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爱自己,远离妇科肿瘤

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发病率迅速增加,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已引起全世界妇产科医生和妇幼保健工作者的高度关注,大量流行病学资料和相关研究表明,宫颈癌的发病与以下因素有关:和宫颈癌有关的因素(1)生物学因素: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是宫颈癌发病主要危险因素。(2)行为学因素:初次性生活过早(<16岁),多个性伴侣(性生活紊乱),经期及产期卫生不良者,多次阴道分娩(≥4次)。高危男性配偶,吸烟史,口服避孕药(≥8年),宫颈癌发病危险性增高。(3)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免疫缺陷如HIV感染,自身免疫疾病,服用免疫抑制药物等,均可增加患宫颈癌的危险性。目前认为,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由量变到质变,由渐变到突变的过程。宫颈癌由“宫颈不典型增生(轻—中—重)—原位癌—早期浸润癌—浸润癌”的一系列变化,需要很长的时间。早期宫颈癌无明显症状或体征,临床医生检查时发现宫颈光滑或与慢性宫颈炎无区别,容易发生误诊或漏诊、病变发展后,女性可出现下列不适:(1)阴道流血:早期多为接触性出血(性生活后或妇科检查后少量出血),后期则为不规则阴道出血。(2)阴道排液:多数有阴道排液增多,呈白色或血性水样;晚期因癌组织坏死伴感染,可有大量泔水样或脓性恶臭样白带。(3)晚期根据病灶累及范围,可出现不同的继发症状,如尿频、尿急、便秘、下肢肿胀和疼痛,甚至会出现严重贫血、消瘦等全身衰竭症状。需要强调的是,宫颈原位癌。部分早期浸润癌患者,宫颈局部可无明显病灶,宫颈可能光滑或仅为轻度糜烂。因此,防癌筛查对宫颈癌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十分重要。一百多年来,宫颈癌的早期筛查方法一直在不断地发展。目前主要包括以下几种:肉眼观察,细胞学筛查,阴道镜检查并活检,HPV检查,宫颈锥切,组织病理学最后确诊。宫颈糜烂有癌变的潜在危险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最常见的一种病理改变,根据糜烂深浅程度分为单纯型、颗粒型、乳突型3型。宫颈糜烂每一型里又分为3度:轻度(Ⅰ度):糜烂面积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中度(Ⅱ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重度(Ⅲ度);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有人得了宫颈糜烂后,非常担心会转变为宫颈癌,目前形形色色的广告宣传更是把这种担心推向了极致。我的观点是,具有防癌意识值得提倡,但也不必过于紧张。宫颈糜烂与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有发生癌变的潜在危险,应该引起警惕。统计学分析发现,患有宫颈糜烂的妇女发生宫颈癌的相对危险性是正常对照组的2.36倍。但截至目前,尚无充足证据证实二者有必然和直接关系。因此,只要积极处理宫颈糜烂,定期进行防癌筛查,就可以极大减少宫颈癌发生的可能。宫颈糜烂的治疗方法并不复杂,以局部治疗为主。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但由于宫颈糜烂与宫颈上皮内瘤变或早期宫颈癌从外观上难以鉴别,治疗前需常规做宫颈细胞学检查以明确诊断。宫颈糜烂的症状有哪些?白带增多是其主要症状,通常呈现乳白色或淡黄色粘稠或脓性黏液,有时伴有腥臭味,有时可有血性白带或性交后出血;可伴下腹部或腰部疼痛,每次性交、经期和排便时加重。绝经后女性提防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癌又称子宫体癌,是指发生于子宫内膜的一组上皮性恶性肿瘤,为女性生殖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全身恶性肿瘤的7%,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今年其发病 率在世界范围内呈持续上升趋势,多见于老年妇女。子宫内膜癌病因尚无确切结论。其发病可能与下列因素有关:(1)体质性因素:肥胖、未孕或不育、晚育、延迟绝经。(2)疾病因素:内科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妇科疾病如多囊卵巢综合征、卵巢女性化肿瘤、无排卵性出血。(3)外源性雌激素应用:如绝经前后长期应用激素,乳腺癌术后长期服用他莫普芬。(4)遗传及其他因素:患者近亲中癌症者高达12%—28%,且患者有多发癌或重复癌的倾向。总之,长期持续激素对子宫内膜的刺激是引起子宫内膜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子宫内膜癌多见于老年妇女,绝经后妇女占70%—75%,围绝经期妇女占15%—20%,40岁以下仅占5%—10%。高发病年龄为50岁—60岁。因此,此年龄段妇女如果出现下列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医:(1)阴道流血:主要表现为绝经后阴道流血,围绝经期月经紊乱,40岁以下女性月经过多或紊乱等;(2)异常阴道排液:多表现为血性液体或浆液性分泌物,有时伴有恶臭;(3)部分患者可因宫腔积液或积脓而出现下腹疼痛、肿瘤浸润或转移可引起下腹不适,甚至全身衰竭、贫血等。卵巢肿瘤一定要手术治疗卵巢癌是女性生殖器常见恶性肿瘤,发病率在女性生殖道癌瘤中占第三位,低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但是,因卵巢癌位于盆腔深部,不易早期发现,一旦出现症状多属晚期,预后较差,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5年生存率为30%,严重威胁着女性的健康甚至生命。卵巢癌确切病因至今未明,目前认为主要与生育状况、遗传或基因变化有关。具体可分为:(1)内分泌因素:未孕、生育少的妇女发病危险相对较高。口服避孕药、生育≥4次、哺乳对卵巢有保护作用;(2)遗传和家族因素:在患者中,家族性卵巢癌占5%,提示遗传和家族因素在其发病上有重要影响:(3)环境及其他因素:工业发达国家卵巢癌发病率高,可能与饮食成分(胆固醇含量高)有关。卵巢癌早期常无特异性症状,出现症状常表现为腹胀、腹部肿块、腹水及月经异常,晚期可表现消瘦、严重贫血等症状。因此,对于40岁以上妇女,如果出现腹胀、消化不良、消瘦等情况,建议在妇科肿瘤专科就诊以明确排除卵巢癌。正常卵巢是一个实质性器官,有排卵周期的女性,每月卵子成长过程中会有少量液体聚集形成卵泡。排卵期卵泡最大直径可达到约2—3厘米,当卵巢内有太多或异常液体出现时,卵巢呈囊性,称为卵巢肿瘤。按其性质,临床上将卵巢囊肿分为两大类:一种为卵巢肿瘤;一种为卵巢瘤样病变。卵巢囊肿如为卵巢肿瘤,一经确诊,应手术治疗。如果卵巢囊肿属瘤样病变则可以观察,观察时间一般为3个月;若3个月后仍持续存在甚至增大,应考虑为卵巢肿瘤,应及早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以明确诊断,正确治疗。卵巢癌病因不清,难以预防。但若能积极采取措施严密检测随访,早期诊治可明显改善患者预后。具体措施包括:(1)开展卫生宣传教育,避免高胆固醇食物,高危妇女建议服用避孕药预防;(2)开展普查普治,30岁以上妇女每年应行妇科检查,高危人群半年检查一次,以早期发现或排除卵巢肿瘤,如能配合超声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效果更好;(3)青春期、绝经后或生育年龄口服避孕药的妇女如发现卵巢肿大,应及时诊断;(4)卵巢实性肿瘤或囊肿直径大于5厘米,应及时手术切除;(5)盆腔肿块诊断不清或治疗无效者,应及早进行腹腔镜或剖腹探查;(6)乳腺癌、胃肠癌等患者,治疗后应严密随访定期检查,确定有无卵巢转移癌可能。(实习 辑:朱小丹)

妇科肿瘤与生育有关吗

生育是人类延续的唯一途径,而在整个人类繁衍过程中妇女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卵子受精后至新生命的降生全由妇女承担。故此处所言月经初潮和绝经年龄、分娩方式和分娩次数等与妇女直接相关。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这些因素均与女性乳腺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宫颈癌、绒毛膜上皮癌等常见肿瘤的发生有着密切的联系。

众多临床资料表明,未生育是乳腺癌发生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未育妇女比生育过者易患,妊娠次数增多,则危险性减小,如尼姑和修女乳腺癌的发病甚高,单身妇女患乳腺癌的危险性是已婚妇女的2倍。乳腺癌的发病的危险性与初次足月产的年龄有关,其危险性随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20岁以前有第1胎足月生产者,其乳腺癌发病率仅为第1胎足月生产在30岁以后者的1/3,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另外,哺乳可降低乳腺癌的发生的危险性,这可能与月经初潮、妊娠及绝经各时期雌激素的变化有关。

子宫内膜癌多见于西方国家,患病年龄远比宫颈癌年龄大,绝大多数患者为绝经后,尤其多发生于闭经后服用雌激素的妇女。受孕次数少及未产妇比有5个孩子的妇女易感性高3倍,无排卵者以及更年期排卵紊乱者,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有正常排卵性月经的妇女;另外在收入丰盛而无生育的妇女中常见,并多伴有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

卵巢癌有月经初潮年龄偏早现象,14岁初潮较18岁后初潮发病危险性高4倍;未生育者发病率高;分娩次数愈少,发生卵巢癌的可能性愈大。而宫颈癌发病率随妊娠次数增加而增加,越来越多的事实证明多产和宫颈癌密切相关,分娩1-3次患病率最低,4-6次渐高,7次以上的明显增高,可能与分娩对宫颈的创伤及妊娠对内分泌及营养的作用等有关;卫生不良(如不洗外阴、不用卫生巾)及经期延长的妇女易患宫颈癌;再者宫颈癌患者约50%有早婚,多次结婚也是发病因素之一。绒毛膜上皮癌的发生与妊娠关系密切,25%有过流产,部分患者有宫外孕,连续频繁的妊娠以及蛋白质缺乏的营养不良亦与本病发生有关

预防上述肿瘤的发生,首先要纠正不良生育习惯、不良性生活方式,讲究生育卫生,避免多产、流产,及时治疗月经不调等,若出现肿瘤危险信号,则当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远离儿童肿瘤“隐形杀手”

导读: 专家认为,饮食和环境污染是造成其患上肝母细胞瘤的祸首。据专家介绍,儿童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转移早、预后差。

  专家认为,饮食和环境污染是造成其患上肝母细胞瘤的祸首。据专家介绍,儿童恶性肿瘤恶性程度高、生长快、转移早、预后差。

  远离儿童肿瘤“隐形杀手”

  儿童肿瘤的复发大多在术后半年时发生,若3年以上不复发即有治愈的希望。外部环境的污染是诱发儿童癌症的主要原因。家装中的甲醛污染,食物中黄曲霉毒素、亚硝铵类、铅等重金属元素,蔬菜,水果中残留的化肥、杀虫剂,某些小食品中添加剂、防腐剂,空气、水污染等都是“隐形杀手”,由于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缺乏自我防范能力和意识,机体又处于不成熟阶段,非常容易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而患肿瘤。

  是谁上了父母的床?  看了色情光盘之后……绝密!另类“性游戏”有利于心理健康

本文Hash:8003105aa3e4cb459075fe2f0537029de23b3d4b

声明:此文由 lizhen002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