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责任”要从小培养

现在的独生子女,常常是想要什么就要什么,被娇惯得不成样子。我认为,要从小强调克勤克俭,自我约束,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财政责任”。从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孩子“想要什么都可以得到”的信心。和“想要什么就要什么”不同,孩子必须明白,自己想要的东西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得到。

许多父母都想给孩子提供最好的教育条件。不过,我认为,还要让孩子从小建立这样的信心:在这个世界上,无论你想要什么,通过自己的努力都是可能得到的。比如最近我琢磨着买房子。在网上搜房时,女儿过来凑热闹。我索性就找个最贵的房子看。那房子价值九百多万美元,包括一个小湖和园林。女儿看得兴高采烈。我就对她说:“如果你真这么喜欢,长大就去买好了。”她觉得我是在开玩笑。我则一本正经地告诉她:“你真成功了,这九百万是笔小钱。这不是超出你能力的事情。只是到时你有可能发现更有意思的事情去作,不想为那些钱去卖力而已。”

也是出于同样的道理,我也不时地教育她:不管你想要什么,自己不努力是绝对得不到的。比如,当她不好好练琴时,我就公事公办地对她说:“好了,不想练就不练。别勉强。我们索性断了钢琴课。”我甚至曾经威胁过把钢琴卖掉。

妻子常说我太过分,而在我看来,孩子必须逐渐懂得:是她自己选择将来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她想学钢琴,我就是砸锅卖铁也要让她学。记得我自己小时候有一次说想学小提琴,母亲挖苦说我天上的月亮也想要。我则绝不会让女儿觉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像天上的月亮那样可望而不可及。但是,她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她想要的东西,是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才能得到的。我在督促她努力时,并不是用命令式的手段,而是把她摆在一个必须选择自己的生活的境况中。有时,她碰到难曲子弄不出来,对着琴直哭,不想再练。但每次我让她做选择时,她一边流着眼泪一边说还要练。另有一次,她两天没有练琴,自己拿手的曲子竟错得一塌糊涂。我马上抓住这个机会教育她:“看看这两个曲子。你前几天弹得还那么漂亮。这两个曲子本来是你所有的财产。你不练,就等于自愿放弃自己的财产。”她有了这次教训后,以后温习钢琴作业就尽心多了。

我一向认为,勤奋用功、自我牺牲的习惯要从小培养,要启发孩子放眼自己的人生,理解对自己负有责任。这种习惯培养得晚,孩子就会吃大亏。我们认识一家中产阶级父母,非常富足,有四个孩子,从小很放任。老实说,那几个孩子,都很幸福快乐,也很正派,一点坏毛病没有。可惜,因为平时太放任,孩子功课不行。老大老二甚至作业都作不完,影响了成绩。家长发现后赶紧弥补,要孩子用功。但是,孩子一来没有坐下来用功的习惯,二来在学业上早已经没有了信心,三来也不明白活得本来快快乐乐的为什么突然要用功了。结果,幸福的童年一下子变得很压抑。再看看我们的女儿:从小忙得不行,但她早养成了用功的习惯,也早早懂得自己为什么用功、为什么要为自己的未来承担责任。学校对她来说,是个玩乐的地方,因为一切都很容易,课外的东西则难得多。所以,她在学校不仅一直非常快乐,也非常自信、非常有目标感。薛涌

孩子责任感要从小培养

  “谈谈你对新农村建设的理解”、“如何提高我国的国民素质”……2月11日,复旦大学2009年自主招生面试开始举行。人们好奇的是,他们青睐什么样的学生?该校党委书记秦绍德提出了复旦挑选学生的四大标准,第一条就是社会责任感,学生应关心社会、关心他人,而不是埋头读书、只关心自己、只关心书本。但是,专家提醒,责任感并非招之即来――

  孩子做了力所能及的事不管干得好坏要先表扬

  场景一,乐乐总是乱丢一气,妈妈跟在后面一边收拾,一边唠叨“自己扔的,自己咋不整”。实在受不了妈妈的唠叨,乐乐决定自己收拾书柜和玩具箱。忙活了一个上午,她的房间整齐很多,可是,下午想和小伙伴玩过家家时,乐乐把玩具筐里的东东翻了个底朝天,才找着想要的洋娃娃。看着女儿把家弄得更乱,妈妈埋怨道:“你把图书都混放在书柜里,大大小小的拼图和积木、遥控车一起倒进玩具筐,当然不好找。唉!还是我来吧……”第二天,乐乐又开始乱扔图书、玩具,也不再整理了。

  画外音,但对孩子行为的塑造却是前后矛盾。开始,妈妈的唠叨间接促使了女儿“自己扔的东西,自己有责任收拾”行为的开始;然而,妈妈却没能对女儿这种“负责任”的好行为给予赞赏、鼓励等积极的强化,反倒是,看见女儿整理杂物方法不当,还让家更乱了,先是埋怨,后又直接代为整理,最终强化了孩子“我不做,有人为我做”的不负责任的行为和意识。

  如果你试图让孩子从整理个人小内务等力所能及的事培养责任感,耿耀国建议,不妨先明确告诉孩子对他的期待是什么,然后把正确方法教给他。一旦孩子做了,不管好坏,都要及时表扬、鼓励,不妥的地方,再用心教授经验、方法。如此一来,能不断强化孩子对自己的事情负责的积极行为。

  孩子犯了错和他商量一个小惩罚

  场景二,陈女士给孩子钱让他买冰棍吃。谁知,放学回来,他哭丧着脸说钱弄丢了,希望再给他钱买一根。陈女士一口回绝:“钱弄丢了,别吃冷饮了,喝凉白开吧!”

  “我并不是有意惩罚儿子,而是要他明白,都会带来后果,自己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能事事都让大人为他承担责任。”陈女士解释。画外音,家长也不能急于惩罚,不妨先听听孩子的理由。如果孩子理由充分,责任不大,家长就不宜责备,否则,会让孩子感觉不公,对家长信任度降低,甚至混淆是非观念;如果确实错在孩子,他需要的也不是批评,而是家长的分析、指导。家长要告诉孩子错在哪儿,正确的该怎么做人,然后,再和孩子一起商量出一个补救办法或不伤自尊的小惩罚。

  耿耀国说,像文中的陈女士,她可以再拿钱让儿子买冰棍吃,但要先和他约定一个补偿办法,比如要负责在家扫地、摆筷子等,干一些他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些补救和惩罚能让孩子知道,自己要承担自己做任何事情或决定的后果,有助他养成负责任的态度。

  大人偶尔示弱让孩子品尝责任感的快乐

  场景三,眼看儿子玩得欢,她也痒痒了。趁人少,她也爬上滑梯,但滑下去时,却挨了个屁股蹲儿。“哎呀,好疼。”她表情痛苦地向儿子撒娇。小家伙飞快地爬上滑梯,当快滑下时,夸张地张开双脚撑着地,喊道:“妈妈看,这样滑,就不会挨屁股蹲儿了。”看着儿子的一举一动,她感动地笑了。

  这以后,她改变了对儿子的看法,当她让儿子背《三字经》时,儿子说不会背,她就说“妈妈相信你一定会背出来,妈 妈现在不会了,你教妈妈吧。”这时,儿子会找出《三字经》的书,有模有样地从头开始往下背,不懂的字问妈妈。每当他背完时,总会问妈妈:“记住了吗?”

  画外音,通过“归因”、“移情”等方式,不断强化孩子的亲社会行为和责任感。“感动地笑了”、“妈妈相信你一定会背出来”,这些表扬、鼓励的神情和话语,把孩子教妈妈滑滑梯、背《三字经》等做法归因为孩子的懂事和聪明。其实,小孩的自我认识都源自别人尤其是父母对他的评价。一旦父母认为他是个好孩子或给予了积极评价,他就会积极表现出和“好孩子”这种自我认知相匹配的行为。

  另外,这位妈妈挨屁股蹲儿时看向儿子的痛苦表情,又激发了儿子去感受她当时痛苦的感觉,这种“移情”方法,可以培养孩子的爱心,也让他能体会到别人的感受,有助于以后社会责任感的建立。

  家长偶尔在孩子面前示弱,让孩子帮你做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让他知道再强大的爸妈也需要他的关心和照顾,不仅能培养他对家庭的责任心,父母的及时鼓励还会让他体会到负责任带来的快乐和成就,这会激励他不断在这方面的尝试。

  面对无理哭闹家长不关注不妥协

  场景四,许女士的女儿如入无人之境,大家还没坐下,她就拿筷子开吃,当妈的感觉很没面子。于是,这次饭局前,她和女儿商量好,等大伙全部入席、开饭后,动筷子才礼貌。做得好,周末就带她逛动物园,做不到,动物园计划就泡汤。结果,女儿又一次在宴席上“失礼”。然而,到周末时,女儿却缠着许女士非去动物园不可,开始她不同意去动物园,无奈女儿眼泪涟涟,许女士心一软,妥协了。

  画外音,家长一次次的妥协,会强化孩子用哭闹的行为去达到逃避责任或满足无理要求的意识;同时,家长一妥协,孩子就不哭了,也会不断强化家长用妥协对付孩子哭闹的行为。这两种错误的强化模式,很可能形成恶性循环,让孩子“自我中心”愈来愈严重。

  耿耀国建议,面对孩子无理的哭闹,家长可采取漠视、不关注的态度,或给孩子一个停止哭闹的时间,如果他到时还哭,就要受到相应的惩罚。这种惩罚不是责骂或皮肉之苦,而是剥夺他的一些特权,比如取消他晚上看爱看的一个动画片的权利。

从小事中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现在儿童不能自立的现象愈来愈多,当中大部分是个人的自理及基本生活技能:7岁的孩子只吃喜欢的面包款式,否则宁愿挨饿;8岁的孩子不懂使用筷子;9岁的孩子不愿背书包,不会收拾书包;1岁的孩子不懂系鞋带;12岁的孩子不敢单独过马路……乍听起来令人吃惊,其实环顾周边,这种现象并不少见。不少人、特别是当父母的,会认为是生活小问题,不必大惊小怪。但是,这反映父母在教育中出了偏差,千万别当小问题,严重的会影响子女的发展,甚至影响他们的一生。一项调查发现,有七成的家长过分保护子女,事事为子女代劳,令子女无从或不需要学习种种生活技能。孩子自幼学会生活技能,是将来掌握生存技能的基础,家长若事事代劳,他们样样都做不来,将来何以谋生呢。有个寓言讲的就是一个慈祥的妈妈,养了个除了会吃、什么都不会做的儿子。一天,妈妈要外出几天,做了个够吃几天的大饼,套在儿子的脖子上,但是几天后回家,发现儿子已经饿死了,而套在脖子上的大饼,仅吃了嘴边的一小部分,就是因为儿子除了会吃嘴边的食物,连移动脖子上的大饼都不会!事事代劳,是剥夺了孩子今天学习的权利,削弱了他们明天长大后谋生的技能。有家长认为,生活上事事代劳,是要让孩子多点时间学钢琴小提琴、学绘画英语,怎能说是过分溺爱。学习艺术掌握外语,仅是幼儿教育的一方面,但从小教导“自己事情自己做”,则是教育下一代的至理名言,对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及良好的性格极有帮助。因此,家长必须按照孩子的年龄,安排合适的职责,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有些家长不但重视教授子女生活技能,还将孩子送到青年会的小厨师班,当孩子向父母捧上自己亲手做的食品时,一份孝心尽在不言中。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就是从学做点滴事情中培养出来的。孩子学习生活技能,更可从中学到做事的毅力和不折不挠的精神。教授孩子生活技能,还要坚持天天做,养成习惯,毅力便培养出来了;孩子学做每件事都会遇到困难,要教会他们如何克服;遇到问题,要教会他们学会沟通,请教大人,请教同学;当他们能成功做好一件事,还要鼓励他们帮助他人。这是教授生活技能更深层的意义,忽略这方面的培养,意志会较脆弱,遇到困扰往往容易做出傻事。倘若从小学习生活技能,并培养坚强毅力和无畏达观的性格,定能克服工作中的困难,踏上成功路。温室的花朵固然美丽,但经不起风吹雨打。从小让孩子得到锻炼,正是为他们长大后能经得起社会的风浪,不论顺境还是逆境,都能克服困难,谱出美满人生。

本文Hash:616d593e38979f4f73da29fdd60920fc436b5fda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