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晚期抚摸胎教增加妈妈和宝宝的沟通

抚摸胎教是指有意识、有规律、有计划的抚摸,以刺激胎儿的感官。医学研究表明,胎儿体内绝大部份细胞已具有接受信息的能力,并且通过触觉神经来感受体外的刺激,而且反应渐渐灵敏。父母可以通过适当地对胎儿进行爱抚和拍打等动作刺激,配合声音与子宫中的胎儿沟通信息。

这样做可以使胎儿有一种安全感,又能激发胎儿运动积极性;既能促进胎儿健康成长,使孩子感到舒服和愉快。在动作发育的同时,也促进了大脑的发育。另外,通过对胎儿的抚摸,既沟通了母儿之间的信息,同时也交流了彼此的感情。在母腹中经常被父母抚摸做体操和游戏的足月儿,出生后翻身抓爬握坐的各种动作均较未进行过训练的要早,出生后肌肉活力较强。

抚摸胎教的好处

1、抚摸胎教可以锻炼胎宝宝皮肤的触觉,并通过触觉神经感受体外的刺激,从而促进了胎宝宝大脑细胞的发育,加快胎宝宝的智力发展。

2、抚摸胎教还能激发起胎宝宝活动的积极性,促进运动神经的发育。经常受到抚摸的胎宝宝,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也比较机敏,出生后翻身、抓握、爬行、坐立、行走等大运动发育都能明显提前。

3、在进行抚摸胎教的过程中,不仅让胎宝宝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还能使准妈妈身心放松、精神愉快,也加深了一家人的感情。

抚摸胎教的方法

抚摸胎教通常安排在妊娠20周后,与胎动出现的时间吻合,并注意胎儿的反应类型和反应速度。孕妇先排空小便,仰卧在床上,全身放松,双手轻放在胎儿头上,也可将上身垫高,采取半仰卧姿势,不论采取什么姿势自己一定要感到很舒适。孕妇可先轻轻呼唤胎儿的名字,并将双于手指放在腹部,从上到下、从左到右轻轻触摸胎儿。

也可用一手指轻按一下腹部后马上抬起,胎儿能马上做出反应。胎儿的反应速度也有快有慢。在抚摸胎儿时,随时要注意胎儿的反应,如果胎儿对抚摸刺激不高兴,就有可能用力挣扎或者蹬腿,这时应马上停止抚摸。

若胎儿受到抚摸后,过一会就轻轻蠕动作也反应,这种情况可以继续抚摸,一有持续几分钟再停止,或改用语言、音乐的方法。抚摸胎儿的时间,以5-10分钟为宜,一般早晚各一次,要选择在胎儿精神状态良好时进行,如傍晚胎动频繁时。做丈夫的也可以协助妻子来完成。

正常情况下,怀孕2个月开始,胎宝宝就在母体内活动了,但这时的活动幅度很小,准妈妈不能感知。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活动幅度会越来越增大,从吞吐羊水、眯眼、咂手指、握拳,直到伸展四肢、转身、翻筋斗等。一般过了孕早期,抚摸胎教就可以开始实施,下面介绍几种抚摸胎教的方法。

孕期妈妈与宝宝的亲密沟通

1、有说不完的话

  怀孕之后女性很快就会发现自己与怀孕之后有了很大的变化,开始变得话唠起来了,每天都要跟孩子唠上一阵子,有着说不完的话。与宝贝们多说话,多沟通有助于促进亲子之间的感情,同时也有助于孩子日后的语言发育,听力发育。孩子或许并不知道母亲在说什么,但是他们很享受母亲的声音和这种说话的感觉。因此,没事的时候,准妈咪们不妨多和孩子说说话,可以向孩子介绍自己和家人,聊聊天气,外面的世界,大自然等都可以。

2、每天都讲故事

  对于胎儿来说,最好的胎教其实就是陪孩子说话,说话又包括给孩子讲故事。每天坚持给孩子讲故事,有助于孩子日后的语言能力,阅读能力,分析能力,思维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发育和提升,有益智效果。经常给宝贝们讲故事的妈咪,在孩子出生之后他们学习语言的能力更好,掌握语言的速度也更快。准妈咪们给孩子讲故事时需要注意的是,首先要营造一个温馨合适的环境,然后要有固定的时间段,最好是夜晚临睡前,大人需要休息了讲个故事,孩子也乖乖入睡。

3、说个好的笑话

  孩子也是有幽默感的,哪怕他们在母亲的子宫中。性格的形成与早期准妈咪们的性格和心情有着很大关系,乐观派的妈咪们,孩子出生之后性格也乐观,多愁派的妈咪们孩子出生之后性格也较内向。和孩子聊天的时候,不妨给孩子说说好笑的笑话,孩子也会听得很开心,对他们的乐观性格形成有帮助。有些准妈咪总是给孩子讲要读书,要上大学,要学英语之类,腹中的胎儿还没出生就有了压力,对宝贝的健康成长造成影响。

4、其他沟通方式

  除了语言之外,准妈咪们和宝贝之间的沟通交流方式还有其他许多,比如摸摸宝贝,把手放在腹部轻轻地抚摸,宝贝们很享受这种感觉。冥想也是与宝贝沟通很有效的方式,静静地想象他们的样子,和他们一起玩,一起游戏,宝贝和妈咪是有心灵相通的,他们也能感受到妈咪们的感受。当然吃东西时轻唤宝贝,散步时告诉他们外面的世界有多美,这些都是准妈咪们和腹中宝贝们沟通交流的方式,有助于提升亲子之间的感情。

99热心医生温馨提示,孕妈妈在与宝宝沟通时,准爸爸可不能落下了,准爸爸的参与会让宝宝出生后对爸爸的声音很早便有辨别力,感情上也有较明显的亲近表现,日后对爸爸会更喜欢。

本文Hash:14ff9965f7f409252069e25618c3b955cad21b56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