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儿科著作《颅囟经》

中国最早的儿科著作《颅囟经》

《颅囟经》,是现存较早的儿科专书。书名取小儿初生时颅囟未合之义,又名《师巫颅囟经》。当我们翻阅最著名的清代《四库全书》时发现关于《颅囟经》的提要中有这样的文字“《颅囟经》二卷,不著撰人名氏。世亦别无传本,独《永乐大典》内载其书。考历代史志,自《唐艺文志》以上皆无此名,至《宋艺文志》始有《师巫颅囟经》,二卷。”

书名取小儿初生时颅囟未合之义。又名《师巫颅囟经》。二卷(一作三卷)。托名周穆王时“师巫”所传(一作东汉·卫汛撰)。明代以后原书已佚,今之所存乃辑自《永乐大典》的《四库全书》本已非全帙。可见我们现知道的这本《颅囟经》可能是唐末宋初人托巫方所作。

“颅囟”含义:“夫颅囟者,谓天地阴阳化感颅囟,故受名也。”

“纯阳之体”:最早提出小儿为“纯阳之体”的观点,“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

中医养生最核心的内容和原理

中医养生最核心的内容和原理牵扯到中医最基本的方法论,第一,中医是一个宏观的概念,它是从整体来考量人体的身心健康是否平衡,所以说,中医最大的特点就是整体观,整体观包括全身为人的一个整体。其次,把人放到大自然当中,因为人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大自然当中,人跟自然是和谐的,也是一个整体。另外人跟人之间也是和谐的,包括心态,这都是中医的整体观。

第二,中医另一个核心理念就是平衡,这个平衡不仅是人的阴阳的平衡,还有五脏之气的平衡,还有就是身心之间的平衡,这就是平衡的理念,基本上用整体的平衡就可以涵盖中医的理念的大部分的内容。

中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下面就给大家大体介绍一下中医儿科的历史。

中国最早的儿科医生

春秋战国时代:著名中医扁鹊。

春秋战国时代,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医生叫扁鹊。

扁鹊的原名叫做秦越人,当时对于医术比较高的医生都统称“扁鹊”,这个秦越人医术非常高,后来这个扁鹊的称呼就越来越广泛了。据史记边记载,扁鹊他周游列国。当时的医生跟现在的医生不一样。古代的医生,有一种医生是走方脉,就是他到处游走,然后住在病人家里,一直把病人的病治好,然后再去另外一个地方。

医生这个职业在当时就是一边旅行一边看病。扁鹊游遍祖国各地之后,总结了很多医术,到了晚年写了部著作。扁鹊他去了不同的国家,为不同的人群看病。他去秦国,就主要治小儿病。因为秦人非常注重儿童,秦王想统一六国,就必须让他的国民强壮起来,因此非常关注小孩的健康成长。扁鹊到了邯郸,就主治带下病,所谓的带下病,带就是指的带脉,带下就是指的带脉以下,就是妇科病。因为邯郸属燕赵之地,看重美女,妇人。

扁鹊去了洛阳,就主治老年人的病。因为洛阳属以前周朝的地方,周朝的人非常注重礼节,尊敬老人。从扁鹊的经历可以看出,他是给不同的人群看病。但还是有人说扁鹊就是最早的儿科医生。

秦汉和两晋时代的中医史

再往后发展,到了秦汉和两晋的时代,一些医书里就专门有了儿科方面的一些记载。

隋唐时代:

孙思邈《千金方》

隋唐时有的地方就开始设立小儿署了,就是医署里面有一个少小科,专门治疗儿童的疾病。这个时候,也涌现出一批著名的医生。比如说隋代的巢元方,唐代的孙思邈。孙思邈大家都知道,我们医学界把他尊称为“药王”,他写了两部著作,一部是《千金方》,一部是《千金翼方》。因为每一个大夫他所看重的不一样,孙思邈把他最看重的医学内容放在书的最前面,《千金方》里,首先列的纲目,就是在疾病方面,排在第一位的是妇科,第二位就是儿科,他非常注重妇女和儿童。古人把妇女、儿童叫做妇孺婴儿方。孙思邈在他的《千金方》里把妇儿科列在首位,说明他对儿科是非常重视的。

再往后就是唐朝的王焘写了一本《外台秘要》,里面也有儿科的专门探讨部分,都是当时的一些名医对于儿科设立专门的章节进行论述,证明当时已经非常重视儿科。再往后到了宋代,因为宋代是一个非常稳定的时期,而且宋代的皇上特别重视文献的整理,像我们都知道的《宋本伤寒论》,《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就是在宋朝整理出来的。

钱乙

宋朝还出了一个非常有名的医家,叫钱乙。钱乙这个医家在中医儿科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写了一本书叫做《小儿药证直诀》,专门论述小儿科的疾病。这本书对儿科的发展非常有影响力。六味地黄丸最初发明人就是钱乙。他在《小儿药证直诀》里写道:“儿童有五迟五软的现象,这都是肾虚的表现。”五迟五软主要表现在言语迟缓,出牙迟缓,囟门闭合迟缓……这说明骨骼发育不好。因为中医认为肾主骨生髓。骨骼发育不好,个子长不快,长不大,这主要是肾气不足所导致的。

于是,钱乙就发明了六味地黄丸,把肾气补上来,孩子发育得就快了,就正常了。因为小孩是纯阳之体,阳气特别充足,所以不需要用像肉桂、附子等等这些药放到里面。六味地黄丸之前的一个方子叫八味地黄丸,这是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里发明。就是现在的金匮肾气丸,这个肾气丸里有两味药是补肾阳的,小孩用不着, 钱乙就去掉了两味,变成六味地黄丸。

写人作文:我最爱的一位中国科学家

在很多人心目中,科学家就像梦想一样,要付出无数的努力和汗水。小作者根据自己最大的感受,写出了对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先生的敬爱之情。我们一起看看小作者为什么如此仰慕袁先生吧。

在很多人心目中,科学家就像梦想一样,要付出无数的努力和汗水。小作者根据自己最大的感受,写出了对我国著名科学家袁隆平先生的敬爱之情。我们一起看看小作者为什么如此仰慕袁先生吧。

我国有许多伟大的科学家,其中我最爱的一位是袁隆平爷爷。袁隆平爷爷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也是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五十多年以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创高峰,所取得的科研成就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以及应用领域领先世界水平,推广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

袁隆平爷爷的成果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而且也被认为是解决了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国际上甚至把杂交水稻当作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我们中国有十三亿人口,全世界有约七十亿人口,解决了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这是多么伟大的成果啊!

除了他为人类做出的巨大贡献,袁隆平爷爷身上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品质更是让我敬佩。他,博学多才,除了科研,他还喜欢拉小提琴,精通英文;他,不畏艰难,追求真理,为了实现目标,反复实验,克服无数困难,在艰苦的环境中长期不懈努力;他,一丝不苟,严谨治学,他常说:“做每一件事,无论是大事还是小事,都要用心去做。”他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实验中,袁隆平爷爷每次都会根据研究人员的汇报,对每亩地的穗数、每穗的粒数、稻谷的结实率、一千粒稻谷的重量等数据一一检查核实。从这个例子中我感受到了袁隆平爷爷对工作的严谨和一丝不苟。

对比袁隆平爷爷,一想到我平时做题经常粗心大意,丢三落四,遇到不懂的题就去问妈妈,我就觉得很惭愧。虽然我只是一名小学生,但我也应该努力学习大科学家袁隆平爷爷的崇高品质和精神。我暗自下决心,以后要多思考,改掉粗心大意的毛病。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挫折,但我一定不会退缩,我会坚强面对,朝着梦想和目标而努力。

本文Hash:d53c4d5675e7d0175fae44ecd36849ff7134060b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