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挫折教育

日本人注重性格和意志的磨炼。日本川崎阳光等几十家幼儿园,无论春夏秋冬都让孩子们进行裸身锻炼。即使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孩子们也只穿一条蓝色的运动短裤和一双白色的运动鞋在冷飕飕的操场上活动,孩子们总说,我不冷。这种情绪使他们总是显得精神抖擞,实际上他们的确感到冷,但他们不为寒冷所惧。

丰田一家幼儿园的园长龙田先生说“这种锻炼效果明显,孩子们比以前更健康了,适应能力加强了,还克服了胆怯,增强了自信心”。

日本人很看重一个人忍受痛苦、不怕困难的品质。因此,裸身锻炼正在逐步推广。

美国人重视自立教育。幼儿3岁时应学会叠被,就餐前放好台布、碗碟等;4—5岁时应能整理自己的房间;6岁时会用吸尘器清洁房间;到10岁时,每日应为家里干45分钟家务;18岁就应该知道怎样管家,怎么买菜做饭,该自觉地离家独立生活了。所以,在美国,青少年满18岁后大多离家打工,开始独立生活,如还依赖父母生活,则要被人瞧不起。

俄罗斯少年儿童是通过体育锻炼来培养孩子勇敢精神的,他们各居民点都有单杠、双杠、吊环、滑梯、秋千等。孩子去玩各类运动器械,家长从不多看多管。孩子跌胶摔疼忍不住哭了,也往往没有大人理睬,而孩子哭了一二声后,又去玩耍了,因此,五六岁孩子穿着溜冰鞋,个个敢从10米高的斜坡上往下冲。

俄罗斯食物较简单,孩子们也常吃黑面包和牛奶。但由于重视严寒锻炼,他们身体强健,严寒锻炼了人的耐力,更锻炼了人的意志。

透视外国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深圳妈妈网网友10111213的发帖,带大家来看看国外都是怎么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

日本挫折教育:让孩子从小吃“苦”

在日本,一些家庭利用“挫折教育”手段,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每到冬天,他们就让幼儿赤身裸体地在风雪中摸爬滚打。天寒地冻,北风怒吼,不少幼儿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父母们则站在一旁,置之不理。日本还提倡“穷留学之风”,让富裕的大城市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瑞士挫折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瑞士的父母们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十五六岁的女孩,初中毕业后,就要到别人家做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男孩到一定的年龄也要参加劳动,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以免长大后成为不能独立生活的无能之辈。

美国挫折教育:认识劳动的价值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能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多么富有,孩子一般12岁以后就得给家里做家务,如剪草、送报等,当然,家长也要相应付给自家的孩子“劳务报酬”,体现按劳取酬。美国的父母们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得。14岁的詹尼佛每周礼拜六要去餐馆打工,虽然她也可以选择在家帮妈妈干活,照样可领取工资。但詹尼佛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表示自己有自理能力。

德国挫折教育:让子女学习应该做的事

德国的父母们从来不包办孩子的事情,他们将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子女学习作为独立的人应该做的事情。简单来说,一岁的时候父母就会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还会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父母再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更难的事情。这样,当他们走入社会时,在别人的眼里就不会成为低能的“废物”。不仅父母们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法律也有这样的要求。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了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德国人常说,自己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要对自己负责。

俄罗斯挫折教育: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漫步在俄罗斯的街头和广场,无论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在海参崴,都难得见到大人抱孩子或背孩子。在大街上,在台阶下,经常见到一些两三岁的小娃娃走不稳摔倒了,甚至跌得眼泪汪汪。而他们的父母亲,却连拉都不拉一把,只是停下脚步,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小孩子在一起玩,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中跌破了皮、流出了血,疼得流眼泪。父母亲看见了,常常也只是察看一下伤痕,轻轻擦几下,然后就让他们站起来继续玩,仿佛摔跤破皮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于孩子要做的,父母亲一般不加干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看了这各国的挫折教育,各位害怕宝宝受伤的妈妈们是否有所改观了呢?小孩子就应该从小接受挫折,长大才能抵抗得了各种的压 。

更多精彩回帖,请点击原帖链接:http://www.szmama.com/thread-512322-1-6.html

(兼职编辑:李颖怡)

看看国外的挫折教育

挫折教育是指让受教育者在受教育的过程中遭受挫折,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潜能,以达到使受教育者切实掌握知识的目的。在教育过程中,对受教育者进行挫折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那么来看看国外都是怎么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我们应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

看看国外的挫折教育

国外的挫折教育

瑞士: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

瑞士虽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瑞士的父母们绝对不让自己的孩子养尊处优,他们很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立能力。十五六岁的女孩,初中毕业后,就要到别人家做一年女佣,上午劳动,下午上学;男孩到一定的年龄也要参加劳动,锻炼他们的劳动能力和独立生存能力,以免长大后成为不能独立生活的无能之辈。

德国:让子女学习应该做的事

德国的父母们从来不包办孩子的事情,他们将子女视为独立的个体,给他们足够的空间,让子女学习作为独立的人应该做的事情。简单来说,一岁的时候父母就会鼓励他们自己捧着奶瓶喝牛奶,喝完了,父母还会向孩子道谢并加以赞许。随着孩子年龄和能力的增长,父母再引导他们完成一些更难的事情。这样,当他们走入社会时,在别人的眼里就不会成为低能的“废物”。不仅父母们注重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信心,法律也有这样的要求。德国法律规定,孩子到了14岁,就要在家里承担一些义务,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德国人常说,自己的首要责任就是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要对自己负责。

美国:认识劳动的价值

美国南部一些州立中学,为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生存的能力,特别规定:学生必须不带分文,独立谋生一周才能毕业。美国中学生的口号是:“要花钱,自己挣!”不管家里多么富有,孩子一般12岁以后就得给家里做家务,如剪草、送报等,当然,家长也要相应付给自家的孩子“劳务报酬”,体现按劳取酬。美国的父母们常说,只要有利于培养孩子谋生的能力,让他们吃再多的苦也值得。14岁的詹尼佛每周礼拜六要去餐馆打工,虽然她也可以选择在家帮妈妈干活,照样可领取工资。但詹尼佛觉得在家赚自己母亲的钱不是本事,她一定要去外面赚钱来表示自己有自理能力。

日本:让孩子从小吃“苦”

在日本,一些家庭利用“挫折教育”手段,从小就培养孩子的吃苦能力。每到冬天,他们就让幼儿赤身裸体地在风雪中摸爬滚打。天寒地冻,北风怒吼,不少幼儿嘴唇冻得发紫,浑身发抖,父母们则站在一旁,置之不理。日本还提倡“穷留学(微博)之风”,让富裕的大城市学生,到偏远的山区、村寨接受艰苦的生活训练,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俄罗斯:注重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漫步在俄罗斯的街头和广场,无论是在莫斯科、圣彼得堡,还是在海参崴,都难得见到大人抱孩子或背孩子。在大街上,在台阶下,经常见到一些两三岁的小娃娃走不稳摔倒了,甚至跌得眼泪汪汪。而他们的父母亲,却连拉都不拉一把,只是停下脚步,鼓励他们自己爬起来,继续往前走。小孩子在一起玩,你追我赶、打打闹闹中跌破了皮、流出了血,疼得流眼泪。父母亲看见了,常常也只是察看一下伤痕,轻轻擦几下,然后就让他们站起来继续玩,仿佛摔跤破皮是不值一提的小事。对于孩子要做的,父母亲一般不加干涉,放手让他们自己去做。

小编总结:在全社会强调挫折教育的氛围中,也产生了一些误区。有人仅仅把挫折教育看成是“吃苦 教育”,理解成“生存教育”,或干脆当作“通过设置挫折情景使孩子受到教育”。一个有着良好意志品质的人,一定是能够经受住种种挫折的人。在挫折日益普遍的今天,培养青少年的耐挫能力,对于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人格的不断完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Hash:10f2ab6b2a24da62e85dcb825cd9e51821fd0450

声明:此文由 lea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