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一步激发宝宝的探究心

鼓励宝宝有更多非常规的玩法

好奇心何以能够上升为创造力?有时靠的正是一种非常规的的游戏手段。比如幼儿园老师让宝宝自己发豆芽,并让宝宝每日口述、妈妈记录“豆芽日记”,在收集好绿豆、红豆、芸豆、蚕豆之后,宝宝执意要让自己爱吃的怪味豆和鱼皮花生也加入“发芽”行列。迫不及待地干涉宝宝、试图将宝宝拽回所谓“正确的轨道”上来,恰恰使宝宝错过了许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岔道,比如上面这个例子,如果你不让宝宝种一种怪味豆和鱼皮花生,他永远也不会明白生的干果豆类与熟的干果豆类有什么不同,他也不会明白种子的力量来自何处,也不会明白为什么“芽长长了,豆子却变小了,”或者为什么“不发芽的豆子会发霉”。

做“不知道”妈妈,有利于进一步激发宝宝的探究心

妈妈对宝宝的问题一概敷衍说“不知道”,当然会打压宝宝“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热情,但若宝宝每次问“为什么”,妈妈都忙不迭地给出标准答案,未必见得是好事,这等于是替宝宝省却了探究的过程,直接吃到了现成的“馒头”。而培养宝宝好奇心的最佳方式,却是从“种小麦”开始,一步一步做具体指导,让孩子最终吃上自己做的“馒头”,从这个意义上讲,做“不知道”妈妈意义更大――先说“这个问题我也不太清楚”,再说,“不过我们可以去问百科全书(google、百度、新浪,或者宝宝的科学课老师);或者我们可以做实验来解决这个问题……”这种教育手段对宝宝形成创造力而言很重要,因为妈妈在这一过程中教会他“研究方法”,教会他到哪里去搜索正确答案。对3岁以上的宝宝而言,这是培养他的“学术能力”的重要过程。

所以记得在回答“面包为什么会发霉?”“月亮干嘛要跟着咱们走?”“风筝为什么会飞上天?”之前,先反问一句,“宝宝怎么认为?”“怎么证明宝宝的想法是对的?”孩童头脑中的思维马达,才会发动起来。

妈妈是宝宝的第一任教师,一个好奇心十足的宝宝,必须由对万事万物怀有兴趣的妈妈来“制造”,这是肯定的。文/潇湘君

宝宝识字的第一步:激发求知欲

在让宝宝学习识字的时候,不要生硬地去强迫孩子学习读法和写法,而是要有方法地激发他对学习文字的兴趣,让宝宝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去愉快地学习,并体验成功的感受。1、悬念激发法:一般孩子都有爱听故事、爱看图画书的特点,孩子尤其喜欢和大人在一起,边看图画边听大人给他讲故事。经常和孩子一起看书,给孩子讲故事、读书,培养孩子对书籍和文字的爱好,带过孩子的大人都有一个体会,就是孩子对听大人讲故事特感兴趣,而且还喜欢寻根问底,总要问:“后来呢?”,“后来又怎样了?”。读了一个故事后,孩子总是要求:再讲一个好吗?根据孩子的这一心理特点,在给孩子讲故事或读书时,在讲到精彩关键的情节时,不妨找个借口停一会儿,把书交给孩子:“我现在有事,你先自己看一会儿,等我忙完了,待会儿再接着讲。”或者告诉孩子:“我讲的故事书上都有,你要是会认字就可以自己看了。”通过故事情节的悬念激发孩子识字的欲望。2、体会成功法:给孩子提供利用文字进行交流的机会和场合。例如可以和孩子玩捉迷藏的游戏,把一件玩具先藏起来,再告诉孩子,如果他认真阅读每一张纸条上的文字,按文字指示的方法去琴找,就可以找到所藏的东西。如果孩子经过努力找到了所藏的东西,可以给以一定的鼓励掉,激发孩子通过阅读文字、理解文字来达到目标。虽然电话的普及给人们的交流提供了极大的方便。但也不要放弃了用文字交流互通飞鸿的机会,文字除了可以给人们提供视觉感受,还可以反复阅读、反复欣赏、使人有常读常新的感觉。而且文字可以水久保存,更有记念意义。出门在外大人们互通信件时不耍忘记也让孩子参与其中,在给大人的信里夹一张专门写给孩子的信,当然文字句法应该尽最的简单,以便于孩子阅读。或者在大人的信里让孩子也写上几句简单的话甚至是几个稚嫩的字,这些都能激励孩子学习识字的积极性:送给孩子礼物时不要忘记附上一张简单的祝福便条:逢年过节时摘助孩子给亲朋好友寄一张孩子亲手写的资年卡,经禽给孩子写一些留言便条等等。总之,通过给孩子提供用文字进行交流的机会,让孩子体会用文字进行交流的喜悦。从小就学会激发小孩子的认字欲望。

推荐

在游戏中快乐识字

幼儿识字的最佳时机和方法

育儿专家带你一起探究宝宝的逆反心理

  探究儿童的逆反心理

  一般来说孩子在发育的过程中会有两个逆反期。第一反抗期是在三四岁的时候,这个时候由于儿童的自我意识地发展,说话、运动、认识事物能力的发展,他会感到有些事情自己可以做了,所以跟父母亲的教育观点就会产生冲突。第二反抗期是在青春期前后。从心理发育的角度来说,这都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发展,但对父母亲来说,会觉得孩子在对抗自己。

  上海市心理咨询中心儿童行为研究室主任杜亚松教授认为,不管是第一期还是第二期的逆反过程,作为家长首先应该去理解孩子的心理,能够真正地从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去帮助他解决问题,而不是一味训斥、打骂,不然就会使他们产生两种不良后果:或遇事唯唯诺诺,胆小怯懦;或是执拗任性,胆大妄为,父母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孩子。这样才能够缓解两辈人之间的冲突,逆反心理才能得以改善。

  逆反心理产生的四个原因

  不切实际地期望

  许多的父母为了将来自己的孩子能够出人头地,往往不考虑他们的兴趣爱好,强迫孩子学这学那,硬让他们去做他们一时还难以做到的事情。这种拔苗助长的做法因为忽视了孩子们自身的素质和能力,往往结果适得其反,并且很容易引起孩子的对立情绪。

  作为家长来说,不要提出过高的要求,应提一些比孩子的实际能力略高一点,让他们经过努力能完成任务的要求。这样,孩子成功后不仅能享受到喜悦还能增强自信心。

  对孩子过于严厉

  “不打不成材”的思想也许在有些父母的脑子里还依旧存在,他们时不时地讽刺、挖苦孩子,甚至动武打孩子的做法,无不伤害着孩子的自尊心,往往造成了不好的后果。

  其实家长应该更多的理解、尊重孩子,把他们当成一个开始有独立意识的小伙伴,有事商量着来办,平等相待,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千万不可以势压服。

  压抑孩子的好奇心

  世界对于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的孩子来说,是充满神奇的。但许多大人们不理解孩子们的好奇、探索心理,认为这个是在瞎闹,有的还打骂孩子,这样就很容易引起孩子的不满情绪。

  聪明的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想知道的事情,我们也很想知道,你如果告诉爸爸妈妈,我们会想办法帮你解答问题的。这样,既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又使他们懂得了不少道理。

  反复唠叨,喋喋不休

  有些家长唯恐孩子不听他们的话,就会反反复复、唠唠叨叨的说个不停。试想让孩子们长期处于这种“马拉松”式的说教环境中,能不产生逆反心理吗?即使孩子知道家长说得有理,也不乐意听了。

  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必须要言不烦,并且尊重他们,留给他们情绪变换和思考的余地,孩子有了思想准备,就相对容易接受大人的意见。

   母婴频道专家提醒:研究发现,5%到15%的学龄儿童都有逆反、叛逆行为的征兆。有逆反情绪的孩子,通常表现出:频繁地大发脾气;与父母过度争吵;明显地对抗和拒绝大人的要求和原则;自己犯错或行为不当,却责怪他人;频繁发怒和怨恨他人等不合作、对抗与敌视的行为。这些行为能够在许多场合出现,在家里和学校表现得尤其明显。

  (编辑:苗皓)

本文Hash:d528b0f7e59c325c11db894401213ea0e49ed96e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