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诉你在生孩子之前必做的6大规划

宝宝出生前必做6大规划

事实上,适应角色的功课可在怀孕期间甚至计划怀孕时便进行,除了让家人间的顾虑能够被了解外,在讨论的过程中,也会让众人进入准备状态,便较不容易在宝宝出生后感到生活产生“突然”的变化。心理咨询师建议新手爸爸妈妈,在宝宝出生前有6件事情,必须事先做思考与规划:

规划1—时间分配

1.工作与私人时间的完美切割。

2.考虑每周生活与休闲的时间,提升生活质量。

3.每日、每周固定陪伴伴侣与家人的时间应如何分配,别让家人产生各自为政的感受,而是积极参与家庭生活的大小事。

4.与家人讨论每个人自我相处的时间,适时让自己沉淀心情,增加心灵健康指数。

规划2—经济分担

预先规划、准备未来宝宝日常生活以及家庭可能所需的支出,节流之余也可考虑如何开源。

规划3—环境转换

也许之前的两人世界会因为考虑到家庭安全问题、生活空间等环境问题而面临换屋、购(换)车等抉择。

规划4—主要照顾者人选

为避免将来针对宝宝的教养问题,造成家人之间的嫌隙,建议主要照顾者的人选应在产前就做良善的讨论并确定,未来也将以主要照顾者的照顾方式为主,其余意见为辅。

规划5—教养、教育决策

包括尿布、奶粉的选择、饮食习惯以及学前教育等教养问题,家人都应尊重主要照顾者的决定,可给予意见或共同讨论,但除主要照顾者外,其他人不应过度干预。

规划6—夫妻性生活的重新安排

尽管宝宝出生之后,夫妻俩的时间与生活质量难免被压缩,因此事先规划产后夫妻间单独相处的时间便显得格外重要。

丈夫+爸爸=?

心理功能

由于爸爸不如妈妈会亲身体验身体变化,可能会在见到宝宝之后才突然有了一种自己已经为人父的感受,且除了须适应角色转变外,爸爸同时也会因为必须同时与太太维护亲密关系,另一方面又得满足宝宝的各种生理需求,容易在适应过程中感到力不从心。

社会功能

当爸爸多了一个“父亲”角色,在职场、人际关系中皆多背负了一项“社会期待”,期待“父亲”的角色能被完美诠释,提供家人优良的生活质量,但在自我与众人期待下,可能也会让爸爸感到压力过大的困扰。

家庭功能

除了可能因为爸爸为家中经济主要来源,而需面对家庭经济需求增加,而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也难免需要承接妈妈在家中一手包办照顾宝宝工作,与宝宝为伍一整天后可能产生精神与情绪压力。

自我功能

原本打网游、看球赛的自我休闲时间随着宝宝的到来出现下降的趋势,甚至影响到爸爸的社交情形;在生活中情绪、压力之外,尚需要分担家务;或者深深感觉到妈妈的注意力完全转移到宝宝身上,对爸爸却是用“管”的方式,而易让爸爸对于自我功能产生疑惑。

建议事项

心理咨询师建议,每个人都应该懂得自我察觉,观察自己情绪的转变,才能在压力不堪负荷的第一时间寻求专业协助。此外,爸爸也应学习简化繁琐的事物、放宽自己对生活、家事的标准,并且建立支持系统(如伴侣、父母、朋友等),让家人能够陪伴你面对每一堂人生课题。

精神科医生也表示,爸爸必须要有和妈妈一起带小孩的心理准备,而不是认为男生的工作是赚钱;小孩则是妈妈的责任。在家庭关系中若爸爸能与妈妈一同陪伴、照顾宝宝,不仅能够提升亲子关系,并且让夫妻间的注意力与话题皆有所交集,别让宝宝成为夫妻 的冲突来源,而是润滑剂。

妻子+妈妈=?

心理功能

孕期的身体改变,让妈妈容易因为生理影响心理,因此若能预先了解孕期可能会有的改变,便能预先做心理建设,将生理带给心理的不适应感降至最低。产后若是妈妈自己带宝宝,也可能会因为心力的消耗而让妈妈倍感疲累,假如妈妈的支持系统不够健全,让妈妈对自己的期待过高却又感觉家人也帮不上忙,夫妻(家庭)关系便容易变得紧绷。

社会功能

当“妈妈”的身分加诸于身,除了也有要将宝宝照顾得无微不至的“社会期待”外,妈妈同时也必须承受来自公婆的心理压力,例如对于教养方式的不同、习惯与认知差异等,都需要慢慢沟通、彼此理解,以取得对宝宝最好的解决方式。

家庭功能

来自另一半的期待,时常在产后带给妈妈不少的心理压力。例如“把宝宝顾好有这么难吗?”“你一整天在家没事做,怎么不把家里整理一下?”这类的话,在妈妈听起来可是非常刺耳,爸爸妈妈应体谅双方的工作内容,不支薪的工作不代表比较轻松。

自我功能

自从宝宝出生之后,许多妈妈花了大量心力在照顾宝宝,不仅牺牲自我休闲的时间,减少甚至拒绝与朋友外出放松心情,这同时是妈妈自己如何看待“母亲”这个角色所造成的影响,当妈妈对自我期待过高,可能会造成反效果,因此清楚的规划、适度调整每日(周)行程,提供自己喘息的时间与空间。

建议事项

精神科医生建议,妈妈应给予自己犯错的空间,适时寻求支持系统的协助,毕竟没有人天生就会当妈妈,不让自己处于高压状态,就多了呼吸的空间,当您看见自己每天的进步,暴躁易怒的情绪问题也将不复见。另外,面对与长辈的冲突,妈妈应设身处地思考,尽量将摩擦冷处理,但对您坚持的主张只需采取温和却坚定的表现方式即可。

心理咨询师表示,在规划自我休闲时间、懂得自我察觉以及简化繁琐事务外,妈妈同时需学习如何平衡施与受,您必须是Giver,也是Taker。另外,爸爸也是宝宝的亲人,不能因为爸爸看起来比较粗枝大叶而抗拒让爸爸加入照顾宝宝的行列,你们是一种共同关系,应是以伙伴角色进行彼此合作的状态。

婆婆&公公+外婆&外公=?

心理功能

儿子的成家立业,让婆婆对于儿媳的婚姻有着期待,并进一步在孙子出生后,除婚姻外也开始对孙子的教养方式以及外人的眼光有着好的期待,但这些立意良好的期待,却可能促使婆婆不自觉地从观望者变成参与者,而这些期待,却可能会带给下一辈不少的压力。

社会功能

若宝宝的照顾工作因为父母皆须在外工作,而落到婆婆的身上,角色立刻被赋予照顾他人的责任感,无疑也带给可能已届龄退休的婆婆生活上的重心。

自我功能

原本闲赋在家的退休生活,因为宝宝的加入而让婆婆找到可参与的新的生活事件,社会角色也应为(协助)照顾着的角色而被赋予责任。

建议事项

心理咨询师与精神科医生皆表示,除夫妻以外的角色,都应有认知自己为协助照顾者的角色而非主要照顾者的能力,当然更不是指令照做的主从关系,当然适时的给予意见参考很重要,但对于夫妻间的生活与教养方式,长辈更应给予高度的弹性,太过主导、保护的介入,其实也是剥夺了新手爸妈学习犯错的机会。

小叮咛

精神科医生建议新手爸妈,若在照顾宝宝的过程中,长辈主动提供意见,在影响不大的前提下其实可以宽心看待,假如宝宝能够适应这么多人的爱心与照顾方式 也可能表示着宝宝有着随和、好相处的气质。

不论长辈提供的意见是否被您采纳,都建议不定时的送礼或口头表达感谢之意,平时礼节若做足,在讨论照顾宝宝或是其他生活细节时,相信在沟通上便能更和谐愉悦的进行。

告诉你高龄产妇必做的6种产前检查

随着妇产医学的不断发展,使得高龄孕妇可能面临的各种危险逐渐降低,健康的身体,加之科学的检测技术的不断成熟,会使高龄孕产妇如愿得到一个健康的宝宝。

羊膜腔穿刺术:

随着女性年龄的增加,胎儿出现染色体异常的几率也增加,所以高龄孕妈咪应该做羊膜腔穿刺,检测胎儿有无染色体异常。

血糖筛查试验:

高龄孕妈咪出现妊娠期糖尿病的概率也较高。应在怀孕28周左右进行血糖筛查试验,这是发现妊娠期糖尿病非常重要的手段,做此项检查显得尤为重要。

超声波检查:

是妊娠期常做的一项检查,高龄孕妈咪在怀孕期间至少要做2~3次B超检查,不仅可了解胎儿的发育状况,还可排除非常严重的畸形,例如心脏、脑室结构畸形等。

胎心监护:

在怀孕的最后1个月,高龄孕妈咪要特别注意胎动情况,有条件者应每周做1次胎心监护,以了解胎儿在宫内的安危。

骨盆测量:

在怀孕晚期,高龄孕妈咪应接受产科医生所做的骨盆测量,并结合胎儿的大小来决定分娩的方式和时机。

监测血压:

由于高龄孕妈咪容易出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所以要在孕期定期监测血压,如果出现头痛、腿肿、血压升高等情况,应尽快去医院诊治。

()编辑

孩子6岁前必须立下的6条规矩

现在的爸爸妈妈很多人认定放养的方式,为了能锻炼他们的独立能力,都给孩子充分的自由。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因为掌握不好一件事情的度,才导致问题的发生,对于孩子的教育如果一味的纵容,可能会教育处比较自私,没有礼貌,甚至是叛逆的孩子。
无规矩不成方圆,6岁前的小孩子正处于发育期,如果没有爸爸妈妈制 定的规矩来约束他,孩子容易为所欲为,更不懂得判断自己言行是好的还是坏的,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会变成一个不遵守规则的人,对于孩子的人际关系也将有非常 大的影响。那么,爸爸妈妈应该给孩子立下什么规矩呢?立下规矩之后又应该怎样对孩子实施呢?
规矩一:粗野、粗俗的行为不能有
孩子有怎样的行为才算粗野、粗俗呢?比如乐乐在幼儿园里跟小朋友抢东西,小朋友不给他就开始打,还骂说:“你要是不给我,我就让我哥哥把你变成残疾!”……乐乐这样的做法,就是粗野、粗俗的行为。
如果孩子出现了粗俗的言行,爸爸妈妈应该怎么做呢?首先,要帮助孩子明辨是非,明确地告诉他:“乐乐以后不能这样做了,这是粗野的行为,是要挨 批评的!”然后让孩子自己反省,想出更好的办法来处理这样的事情。爸爸妈妈心平气和地引导,在这样的环境中,聪明的孩子很快就能寻找到其他的解决办法,这 时候也要适当地给他鼓励,并给他立下这条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帮助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学会如何对待自己想要的东西,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处理已经发生了的情绪等等。等他长大后,他也会用这套模式去对待周围的人,变得更加理性、为他人着想。
规矩二:别人的东西不可以拿,自己的东西由自己支配
6岁前的孩子自我意识才刚刚萌芽,往往很难分清自己和他人,更不懂得分辨什么东西是自己的,什么东西是别人的。所以只要是孩子喜欢的东西,他就会毫不犹豫地伸手去拿,觉得“拿到我手上就是我的了!”
这个时候,家长们应该有意识地帮助孩子建立自我意识,可以拿着大人的衣服和孩子的衣服告诉他:“这一件是你的,这一件是爸爸的,这个是妈妈 的。”帮助他建立自己与他人的界限,等孩子已经能清楚地分清自己和他人区别的时候,爸爸妈妈也要刻意地多给孩子提问:“这是你的吗?”让他独立地进行判 断,并给他立下规矩。
这样的规矩,可以帮助孩子更好的区分“你的”“我的”,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就是别人的,别人的东西不能拿,而“我的”东西一定归我支配。这种概念的区分,是最基本的道德和心态的基础,他长大后才更懂得尊重他人。
规矩三: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还不好,自己玩耍的时候总喜欢乱扔玩具,玩厌了就屁颠屁颠地抛开,等着妈妈帮他收拾残局。很多妈妈们都不会说什么,觉得“孩子还小,也不懂收拾,帮他收反而更省事”。
其实6岁前的孩子,完全有能力自己收拾东西,只是爸爸妈妈的宠爱和迁就,让他失去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不妨就给他立下规矩,每次玩完之后都要自己收拾玩具,写完作业要收拾书桌等等,让他学会从哪里拿的东西放回哪里。
这样的规则能让孩子学会照顾环境,最终形成的是对环境的尊重和自身的教养。
规矩四:谁先拿到谁先使用,后来者必须等待
在家里,爸爸妈妈总是“孩子第一”,什么事情都让着孩子,饭先给孩子吃,水果先让孩子挑等等,但是,家长这样的一味谦让,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自我为中心。
要克服“小皇帝”“小公主”的坏习惯,要从家长们做起。爸爸妈妈可以给孩子立下规矩,并且时时遵守“先来后到”的规则,比如吃饭的时候,妈妈先 到饭桌前就先吃,如果孩子总是不来,那就让他尝到没有菜吃的后果;刷牙的时候谁先到洗手间谁就先刷牙……这样慢慢地,帮助孩子形成“先来后到”的习惯。
规矩五:不可以打扰别人
当孩子遇到好的事情,比如受到老师表扬了、交到一位新朋友等等,总会很兴奋地想要把它告诉爸爸 妈妈,无论爸爸妈妈在做什么事情他们总会毫不犹豫地打断。而且现在许多父母都是“孩子第一”,所以常常允许孩子在任何时候打断自己讲话,而且还会高兴地回 应孩子,这样的态度容易让孩子养成不顾一切打扰别人的习惯,长大以后可能会以自我为中心,很难在集体中生活。
如果发现孩子有这样的坏习惯,爸爸妈妈要在平时生活中有意识地帮他改正,告诉他:“随便打扰别人是很不礼貌的,你想想,如果宝宝在睡觉,小朋友 老是过来跟你说话,宝宝会高兴吗?”用心平气和的引导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让他知道被别人打扰是很不开心的事情,然后再给他立下规矩。
这样的规矩能让孩子学会尊重他人,让他懂得当别人在忙的时候不应该去打扰他,而且孩子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换位思考,也会变得更加善解人意,这样更容易交到好多好朋友呢!
规矩六:做错事要道歉,并且有权利要求他人道歉
家长们疼爱孩子,总觉得“孩子还小”处处让着他,就算孩子犯错不道歉爸爸妈妈也会一心软就原谅他了。这样的处理方法,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事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反正爸爸妈妈都会原谅我”,孩子没有了约束,难免会为所欲为,犯更多更严重的错误。
在孩子犯错的时候,除了教育他之外,可以命令孩子对自己说一声对不起,如果是爸爸妈妈错怪孩子了,也要向他道歉,给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跟孩子一起遵守规矩。
以上是孩子孩子6岁前必须立下的6条规矩的相关介绍,想要培养出一个懂礼貌,讲规矩的孩子我们就要从小培养,当孩子犯错的时候要及时的给孩子指出,让他们学会反省自己,学会勇敢面对错误,敢于承认错误,这样的孩子也会更懂得维护自己的权利。

本文Hash:85d5c6101634f80304f0972c395eb1b5f91d1fe0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