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别粗暴对待孩子的情绪

核心提示:美国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博士指出,中国父母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吝啬于表达“爱”,而过分强调“失望、愤怒”,造成孩子从父母处获得的多是批评,缺乏表扬和肯定。

“你只管好好读书,其他都别管”、“我们做的一切都是为你好”――很多中国父母常把这样的话挂在嘴边。它隐含了一个讯息:孩子是自己的“产品”,应该听命于自己,还不能有情绪。美国情绪管理训练创始人约翰・戈特曼博士将这类父母归为“情绪抹杀型”。

为了研究情绪是如何影响孩子一生的,戈特曼在36年里,调查了3000个家庭,后来又对儿童跟踪调查了10年。戈特曼将父母分为两种类型,即“情绪抹杀型”与“情绪管理训练型”。“情绪抹杀型”父母尤其无法容忍孩子有负面情绪。比如,孩子哭时,他们会大声喊“停”,强迫孩子憋着,甚至还吓唬说:“再哭,就送你上幼儿园。”有些家长则喜欢用奖励来诱导孩子的情绪,如“只要不哭,就买冰激凌吃”。当所有的恐吓或贿赂都无法管住孩子时,家长还可能动手。“这只能导致一种结果,孩子无法从成熟的大人那里,学到有关人性与理性相和谐的办法。”韩国儿童心理学家赵璧在与戈特曼合著的《孩子,你的情绪我在乎》一书中这么说。

“情绪管理训练型”父母则截然不同。他们会给孩子解释情绪的不同种类,并帮助其认识到自己正在经历何种情绪。看见孩子哭了,这类父母克制自己不动怒,关心地问“妈妈见到你哭,很心疼”。这会让孩子知道,妈妈很在乎自己,能增加亲密感。然后问“你为什么哭呢”,让孩子有表达情绪的机会。最后说“你这么哭,会影响到别人,可能不太合适”,告诉孩子明确的行为界限,同时也达到了教育目的。

上海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发展心理学专家曹子芳告诉记者,亲子之间良好地沟通,才能培养出情绪安定的孩子。在孩子3岁以前,要尽可能多地给他们正面教导。比如孩子打架了,父母可以如实说:“爸爸妈妈也会吵嘴闹脾气,不过马上又和好了。”如此这般,孩子会觉得父母和自己一样,增加亲子间的亲密感。

戈特曼指出,中国父母的突出问题之一,是吝啬于表达“爱”,而过分强调“失望、愤怒”,造成孩子从父母处获得的多是批评,缺乏表扬和肯定。而为了解决这一矛盾,父母要学会多用“我”传达法。比如,两个孩子打起来。父母不能说:“你怎么又和别人打架?”或“不是告诉过你不能打人吗?”这会激发孩子的逆反情绪。正确做法,先说“我听说你打小朋友了。小时候,我也跟其他小朋友打过架,还被打哭了。”看到孩子情绪缓和,再说:“能告诉我,为什么打架吗?”

还有一个办法可以帮助家长解读、理解和管理孩子的情绪,就是“镜像式反应法”,简单说就是重复。比如小孩闹脾气、哭了,父母不妨说“哦,你很生气呀”、“是的,心情确实不好”,如此一般,孩子会觉得自己的情绪被父母认同,渐渐安心。

父母反省粗暴对待孩子的原因

觉得很有必要和诸位妈妈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当你实在心情很不好的时候,你会不会努力克制自己不对孩子发作?其实从理论上来说,正确答案谁都知道,可是事到临头你会如何处理呢,我想听的是实话。

心情不好的时候,对儿子总有点凶巴巴的,通常还能勉强克制着不发作,但也有难免要爆发的时候。譬如刚才,情绪又失控了。

我和他爸爸一个星期没有几天是能够按时回来陪儿子的,常常是回到家的时候儿子已经睡着了,所以每次在儿子睡前回家,他都特别兴奋,不是缠着我们讲故事画画拼图就是玩各种各样的玩具。

今天心情比较郁闷,说不上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可是看人看事的眼光都很歹毒,仿佛要飞出两把锐利的匕首,刺穿什么东西。由于老公下班来接我的时间比约定的迟,犹如火上浇油,一路上唠叨着骂个没完。总算老公还属于脾气好肚量大的那一类男人,也就任由我发泄而已。其实这样的状态应该很容易调整回来,可是我并没有积极主动去扭转,而是顺其自然。

回到家里,才7点45分,儿子亮亮一如既往的欢欣雀跃,有体验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笑脸是一剂心灵良方,再多的不快在这一瞬间都可以抛到脑后。和亮亮拥抱之后,他开始向我们炫耀今天学的新本事――用剪刀剪一颗五角星。看着那双胖乎乎的小手专注的拿着剪刀转动,幸福的感觉让我的心不由自主的感叹起来――平淡而真实的满足啊!

然而,幸福的感觉不会由始至终,仅仅10分钟后,我的坏脾气就被引爆了。

由于比较困倦,我想尽早替亮亮洗个澡,快些结束那些逃避不了的繁琐之事。谁知道小家伙一点都不配合,叫了3次没有任何反应,还在用我的手机玩游戏。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我立马冲过去一把将他从凳子上提起来,对着屁股就是一巴掌(当然是不算太重的一巴掌),嘴里叫骂到:“叫你洗澡听到了没有?以后再也不让你玩游戏了!”

事情貌似就这么简单,瞬间发生,不容思考。

亮亮“哇”的一声哭了,我不理会,拖拽着他来到浴室,强行要帮他脱掉衣服,他挣扎着不让我碰,一边还叫喊“我不要你!我要爸爸洗!”

他爸爸闻讯前来,将他从我手里接过,把我轰出浴室,不一会,浴室里传来父子两愉快的嬉戏声。

当然,此种结果非常美妙的一面在于无需我亲自动手,儿子的澡就能够洗好。他爸爸平时并没有非常主动承担家务的习惯,花在儿子身上的时间也极为有限,能让他帮儿子洗个澡,也算提供了难得的亲子时间。

出于好奇,我将耳朵贴在门缝上,想知道他们都在说什么?

“刚才你为什么哭啊?”

“妈妈打我?ordf;。”

“妈妈为什么要打你?”

“她叫我洗澡我不听?ordf;。”

“不听妈妈的话对不对啊?”

“她都没有好好说。”

我一下子呆住了!“她都没有好好说。”这句话击中了我的要害,我觉得直到今天,我在亮亮教育上最大的失误就是:经常没有好好说!

总结自己粗暴对待孩子的原因,通常是出于如下3个方面:

1、认为孩子小,想不起要给他们起码的尊重;

2、认为孩子小,懒得费心去跟他们讲道理;

3、认为孩子小,对不愉快的事情还不会留下深刻记忆,不会造成大的不良影响。

其实真是大错特错啊!低估我们的孩子是许多家长的通病,其实孩子虽小,但其感受能力却比表达能力成熟得多,很多他感受到的东西虽然暂时还无法总结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对于心灵受到的伤害,家长往往难以磨平。

我自己其实也算一个 典型的失败案例,由于小时候妈妈对我有恨铁不成钢的严格要求,不但导致了我少年时期极度的逆反,而且时至今日,即使和母亲之间相互深爱,却无法像别人的女儿那样用正常的方式去表达我的爱。

很想知道人家的妈妈处理这类事情有什么私家秘方?理论的东西我知道的不比谁少,可是事到临头,拿什么化解我那几十年不便的臭脾气呢?

父母反省粗暴对待孩子的原因

觉得很有必要和诸位妈妈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当你实在心情很不好的时候,你会不会努力克制自己不对孩子发作?其实从理论上来说,正确答案谁都知道,可是事到临头你会如何处理呢,我想听的是实话。

心情不好的时候,对儿子总有点凶巴巴的,通常还能勉强克制着不发作,但也有难免要爆发的时候。譬如刚才,情绪又失控了。

我和他爸爸一个星期没有几天是能够按时回来陪儿子的,常常是回到家的时候儿子已经睡着了,所以每次在儿子睡前回家,他都特别兴奋,不是缠着我们讲故事画画拼图就是玩各种各样的玩具。

今天心情比较郁闷,说不上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可是看人看事的眼光都很歹毒,仿佛要飞出两把锐利的匕首,刺穿什么东西。由于老公下班来接我的时间比约定的迟,犹如火上浇油,一路上唠叨着骂个没完。总算老公还属于脾气好肚量大的那一类男人,也就任由我发泄而已。其实这样的状态应该很容易调整回来,可是我并没有积极主动去扭转,而是顺其自然。

回到家里,才7点45分,儿子亮亮一如既往的欢欣雀跃,有体验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笑脸是一剂心灵良方,再多的不快在这一瞬间都可以抛到脑后。和亮亮拥抱之后,他开始向我们炫耀今天学的新本事――用剪刀剪一颗五角星。看着那双胖乎乎的小手专注的拿着剪刀转动,幸福的感觉让我的心不由自主的感叹起来――平淡而真实的满足啊!

然而,幸福的感觉不会由始至终,仅仅10分钟后,我的坏脾气就被引爆了。

由于比较困倦,我想尽早替亮亮洗个澡,快些结束那些逃避不了的繁琐之事。谁知道小家伙一点都不配合,叫了3次没有任何反应,还在用我的手机玩游戏。一下子气不打一处来,我立马冲过去一把将他从凳子上提起来,对着屁股就是一巴掌(当然是不算太重的一巴掌),嘴里叫骂到:“叫你洗澡听到了没有?以后再也不让你玩游戏了!”

事情貌似就这么简单,瞬间发生,不容思考。

亮亮“哇”的一声哭了,我不理会,拖拽着他来到浴室,强行要帮他脱掉衣服,他挣扎着不让我碰,一边还叫喊“我不要你!我要爸爸洗!”

他爸爸闻讯前来,将他从我手里接过,把我轰出浴室,不一会,浴室里传来父子两愉快的嬉戏声。

当然,此种结果非常美妙的一面在于无需我亲自动手,儿子的澡就能够洗好。他爸爸平时并没有非常主动承担家务的习惯,花在儿子身上的时间也极为有限,能让他帮儿子洗个澡,也算提供了难得的亲子时间。

出于好奇,我将耳朵贴在门缝上,想知道他们都在说什么?

“刚才你为什么哭啊?”

“妈妈打我?ordf;。”

“妈妈为什么要打你?”

“她叫我洗澡我不听?ordf;。”

“不听妈妈的话对不对啊?”

“她都没有好好说。”

我一下子呆住了!“她都没有好好说。”这句话击中了我的要害,我觉得直到今天,我在亮亮教育上最大的失误就是:经常没有好好说!

总结自己粗暴对待孩子的原因,通常是出于如下3个方面:

1、认为孩子小,想不起要给他们起码的尊重;

2、认为孩子小,懒得费心去跟他们讲道理;

3、认为孩子小,对不愉快的事情还不会留下深刻记忆,不会造成大的不良影响。

其实真是大错特错啊!低估我们的孩子是许多家长的通病,其实孩子虽小,但其感受能力却比表达能力成熟得多,很多他感受到的东西虽然暂时还无法总结并用语言表达出来,但对于心灵受到的伤害,家长往往难以磨平。

我自己其实也算一个 典型的失败案例,由于小时候妈妈对我有恨铁不成钢的严格要求,不但导致了我少年时期极度的逆反,而且时至今日,即使和母亲之间相互深爱,却无法像别人的女儿那样用正常的方式去表达我的爱。

很想知道人家的妈妈处理这类事情有什么私家秘方?理论的东西我知道的不比谁少,可是事到临头,拿什么化解我那几十年不便的臭脾气呢?

本文Hash:d3ac15bd267966ebd50fbdbf5649d7854b0c5694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