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乳母婴幼儿需重点补碘

碘缺乏,是因环境缺碘造成的地球生物化学性疾病,目前在世界上分布之广泛、侵犯人群之多、危害之严重,远远超过其他微量元素缺乏所造成的疾病。全球至少有13个国家、1亿人口生活在缺碘的环境中,中国生活在严重缺碘地区的人口达4.25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4%,轻微缺碘已波及所有省、市的所有人群。

人类智力损害中的8%是碘营养缺乏所导致的。资料证明:我国现有17万儿童智力发育不良,8%由于缺碘引起,而且以每年1万的速度增长。因为环境缺碘,早在8万至18万年前的第四纪冰川时期,冰雪融化,将陆地土壤中的碘几乎全部带入海洋,使陆地陷入缺碘的状态,所以,碘缺乏危害是由于环境缺碘所造成的地球生物化学性疾病。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而甲状腺激素又是人脑发育所必需的内分泌激素。人脑在形成时有两个发育、分化的旺盛期,也是最容易受损害的时期,科学界把它称为脑发育的临界期,一是胎龄1~18周,这是神经母细胞增殖、发育及分化、迁徙、形成脑组织的时期;二是生前3个月至生后2岁,即脑发育成熟的主要阶段。这两个阶段需要更多的碘来合成足量的甲状腺激素供应脑发育,若缺碘就会造成

不同程度的智力损害,轻者会导致5~1个智商的丢失,重者导致呆傻,而且智力的损害是不可逆的。

碘缺乏的表现,除了地方性甲状腺肿(大脖子病)、地方性克汀病以外,还有我们极易忽视或了解不足的隐匿性碘饥饿给人类智力带来的损害。

因为环境缺碘,我们每一个人,特别是孩子,都处在轻微缺碘的隐匿性碘饥饿状态,使脑发育在关键时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永久性损害,智力未达到最佳状态。

遗憾的是,缺碘给人类带来的这种隐匿性的、潜在的、不可逆的危害,人们没有意识到或还没有足够认识。

目前,国家实行全民食盐加碘,正是因为全民处于缺碘状况。但碘盐仅仅能满足成人基本碘需求,孕妇、乳母对碘的需求量比常人增加3%~1%,因为:(1)胎儿期和婴幼儿期需足量碘供应脑细胞发育。(2)孕妇体内的碘,除满足其自身需要外,还要向胎儿输送足够多的碘以满足胎儿发育的需要;乳母体内的碘很大一部分聚集于乳汁中(约25微克/天),提供婴儿发育的需要。(3)碘是合成甲状腺素的必需元素,血液中的甲状腺素绝大部分是与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等蛋白质结合存在的,妊娠期雌激素激增,刺激肝脏合成甲状腺素结合蛋白增加,血中总甲状腺素增多,但游离甲状腺素含量减少,为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孕妇需额外吸收更多的碘以得到更多游离甲状腺素。(4)妊娠期肾血浆流量增加35%,肾小球滤过率增加5%,肌酐清除率也相应增加,使孕妇体内碘的代谢量增多。

孕妇碘摄入量不足,因为:(1)食盐中所含的钠离子能增加肾小球对水的重吸收而使体内水潴留,这是引起怀孕期水肿和妊高征的主要原因,也是限制孕妇盐摄入的主要因素。(2)某些饮食习惯使碘在孕妇摄入前被破坏。(3)怀孕3个月后,不提倡使用碘油。因为一次或多次接受大剂量的有机碘化物后,可能会产生变态反应(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支气管痉挛与休克)、碘中毒症(恶心、呕吐、局部疼痛与晕厥)和甲状腺功能紊乱(甲状腺肿、碘性甲亢与甲低)。(4)孕早期,因早孕反应进食差,从饮食中获得的碘远远不足。

胎儿在胚胎发育的3个月时才开始逐渐形成自己的甲状腺,故~3个月的脑发育,主要依赖于母亲提供甲状腺激素,从怀孕的3个月以后,则主要靠胎儿自 己合成甲状腺激素。当母亲怀孕时碘摄入不足,母亲和胎儿的甲状腺都要从母亲的血液中摄取碘,由于胎儿的甲状腺功能在发育中还不健全,因此在竞争摄取碘时处于劣势,故母亲怀孕期间的缺碘会造成胎儿脑发育障碍。此外,婴幼儿很少或几乎不吃盐,主要从母乳中获得营养和碘;非母乳喂养的婴幼儿,近年有增多趋势,他们缺碘的危险性更大。

所以孕妇、乳母、婴幼儿便成为吃不够碘盐的特殊人群,必须额外重点补碘。

通过海产品等食物补碘,有一定的效果,但不能够做到每天大量吃,吃的量也无法控制,难以衡量摄取的碘是否完全满足人体的碘需求,特别是胚胎期至2岁婴幼儿期的特殊碘需求,例如舟山群岛的人群,大量摄入海产品,可碘营养监测结果表明仍然缺碘。

人的一生中所需的碘大约有5~7克,相当于一茶匙的量,这个总量须每天以微量的形式摄取,一次给足是不可能的,故碘的补充需按“逐日定量”原则进行。

卫生部制定的碘营养摄入标准为成人不少于15ug,孕妇不少于2ug,儿童不少于9ug,达到这个标准能够保证不会出现严重碘缺乏病,一般认为,孕妇不少于3ug比较可靠。

人摄入碘酸钾的安全范围相对很大,从医学角度看,一个碘营养正常的人,每天摄入1微克以下的碘酸钾都是安全的,因为机体对摄入碘的利用有一个特点,当甲状腺摄取自己所需的足够碘以后,多余的碘就会从尿中排出,故摄入的碘多时,几乎大部分排出体外。

孕妇婴幼儿要有针对性补碘

  胎儿、婴幼儿、学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碘的需要量较高——

  ◎出场专家 钟历勇教授

  今天是我国“碘缺乏病防治日”。目前我国食盐中碘含量已经能够满足正常人的生理需要,但是胎儿、婴幼儿、学龄儿童、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等特殊人群由于碘的需要量较高,需要增加碘的摄入量,以免出现由于碘的摄入不足导致甲状腺功能低下,引起代谢障碍性疾病。

  据相关研究显示,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

  碘缺乏可能导致的疾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中缺碘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症候群,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和亚克汀病、单纯性耳聋、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碘缺乏还可能导致智力和脑发育障碍。据统计,缺碘对各年龄阶段的人群都有影响。缺碘发生的时期不同,对人体的危害不同。

  碘对胎儿的发育非常重要,孕妇在围产期缺碘,会影响受精卵的发育,会出现胎儿发育异常,导致早产、流产或死胎的发病率增高;胎儿先天畸形或异常的发病率增高;围产期和婴儿期的死亡率增高。孕妇在围产期缺碘还会导致神经型克汀病、聋哑、痉挛性瘫痪和斜视等症状;导致黏肿型克汀病、身材矮小、神经运动障碍等。

  此外,新生儿期缺碘会出现、新生儿甲低等。儿童和青少年期缺碘会出现、亚临床克汀病、青少年甲低、智力缺陷、体格发育落后、单纯聋哑等。成人期缺碘出现、甲低、智力障碍等。

  妊娠前后要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

  碘对于孕龄女性尤其重要。准妈妈的需碘量远远高于其他女性。

  由于胎宝宝的碘供应来自准妈妈,一旦缺碘,准妈妈的甲状腺与胎宝宝竞争碘的能力增强,使胎宝宝缺碘加重,造成脑发育严重障碍,还将导致全身脏器及骨骼系统的发育停滞,造成死胎、流产、早产以及先天性畸形。因此强调准妈妈一定要定期到医院检测尿碘,发现缺碘应及时补充,妊娠前后应该常规检查甲状腺功能。

  碘缺乏对孕妇的主要危害是妊娠甲状腺肿、低甲状腺素血症、甲状腺功能减低等。孕期缺碘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对胎儿、新生儿、婴儿造成的危害,如智力缺陷、生长迟缓、新生儿甲低、新生儿高促甲状腺素血症、早期和晚期流产的增加、围产期和婴儿死亡率增高。

  胎儿时期甲状腺激素缺乏的主要危害是大脑发育障碍。胎儿期的中3个月及后3个月的早期是神经细胞增殖、分化、迁移的关键期,妊娠前及整个妊娠期间缺碘和甲状腺激素缺乏均可导致脑蛋白合成障碍,使脑内蛋白质含量降低,细胞体积减小,脑重量减轻,影响智力发育。因此,孕妇碘缺乏可造成胎儿大脑和听觉中枢发育障碍。

  另外,碘缺乏还可引起甲状腺肿大,胎儿在与母亲竞争碘的过程中,明显处于劣势,甲状腺功能减低会严重影响胎儿的生长与发育,甲低还可引起自然流产(比正常妇女高两倍)。

  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

  个体对缺碘的反应性,主要表现为性别及年龄差异。儿童和青春期少年儿童因生长发育较快,对碘的生理需要量大,特别是青春期的女孩表现得更突出,一旦缺碘,她们是最容易出现甲状腺肿的人群。一般而言,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缺碘的影响,尤其是青壮年女性。

  一方面因为女性的生理特点不同于男性,另一方面女性对碘的需求量大于男性。因此,处于同样缺碘环境,女性的甲状腺肿发病率要高于男性。这可能与自身免疫机制、家族易感性 关。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见症状是、表情淡漠、食欲不佳、乏力、智力减退等,化验检查可以及时确诊甲状腺功能低下。

  碘缺乏病的预防和治疗

  碘缺乏病的预防有两种方法,一是食用加碘盐,二是增加富含碘的食物。

  食用加碘盐,是目前国际医学界普遍接受的安全补碘方式。

  读者在购买食盐时,务必购买小塑料袋包装、贴有碘盐标志的碘盐,而且要随吃随买;炒菜、做汤待做熟出锅时放盐效果最好,不要用油炒碘盐。另外,装入有盖的棕色玻璃瓶或瓷缸内,存放在阴凉、干燥、远离炉火的地方。

  增加富含碘的食物,是同等重量的加碘盐的十几倍,每月吃一两次即可满足碘的需要,其他的海鱼、海藻类及瘦肉、家禽、乳制品、蕈类含碘也很丰富。

  特殊人群如青少年、孕妇、乳母生理需要量增加或因食盐摄入量受限者更应注意以上食物的摄入。它们不但可提供丰富的碘,且可保证蛋白质、脂肪、钙、铁等无机盐和微量元素的供给。除一些极端的临床病例外,不宜使用其他碘剂进行补碘,以免引起中毒。

  更多点击:

  向孕妈妈推荐最佳运动方式

  孕早期的饮食有讲究

  孕早期可能出现的危险症状

本文Hash:b1d7630ced98d6c7bdd812c180bff940ce0bbeb0

声明:此文由 Scarlett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