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家庭教育如何惩罚犯错的小孩?

许多父母常会为了孩子闹情绪而伤透脑筋,不知道采取怎样的方法进行早期家庭教育。面对孩子不当的行为、举止时,做家长的应先了解其原因,再以适当的方法处理。但如果孩子欲以丢东西、打架等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父母需适当给予处罚,让孩子了解他的这些举动是不对的。早期家庭教育如何惩罚犯错的小孩?有哪些处罚方法可以让孩子得到反省和警惕,下次不再犯同样的错呢?规劝方式: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你正在注意和关注他;然后询问孩子争执、吵架的原因,并耐心听完孩子的想法;灌输孩子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建议:勿以很大声音去压住或威胁孩子;勿直接将孩子拉开,然后大声训斥孩子不是;言语间避免伤孩子的自尊心。制作“警惕棒”方式:用报纸制作一纸棒,外观可包上一层装纸,赋予它一个名称,如警惕棒,放在固定的地方作为警惕。建议:在心情好的时候制作,可与孩子一起讨论制作警惕棒的原因;处罚孩子时,先让他说出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提醒处罚的原因;注意安全问题,打的部位以手心、屁股为主,其他部位则应避免。罚坐方式:在处罚区上摆上软垫或一张椅子,可取个名字;准备闹钟或时钟,计时处罚时间。建议:处罚地点不正对大门、不在太明显地方;限制处罚时间,或让孩子选择处罚的时间;处罚完后,让孩子说出今天被处罚的原因。罚站方式:在家中规划一个处罚区,可取个名字,地点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地上铺上软垫;准备一个时钟或闹钟,计时孩子处罚的时间。建议:处罚地点不宜太明显或正对大门,以免伤及孩子自尊;处罚时间不宜太久,否则会造成孩子更顽皮的反效果;视孩子的高度来决定垫子高度;处罚完后,让孩子自己知道做错的原因。没收心爱的东西方式:将孩子乱丢的物品予以没收,作为惩罚。建议: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子身旁,让孩子知道妈妈正在注意和关注;告诉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让孩子说出为什么犯错,和妈妈生气的原因。小编总结:当孩子犯错时,如何对宝宝进行早期家庭教育,这已经成为了许多妈妈的棘手问题,所以,各位父母可要努力哦。(兼职编辑:邹利军)

早期家庭教育如何使孩子知错能改

在早期家庭教育时,千万不要以为不肯认错的孩子就不是好孩子。孩子不认错,是有原因的,其中不乏你自己的过错。早期家庭教育如何使孩子知错能改原因一:“我没错!”大多数孩子都天性好动,喜欢探索身边的各种事物,常常把家中的东西当作玩具。成人平时没有和孩子说清楚,什么可以玩什么不可以玩。这样的话,孩子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事,可爸爸妈妈还要他承认自己错了,孩子怎么做得到呢?原因二:“你说什么,我听不懂!”3岁左右的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都是有限的。有的时候他们也会因为想得到却说不出而变得很焦急,而在成人要求孩子认错时更会发生这样的情况。当爸爸妈妈看见孩子做的“好事”,变得很生气,但对于那些年幼的孩子来说,他们其实并没有听懂爸爸妈妈说的话,也不知道爸爸妈妈生气是因为自己做错了。原因三:“你那么凶,好吓人!”孩子在大人生气时会害怕,甚至觉得爸爸妈妈都不爱自己了。试想,在孩子觉得“你好凶,好吓人!”的情况下,还要他承认自己错了,是不是有些勉为其难?原因四:“爸爸妈妈会罚我吗?”家长虽然答应不会惩罚孩子,但是在孩子承认错误之后,还是遭到了爸爸妈妈的批评,有时甚至会打孩子。家长认为自己是为孩子好,认他记住了,以后就不会犯同样的错了。其实,这样的做法,会让孩子失去对父母的信任,觉得爸爸妈妈说得到做不到。因此,家长应该耐心告诉宝宝,做哪些事是对的,做哪些事是错的,和宝宝订立家庭行为规则,让他知道做错了事要认错,了解宝宝犯错的原因,让他承认自己所犯的错;宝宝犯错时,和他说话的态度应当眼里,而不是凶;以身作则,让宝宝学习如何认错,答应不打宝宝的话,一定要做到。小编总结:在早期家庭教育时,有的时候,孩子口头上认不认错并不是作重要的,他心里明白自己做错了就可以了。因此,当孩子犯错时,不一定应要他口头认错,只要他今后不再犯同样错误,也一样可以达到教育目的。(兼职编辑:邹利军)

早期家庭教育如何应对宝宝初次犯错?

早期家庭教育,如何应对宝宝的第一次犯错?孩子慢慢懂事,而你也需要懂得更多管理他们的“战略战术”。有时候你需要在关键时刻学会“喊停”,以便在他们做出一些不好的行为之前,及时地制止他们犯错。不过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你的“喊停”毫无效果。其实只要父母掌握了“喊停”的技巧,它就能大大地帮助你的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这种技巧,从孩子1岁起就可以开始慢慢培养了。早期家庭教育如何应对宝宝初次犯错?如果你掌握了“喊停”的技巧,就能大大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第一次不良行为,saystop明确地界定不良行为,对不良行为的惩罚应当及时。当孩子第一次出现不良行为时,必须及时制止,并说明理由。而不是在孩子几次行为之后才予以惩罚。给孩子一个关于“不被允许的行为”的清晰概念。例如:幼儿开始学习自己吃饭时,可能用勺把碗里的饭菜弄得到处都是。父母应当在幼儿出现这种行为时就予以纠正,而不是感到好笑。如果在幼儿已经形成这种坏习惯后再纠正,会造成幼儿的迷惑:为什么被允许的行为又被惩罚了?他们到底要我做什么?惩罚的原则是“对事不对人”,避免人身攻击以使孩子陷入自卑。在对孩子惩罚时,应明确告知,“你这件事做得不对”或“我不喜欢你那样做”。不要对孩子说:“你就是这样的,死不改悔。”“你是个坏孩子。”“你从来不听话。”这样容易导致孩子把惩罚归结为自身的原因,而不是做错事的原因。“喊停”的意义:对孩子的自制力,不应消极地等待它能树大自然直,务必从小积极培养。首先应建立一套家庭规范。父母应以一致态度对待孩子,使孩子知道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允许做。有规可循,孩子才能逐步建立起抑制不良行为的能力。也许开始培养时,孩子并不一定完全理解某种做法的道理,而是单纯地反射。如:父母不许孩子玩火柴,每当孩子拿起火柴时,就受到不能玩这个的约束,久而久之,看到火柴就不动手了,但对于火柴燃烧,玩火很危险的道理却还不甚了解。随着年龄增长,在培养孩子树立约束自己准则的同时,要让孩子懂得其中的道理,及时进行道德教育。当孩子做出了一些缺乏自制力的事情时,如:打坏东西,弄脏了衣服等等,父母应当允许孩子的这种反应,耐心对他讲明道理,不宜以粗暴的方式对待有过失的孩子,否则使孩子产生了反抗情绪,反而起不了教育作用。就像是体育训练一样,比赛若不是进入紧要关头,教练是不会轻易喊停的。他们借助“喊停”,来进行心态的调整和获得扭转局势的机会。这也正是父母们“喊停”的目的所在――把握时机,先发制人地让孩子及时约束自己的行为并调整好心态。“喊停”的三大误区:1、“喊停”不及时。你最好多留意孩子的一举一动,捕捉到某些“预兆”,譬如他伸手要打小伙伴,开始提高嗓门说话,或者开始扔东西等等。如果你及时并且恰到好处地喊停,完全可以及时阻止这种行为的发生。2、把“喊停”作为一种惩罚。从时间上来说,“喊停”并不是对孩子做出错误行为以后采取的一种惩罚。有些父母把发泄自己情绪的大喊大叫误以为是对孩子的一种有效惩罚。3、无法提出对策。如果你发现你的“喊停”无法阻止某种行为的萌发,或者孩子常常徘徊在犯同样错误的边缘,那么你就不只需要阻止,而应当进一步提出对策进行干预了。小编总结:其实,在早期家庭教育,父母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如何处理宝宝的第一次犯错,也是作为家长一个很大的挑战,所以,父 一定要掌握适当的方法哦。(兼职编辑:邹利军)

本文Hash:0e3ee57895ded956cc6e16b4e77e7cf3b55ad549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