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卡早教真能培养出神童宝宝吗?

为了能让自家的孩子从起跑线上就胜人一筹,各位爸爸妈妈可谓是费尽了心思。只要有益于宝宝,各种早教班各种早教方法爸爸妈妈都愿意尝试。闪卡早教,是不少热衷于早教的父母会选择的一种方法。闪卡早教真的能帮你造就神童吗?

闪卡早教法能造就神童吗

闪卡早教造就神童?

闪卡早教法最核心的目的就是通过图片的刺激促进宝宝的右脑发育,从而达到开发宝宝右脑潜能的目的。通常,这种早教方法是由早教老师或者宝宝的父母拿着一组画着各种图形的卡片一张接一张快速展示给宝宝看并大声把卡片的内容读给宝宝听,让宝宝逐步对看过的卡片产生记忆继而对卡片上的图形有一定的认知。

现实生活中,确实有通过闪卡早教法让宝宝变得更“聪明”的实例,例如1岁多的宝宝能辨认多国的国旗还有各种各样的汽车标志,更有媒体曾经报道过几个月大的女婴通过这种早教法能识千字。

这让闪卡早教法名声鹊起,但它真的是造就“神童”的神话吗?

左右脑各有分工

闪卡为啥会有效?

左脑、右脑指的是人类大脑的左右半球,理性、语言、文字、分析等逻辑性的思维由左脑负责,而富有创造性的思维,如图形、旋律、色彩、想象等则又右脑负责。宝宝在六岁之前,对事物的思考主要以右脑为中心,在此阶段,确实可以通过适当的良好的刺激让右脑功能发挥更优秀。

通过右脑进行的记忆,又被称之为“照相式记忆法”,理论称“无论是大段的文字还是一幅幅的图片,当右脑想记住什么内容时,都先把它们转化成图像摄入脑海,就像照相机一样,把内容在大脑中定格成一幅图。用到时,脑海中的图像便浮现在眼前。”

闪卡造就神童就是利用了这一原理,让孩子对图像产生了相片儿一样的记忆,从而对某些模型、色彩、物品产生了认知。

但用图形来教育孩子形式单一,想要培养孩子智力的全面发育,还需要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实践操作等能力的配合才行。一味奉行闪卡早教,并不能让宝宝在起跑线上更胜一筹。此外,对于闪卡早教法,眼科专家还有话要说。

近距离给宝宝闪卡有害视力

闪卡不当当心闪坏孩子的眼

1~3岁孩子的视力发育标准约能达到0.1~0.6之间,此时视力发育还未完成,绝大多数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都还是个“远视眼”。这是因为宝宝的眼球还未发育到成人大小、眼轴也没有达到标准长度,所以几乎都是远视或兼有远视散光,随着年龄增长,孩子的眼部发育才趋于完全,眼轴逐渐增长发育成为正视眼。

如果近距离地给1~3岁甚至更小的宝宝进行闪卡,就会对宝宝的视力发育造成危害,甚至会造成宝宝斜视。

曾经有媒体对此咨询过眼科专家,专家称,近距离地给宝宝闪卡,就相当于让成年人拿着放大镜看近在眼前的卡片。该媒体找到五位成年志愿者,要求他们拿着放大镜接受“闪卡早教”。1分钟之后,这些志愿者表示,如此近的距离,还要通过放大镜看卡片,不仅看不清卡片上的内容,还会有晕眩的感觉。由此及彼,近距离给宝宝闪卡,宝宝的感受并不太好。

当真要给孩子使用闪卡,也应当注意闪卡者与孩子的距离。此外,也应当控制闪卡的时间,最好一次别超过一分钟。而闪卡的材质也应当是不反光的卡纸。

闪卡早教也别忽视亲子沟通

闪卡内容千千万,该如何选择?

随着闪卡早教的风靡,市面上的闪卡可谓是五花八门,抛开品牌不说,连内容都是囊括四海。那该如何为宝宝选择适合的闪卡呢?1~3岁的 宝,已经对图形产生认知了,爸爸妈妈可以选择一些百科类的彩色卡片给宝宝看,例如汽车标志系列、国旗系列、恐龙系列等等。

在进行闪卡早教时,爸爸妈妈可以留意宝宝的反应,如果宝宝对某种卡片特别有兴趣,就可以多选择这一类别的卡片。但要切记,不要贪多,一次十张即可。在闪过几次之后,再进行更换。

爸爸妈妈更不能贪心,看宝宝十分感兴趣就长时间给宝宝闪卡,这样会伤害宝宝的视力。每次闪卡速度要快,时间要短,每天有一两次就可以了。

闪卡早教时别忘了亲子沟通

为了让宝宝能赢在起跑线上,爸爸妈妈十分重视早教。但别忘了,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亲子沟通也十分重要。宝宝的智力开发,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潜移默化地进行。与其带着宝宝不停奔波于各种早教机构,不如多抽出一点时间陪伴宝宝。闪卡早教的操作,并不一定要由早教中心的老师来完成,简单的操作,爸爸妈妈也可以进行。跟宝宝保持一定距离,挑选一组宝宝感兴趣的闪卡边读边闪,让宝宝感受到很你有交流。

爸爸妈妈不能心急,不要在进行闪卡早教后就急于求成,迫切想知道宝宝是否已经记住了卡片的内容。从闪卡的原理出发,宝宝通过右脑的照相式记忆法来认识卡片上的图形和事物,这是需要一个坚持的过程的,不可能一两次见效。

偶尔,爸爸妈妈想要检验成效,可以拿出已经给宝宝闪过的卡片问问他,如果答对了要及时给他鼓励;如果说错了不要急躁,更不能否定宝宝,可以耐心地给宝宝讲解卡片上的图形,同时引导宝宝做更多的思考,甚至可以利用这张卡片给宝宝讲一个生动的故事。

胎教能培养宝宝的性格吗

概述

我今年23岁,怀孕4个多月了,周围的朋友告诉我现在对宝宝的性格培养要从怀孕开始,要对他进行胎教。我还有一个同事因为怀孕的时候碰上了各种各样的烦心事,换上了抑郁症,孩子生下来之后是自闭症,四岁了还不愿意说话。而我也因为是第一次怀孕,什么都不懂,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所以,胎教真的能培养宝宝的性格吗?如果是真的,那我要怎么做才好呢?我看到很多妈妈会给宝宝听歌,那真的有用吗?

胎教能培养宝宝的性格吗

俗话说得好,母子连心。孩子在麻麻的肚子里一天天长大,身体发育的同时,心智也在慢慢成熟,妈妈的喜怒哀乐也会影响到宝宝的情绪,进而也会影响到他今后的性格养成。妈妈在孕期总是郁郁寡欢,宝宝就有罹患自闭症的风险。

如果准妈妈的心情好,宝宝也会心情好,如果妈妈的情绪变得躁动不安,宝宝也会跟着烦躁起来,变得缺乏耐心。所以,为了宝宝着想,准妈妈要尽量保持心情愉悦,及时碰到不顺心的事情,也要冷静对待,不要让自己的负面情绪影响宝宝的性格养成。

准妈妈所处的生活环境往往也会到宝宝的性格养成。和睦的家庭环境会让宝宝朝着平和的方向发展,活跃热闹的家庭气氛会让宝宝变得活泼开朗,相反,家庭不和谐纷争不断,腹中的宝宝也会吸收到不良的情绪,对他的性格造成负面影响。

注意事项

怀孕期间的妈妈是极其敏感的,一点点小情绪都会被放大,所以家人,爱人都要尽力让准妈妈的心情保持愉悦开朗,让宝宝能在家庭和睦的气氛中逐渐培养起好的性格,所以准爸爸要辛苦一点多付出一些关心和耐心对待妻子和未出世的孩子。

胎教真能教出“神童”吗?

现在的父母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从孩子零岁之前就开始下工夫了——怀孩子之前的半年,丈夫就要戒烟戒酒锻炼身体,妻子要保持良好的心情;怀孕后,有条件的都要进行胎教:音乐胎教、语言胎教、抚摸胎教等,不一而足。有人开玩笑说,下一代的竞争,从娘胎里就开始了。

日前,中国胎教第一人、中国优生优育协会胎教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泽伦教授来郑讲学,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胎教”一词,2000多年前已有

“胎教”一词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刘泽伦教授向记者介绍说:“据说在周朝之前就有胎教观念了。”西汉人刘向编写的《列女传》记载:周文王的母亲怀孕时“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恶言,能以胎教”。西汉贾谊在《新书》中也提到“胎教”一词。这就是说,在距今2000多年的西汉,就已经有了“胎教”一词。到了魏晋南北朝和唐朝的时候,当时的医书中已有了“胎教”这一门类,说明胎教已经成了祖国医学的一个分支。到了近代,康有为、蔡元培都提出了设立“胎教院”的主张。

刘教授说,古代胎教对当今的胎教有着启迪意义,但并不是一回事。现在所谓的胎教,实际上是对胎儿生长发育的一个良好的维护与促进。胎教本身不属于教育的范畴,之所以还用“胎教”这个词,是因为广大老百姓都是这样称呼的,因此,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除了营养,孕期还要注重胎教

很多准妈妈对胎教往往一知半解。刘泽伦教授提出,科学的胎教理念,应该是从营养和环境两方面维护和促进胎儿大脑生长发育。“仅仅营养好是不够的,必须联合环境刺激,胎儿大脑发育才会更好。”

胎教就是给予胎儿良性的环境刺激,包括音乐胎教、触摸胎教、光照胎教、语言胎教、阅读胎教等。

胎儿有感觉的时候要给他刺激。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对猩猩做实验发现,绝对安静的环境对猩猩胎儿的发育不好。一个人智力的高低与神经元的发育直接关联。因为,脑神经元有一个大的分支称为轴突,有很多小的分支称为树突,两个神经元之间依靠轴突、树突相互接触形成一种叫“突触”的联系,信息就是这样在大脑细胞之间进行传递的。“通过音乐、触摸、光照,就会刺激胎儿的大脑神经元分叉,生成新的树突,树突越多,大脑的网络构建得就越好,人就越聪明。”刘教授说,这就从原理上解释了胎教为何有效。

以触摸胎教为例,胎儿在3个月的时候就有了触觉,胎儿身体表面已经分布着神经末梢,无意中碰到时,会做出反应,同时在这个时期,胎儿的大脑也在快速发育,细胞的数量决定大脑的容量。科学家认为,可以利用胎儿的触觉,对其进行良性刺激,使其通过建立触觉神经通路,把信息传到大脑皮层,使神经元有更多的分支来传递信息。实践证明,凡接受抚摸刺激的胎儿,灵敏度就高,而且肌肉力量强壮,出生后抬头、爬行、行走动作都要比没有接受抚摸刺激的孩子早。

因此,给胎儿进行音乐、触摸刺激都是丰富胎儿环境的一种手段,属于良性的适宜的刺激。这些良性刺激,会使胎儿的神经元增多,树突稠密,突触数目增加,将来大脑网络就会丰富,人就聪明。

怀孕6个月后,再进行音乐胎教

提到胎教,人们很容易想到音乐胎教,即在孕妇孕期播放一些名曲或孩子们喜爱的乐曲,让母亲和胎儿同时欣赏。对此,有专家质疑,胎儿在子宫内是否能够听到母体外播放的音乐?这样的音 胎教是否能够促进胎儿的生长发育?

20多年来,欧美发达国家的产科医师在研究胎儿医学的基础上,使用B超、胎儿镜、脑电图等先进科学仪器进行检查,证实孕妇怀孕24周后,胎儿有听觉功能,并用实验的方法发现出生后的婴儿对在子宫内曾经听惯的音乐有记忆的表现。1985年,我国专家应邀参加法国巴黎生殖健康大会,会上播放了一段录像,震惊了我国专家。录像显示,孕妇怀孕24周后,每周让胎儿听一两次音乐,而孕妇戴上耳塞不听,孩子出生5天后,未听音乐,一抱就哭闹不止,拒绝吃奶,但只要一播放之前听过的音乐,孩子马上高兴得手舞足蹈,吃奶也很配合。国外还做过一项研究,研究者向怀孕24周后的孕妇反复念一个故事,孩子出生后,听不到故事就不吃奶,这时,研究者给孩子一个特制的奶瓶,奶嘴和一个音响设备相连,一吸吮奶嘴,就播放那个故事,结果孩子就反复吸吮奶嘴,直到听完故事。这说明胎儿有听力,也有简单的记忆。

上世纪90年代初期,中华医学会成立了胎教科研小组,为了验证胎儿在子宫内能否听到声音,胎教科研小组邀请中科院声学研究所、北京医科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专家做了一个“人体透声实验”,刘泽伦教授参与了该实验。

实验者把麦克风包裹在等同于孕妇脂肪厚度的猪肉里,而后在肉的周围播放音乐。实验结果发现,从肉里接受到的音乐,高频声音损失比较多,原来比较明朗亮丽的音乐变得比较沉闷。之后,他们又找了4位准备做堕胎手术的孕妇,把一个很小的麦克风放置在子宫中胎儿的附近。这样从空气中传到孕妇腹部里的音乐就全部被记录了下来。这两个实验结果是一致的:2000赫兹以下的声音比较保真地传到孕妇腹部里面去,2000赫兹以上的声音损失比较大,所以听起来高频声就发闷了。这个实验证明,音乐是能够传入孕妇体内的,胎儿对声音有反应,而且出生后的婴儿听到原先在子宫内听惯了的音乐时,会停止哭泣而入睡或进入安静状态。

刘泽伦提醒准父母:“对胎儿进行音乐胎教不要过早,要在六个月之后。”6个月时,胎儿的听力几乎与成人相当。胎儿在6个月前,听觉系统还没发育完善,此时准妈妈最好不要去噪音大的场合,避免伤害胎儿的听力。

胎儿对音乐有没有好恶?

做音乐胎教时,给胎儿听哪些音乐?这是准父母们比较头疼的问题。那么,胎儿对音乐有没有好恶?带着这个疑问,刘泽伦等专家继续研究,在B超下观察播放不同的声音时胎儿的变化,结果发现,播放噪音或快节奏的音乐时胎儿显得比较烦躁,心率从每分钟130~140次上升到160~170次,胎动明显增加,胎儿双腿踢蹬,改成柔和的音乐后,胎儿就变得安静,有的胎儿听到二胡曲居然睡着了。

推荐阅读:

科学胎教让你的宝宝更优秀

怀孕期间性生活会不会伤害胎儿

细数胎教该做和不该做的事

准爸爸该怎样进行胎教

后来,专家又发现:在我们听来比较优美的《梁祝》,胎儿听了却躁动不安、紧皱眉头,这是为什么呢?专家查阅文献发现,日本专家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原来,是因为胎儿不喜欢频率高的音乐。

实验发现,声音中最响的部分不高于2000赫兹的音乐,胎儿听起来比较舒服,否则胎儿会躁动。“因此我们在设计胎教音乐时,碰上高频率的部分都要让它的音量低一些。”刘泽伦总结说,胎儿喜欢什么样的音乐?那就是优美的、舒缓的,因此莫扎特的很多曲子都被选为胎教音乐;胎儿讨厌什么样的音乐?那就是节奏快的、频率高的、忧 的。

胎教能否“教”出神童?

众多父母之所以热衷于胎教,其原因无外乎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甚至想培养出神童。胎教能否“教”出神童呢?

的确,在胎教理论指导下,出生了许多体格健壮、智力超常的孩子。马诺然出生在北京一个公务员家庭,她出生后12天做了一个90度的侧翻。按照孩子的体格和神经发育,一般来说,只有3个月以后的孩子才能翻身。当时,马诺然的父母和医生都认为,孩子的翻身是偶然的,但马诺然在满月那天又做了一次90度的侧翻。儿科的医生都说不可思议。刘泽伦介绍说,这些生出超常孩子的家长在孕期都接受过正规的胎教培训,他们通过营养以及音乐、抚摸等方面的刺激给胎儿的发育营造良好的环境,使胎儿的灵敏度高,肌肉力量强壮,因此出生后抬头、行走、爬行、语言等能力要比没有接受胎教的孩子好。

但也有专家质疑:“我们在对婴幼儿心理行为、认知发育不太了解的时候,曾经把大动作、精细动作的发育列为儿童早期发育的一个比较重要的指标,但现在的研究证明,大动作和精细动作的发育个体差异是很大的,早几个月走路和晚几个月走路的小孩,长大之后在走路上没有多大的区别,并不是说早走路的小孩将来就会成为长跑运动员。爱因斯坦3岁才会说话,但这对他后来的智力发育并没有多大的影响,他最终却成为着名的科学家。”

有儿科专家认为:接受胎教的孩子,只能说他的智商、智能发育明显比一般孩子要早。但是,这不等于造就了神童,不等于造就了天才,“天才”要靠后天的培养。先天教育是打好基础,后天教育实际上是加固,使大脑进一步发展。

推荐阅读:

怎样在怀孕期看出男孩女孩

怎样在怀孕期间看出男孩女孩

胎宝宝最爱的抚触胎教

孕满六个月“胎教”最适时

本文Hash:8a94716dbccd73a6a2167f073e3e17ea6a95da8c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