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尽可能自己带

孩子尽可能自己带

傅老师:

您好!我女儿今年七岁,因为我们夫妻工作较忙,双方父母都在外地,孩子出生后三个月,就送到爷爷奶奶家,一直到六岁上学才接回来。到现在快一年了,孩子见到我们也不亲,平时不能说她,一说就哭,想接近她,也不让碰,看着孩子不快乐,我们既心痛又内疚,不知怎么办才好,期盼得到您的帮助。李丽

李丽:

你好!看了你的来信,我非常理解你此时的心情,家长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孩子,孩子却不领情。其实,你女儿现在的状况是由于出生后三个月就跟随爷爷、奶奶生活,没有和你建立安全的依恋关系造成的。没有建立安全依恋关系的孩子,说不得,打不得,对父母的言行非常敏感,无论你怎么对她,她都会感到委屈和无助。因为离开了形成安全依恋关系的爷爷、奶奶,她会没有安全感,尽管是在自己家里,总觉得自己是外人,爸爸、妈妈不爱自己。

如果孩子在两岁前,母亲由于种种原因,没有与孩子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只要孩子在五岁前回到父母身边,一切都还来得及。儿童的心理发展因为环境而延迟或阶段性潜抑,只要母亲给予孩子无条件的接纳、欣赏,并适当地增加与孩子的身体接触、温暖地拥抱、轻柔地抚慰、细心地照料,孩子仍旧可以获得与母亲的依恋。惟一不同的是,这种依恋可能会维持得比普通孩子更长一些。

你的孩子到了六岁才接回来,错过了与孩子重建亲密关系的最佳时机。但你也不要灰心,只要发自内心地去接纳和欣赏孩子,用平和、坚定、温暖的心去引导孩子,并注意做到以下几点,孩子会慢慢地完全投入你的怀抱。

一是不要急于纠正孩子的不足。孩子跟老人生活了那么久,肯定会有某些行为、特征、习惯让你不满意,但不要忙着纠正,这样会使孩子没有安全感。在相对长一点的时间里尽量避免批评孩子,如果有什么事非说不可,也不妨这样说:“孩子你这样做很不错啊,不过,妈妈还有一种方法,你想不想试试?”

二是保留并欣赏孩子从爷爷奶奶家带来的物品。孩子从爷爷奶奶那儿带来的旧手帕、毛绒玩具、漫画书等,要暂时保留,在孩子面前表现出喜欢、欣赏。因为这些东西对平抚孩子的内心很重要,它是一种对爷爷、奶奶依恋的替代品,留在孩子身边会让她更有安全感。

三是创造机会让孩子经常与老人见面。把原来曾与孩子形成依恋关系的爷爷奶奶接来住段时间,或者常带孩子回去看看,这样孩子对老人的依恋会逐渐递减,逐步建立与父母的亲密关系。千万不要当着孩子的面对老人评头论足,这样会使孩子在内心深处产生对父母的不信任感。

四是给予孩子足够的时间来感受父母的爱。在与孩子相处的过程,无论孩子出现怎样的情绪反应,都不要着急,这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家长一定要予以理解和接纳。孩子刚回到父母身边时,一般不要急于过分向孩子表达亲密感或要求孩子对自己有亲密的表示,避免引起孩子的焦虑害怕,给孩子一个逐渐适应和接纳的时间。

总之,与不是由自己从小带大的孩子建立良性的依恋关系是复杂而艰巨的任务,对此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要让自己对孩子的爱张弛有度,既能让孩子充分感受得到,又能使孩子能够接受得了。要有足够的耐心,要有花费数倍于自己从小带孩子的精力才能建立起良性依恋关系的心理准备和行动力。要充分理解孩子,给孩子一个缓冲的充足时间和良好氛围。功夫不负有心人,相信爱心、耐心和科学的方法一定会让你拥有美好的亲子关系。

自己的孩子自己带 别错过孩子的成长!

  儿童教育心理学家认为:父母自己带孩子在孩子个性心理发展上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母亲与孩子近10个月的共生生活造就了彼此心理上的无比亲密,“母子连心”,这是父亲和任何看护人都无法取代的。只有母亲能本能地觉察孩子的需要和面临的危险;只有母亲才能本能地给孩子安全感和满足,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尤其需要母亲不间断地关怀。而一岁半之后,父亲的作用又在于引导孩子独立探索外部世界,形成独立安全感。所以,不管你现在采用的是何种抚养方式,都应该更多地参与孩子的身心成长和教育。

  自己带孩子的优势

  ·现在的年轻父母都参加工作,文化程度比较高,接触面广。孩子在父母身边,能接触到许多在爷爷、奶奶身边接触不到的东西,这样得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兴趣。

  ·年轻人接受能力强,思想开放,虽说育儿经验少,但现在科学育儿方面的书籍很多,年轻人可以边学边育儿,并能对过去不科学的育儿方法加以辨别、改进。

  ·年轻父母精力充沛、充满生气,经常带孩子出去活动,有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开阔视野,增长知识。

  隔代教育大补救  隔代教育大补救

  生理发育——用新观念改造旧方法

  由于祖父母某些育儿观念相对陈旧,科学性比较欠缺,单凭个别的,表面的经验出发,抚育上对孩子过于纵容,导致孩子养成许多不良的健康习惯,影响了孩子的身体发育,而妈妈们则在抚育孩子上有较为科学的看法。

  看下面的观念对比:

  奶奶:多抱抱孩子,他更容易入睡,也很乖。

  导致结果:孩子只有在抱着时才容易睡着。

  奶奶:孩子睡前闹,给他块糖就好了。

  导致结果:孩子总要含着糖才能睡着,容易患龋齿。

  矫正版:

  孩子入睡前要把他平放在床上,抚养者可在身边陪伴。注意睡眠环境的安静、舒适,让孩子自然入睡。

  解决方案:父母尽可能参与育儿,以科学的育儿观念来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父母工作实在很忙,可以让祖父母多看一些育儿方面的书籍,并参加育儿培训。

上一篇

1/3

下一页

自己的孩子还是要自己带

孩子是情感丰富的高级动物。他不光需要食物喂养,更需要心灵关心。母亲可以雇人来帮助照料孩子,帮助分担家务,但对孩子的教育和平时教管,母亲自己一定要承担起责任。陪伴孩子,哺育孩子,教育孩子,是母亲的天职。

有一次,我去合肥讲学。一下飞机,两个年轻人来接我。路上,其中一位女青年问:“卢老师,您说孩子生下来该由谁带?”

“当然是自己带了。”我不假思索地说。

“那我没时间呀!”

“有时间生,就要有时间带。你既然做了母亲,就要舍得花时间去带孩子,那是一个生命,你从小不自己带,长大他和你不亲。”

“卢老师,您说得太对了,我非常赞成!”开车的司机情不自禁地加入了讨论。

“看来,师傅有切身体会?”我好奇地问。

“那当然。我有两个孩子。老大是女儿,出生后就交给奶奶了,每天住在奶奶家,我俩得去挣钱呀!结果呢,这孩子跟我们俩一点都不亲,管奶奶家叫‘咱们家’,管我们家叫‘他们家’。有时我们去奶奶家,她还跟奶奶说:‘别给他们开门!我不想见他们!’我们愁死了,钱没挣多少,孩子没了。”司机边说边叹气,心中充满了懊悔。他接着说:“第二个孩子,再苦再累,我们也自己带了,现在这孩子和我们可亲了!”

“你还算幸运!如果你只有一个孩子,你就一无所有了。现在重蹈你覆辙的人多着呐!”我说。

“您不是老给家长做报告嘛,您一定要和那些年轻父母说,孩子一定要自己带。”司机语重心长。

前不久,一位事业有成的妈妈十分焦虑地找到我,说她的小女儿出生不久就送给她姐姐了,因为姐姐她没孩子。现在小女儿长到15岁了,把她当仇人,学也不上,整天闹,闹得她姐姐家日夜不得安宁。

女儿质问她:你生了我为什么不管我?

女儿的质问不是没有道理,尽管妈妈把孩子给别人的理由很充分。

那么,为什么孩子要自己带呢?

因为,母亲的工作不能由旁人代替,孩子的教育必经由母亲承担。把自己的孩子托给他人,恐怕只有人类才这样做。这种作法有失天性。

小动物出生后都有一个“母亲印刻期”,本能地追随母亲,如果母亲不在时,就会追随别的动物或玩具,从此不认自己的母亲。错过这个时期,小动物就再也不能形成“母亲印刻期”,以后也不可弥补。

所以说,“孩子的教育从出生那一瞬间即已开始。”

我的孙子出生前,我和儿媳一起去听课。老师反复强调,孩子出生第一时刻,要让孩子趴在妈妈胸前,抚摸妈妈的乳房,倾听妈妈的心跳声,这是他在妈妈肚子里听到最熟悉的声音,认准了妈妈,以后他会和妈妈最亲。

最重要的,孩子跟妈妈在一起,会有安全感。孩子来到这个陌生的世界,他最熟悉的,便是他最信任的,没有别人,只有妈妈。只要有妈妈在身边,孩子就有依靠,胆子大,胆商高。这种信任感,会发展为幸福感。反之,妈妈不在身边的孩子,见生人爱哭,他只认和他在一起的妈妈、姥姥或保姆,离开就很紧张。这种不安全感,会发展为信任危机。

一次,我和日本人在一起研讨“青少年犯罪防范”,一位日本专家讲“青少年犯罪的最初年龄是0~3岁”,我很惊讶,问他为什么?他说,“孩子出生后看到的世界,如果是熟悉的面孔、微笑的嘴,充满爱的目光,他就有安全感,心里就平和;如果他看的是陌生的面孔、凶巴巴的目光,他就很紧张,失去安全感,心里就充满恐惧,这样的孩子总有防备心理,到青春期时极易激发犯罪。”

孩子 是情感丰富的高级动物。他不光需要食物喂养,更需要心灵关心。母亲可以雇人来帮助照料孩子,帮助分担家务,但对孩子的教育和平时教管,母亲自己一定要承担起责任。陪伴孩子,哺育孩子,教育孩子,是母亲的天职。

现在有些老人把孙子、孙女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不肯让给孩子的父母。父母想把孩子接走,老人又哭又闹,弄得父母十分为难。有位妈妈说,我妈抱着我的孩子不放,干脆我再生一个,把这孩子送给她得了。

在这里,我想对爷爷奶奶说:“放开手,把孙儿还给你的孩子!不要剥夺他们的幸福!孩子的命运掌握在父母手中。”

本文Hash:c123b839421e54e57fd27538851ce38611e57255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