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任性小孩一起的几点小建议

要想知道如何跟任性幼儿相处,首先要对幼儿心理的发育有所了解。幼教专家指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分阶段的,2-4岁的幼儿正好处在性格的萌芽期,也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这时期的孩子不像以往那么听话了,会经常和大人“闹独立”,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他们一定是要亲历看到这样才有理由说服任性的宝宝。但是,由于幼儿还不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因此这种亲历亲为的心理通常会在不合适的情况下表露出来,家长如果断然拒绝,反而会刺激孩子的任性行为。处在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对事物的领受能力特别快,因此这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教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小儿科医生史比尔甚至主张,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应该对其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教育。他说:“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后第二天才开始管教的话,你就晚了一天。”下面的几点建议,或许能给爸妈们一些帮助:明确告诉宝宝该做什么一个幼儿园教师讲了这么一件事:她家隔壁有个两岁的小朋友,每天只要醒着,一定要大人带他到楼下的花园里滑滑梯或荡秋千。他家住九楼,没有电梯,有时妈妈抱着他刚买好菜回到家里,他马上就嚷着要去滑滑梯了。妈妈说太累了,不去了行不行,他就摇着头叫嚷得更加厉害。每当这时,妈妈总是会拖着疲惫的脚步带着他再次下楼。有一次,这个老师对这位年轻妈妈说,下次他再闹的时候,不要问他“行不行”,明确告诉他,妈妈很累,睡醒午觉后再去。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这一招果然灵。从此,这个妈妈对宝宝说话尽量使用“很晚了,该睡觉了”、“天凉了,要多穿一件衣服”这样表示明确意思的话,而不使用“宝宝乖,睡觉好不好”等让孩子选择的话。转移注意力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比较分散,对同一事物的兴趣持续的时间不长,很快会被其他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爸爸妈妈如果能抓住宝宝的这一心理特点,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就能够救自己脱离困境。反之,你越是不答应,他就会闹得越凶。例如,杰仔的妈妈有一次在打手机的时候被杰仔看见了,杰仔非要拿来玩不可。妈妈说小孩子不许动大人的东西,杰仔就急得直跺脚。这时,爸爸对杰仔说:“宝贝,我们一起打电话给奶奶吧,奶奶想杰仔了。”杰仔马上停止了哭闹,跑去和爸爸玩了。冷处理当孩子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使性子时,爸爸妈妈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让孩子自讨没趣。当孩子做出让步之后,爸爸妈妈就可以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让孩子明白他的不合理要求是不会被爸爸妈妈接受的。爱心提示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指出,父母在管教任性宝宝的时候,一定要尊重他们,态度要温柔,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爸爸妈妈一定要明白,两岁的小宝宝绝不是故意要让爸爸妈妈生气的。处于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常有的独立倾向,容易被大人认为不听话。其实父母们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孩子独立性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父母如果横加指责和打骂,孩子虽然可能暂时听话,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大大受挫。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孩子往往可能从大人的神态和语态中检测大人是否喜欢他,对他是责骂亦或是鼓励。成功的父母能够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体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为人父母之道,关键在于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含义,用正确的办法化解孩子的任性行为。体罚的原则你的宝宝是否任性难以管教?你是否 对如何教好他感到江郎才尽了?你是否想打他板子?幼教专家的劝诫是:三思而后罚。只有在爸爸妈妈再三警告之后,孩子依然故我时,才可以体罚;仅限于父母来执行;父母不可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对孩子体罚;体罚应是父母基于教育孩子而实施的“计划行为”,不是父母情绪失控或被孩子激怒而做的“反应行为”;绝对不可对一岁半以下的婴儿体罚;体罚仅限于打小手心或小屁股一两下,拳打脚踢属虐待。如一岁半以上的宝宝因好奇而去触摸电线插头,爸妈再三制止无效,就可以打小手心以示警告;体罚之后要拥抱孩子并解释他错在哪里,不过这种方式较多不大采取,因为采用体罚,有的时候反倒会令宝宝的任性行为更严重。(兼职编辑:詹丽莎)

和孩子一起享受午后阳光的小建议

猫咪是一种很随意和自我的动物。刚才还跟你玩得高兴,翻了个身就踱步到窗台上看白云去了,一会儿又跑到沙发上打起了盹。你有时是否会产生出“真想像猫一样惬意”的想法?那么不妨一试吧。

晒太阳

在阳光充足的地板上铺上垫子或地毯,随意地躺在上面,让后背和双脚沐浴在阳光里。反正也没什么事,想睡就小睡一会儿,让别人照看一下宝宝。如果宝宝非要来捣乱,就躺着和他玩一会儿手指游戏或者身体游戏。他一定愿意陪你沐浴在阳光里。

想吃就吃

尽量满足自己的食欲,是对内心最好的营养补给。但是注意不要暴饮暴食,而且吃东西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让身心都得到放松。所以你可以给自己准备充足的水果、坚果或者可以生吃的蔬菜,想吃就吃。

在阳台上做“SPA”

阳台是连接房间和外界空间的窗口,不要让它拥堵,应该尽量地让风和空气通过阳台自由流动;也要尽量地利用阳台的空间,把它作为周末的“心灵SPA场所”。

放松

站在整洁的阳台上看看蓝天白云,星空月色,心情会非常好。或者再摆几把藤椅和铁艺小桌,喝杯饮料,会有一种幸福感洋溢胸中。

玩耍

试着在阳台的地上铺上人工草坪或者竹席。这样就可以赤足在上面行走,宝贝也可以在上面爬来爬去,四处“探险”。

如果是普通的地砖,就给孩子准备一盆沙土或者一盆水,一些玩具,他能坐在小凳子上玩很长时间,你也能坐在一边休息了。或者和他一起玩也不错。阳台总比屋子里好收拾,就让孩子在阳台上尽情“祸害”吧。

园艺

可以试着在阳台上种植物,把阳台作为你的园艺屋。可以考虑种些蔬菜类的绿植,这样孩子也会很感兴趣:能看看小西红柿或者小黄瓜是怎样长出来的。还可以种植薄荷草,喝茶时,随手摘下一片放进茶壶,就能享用到纯天然的调味品了。

给女性吃饭的一点小建议 吃饭先吃菜

  

在外点菜有技巧

  “点菜”是一门学问,如何能做到既好吃又营养,不妨学学以下5招。

  1.凉菜最好含淀粉。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教授范志红指出,以鱼、肉、蛋为主的凉菜不利于胃肠健康和营养平衡,不妨点含淀粉的素食做凉菜,比如蕨根粉、凉粉、糯米藕等。也可以点少油的大拌菜、水果沙拉等,补充膳食纤维。

  2.主菜需要多样化。范志红说,主菜尽量达到一荤配三素的比例。其中,肉类不在多而在精;素菜类的绿叶菜、菌类等多样组合;多点荤素搭配的菜。天津第一中心医院营养科主任谭桂军提醒说,主菜最好多吃鱼,尤其是深海鱼,不仅有益大脑健康,还能促进代谢,有助控制体重。

  3.主食最好选粗粮。米饭、馒头等营养价值不高,而且升高血糖很快;炒饭、炒面、酥点等含有油、盐或糖,不利健康。范志红说,主食最好选择含荞麦粉、莜麦面、豆类、薯类等的粗粮。

  4.假“素菜”最好少点。范志红建议,点菜时可以嘱咐厨师尽量少放点油和盐。做法以蒸、煮、炖为主。油炸、香煎、干锅类的假“素菜”,比如地三鲜、茄子煲、干煸豆角等,往往都洗过“油锅澡”,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素也被大量破坏,最好少点。

  5.饮料最好低能量。可乐、果汁等饮料会增加热量,最好点白开水、茶水、菊花茶、大麦茶等。喝酒要限量,尽量不要空腹饮酒。美国马萨诸塞州总医院注册营养师丽莎·阿格罗莎指出,研究发现低脂或脱脂酸奶没有糖和饱和脂肪,其中的益生菌能燃烧脂肪。科学家让受试者每天晚餐喝酸奶,6周后,他们的体重减轻了3%~4%。

  

上菜顺序要排好

  在外就餐,先凉菜,后热菜,再上汤,最后上主食,这样的上菜顺序成了约定俗成的模式,其实,这并不是最佳的上菜顺序。

  1.主食尽量提前上。范志红说,早点吃主食能减轻胃肠负担,维持营养平衡。尤其要喝酒的时候,提前摄入淀粉能保护胃肠。所以不妨先上主食,或在热菜上了两三道后就上主食。

  2.汤和素菜早点上。范志红说,还可以嘱咐服务员早点上汤和素菜,尤其炒蔬菜时不要淋明油,这样就可以少吃很多的油和盐。

  3.水果不要餐后上。酒足饭饱后吃餐后水果,会额外增加能量供应。因此,如果点了水果,就要将其当成凉菜早点上。特别是高血压、高血脂的患者,先吃水果能增加饱腹感,能防止过量进食。

  

在家吃饭先吃菜

  在饭店吃饭,有时可能会“身不由己”,但在家吃饭可就是自己说了算。

  1.餐前吃点水果。丽莎·阿格罗莎指出,饭前吃水果有助增加膳食纤维、维生素等的摄入。美国谷歌公司将水果蔬菜沙拉切成适合入口的形状,如细丝、小块,并放在自助餐厅最显眼的位置,短短一个月内,员工的果蔬摄入量就增加了2/3。在家吃饭也可以借鉴这个方法,把果蔬沙拉或素菜放在餐桌中央。

  2.先吃菜后吃饭。在家吃饭一般很少喝酒,而且往往会把所有菜都一齐摆上桌。此时就没必要先吃主食了。谭桂军说,广东人的进餐习惯值得借鉴:先喝清淡的汤,然后吃少油的青菜(比如白灼菜心),最后再吃主食和肉菜。这样吃,绿油油的青菜让人有食欲,而且饱腹感很强,可以预防血糖迅速上升,并能抑制人体吸收脂肪。

  

小碗大勺控食量

  吃饭要用餐具,选餐具也是有窍门的。关于餐具的材质,国际食品包装协会秘书长董金狮给出4个建议。其一,塑料餐具不选彩色的。据检测,部分塑料餐具的彩色图案中铅、镉等重金属释出量容易超标,因此尽量选择没有装饰图案且无色无味的塑料餐具。超期服役的塑料餐具易析出有害物质,平时最好每年换一次。其二,陶瓷餐具有裂痕即换。陶瓷餐具漂亮的彩釉中含铅,出现裂痕时可能释放出来。因此,一旦出现破裂、变形、脱瓷等现象就应更换。其三,木制餐具常消毒。竹木餐具比其它餐具容易污染、发霉,因此要注意消毒、干燥。其四,不锈钢餐具别盛醋。不锈钢由铁铬合金掺入镍、钼等金属制成,长时间盛放盐、酱油、醋等,可能会发生反应,溶解出有害物质。

  关于餐具的大小,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安德鲁·盖尔教授研究发现,使用小一点的餐具,有助减少进食量。因为人类存在一种“单位偏好”的思维定势,即一碗饭就是一顿饭,吃一大碗不会觉得撑,一小碗不会吃不饱。丽莎·阿格罗莎则指出,使用大勺子有助吃得少。比如拿大勺子吃米饭,一勺子下去就会出现一个大坑,就会提醒人们吃慢点以及早点停止进食。

本文Hash:d7a1a5bafba2024ad5db68806086444bff8c7509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