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阻止孩子走向独立的脚步

我现在开始学会走路了。我不再喜欢妈妈抱,而是喜欢自己走。妈妈总嫌我走的慢、说我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我的走路的敏感期到了。

学会走路啦

我在8月大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想站起来,当妈妈把我放在她的腿上时,我就会使劲地蹬腿。妈妈总说我把她的腿踩得很痛。等到11个月时,我渐渐地可以自己蹒跚着行走了,便乐此不疲。我喜欢不停地走,因为在走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世界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我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不再需要妈妈的帮助,而是自己走过去拿。这让我非常欣喜,自己做主的感觉真好呀。

不过,我还不会把东西归位,所以我走过的地方都是乱糟糟的。就因为这样,妈妈似乎不喜欢我自己做主,她总爱把东西递到我跟前。那我就只好把东西扔远点,再自己去拿啦。

摔倒了,爬起来

现在我已经开始学习往前冲了,结果很容易就跌倒。每次一跌倒妈妈就会马上跑过来,很紧张的样子,问我:“宝贝,你怎么样,是不是很痛?妈妈扶着你走吧。”其实我一点都不痛。但跌倒的次数多了,妈妈又总这么担心,让我觉得摔倒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慢慢地,我就开始害怕,很自然地就不敢独自走路,要妈妈扶着走了。

而爸爸总是说我只是没有掌握好平衡。什么是平衡呀?爸爸会在我摔倒时,拿一只小熊逗引我站起来走过去拿。我往前走一步,他就往后退一步。我才发现原来我已经能自己走这么远了,我觉得自己好棒呀!

要自己爬楼梯

16个月的我走路更加自如。我越来越喜欢到处游荡,我会一边走一边到处找事做,一会儿动动沙发上的东西,一会儿喂喂小金鱼,一会儿敲敲电子琴键,一会儿又蹭到卧室里翻弄衣服,总之谁也别想让我停下来。

爸爸妈妈带我上街,一路上我都要求自己走。可妈妈总嫌我走得慢,总想抱着我走快点。进了商场,妈妈抱着我乘电梯上楼,我立刻哭起来,呜呜,我要爬商场里长长的楼梯。妈妈无奈又把我抱下楼,我挂着泪珠跑到楼梯口。我先用手判断上下楼梯之间的高度,然后试着用脚来判断我能不能爬。之后我才手抓住旁边的扶杆,一阶一阶地走。我好喜欢这样一阶一阶往上走的感觉,好奇妙呀。可妈妈总担心这样危险,还觉得我用手摸地不卫生,只爬了两阶就不让我爬了。唉,以后我只好在妈妈看不到的地方爬了。

练习上下坡

我开始上幼儿园小班了。记得刚入园时,户外活动我也不愿离开老师的怀抱。而现在,我天天拿着自己的鞋站在教室门口,想换鞋去户外活动。户外的滑梯上、游乐场内总能找到我的身影。我喜欢到处漫游。

今天,我看到其他孩子在有坡度的坡面上玩“红绿灯”游戏,我也加入了。对我来说,上坡比较轻松,下坡则有点难度。刚开始我在坡面中段练习,下坡时慢慢控制身体,渐渐地,我下坡速度越来越快,身体控制得越来越好,我还能突然停在阻挡我的人前面呢。

就这样上上下下,我练习了好多好多次。放学时,妈妈来接我,她看到我在坡上往下跑,吓坏了。她说下坡的时候要慢慢地,不能跑,不然会有危险。可是那个坡上长满了小草,即使摔了也不痛,请不要为我担心好吗?

爱心提醒:不要阻止孩子走向独立的脚步

几乎所有的妈妈在孩子“走的敏感期”出现时都有一个深切的体验,孩子总是充满热情地走着,而妈妈却疲惫不堪地跟着。像童童妈妈一样,在孩子的这个特殊时期,许多成人选择抱着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去活动去探索,这就剥夺了孩子通过自己的 力获得成长的机会,也阻止了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走向独立的脚步。

在童童第一次尝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迈出第一步时,他的身体开始走向独立。而周围的环境也刺激着他、鼓励着他继续前进。尽管此时的童童内在并没有目标,但是,他的走就是全部目标。慢慢的,孩子开始由一个不能自主的人,成长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而这个发展过程,完全是由他的个人努力完成的。

编后:孩子走路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存在

孩子一旦学会了自己走路后,他的世界就发生了变化。他的活动不再必须依赖于成人而进行,同时他的活动范围也迅速扩大。此时,当孩子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不再需要成人的帮助,而是自己走过去拿。这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多么大的突破!这意味着生活开始由他自己支配。所以说,孩子是为了学习走而走,他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存在而走。

爸爸妈妈请你不要阻止孩子走向独立的脚步

我现在开始学会走路了。我不再喜欢妈妈抱,而是喜欢自己走。妈妈总嫌我走的慢、说我不听话,其实这是因为我的走路的敏感期到了。

学会走路啦

我在8月大的时候,总是不停地想站起来,当妈妈把我放在她的腿上时,我就会使劲地蹬腿。妈妈总说我把她的腿踩得很痛。等到11个月时,我渐渐地可以自己蹒跚着行走了,便乐此不疲。我喜欢不停地走,因为在走的时候,我感觉到我的世界就发生了很大变化。当我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不再需要妈妈的帮助,而是自己走过去拿。这让我非常欣喜,自己做主的感觉真好呀。

不过,我还不会把东西归位,所以我走过的地方都是乱糟糟的。就因为这样,妈妈似乎不喜欢我自己做主,她总爱把东西递到我跟前。那我就只好把东西扔远点,再自己去拿啦。

摔倒了,爬起来

现在我已经开始学习往前冲了,结果很容易就跌倒。每次一跌倒妈妈就会马上跑过来,很紧张的样子,问我:“宝贝,你怎么样,是不是很痛?妈妈扶着你走吧。”其实我一点都不痛。但跌倒的次数多了,妈妈又总这么担心,让我觉得摔倒是一件很严重的事。慢慢地,我就开始害怕,很自然地就不敢独自走路,要妈妈扶着走了。

而爸爸总是说我只是没有掌握好平衡。什么是平衡呀?爸爸会在我摔倒时,拿一只小熊逗引我站起来走过去拿。我往前走一步,他就往后退一步。我才发现原来我已经能自己走这么远了,我觉得自己好棒呀!

要自己爬楼梯

16个月的我走路更加自如。我越来越喜欢到处游荡,我会一边走一边到处找事做,一会儿动动沙发上的东西,一会儿喂喂小金鱼,一会儿敲敲电子琴键,一会儿又蹭到卧室里翻弄衣服,总之谁也别想让我停下来。

爸爸妈妈带我上街,一路上我都要求自己走。可妈妈总嫌我走得慢,总想抱着我走快点。进了商场,妈妈抱着我乘电梯上楼,我立刻哭起来,呜呜,我要爬商场里长长的楼梯。妈妈无奈又把我抱下楼,我挂着泪珠跑到楼梯口。我先用手判断上下楼梯之间的高度,然后试着用脚来判断我能不能爬。之后我才手抓住旁边的扶杆,一阶一阶地走。我好喜欢这样一阶一阶往上走的感觉,好奇妙呀。可妈妈总担心这样危险,还觉得我用手摸地不卫生,只爬了两阶就不让我爬了。唉,以后我只好在妈妈看不到的地方爬了。

练习上下坡

我开始上幼儿园小班了。记得刚入园时,户外活动我也不愿离开老师的怀抱。而现在,我天天拿着自己的鞋站在教室门口,想换鞋去户外活动。户外的滑梯上、游乐场内总能找到我的身影。我喜欢到处漫游。

今天,我看到其他孩子在有坡度的坡面上玩“红绿灯”游戏,我也加入了。对我来说,上坡比较轻松,下坡则有点难度。刚开始我在坡面中段练习,下坡时慢慢控制身体,渐渐地,我下坡速度越来越快,身体控制得越来越好,我还能突然停在阻挡我的人前面呢。

就这样上上下下,我练习了好多好多次。放学时,妈妈来接我,她看到我在坡上往下跑,吓坏了。她说下坡的时候要慢慢地,不能跑,不然会有危险。可是那个坡上长满了小草,即使摔了也不痛,请不要为我担心好吗?

爱心提醒:不要阻止孩子走向独立的脚步

几乎所有的妈妈在孩子“走的敏感期”出现时都有一个深切的体验,孩子总是充满热情地走着,而妈妈却疲惫不堪地跟着。像童童妈妈一样,在孩子的这个特殊时期,许多成人选择抱着孩子,而不是让孩子按着自己的步伐和节奏去活动去探索,这就剥 了孩子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长的机会,也阻止了孩子靠自己的努力走向独立的脚步。

在童童第一次尝试着通过自己的努力,而迈出第一步时,他的身体开始走向独立。而周围的环境也刺激着他、鼓励着他继续前进。尽管此时的童童内在并没有目标,但是,他的走就是全部目标。慢慢的,孩子开始由一个不能自主的人,成长为一个积极主动的人,而这个发展过程,完全是由他的个人努力完成的。

编后:孩子走路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存在

孩子一旦学会了自己走路后,他的世界就发生了变化。他的活动不再必须依赖于成人而进行,同时他的活动范围也迅速扩大。此时,当孩子看到一个喜欢的东西,不再需要成人的帮助,而是自己走过去拿。这对孩子来讲,是一个多么大的突破!这意味着生活开始由他自己支配。所以说,孩子是为了学习走而走,他是为了建立自己的存在而走。

()独家稿件请勿转载如需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路径!

不要让父母的溺爱 淹没孩子的独立性

  现在大部分的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几代人的关心与爱护都集中在一个孩子身上,因此许多孩子都有依赖的心理。在家里,没有大人一口一口地喂饭,孩子就不肯自己吃;没有人陪着睡觉,就又哭又闹怎样也不肯上床;就连和其他小朋友玩耍时也要人陪;还有早晨起床后总不叠被子、吃完饭也不懂得帮忙洗碗;上学忘了带文具也要责怪是父母没有提醒他们。

  如果孩子有这些类似的问题,父母就不得不思考孩子的依赖性是否太强了。依赖性强的孩子,大多数缺乏责任感,遇到一点困难就全丢给父母替他们解决,这种依赖心理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父母感觉孩子站在自己面前,个头甚至比自己还高大,可是依然像个刚出生的小鸟离不开父母,更谈不上自由地在天空中翱翔了。

   一般来说,父母包办的事情越多,孩子的依赖性越强。相反,父母如果鼓励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孩子的依赖性将会大为减少。孩子的潜力其实很大,他们可以做很多事情,只是父母的溺爱剥夺了他们自立的能力。

  譬如,孩子的学习也是他们自己的事,靠自己认真听讲、认真思考、认真复习和预习,独立完成学习课业,才能真正掌握学习方法。大人陪读陪写甚至帮忙写作业,都是在帮倒忙,是在辛辛苦苦地培养懒惰的孩子。当然,如果孩子很勤奋却仍不清楚课题,一起讨论或者请家庭教师都可以,但必须以孩子独立学习为前提,切忌包办所有的事情。孩子从小独占父母给他的爱,也就是中国父母这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想法,制造了一个个家庭“小皇帝”“小女王”。当孩子渐渐长大,毛病突显时,弄得父母们焦急万分,其实只要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就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开始。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曾说过:“教育上的错误更不可轻犯。”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无法重来,因为已经吞进肚子里,它们的影响是终生的。

  一般任性、有依赖心的小孩,在日常生活中时好时坏,反复无常。父母需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同时要有耐心、毅力、信心,不能表现出无可奈何、唉声叹气的模样,另外还要制定有效措施,坚定不移地执行。

  人非草木,孩子的可塑性很大,只要能根据孩子各自的特点,教导有方,“成龙”“成凤”的愿望也能实现。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早在1927年就提出:“凡孩子自己能够做的,就应该让他自己做;凡孩子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他自己想。”这是符合教育原则的至理名言。有依赖心的孩子,首先是娇气,所以有很多事情都不会做。父母发现孩子过分依赖时,就要采取行动对孩子进行教育,但一定要耐心教导孩子做事情。

  父母可从简单的事教起,例如教孩子洗手,先把手打湿,再抹上香皂,两手搓揉,最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开始时即使简单的步骤也要一步一步地教。类似的事情,如刷牙、洗手帕、洗澡等都要先教步骤,也可先做示范,再让他们亲自练习。此时,父母要有耐心,不要因为孩子动作慢或做不好而生气地帮他完成。我们知道,有依赖心的孩子,多数是在优裕的生活环境养成。帮孩子创造有益的生活条件,可以改变他们的依赖性。

上一篇

1/2

下一页

本文Hash:5b9c9573dd0f7b278923610d046ece5c09d3002a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