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如何克服宝宝的害怕见人问题

对于宝宝的家庭教育,我们常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小女孩会害怕男的陌生人,这是怎么回事呢?

家庭教育中帮孩子克服害怕见人障碍

家长疑惑:3岁小美女特别害怕男老师

网友“草草”:请教大家一个问题,我家有个3岁的小美女,特别害怕男老师,根本不让男老师教她。应该怎样正确地引导她?

据“草草”说,8月份带女儿到贺龙学滑轮,女儿很感兴趣,但就是不让男老师教她,坚持让妈妈先跟老师学了后再教她。

“草草”觉得奇怪,在幼儿园,女儿从未出现过这种情况,和幼儿园的小朋友也玩得很好,对年长或面善的男性也不是很排斥。而“草草”也提到,在此之前女儿从未接触过男老师,自己周围也是“女儿国”,丈夫在外地工作,长期不在家。丈夫不凶,对女儿是有求必应,回来一有时间就会带女儿玩,但这种时候比较少。

专家解答

本期专家幸福泉心理咨询服务中心刘永盛教授、成长教育指导专家何群群

需让孩子多接触男性

【刘永盛教授】从这位妈妈所叙述的情况来看,首先不必对此过分敏感和紧张。妈妈主观上认为女儿害怕男老师,但实际上孩子并不是害怕,而是没有学会跟与爸爸年龄相仿的男性相处的方式方法。父亲在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培养孩子坚强勇敢、树立信念等方面是最直接的榜样。在这个小孩的家庭教育中,父亲的功能相对缺失,从而造成孩子人际交往模式出现缺陷。那么一方面,父亲要尽量担当起这个责任;另一方面,妈妈也可以有意识地让孩子多接触叔叔、舅舅等,或者可以多带女儿和自己的男性朋友交往相处,比如对话、做游戏等,但要避免负面强化,要多鼓励和肯定。

爸爸这个角色不能缺位

【专家何群群】3至6岁是男孩出现恋母情绪、女孩出现恋父情结的时期,这个时期的儿童需要与异性父母保持一个适度依恋状态,获得与异性相处的最初认识,满足其心理发展的需要。现在有些家长认为小孩还小,最需要妈妈的照顾,而忽视爸爸在小孩心理成长中的重要性,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极端错误的。父母双方共同决定着儿童这个阶段发展是否顺利,直接关系他(她)以后的性别认同、性取向以及爱情婚姻关系的处理。此案例中的小女孩,父亲角色经常处于缺失状态,有可能是女儿长期见不到父亲,心里衍生出的恨,怎么表达呢?被动攻击!潜意识攻击父亲,最后外在的表现或者泛化到了成年男性身上。

小编总结:其实对于宝宝出现这样的状况,在家庭教育的时候,父母需要让小女孩多接触男性,同时还要发挥爸爸的作用,这样,就可以使宝宝摆脱这种情况啦。各位父母,要加油哦。

家庭教育如何引导宝宝学会解决问题

其实,在早期家庭教育时,我们不应该忘记培养宝宝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宝宝很早就开始主动探索,在笑一笑、小手动一动、眼睛动一动的简单动作中,他们都在学习着如何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家庭教育如何引导宝宝学会解决问题生命早期,宝宝就开始积极主动地探究周围环境,他们笑一笑、小手动一动、眼睛动一动,这些简单的举动都是宝宝在尝试如何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之后,随着宝宝独立行走能力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萌芽,宝宝的思维能力突飞猛进,他们会尝试用各种方法达成自己的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发展思维能力。那个走路摇摇晃晃的小家伙变得越来越“淘气”了,总是喜欢自己“乱玩”:有时候会悄悄地把图书一页一页撕下来,又想把撕下来的纸原样放好;有时候会一股脑地把刚收拾好的玩具全都倒在地上,重新按原来的位置摆放好,可怎么也摆放不好……有时候甚至父母想帮忙或者告诉他怎么做,他还不听,让父母很无奈。实际上,这是宝宝在尝试解决问题。在生命早期,宝宝就开始积极主动地探究周围环境,他们笑一笑、小手动一动、眼睛动一动,这些简单的举动都是宝宝在尝试如何解决问题和达成目标。之后,随着宝宝独立行走能力的发展和自我意识的萌芽,宝宝的思维能力突飞猛进,他们会尝试用各种方法达成自己的目标,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事物之间的简单联系,发展思维能力。这个时期,父母要引导和鼓励宝宝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独立精神。日常生活中,父母可以跟宝宝分享智慧故事或者设置一些过家家的游戏,在游戏中给宝宝提供解决问题的机会,比如小火车怎么绕过障碍,小猫咪如何认识新朋友、乌鸦怎么才能喝到水呢……让宝宝自己解决遇到的问题。还可以通过观看一些动画片或阅读来丰富宝宝的认知经验,提高宝宝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其问题解决能力。比如可以和宝宝一起观看动画片,还可以和宝宝一起阅读绘本,看看动画片和绘本里的人物是如何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还可以让宝宝在游戏的实际操作中学会独立思考和尝试解决问题,帮助宝宝积累和丰富经验,促进其更好地发展。小编总结:如何正确引导宝宝解决问题,我想,这个在早期家庭教育中,各位家长一定要多注意和多了解,这样,宝宝才能学会如何解决问题哦。(兼职编辑:邹利军)

中美家庭教育差别大:看如何对待宝宝不吃饭问题

其实中国和美国差异很大,从小的教育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尤其是饮食上,美国家长虽然也很重视孩子的饮食,但是和中国家长逼着孩子的吃饭的方式绝对是天壤之别。

其实中国和美国差异很大,从小的教育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尤其是饮食上,美国家长虽然也很重视孩子的饮食,但是和中国家长逼着孩子的吃饭的方式绝对是天壤之别。因此做了家长的父母,不妨了解一下美国家长对待宝宝吃饭的方式,或许会有很多启发。

首先我们来说说中国家长,多数中国家长对孩子的爱,首先表现在吃饭上。他们习惯让孩子多吃,甚至认为多吃一口就是好。习惯一口一口的喂,大一点就是一勺一勺的喂,再后来就是一筷子一筷子的喂。爷爷奶奶为了让孩子多吃一点饭,甚至自己挨饿,也是值得的。

然后我们来说说美国家长,他们虽然在饮食上也很关心,但是与中国父母一比,可是天差地别。美国家长从来不会强迫自己的孩子多吃饭。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也会注意给孩子补钙,喝牛奶,但是他们禁止孩子和可口可乐等饮料。也不需要多吃糖。另外,从宝宝能拿勺子开始,就开始自己吃饭了。即使弄的到处都是,大人也不会喂他们。

在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的出来,美国的家长是把孩子当做跟自己平等的人来对待,尊重孩子的意愿。美国的家长不会在宝宝吃饱饭后,还连哄带骗的逼着孩子多吃几口才能离开餐桌。在这点上,我认为中国家长值得学习。

本文系(www.qbaobei.com)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违者必究

本文Hash:3550b979840fd3af09be00f67526d97d1607a339

声明:此文由 Mik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