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要阴柔阳刚并举

塑造孩子,爱当然是首要的,但严也不可缺少。比方说,发烧要打针时,孩子怕疼又哭又闹,但再疼也得让他忍;寒暑表水银柱已跌到零下了,还闹着要吃冰激凌,吃不上就半天生气,但再气也得扭了他这个坏习惯……这些都必须“狠”――虽然这狠也可以说是从大爱中渗出来的。温和与柔顺容易造就软弱的下一代。家庭不是基督教堂,不能培养“打了你的左脸,再送上你的右脸”的信徒。我们要造就社会人,社会上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也要应对各种各样的事。尽用爱灌溉,“狠”全挤没了,孩子的阳刚气质就难显出来。这样长大的孩子,装嫩、发嗲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要碰上贪官污吏,究竟一概宽容还是一针见血,碰上犯罪行为,是噤若寒蝉还是能挺身而出,就很难说了。总对孩子民主说理,也有问题,比如让他进了部队就很难适应,上级给他下道命令,没有说什么道理,到底是执行还是不执行?让他冲锋,事先没有民主协商,上还是不上?

因此,一个家教角色,还是既是“圣母”又是“将军”为好。“圣母”是阴柔,“将军”是阳刚;“圣母”意味爱,“将军”意味严。父母在孩子的心里,既该有慈祥、温柔和善解人意的呵护,又该有严厉、刚毅和百折不挠的激励。

“圣母”式教育已见许多,不再口罗嗦,下面讲点“将军”式的,谨供参考。

“将军”式教育的方法常常强硬。星期天邻居家的小强问妈妈要钱买巧克力。小强到了街上,见珍珠奶茶摊上拥了一群同学,很是心动,他想吃巧克力,又觉得奶茶也不能放弃,便拿了一杯。摊主向他要钱,他说不是给你两元了吗?摊主忙糊涂了,没再追究。一边的小山看见小强的两元钱还在手里,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小强妈。小强妈问小强时,小强编了一段谎话,不承认。小强妈火了,语气斩钉截铁,要孩子必须到摊主那里补上两元钱及当面认错,并对他说,记住,×月×日,你不诚实,妈妈很生气,罚你一个月没有零花钱。妈妈狠揭其短,为的是让儿子深记痛改。也见过很娇气或者是沾染“油气”的城里孩子,道理听多了,比大人还能说,可就是坏习气改不去。结果家长狠狠心联系乡下亲友,把孩子转到农村,让他翻地割稻,牵羊喂鸡,给他吃点苦受点难,来一场环境磨炼。

美国的幼儿园有种“体验饥饿”的特别教育,用抽签方式(比如说抽中60,代表占世界人口60%的穷人)让多数孩子装扮成穷人、乞丐和流浪汉,3天里只给孩子吃很少的粗粮,让孩子体验饥饿和贫穷。还有新近的育儿畅销书《父母的心理学把戏》,书中认为,大多数孩子都是带着魔鬼品行来到人间的,比如喜欢吵闹,破坏有余,随心所欲。作者主张刚性教育,不迂回,让孩子在疼痛中与缺点决裂。里面列举了几个招数,比如用录音机录下孩子的叫喊声,然后开大音量放给他听,让孩子明白叫喊的危害;如果孩子把屋子弄得一团糟,就把他最珍贵的玩具拿来挂在垃圾堆的上面,每分钟下降10厘米,让孩子在玩具掉进垃圾堆之前把房间收拾干净;把孩子最喜欢的一双鞋子弄脏,让他从此知道珍爱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的做法不一定照搬,但给我们不少启示。

不可想像,一种优秀的教育只有甜没有辣,只有笑没有哭,只有奖励没有惩罚;也不可想像一个没有碰到过非议和责难,没有受过打击和失落,没有经历过惨痛和冤屈刺激的孩子,心理会十分健全。这样的孩子很可能只是一只嫩小鸡甚至是一条可怜虫。

如果我们不希望孩子听了一句讽刺的话就气上半天,考试一次不及格就闷着头灰心丧气,有 了心结就等着爱来温暖和拯救,那么,请别忘了“将军”这一手。

教育孩子,什么时候都不能没有“将军”,也只有“将军”才容易造就出“将军”。

教育儿童要阴柔阳刚并举

  塑造孩子,爱当然是首要的,但严也不可缺少。比方说,发烧要打针时,孩子怕疼又哭又闹,但再疼也得让他忍;寒暑表水银柱已跌到零下了,还闹着要吃冰激凌,吃不上就半天生气,但再气也得扭了他这个坏习惯……这些都必须 “狠”——虽然这狠也可以说是从大爱中渗出来的。 温和与柔顺容易造就软弱的下一代。家庭不是基督教堂,不能培养 “打了你的左脸,再送上你的右脸”的信徒。

  我们要造就社会人,社会上会碰到各种各样的人,也要应对各种各样的事。尽用爱灌溉,“狠”全挤没了,孩子的阳刚气质就难显出来。这样长大的孩子,装嫩、发嗲当然不会有什么问题,但要碰上贪官污吏,究竟一概宽容还是一针见血,碰上犯罪行为,是噤若寒蝉还是能挺身而出,就很难说了。总对孩子民主说理,也有问题,比如让他进了部队就很难适应,上级给他下道命令,没有说什么道理,到底是执行还是不执行?让他冲锋,事先没有民主协商,上还是不上?

  因此,一个家教角色,还是既是 “圣母”又是 “将军”为好。 “圣母”是阴柔, “将军”是阳刚;“圣母”意味爱, “将军”意味严。父母在孩子的心里,既该有慈祥、温柔和善解人意的呵护,又该有严厉、刚毅和百折不挠的激励。

  “圣母”式教育已见许多,不再口罗嗦,下面讲点“将军”式的,谨供参考。

  “将军”式教育的方法常常强硬。星期天邻居家的小强问妈妈要钱买巧克力。小强到了街上,见珍珠奶茶摊上拥了一群同学,很是心动,他想吃巧克力,又觉得奶茶也不能放弃,便拿了一杯。摊主向他要钱,他说不是给你两元了吗?摊主忙糊涂了,没再追究。一边的小山看见小强的两元钱还在手里,就把这件事告诉了小强妈。小强妈问小强时,小强编了一段谎话,不承认。

  小强妈火了,语气斩钉截铁,要孩子必须到摊主那里补上两元钱及当面认错,并对他说,记住,×月×日,你不诚实,妈妈很生气,罚你一个月没有零花钱。妈妈狠揭其短,为的是让儿子深记痛改。也见过很娇气或者是沾染 “油气”的城里孩子,道理听多了,比大人还能说,可就是坏习气改不去。结果家长狠狠心联系乡下亲友,把孩子转到农村,让他翻地割稻,牵羊喂鸡,给他吃点苦受点难,来一场环境磨炼。

  美国的幼儿园有种 “体验饥饿”的特别教育,用抽签方式 (比如说抽中60,代表占世界人口60%的穷人)让多数孩子装扮成穷人、乞丐和流浪汉,3天里只给孩子吃很少的粗粮,让孩子体验饥饿和贫穷。还有新近的育儿畅销书 《父母的心理学把戏》,书中认为,大多数孩子都是带着魔鬼品行来到人间的,比如喜欢吵闹,破坏有余,随心所欲。

  作者主张刚性教育,不迂回,让孩子在疼痛中与缺点决裂。里面列举了几个招数,比如用录音机录下孩子的叫喊声,然后开大音量放给他听,让孩子明白叫喊的危害;如果孩子把屋子弄得一团糟,就把他最珍贵的玩具拿来挂在垃圾堆的上面,每分钟下降10厘米,让孩子在玩具掉进垃圾堆之前把房间收拾干净;把孩子最喜欢的一双鞋子弄脏,让他从此知道珍爱别人的劳动成果……他们的做法不一定照搬,但给我们不少启示。

  不可想像,一种优秀的教育只有甜没有辣,只有笑没有哭,只有奖励没有惩罚;也不可想像一个没有碰到过非议和责难,没有受过打击和失落,没有经 过惨痛和冤屈刺激的孩子,心理会十分健全。这样的孩子很可能只是一只嫩小鸡甚至是一条可怜虫。

  如果我们不希望孩子听了一句讽刺的话就气上半天,考试一次不及格就闷着头灰心丧气,有了心结就等着爱来温暖和拯救,那么,请别忘了 “将军”这一手。

  教育孩子,什么时候都不能没有 “将军”,也只有“将军”才容易造就出 “将军”。

上一篇 下一篇

男孩要阳刚女孩要温柔?双性教育莫忽视!

【妈妈网特稿】爸妈们有听过“双性教育”吗?这是将男性和女性的人格特征融入到教育理念之中,这样的教育下,孩子才能更好的全面发展,各方面都会比单性教育优异很多。

所谓的“双性化教育”就是摈弃了传统的、绝对的“单性化教育”后应运而生的一种家庭教育新理念。“双性化教育”设计者认为,教育孩子,过于严格、绝对的性别定型(即男孩只培养其粗犷、刚强等男性气质,女孩只培养其温柔、细致等女性气质),只会限制孩子智力、个性的全面健康的发展。

什么是双性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研究发现,过于男性化的男孩和过于女性化的女孩,往往在智力、体力和性格发展方面都较为片面,智商、情商也较低。相反,那些兼有“两性之长”的男孩和女孩却大多发展全面,文、理科成绩均较好。

许多女孩在成长过程中,正因受到成人社会设置的片面、绝对的“单性化教育”的影响,才养成了自卑自贱、谨小慎微等某些似乎“理所当然”的属于女性的性格缺陷。这些性格缺陷容易导致缺乏独立性和上进心,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受“单性化教育”影响的男孩也可能变得刚愎自用、难解人意、冷酷冷漠、或干脆成了工作狂,不仅在事业上难有竞争优势,而且在社交圈内也往往不受欢迎。

妈妈好烦恼:给儿子扎小辫被遭嘲笑了

自打琪琪出娘胎起,就被盼女心切的妈妈打扮成了不折不扣的女宝宝,就连名字也起得女性化十足。4岁之前,琪琪但凡走出家门的时候都是要像女宝宝一样扎着两个羊角辫子的。但他扎着小辫子去幼儿园的时候,他逐渐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性别问题了。别的小朋友都在嘲笑琪琪眉心里的那一点“美人痣”,下课了还喜欢来摸摸琪琪头上翘起来的小辫子。

琪琪也不堪烦恼,回家向妈妈诉苦了:妈妈,我到底是男生还是女生呢?他们都说我是女生啊!琪琪妈这才不知所措了,原来一直觉得好玩而给儿子搞得小辫子和美人痣现在却成了儿子在幼儿园成长的最大障碍。自己这样带小孩是不是有点走入误区了?

爸妈要做好榜样

爸妈性别“偏好”的不良影响

琪琪妈发现自己的宝宝很漂亮,所以就按照女孩的标准来抚养。但这会助长宝宝心理偏差的发生。女性化男孩和男性化女孩在年龄较大时,常常受到小朋友的歧视和捉弄,或受到老师和邻居的压力,使他们企图隐蔽自己的异性行为,但常常办不到,内心十分痛苦。同时他们又无形中被其他宝宝“隔离”开来,因而产生内向、孤独、胆小及忧郁的性格特点。

缺乏应有的父母性“角色”榜样

男孩在3~4岁以后应多接触父亲等男性榜样,如果此时得不到应有的男性榜样,性心理发育可能受到挫折,导致性别认同混乱。在有些女性化男孩的家庭中,常常是母亲作主、父亲惧内,这些宝宝自幼崇拜女性,处处以母亲为榜样,就可能潜移默化地发生性别认同混乱。

妈妈好欣慰:儿子要给芭比当爸爸

壮壮5岁生日那天,妈妈带他去商店选礼物。撇下一堆玩具枪、赛车和奥特曼,壮壮一反常态的直奔芭比娃娃的柜台。“芭比”抱回去之后,壮壮既当爸又当妈,给芭比讲故事、唱歌、喂奶、洗澡,忙得不亦乐乎。他没有去学女宝宝娇滴滴撒娇的样子,只是在呵护“宝宝”的过程中细心地充当了一个小男子汉的角色。

周围有许多女孩开始学舞蹈,壮壮也想学。壮壮妈不顾众人的反对,把壮壮送到一个舞蹈班学了半年的舞蹈。之所以只学半年,其实还是有所顾虑,壮壮已经到了性别萌芽期,为了强化 自身的性别意识,只好适可而止。

壮壮妈说,送儿子去学舞蹈,主要是想鼓励他向异性学习,促进宝宝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日趋完美。而事实上,经过半年的舞蹈训练,原本是个小胖墩的壮壮其身体的协调性、音乐的感受力、动作的节奏感都有了明显进步。

如何开展双性化教育

给他自由地选择

壮壮妈的双性化教育的模式非常成功。既满足了宝宝的愿望,使宝宝在成长中多了一份责任,多了几分欢乐,而且壮壮妈自己也因为孩子的快乐而感到快乐。而琪琪妈对于琪琪在性别上的教育就存在着某些误区。

如何开展“双性化教育”

美国专家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例如注意增加男女孩子接触的机会。孩子向异性学习应通过自然而然的接触,故应为他们提供交流的机会,鼓励孩子们在发挥自己的“性别”优势的同时,注意向异性学习,目的是克服自己性格的“软肋”,并进而促进自己身心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日趋完美。

如:男孩可以多多学习女孩的细心、善于表达和善解人意,而女孩则可以多多学习男孩的刚毅、坚定和开朗。但也不能走极端,切忌过头。要是男孩过了头,就会显得“娘娘腔”;而女孩学过了头,就会成个“假小子”----这自然有违“双性化教育”的初衷了。

本文Hash:f3cef4d31bb9b18ea3b05a32abef30fd69a56da5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