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出手时就出手”

有一首歌这样唱道:“该出手时就出手”。到了该生孩子的年龄,就设法去生一个乖宝宝吧

今天是我和大伟结婚3周年的纪念日。

晚上,月光格外皎洁。银色的月光照进来,洒下一片清辉。但是我却躺在床上翻来复去睡不着。结婚已经3年了,最近我总觉得日子过得有些寂寞,生活中也仿佛缺少一些情趣。

于是我轻轻用胳膊肘捅捅大伟,对他说道:“我想生一个像洋娃娃一样的女儿。你说好吗?”

大伟非常赞同。他说,他也非常想做一个父亲。

大伟今年30岁,我也26岁了。不知道像我们这样的年龄,是否是最佳的生育年龄?如果再晚些时候生孩子,是喜还是忧?

黄教授:

你们两个人的年龄已经不小了,到了应该或为人父、或为人母的年龄了。再推迟两三年生育,虽说也无不可,但是生育太晚,并不是一件好事。

先从小丽说起吧。妇女最佳生育年龄的选择,应当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什么年龄出生的孩子,智力和体力最好;二是什么年龄生孩子,难产的机会最少。

年龄过小就做了母亲(如“少女妈妈”),或刚够结婚年龄就生孩子,自已还是一个大孩子,身体没有完全发育成熟,怎么能承受抚养下一代的重任呢?所以,生育过早,并不是明智之举。

年龄过大,尤其是妇女超过35岁,不仅怀孕的机会少,容易发生流产或出现难产,而且高龄产妇产生畸胎的可能性,明显超过24~30岁的妇女,尤其是可能生下先天愚型的孩子。这样的孩子智力低下、身体孱弱,日后会成为家庭中的沉重负担。一旦出现这种情形,将给一家人带来无穷的烦恼。

此外,高龄产妇出现妊娠并发症的机会,也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这些常见的并发症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简称“妊高征”)、高血压、糖尿病。严重时,还会影响母亲和胎儿的健康,甚至危及他们的生命安全。

一般认为,女性最佳生育年龄为24~30岁。

男性年龄对胎儿健康的影响,相对来讲不是那么重要。一般认为,25~35岁为最佳生育年龄。超过40岁,其后代的畸形发生率等也会增加。所以,就像一首歌中唱的那样:“该出手时就出手”,到了该生孩子的年龄,就设法去生一个乖宝宝吧。

准爸爸:该出手时就出手

在我得知老婆怀孕的那瞬间,就被“我快要做爸爸”的好消息冲昏了头脑,抱着老婆悬空大转3圈,直到被老婆怒斥道:“压到宝宝怎么办?”,我才惊醒过来。有一种忐忑不安的情绪涌上心头。初为人父,我比想象中快乐,也比期待中紧张。十月怀胎,谁说对老公不也是一种考验呢?

精干的家庭“煮”夫

老婆怀孕了,当然不能操劳,于是只好由我这个“家务盲”效劳。最初,我还特别不习惯,每天除了上班,还得起早为老婆安排一天的饮食。餐饮书买了一大堆,天天厨房一期都没落下,虽然第一顿晚餐差点没把老婆吃得昏倒,不过每天进步一点,一个月艰苦学习下来已经颇有成效,老婆的鼓励让我更加得意,于是我决定再接再厉。

如今,我对自己的要求越来越高,除了烧出可口的菜肴外,还得考虑到老婆和宝宝的营养问题。水果每天不能少,煲汤也成为每周末必须完成的任务。因为老婆说:“我和宝宝要补钙!”她一声令下,我挥汗如雨也在所不惜。当然,我也有不耐烦的时候,看到一堆没做完的家务,我恨不得倒头就睡。有一次,居然累到趴在浴缸边上就睡着了,还好老婆叫醒我,不然第二天肯定冻得生病。可是这些辛苦只要能换来老婆一句贴心的话语,我还是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只要老婆一发嗲,我就甘拜下风了。谁让我是兢兢业业的新好男人呢?

该出手时才出手

我老婆是个娇滴滴的小少妇,从小就被爸爸妈妈宠着,如今嫁为人妇,当然也不能忍受半点委屈。不过对她,我采取有原则的宠爱,因此我这个新好男人的口号是“该出手时才出手”。

比如,老婆到现在还像个小孩子一般,不太懂得照顾自己和肚子里的宝宝,整天像个没事人一样到处玩。这时,我就给她安排了严格的作息时间,容不得半点马虎;必要时更强迫她在家休息、定是用餐;买好的辐射衣最好一直穿着,多看看准妈妈杂志,保持开心的心情和健康的身体。要时刻让宝宝感受到我们对TA的爱!

可是,老婆在孕期也没有改掉顽皮的本性,经常钻空子,喝碳酸饮料,化妆出门逛街。终于有一点,她那瘦弱的身体禁不住了,患上了感冒。于是我带她去医院,定时叮嘱她吃药,全家上下惊慌不已,我被吓得一声冷汗,真担心宝宝经不住这种折腾。当医生说老婆不注意照顾身体的时候,老婆也自责地哭了起来,她也担心因为自己的疏忽影响到宝宝的健康,所以,从那以后就开始收敛了,乖乖地听从我的话,不再胡闹了。

如今,我们的宝宝出生了,眉眼长得像妈妈那么漂亮,笑起来的表情又跟我一模一样,我惊讶于这个小生命的力量,把他妈妈从一个不懂事的丫头感化成一个俏丽乖巧的妈咪了!要知道,这是我努力这么久都没能达成的愿望啊,现在,宝宝替我实现啦!

巧妙三招提高动手能力让孩子该出手时就出手

【妈妈网特稿】手是孩子感知世界,学习知识的器官,让孩子多动手,同时也是让孩子多动脑。通过手工劳作和家务等方式,可以让孩子获取更多信息。但事实上,并非所有的孩子都是该出手时就出手的。如何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儿童缺乏动手能力原因主要有三:

1、家里活动空间不足,也较少接触到手工活动的朋友。没有孩子动手的小天地。孩子进了家门,这不许动,那不许碰,玩具不能自由拿放,孩子可活动的空间太小。

2、家长总会有孩子年纪小不会做事的错觉,担心他出意外,或怕孩子损毁家具,很多事不让孩子自己动作去做,而由成人包办,孩子失去了一次次动手的机会。

3、需要孩子动手的素材类玩具少。爸爸妈妈花钱买的玩具,外表虽美观,但大多数是机械或电动的,不能拆拼,孩子缺乏动手材料。

如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

孩子动手能力差怎么办?

孩子动手能力差,与家长疏于教导,少给予孩子锻炼的机会有关。要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第一步要改变的不是孩子,反而是家长要改变溺爱的态度。过度的保护,并非爱的关怀,而是骄纵的开始。过度的包办会剥夺了孩子成长的权利,结果使孩子变得乖戾、无知无能。其次是和孩子讲清道理,让孩子从心里接受。要让孩子明白“父母不能服侍孩子一辈子,自己的事一定要自己做”的道理。带孩子到弱势群体集中地,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幸福,并有所触动。孩子只有内心有所触动和感动,才会有动力,才会积极主动地提高动手能力。

培养孩子适合的手工兴趣

不同年龄的孩子,适合玩的手工活也不同。三岁以下的包办可以拼简单的拼图以及进行串珠游戏,串珠游戏就是用一根线让孩子往上面串珠珠,当然珠子要大一点,安全也简单,还有叠手绢,撕报纸,当然还有他们爱玩的玩具插塑。

四到五岁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在家长的陪同下,体会剪纸和折纸的乐趣。还可以玩绕线板,就是用硬纸板可以剪成各种不同的形状,比如心形,三角形等,把周围剪成锯齿状,让孩子根据锯齿往上面绕毛线。

五岁以上的儿童手工方面可选的东西就很多了,比如是缝纽扣等,当然家长要注意孩子的安全。

让孩子尽早参加劳动

尽早参加劳动

儿童在生活的环境中,到处都可以见到和分享到大人的劳动成果。让孩子尽早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就可以让他们产生付出才有收获的意识和劳动的习惯,提高动手能力和遇事处事的独立能力。要注意给孩子的双手有自由自在活动的条件:如孩子衣袖不宜过长,即使冬天也应让小手露出袖口。及时地教会孩子做简单的事情。如:自己吃饭(使用汤匙和筷子)、穿衣服、扣钮扣、系鞋带等等,并要持之以恒,学习每天早起床15分钟,也要让孩子自己动手做好这一切。

能力培养:该出手时再出手

案例背景

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的指导下,我能关注幼儿的发展需要,努力为幼儿创设条件,支持幼儿的发展,特别是进入小班教学以来,我十分注重对幼儿情感、交往、合作等方面的培养,让孩子在宽松自由的环境中形成健康、积极的态度,促使幼儿社会性交往能力的发展。

案例描述

1、老师,快来帮帮我

午睡起床。小朋友都忙着穿衣穿裤,忙着排队请老师帮忙整理服装,只有可可半眯着眼睛躺在床上。尽管小朋友在一旁催她,老师也不断鼓励她赶快起床,但她还是没有要起床的迹象。

小朋友都梳洗完毕,要吃点心了,可可还没穿衣服,只是呆呆地坐在床上。我走到可可的床边,自言自语地讲起小蜗牛因动作慢总误事的故事,最后,我问可可:“可可,你喜欢这只慢动作的小蜗牛吗?”她没有正面回答我,而是不假思索地说:“我不做那只慢动作的小蜗牛。”一边说,一边叫我帮她穿衣服。不一会儿,她就高兴地走出了午睡室。

2、老师,她不让我抱娃娃

区角活动时间。只见可可一手抱着娃娃,一手给娃娃“喂饭吃”。子田说:“这是我的娃娃,我是她的妈妈。”说着把娃娃夺了过去。可可说:“是我先拿的,应该我先玩!”就这样,她俩开始争执起来,可可抢不过子田,就把头转向我,向我求助,我连忙以“妈妈”的身份走过去,和蔼地问:“发生什么事了?”可可噘着小嘴,向我告状。我对子田说:“这个娃娃真漂亮,你们一个抱娃娃,一个给娃娃喂饭,好吗?”“好吧”。在我的建议下,她俩愉快地玩了起来。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可可是小班小朋友,在班里,她是年龄较小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强,情感丰富,但常规意识差,自理能力较弱。

在幼儿活动过程中,我努力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能够尊重幼儿,因材施教,关注幼儿的变化与需求,并能及时引导、解决问题,促进了幼儿情感、态度、交往等方面的发展。

以上两则活动中,我觉得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当可可意识到动作慢不好,要快点起床时,我马上顺应她的要求帮她穿衣服。这使她失去了一次独立穿衣服的锻炼机会,还会助她滋长惰性心理。在娃娃家游戏时,她在老师的建议下学会了合作游戏,但同时由于老师介入太快,使孩子失去了一次独立解决问题的尝试机会。可见在宽松的活动环境中,我真该学会“该出手”时再“出手”。

案例反思

1、要求幼儿早日自理,学会独立并持之以恒

由于独生子女的不断增多和家庭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许多幼儿养尊处优,独立意识越来越差,许多幼儿在家中是“小皇帝”,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幼儿从家庭到幼儿园,短期内仍不能改正要求成人包办、代替的坏习惯。《纲要》要求我们“培养幼儿良好的饮食、睡眠、盥洗、排泄等生活习惯和生活自理能力”。幼儿成长到一定阶段,应该要求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训练幼儿的动手能力。针对本案例中可可的情况,虽然她起床太晚了,教师也不应代办,而应引导她自己穿衣服,教师可以在一旁指点、协助,并及时表扬、鼓励她尝试独立做事,促使可可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独立性不是一朝一夕能养成的,需要教师对幼儿进行反复的强化和持之以恒的引导。特别是小班幼儿,开始做事时都很积极,没几天就会失去新鲜感,这需要我们老师督促,用多种方法鼓励幼儿做事要有耐心和恒心。

2、在游戏中学习、发展

游戏是幼儿学习的基本方式, 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方式。在游戏中,幼儿处处体验着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达着自己的情感态度,还能在合作交往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可可在娃娃家与子田发生矛盾时,教师的介入虽然使她俩学会了合作,但她们的问题是在教师的帮助下得到解决的,交往技能的习得缺乏孩子的主动性。如果教师只充当一个旁观者,由她们自己争论,自己去尝试解决问题,不仅能使她们学会谦让与妥协,还可以通过自身的情感调整来解决问题。因此,为幼儿创设开放、宽松的活动环境,让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游戏、主动习得交往的技能,这比教师教他们应该如何去交往要理想得多。

3、深入领会《纲要》的内涵,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在《纲要》精神的指导下,我努力使自己成为孩子活动的支持者、引导者、合作者。但在教学实践中,还未能将理论完全付诸于实践,往往顾此失彼。如案例中出现的情况,我在注重幼儿情感发展、合作游戏的同时,忽略了应该如何更有效地促进幼儿能力的发展。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我要不断深入学习领会《纲要》的精神实质,在全面正确了解幼儿发展的基础上,继续提高自身素质,促进幼儿生动、活泼、主动、全面地发展。

本文Hash:3057cee51f9b7844e8b4746f36bad77beb6f9577

声明:此文由 ninja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