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谓真正的挫折教育

乐园来了个很可爱的男孩子,小名叫冬冬,小家伙胖胖的,样子很讨喜,真是人见人爱,非常有趣。她的妈妈和我沟通时说:“孩子太不独立了,依赖性很强,完全受不得半点挫折,你说这怎么办才好啊!有时想给他点小苦头吃,可又总是舍不得。想要他经受挫折,又怕影响他的心理。”我想这位家长的观点代表了很多人的想法,他们在对“爱”和“挫折”的理解上出了问题。

说到“爱”孩子,父母首先想到的就是竭尽所能,为心肝宝贝打造一个“无障碍”的环境。这种“万千宠爱集一身”的现象,让许多家长都为孩子的前途担忧,也意识到了溺爱孩子的危害。可是对于挫折教育,一些家长会人为地为孩子设置障碍、与孩子较劲、让孩子服输,甚至以针尖对麦芒的手段“打击”孩子,希望通过这些严厉的方式让孩子明白,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的道理。只是能理解父母这种苦心的孩子恐怕少之又少。10岁前的孩子会经历人生中的无数个第一次,而每个第一次都是最好的“挫折教育”。如果缺少足够的理解、支持、沟通和温情,其伤害一定会大于益处,这种“整”孩子的方式,是在故意给孩子制造“创伤性经历!”

那么怎样才是真正的挫折教育呢?挫折教育要做的仅仅是还生活的本来面目,顺其自然的让孩子明白生活中的顺逆、苦乐。父母的作用既不是为孩子铺就一条虚假的坦途,也不是一味地制造坎坷,而是陪伴孩子走过他的人生道路。给他自然生长的环境,其实只需要坚持一个原则,家长过得舒心,孩子就能过得愉快!

不以打击孩子、挫伤积极性来给孩子制造挫折;

让孩子自己面对事情,不要替他面对;

孩子受点打击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让孩子懂得挫折的附加值和意义比挫折本身更重要;

孩子受挫后,父母不要用指责、批评的态度火上浇油,帮助孩子用理解的态度面对挫折并解决问题。

希望更多的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正确面对挫折,增强孩子的挫折抵抗力!

真正的挫折教育要注意6点

不要以为针尖对麦芒地不满足宝宝的要求就是挫折教育。这种做法可能会挫伤宝宝的积极性,让宝宝缺乏自信,给宝宝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真正的挫折教育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挫折教育不可以突击进行

有些家长会带宝宝参加一些打着“挫折教育”旗号的训练营的活动,经受所谓的“挫折教育”。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是如何解释挫折的:“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所以我认为挫折应该是在没有准备的状态下出乎意料地面临的各种人生难题。如果已经有了准备,那么这种挫折教育也就部分地失去了意义。这些训练营无疑是有准备的,所以我不认为他们真能起到作用。

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往往出现在不经意间。只有经受得住那些突然降临的挫折的考验,才能说是“挫折教育”的成功。因此宝宝的“挫折教育”应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而不能通过某些活动来突击实现。

2.挫折教育不是不提供任何帮助

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宝宝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奠定基础。对于宝宝来说,有些挫折可能在成人看来微乎其微,但对他们来说则是一种心理上的考验。比如宝宝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磨练的过程。但是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宝宝摔倒了,我们不去扶他,也没有任何表示,那么他将来就有可能变得比较冷漠。因此,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们不一定要袖手旁观,而是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他们一些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比如,看他摔倒了,我们可以根据他摔的程度来断定是否需要去扶他一把,而不可一概冷漠待之。有的时候,他不把摔跤当回事儿,我们也就不用去强调他摔了这事。有的时候,他明显摔痛了,我们不妨去扶他一把,帮他摸摸摔痛的地方。但是扶他的时候不要表现的大惊小怪,表达出我们的关心就可以了。这种帮助会带给他一种心理上的支持,他也因此从父母身上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将来就会更加勇敢的去面对各种挫折,并学会了以同样的方式去关心他人。

如果宝宝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些活动,积累一些经验,宝宝就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一种欲望和信心。这样,在经历挫折时,宝宝就不会被所遇到的困难所吓倒。

3.并非让宝宝经历的挫折越多越好

谁不希望孩子一生一帆风顺?但人生沉浮,岂能如我们所愿。孩子成长的过程从来都不缺乏挫折——想做某件事,但是能力达不到,因此需要依赖成人的帮助(最简单的,孩子小的时候,他甚至连冷暖饥饿的问题都无法自己解决);与小伙伴玩耍,自己的玩具无端端被更强势的宝宝抢走;上幼儿园、上学后挨老师批评或者某些事情做的很好,别的同学受到表扬,而自己被老师“忽略”……所有这一切都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因此,挫折教育的机会比比皆是,我们再也无需人为的给孩子制造机会去经受“磨难”。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挫折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过多的挫折,会使宝宝失去自信心,变得自卑和软弱,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恐惧感,最后对目标失去兴趣,甚至导致某些心理疾病。

4.小宝宝也可以让他经受一些挫折

不少父母认为挫折教育是宝宝长大以后的事情,因此舍不得让小宝宝受一丁点儿的委屈。实际上,挫折教育应该从小做起。 这样,宝宝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就会获得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不要一味地以宝宝为中心,因为一旦环境变化,他就有可能由主角变为配角,甚至根本受不到重视。因此,让宝宝学习适应各种角色的转换,调整心态适应环境等等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此外,延迟满足、让宝宝承担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都是挫折教育的有效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挫折教育并非忽略孩子的感受与情绪。相反,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感受与情绪,一旦他有挫败感,就及时跟宝宝沟通,表达对他那种挫败感的理解。比如,宝宝因为某项要求没有被满足而伤心时,我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表示理解,然后紧紧的抱着他,轻轻拍拍他的后背,冷静的等待他平息下来。这就相当于给了他一种心理能量,他的负面情绪也就很快平息下来了。

5.挫折教育不可以封闭进行

要提高宝宝抗挫折的能力,最好多带他外出,多接触小伙伴。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宝宝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耐挫力。只要与小伙伴为伍,宝宝就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就会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与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宝宝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宝宝的抗挫折能力。

6.挫折教育的重心在改变心态

抗挫折能力强弱与否,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心态。我曾经在多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个事实—假定你遭遇一场变故,兜里仅剩100元,此外一无所有。倘若你是一个心态积极的人,那么你就会想:“幸好我兜里还有100元。我留下10元,作为今天的生活费,其余90元投资(或者先留着备用,赶紧去找工作。实在暂时找不到工作,至少可以拾荒)……”之后,你就会利用这100元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相反,倘若你是一个很悲观的人,你就会这样想:“完蛋了,除了这100元,我一无所有了。

要不了两天,我就连饭都没得吃,只有等死了。我怎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呢?”于是,在这样的悲叹声中,你就彻底倒下了。挫折教育一个特别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就是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不管遭遇什么,如果父母能引导他看到这个事件背后积极的意义,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并且,这个办法行不通,再想别的办法,那么,孩子在这样的引导下成长起来,他自然就会成长为一个勇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坚强斗士。

真正的挫折教育要注意6点

不要以为针尖对麦芒地不满足宝宝的要求就是挫折教育。这种做法可能会挫伤宝宝的积极性,让宝宝缺乏自信,给宝宝的成长带来不利影响。因此,真正的挫折教育一定要注意以下几点:

1.挫折教育不可以突击进行

有些家长会带宝宝参加一些打着“挫折教育”旗号的训练营的活动,经受所谓的“挫折教育”。

那么让我们来看看心理学家是如何解释挫折的:“挫折,是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遇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满足时的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所以我认为挫折应该是在没有准备的状态下出乎意料地面临的各种人生难题。如果已经有了准备,那么这种挫折教育也就部分地失去了意义。这些训练营无疑是有准备的,所以我不认为他们真能起到作用。

生活中的许多挫折往往出现在不经意间。只有经受得住那些突然降临的挫折的考验,才能说是“挫折教育”的成功。因此宝宝的“挫折教育”应在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进行,而不能通过某些活动来突击实现。

2.挫折教育不是不提供任何帮助

遭受一些失败和挫折,并且依靠自己的能力去战胜它,就会为宝宝以后克服更大的困难奠定基础。对于宝宝来说,有些挫折可能在成人看来微乎其微,但对他们来说则是一种心理上的考验。比如宝宝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磨练的过程。但是事情都有它的两面性,如果宝宝摔倒了,我们不去扶他,也没有任何表示,那么他将来就有可能变得比较冷漠。因此,在遇到类似问题时,我们不一定要袖手旁观,而是需要通过恰当的方式传递给他们一些摆脱困境、解决矛盾、克服困难的方法,比如,看他摔倒了,我们可以根据他摔的程度来断定是否需要去扶他一把,而不可一概冷漠待之。有的时候,他不把摔跤当回事儿,我们也就不用去强调他摔了这事。有的时候,他明显摔痛了,我们不妨去扶他一把,帮他摸摸摔痛的地方。但是扶他的时候不要表现的大惊小怪,表达出我们的关心就可以了。这种帮助会带给他一种心理上的支持,他也因此从父母身上获得足够的心理能量,将来就会更加勇敢的去面对各种挫折,并学会了以同样的方式去关心他人。

如果宝宝能通过自己的力量完成一些活动,积累一些经验,宝宝就能够客观地认识自己的能力,从而产生一种欲望和信心。这样,在经历挫折时,宝宝就不会被所遇到的困难所吓倒。

3.并非让宝宝经历的挫折越多越好

谁不希望孩子一生一帆风顺?但人生沉浮,岂能如我们所愿。孩子成长的过程从来都不缺乏挫折——想做某件事,但是能力达不到,因此需要依赖成人的帮助(最简单的,孩子小的时候,他甚至连冷暖饥饿的问题都无法自己解决);与小伙伴玩耍,自己的玩具无端端被更强势的宝宝抢走;上幼儿园、上学后挨老师批评或者某些事情做的很好,别的同学受到表扬,而自己被老师“忽略”……所有这一切都会给孩子带来挫败感。因此,挫折教育的机会比比皆是,我们再也无需人为的给孩子制造机会去经受“磨难”。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挫折无论如何都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过多的挫折,会使宝宝失去自信心,变得自卑和软弱,产生严重的挫败感、恐惧感,最后对目标失去兴趣,甚至导致某些心理疾病。

4.小宝宝也可以让他经受一些挫折

不少父母认为挫折教育是宝宝长大以后的事情,因此舍不得让小宝宝受一丁点儿的委屈。实际上,挫折教育应该从小做起。 这样,宝宝在长期潜移默化的教育中就会获得承受挫折的能力。比如,不要一味地以宝宝为中心,因为一旦环境变化,他就有可能由主角变为配角,甚至根本受不到重视。因此,让宝宝学习适应各种角色的转换,调整心态适应环境等等都是他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训练内容。此外,延迟满足、让宝宝承担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等等,都是挫折教育的有效方式。

需要强调的是,挫折教育并非忽略孩子的感受与情绪。相反,我们要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感受与情绪,一旦他有挫败感,就及时跟宝宝沟通,表达对他那种挫败感的理解。比如,宝宝因为某项要求没有被满足而伤心时,我们可以用简洁的语言表示理解,然后紧紧的抱着他,轻轻拍拍他的后背,冷静的等待他平息下来。这就相当于给了他一种心理能量,他的负面情绪也就很快平息下来了。

5.挫折教育不可以封闭进行

要提高宝宝抗挫折的能力,最好多带他外出,多接触小伙伴。与同伴交往可以使宝宝发现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更好地认识他人和自己。这种磨练有助于提高宝宝的耐挫力。只要与小伙伴为伍,宝宝就不可避免地经历一些挫折,如观点不一致,屈从于被领导的地位等,这样他就会在不断的磨练中学会如何与小伙伴友好相处与合作,从而更好地在同伴中保持自己的地位。另一方面,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指导,也能够帮助宝宝更好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宝宝的抗挫折能力。

6.挫折教育的重心在改变心态

抗挫折能力强弱与否,更多地取决于个人的心态。我曾经在多次演讲中提到这样一个事实—假定你遭遇一场变故,兜里仅剩100元,此外一无所有。倘若你是一个心态积极的人,那么你就会想:“幸好我兜里还有100元。我留下10元,作为今天的生活费,其余90元投资(或者先留着备用,赶紧去找工作。实在暂时找不到工作,至少可以拾荒)……”之后,你就会利用这100元创造一个光明的未来。相反,倘若你是一个很悲观的人,你就会这样想:“完蛋了,除了这100元,我一无所有了。

要不了两天,我就连饭都没得吃,只有等死了。我怎么会落到这样的地步呢?”于是,在这样的悲叹声中,你就彻底倒下了。挫折教育一个特别容易被忽视的部分就是培养孩子积极的心态。不管遭遇什么,如果父母能引导他看到这个事件背后积极的意义,再想办法去解决问题,并且,这个办法行不通,再想别的办法,那么,孩子在这样的引导下成长起来,他自然就会成长为一个勇于面对一切困难的坚强斗士。

本文Hash:7fd774362e7e94e356742d9d8d9daeea7035df50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