无法触动他。甚至,他会反讽自己的妈妈“不如某某同学的妈妈漂亮有学问”。此时,作为妈妈,你将如何面对这一尴尬的局面?

3.总说“这也不准,那也危险”

生性敏感的妈妈特别容易就孩子的安全问题反复提醒、唠叨。6岁的萌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妈妈没有下班,她从幼儿园回来只能跟保姆呆在家中看电视,不能到大院里去“疯”。妈妈总是以报纸上拐卖儿童或看护不力导致儿童受伤致残的例子来吓唬她,久而久之,萌萌就变成彻彻底底的“电视儿童”,见了陌生的客人连招呼也不打,而是像老鼠一样蹿进小房间里,半天也不出来。

观点:在为孩子提供过度保护的妈妈 眼里,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父母撑起保护伞亦步亦趋。她不会想到她的言行,给孩子造成“世界处处是陷阱”的错觉,最终将使孩子拥有相当极端的性格,一是性情封闭内向,怯懦无比,甚至出现交流障碍;二是部分孩子长成后很可能成为胆大妄为的青少年,你越是说那是禁果,他越觉得可能那是美味。这就相当危险。

因此,与其过度保护,不如规定几条基本的原则,或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的几点要诀后,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尽可能大的活动范围内尽心体验自由。

4.希望我的朋友都是优等生

8岁的天奥这样描绘她的妈妈:“妈妈总希望我的朋友都是十项全能的优等生,会弹钢琴、会游泳、会打羽毛球、绘画比赛也得过优胜奖……当妈妈发现我最好的朋友只是一个中等生时,她失望极了。”如果天奥长到15岁,她的妈妈仍没有改变的话,她会说:“妈妈是个功利心太强的人,所以,我交了什么样的朋友都不会告诉她。”这种沟通大堵塞,难道是妈妈们期待的吗?

观点:功利心较强的妈妈都希望孩子能交到“榜样朋友”,认为只有交到的朋友强于孩子,孩子才能从朋友处有所获得。这样去理解“朋友”二字未免过于狭窄,想一想你交往的朋友都在学历或仕途上强于你吗?一个有意思的朋友,可能是以他的善解人意、他的诙谐风趣打动我们,孩子也一样。

5.从不蹲下来和我看蚂蚁搬家

一位台湾的畅销书作家说:女儿给了我又一次体验童心的机会。她号召妈妈蹲下身来,恢复儿童的本能,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从儿童的视角看过去,这世界有更美妙的细节,这是我们成年人无法体会到的。”所以,不要讥笑某些妈妈与几岁的儿女一样穿卡通套头衫,伏在草丛里捉蚱蜢,或者为风筝的缠绕大呼小叫,这都是童心未泯的表现。儿童心目中最无趣的妈妈,就是你唤她来看肥皂泡上的彩虹,或者来看搬家的蚂蚁军团,她瞄一眼,就很淡漠地说:“你怎么老关注这种没意思的东西?你的钢琴弹了没有?英语磁带听了没有?”

观点:童心已泯的妈妈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真心奖赏—往往,是你跟孩子趴在草丛里玩累了以后,孩子会带你去看一个他的“秘密花园”,一个只有他和几个小伙伴知道的地方。他们,常常来这里互诉烦恼和心事。他把妈妈带到这里,表明他已将你视作最贴心的“哥们”,他愿意对你说一说“私房话”了。与孩子在一起尽兴玩耍,是做妈妈的打开孩子心扉的重要途径,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一样,你念对“咒语”,孩子的心门才会訇然而开。

如何才能让宝宝更爱你呢?

孩子的行为,孩子的习惯,是在慢慢的培养起来的,父母要时刻注意孩子的一些坏的习惯,要及时纠正过来才好。

如今,五六岁的孩子,也会用稚嫩的语言向妈妈提出要求。聪明妈妈,要善于洞察和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需求、要能够“与时俱进”。以下是聪明妈妈不该做的10件事。

1.老问我“阿姨亲,还是妈妈亲?”

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把孩子的日常照看委托给保姆的妈妈越来越多,极端的例子,是一周见不了孩子两天。而发现孩子在情感上依赖保姆,又不免妒火中烧。表现为当着孩子的面挑剔保姆的行为,或者要孩子做出选择:“是妈妈亲,还是阿姨亲?”有一位外企白领因为儿子过分“黏”保姆,接连换了四任保姆来争抢孩子的“情感所有权”,结果弄得四岁的儿子变得特别胆小、怕黑,没有安全感。

观点:再尽心尽力的保姆,都无法替代母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再忙的妈妈都应保证每天与孩子接触45分钟到一个小时,此时的妈妈应关掉手机,好好沉浸在孩子为你提供的纯真环境里。要知道亲子互动不仅使孩子得益,妈妈也是受益者—它令你体验卸下面具、本色示人的快乐。

2.总说我不如隔壁小孩

十个妈妈八个逃不出攀比的怪圈,从谁的孩子长得白、个儿高,到谁的孩子会背唐诗宋词;从谁的孩子过了钢琴8级,到谁的孩子书法已赴日展览……妈妈们在一起咬完耳朵,回来看到自家怯懦平常的孩子,免不了急火攻心,絮絮叨叨。6岁的何童很不高兴他家楼上就有这么个“榜样”:早上6点半,楼上的小姑娘已经在唱英文歌;晚上10点钟,楼上的钢琴练习曲还在不厌其烦地奏响,同样是6岁,同样是大学老师的孩子,人家女儿怎么强过我家的儿子这许多?妈妈一面对儿子严加督促,一面止不住叹息:我要有个乖巧的女儿就好了。6岁的何童有一天终于将唠叨不休的妈妈彻底噎住:“你想要楼上的王菁做女儿,我还想要楼上的王菁妈妈做妈妈呢,人家王菁妈妈比你漂亮,比你有学问!”妈妈的脸不禁变得煞白。

观点:可以说,爱攀比的妈妈都有一颗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痴心,正是因为沉缅在对儿女前程的不切实际的幻想中,她才会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然而一面攀比一面打击孩子的习惯,从根本上说,是在慢慢毁掉孩子的自信心。要知道,孩子的成长动力,来自心理上不断做出的自我肯定,缺乏自信的小孩最终会变得底气皆无,碌碌无为。

此外,攀比造成的苛求也将使年幼的孩子失去安全感。4岁以下的孩子,如果总听妈妈说自己不如邻居及同事的某个小孩,心理压力会增大,会有被抛弃的恐慌。而当孩子渐渐长大,意识到自己再不合妈妈的意,妈妈都无法抛弃自己时,向上的动力也会消失,这个时候孩子就会变得疲沓,任何批评都无法触动他。甚至,他会反讽自己的妈妈“不如某某同学的妈妈漂亮有学问”。此时,作为妈妈,你将如何面对这一尴尬的局面?

3.总说“这也不准,那也危险”

生性敏感的妈妈特别容易就孩子的安全问题反复提醒、唠叨。6岁的萌萌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如果妈妈没有下班,她从幼儿园回来只能跟保姆呆在家中看电视,不能到大院里去“疯”。妈妈总是以报纸上拐卖儿童或看护不力导致儿童受伤致残的例子来吓唬她,久而久之,萌萌就变成彻彻底底的“电视儿童”,见了陌生的客人连招呼也不打,而是像老鼠一样蹿进小房间里,半天也不出来。

观点:在为孩子提供过度保护的妈妈 眼里,孩子缺乏本能的自我保护能力,需要父母撑起保护伞亦步亦趋。她不会想到她的言行,给孩子造成“世界处处是陷阱”的错觉,最终将使孩子拥有相当极端的性格,一是性情封闭内向,怯懦无比,甚至出现交流障碍;二是部分孩子长成后很可能成为胆大妄为的青少年,你越是说那是禁果,他越觉得可能那是美味。这就相当危险。

因此,与其过度保护,不如规定几条基本的原则,或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的几点要诀后,大胆放手,让孩子在尽可能大的活动范围内尽心体验自由。

4.希望我的朋友都是优等生

8岁的天奥这样描绘她的妈妈:“妈妈总希望我的朋友都是十项全能的优等生,会弹钢琴、会游泳、会打羽毛球、绘画比赛也得过优胜奖……当妈妈发现我最好的朋友只是一个中等生时,她失望极了。”如果天奥长到15岁,她的妈妈仍没有改变的话,她会说:“妈妈是个功利心太强的人,所以,我交了什么样的朋友都不会告诉她。”这种沟通大堵塞,难道是妈妈们期待的吗?

观点:功利心较强的妈妈都希望孩子能交到“榜样朋友”,认为只有交到的朋友强于孩子,孩子才能从朋友处有所获得。这样去理解“朋友”二字未免过于狭窄,想一想你交往的朋友都在学历或仕途上强于你吗?一个有意思的朋友,可能是以他的善解人意、他的诙谐风趣打动我们,孩子也一样。

5.从不蹲下来和我看蚂蚁搬家

一位台湾的畅销书作家说:女儿给了我又一次体验童心的机会。她号召妈妈蹲下身来,恢复儿童的本能,以儿童的视角看世界,“从儿童的视角看过去,这世界有更美妙的细节,这是我们成年人无法体会到的。”所以,不要讥笑某些妈妈与几岁的儿女一样穿卡通套头衫,伏在草丛里捉蚱蜢,或者为风筝的缠绕大呼小叫,这都是童心未泯的表现。儿童心目中最无趣的妈妈,就是你唤她来看肥皂泡上的彩虹,或者来看搬家的蚂蚁军团,她瞄一眼,就很淡漠地说:“你怎么老关注这种没意思的东西?你的钢琴弹了没有?英语磁带听了没有?”

观点:童心已泯的妈妈往往得不到孩子的真心奖赏—往往,是你跟孩子趴在草丛里玩累了以后,孩子会带你去看一个他的“秘密花园”,一个只有他和几个小伙伴知道的地方。他们,常常来这里互诉烦恼和心事。他把妈妈带到这里,表明他已将你视作最贴心的“哥们”,他愿意对你说一说“私房话”了。与孩子在一起尽兴玩耍,是做妈妈的打开孩子心扉的重要途径,就像阿里巴巴的山洞一样,你念对“咒语”,孩子的心门才会訇然而开。

本文Hash:fdcdd768b4e2bbc0f8f7c697de9175e481683015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