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疫苗接种常识篇

婴幼儿疫苗接种常识篇

秋冬季节,是宝宝患病的高发季节,给宝宝注射疫苗增强抵抗力成为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宝宝接种疫苗,俗称打防疫针,是保护宝宝少受或不受某些传染病侵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儿童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安排补种。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要妥善保管好接种证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时间到指定的接种点接受疫苗接种。如儿童未完成规定的预防接种,因故迁移、外出、寄居外地,可凭接种证在迁移后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预防接种门诊(点)继续完成规定的疫苗接种。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应妥善保管好接种证,它是儿童身体健康的身份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

当前,我国规定儿童在1周岁以内要完成1次卡介苗、3次小儿麻痹糖丸疫苗、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1次麻疹疫苗的接种和三次乙肝疫苗接种,称为基础免疫。从1992年1月1日起,国家已将乙型肝炎疫苗列入计划免疫规划。

以下是规定强制免疫的疫苗(即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疫苗):

出生时(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灭活苗第一、二次)、(减毒活苗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5岁~2岁: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也可用麻风腮疫苗、乙脑疫苗(灭活苗第三次)、(减毒活苗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也可用A+C流脑加强。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灭活苗第四次)、(减毒活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也可用A+C流脑疫苗加强、精白破(第一次)、麻疹疫苗(第三次)可用麻风腮疫苗加强。

婴幼儿接种疫苗知识大集合

婴儿出生以后,随着一天天长大,体内由母体传给的免疫力(即抵抗疾病的能力)逐渐减弱或消失,尤其是在生后6个月到3岁这段时间。因此,必须适时地给儿童进行预防接种,以增强儿童防病能力,保证儿童健康成长。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婴幼儿接种疫苗的知识。

新生儿应如何接种疫苗

专家指出:目前,用于预防各种传染性疾病的疫苗越来越多。按照卫生部规定的计划免疫程序,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5种疫苗的接种,即通常所指的一类疫苗,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型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和乙肝疫苗。

此外,根据不同的地区和疾病流行季节,还可以进行二类疫苗的选择性接种:如乙型脑炎疫苗(预防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又称流脑)、流感疫苗(预防流感)、甲型肝炎病毒疫苗(预防甲型肝炎)等。

需要提醒家长注意的是,一类疫苗是由政府主导的免费接种疫苗,二类疫苗则根据孩子当时的实际情况选择性接种,不应该规定在某个时间里“流水席式”地完成接种。通常情况下,一人一次最多可以打两针疫苗,而且应当打在不同的胳膊上。同一天在同一只胳膊上打两种以上疫苗应该绝对禁止。

接种疫苗,这些孩子有禁忌一般健康的儿童均应按时去预防接种站或基层医院防保科进行预防接种,但孩子若有以下情况则暂时不宜接种疫苗:

发热、急性传染病潜伏期及恢复期、过敏体质(哮喘、寻麻疹)、重症的慢性病(如活动性肺结核、心脏病、急慢性肾脏病、糖尿病、高血压、肝硬化、血液系统病儿)、严重化脓性皮肤病、婴儿重度营养不良最近6周注射丙种球蛋白、免疫球蛋白等被动免疫,应推迟活疫苗接种,以避免被动抗体的干扰。

婴幼儿接种疫苗的最佳部位

北京儿童医院专家提示:保护婴幼儿远离疾病威胁的最佳预防手段就是接种疫苗。

目前在国外,一般给婴幼儿接种疫苗的确是打大腿外侧,因为比起在胳膊和臀部接种疫苗,打大腿外侧一是更安全,二是大腿外侧肌肉比较多,疫苗的成分容易吸收。在疫苗接种相对多的阶段,在大腿外侧接种和在胳膊处接种相比,可以避免在同一部位反复接种给孩子造成更多痛苦。

目前,我国正着力于推广给婴幼儿在大腿外侧部位接种疫苗,家长也可以在带孩子去接种时和医务人员沟通,在孩子的大腿外侧接种疫苗。

接种乙肝疫苗时的注意事项

接种疫苗禁忌多要谨慎!

必读!疫苗接种的反应与禁忌

接种疫苗,就保险?

那么,是不是接种了疫苗,就万无一失了呢?实际上,并非完全如此。

为了使疫苗安全,生产疫苗所使用的病毒或细菌都被灭活或减毒,没有一种疫苗的保护率是100%,大多数常规使用的疫苗保护率在85%~95%左右。而且由于个体差异,也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免疫成功。

目前,凡是被列入国家免疫规划的疫苗,接种后的保护率多数能达到90%以上。因此,绝大多数儿童只要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大多可获得保护。国家卫生部为了确保儿童免疫接种效果,要求各地进行疫苗免疫成功监测,即通过采集极少量的血液,检测特异性抗体,根据抗体水平判断是否获得了保护。如出现免疫不成功的情况,可补种相应疫苗。但只有少数儿童可能有幸被选为监测对象。

安全接种为健康筑屏障

安全的预防接种要做到安全的预防接种,接种前要注意以下几点:

疾病期不应注射疫苗

发热、急性传染病的潜伏期和恢复期、重 症慢性疾病的发作期均不能接种疫苗。待身体完全恢复或在慢性疾病的稳定期,视机体健康状况确定是否接种。

过敏体质者慎用疫苗

对疫苗中的某些成分有明确过敏史,或既往接种某种疫苗有过敏史的人,应禁用同一种疫苗。

重视不同疫苗的禁忌证

因不同疫苗的性质或成分有所不同,其疫苗的禁忌证也不同。如:有神经系统疾病史的人(包括有癫痫、癔病、抽搐史或脑炎后遗症等)不能接种百白破疫苗、乙脑疫苗;免疫功能缺陷或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包括白血病、肿瘤、脾切除者、接受异体器官移植及放射治疗者等),不能接种减毒活疫苗。

受种者或儿童家长应阅读疫苗使用说明书,主动向接种医生提供受种者健康状况、既往病史及免疫史,以助医生判断是否适合接种疫苗。

可保护胎儿健康发育的疫苗

注意!早产儿更需要接种疫苗

注意!疫苗接种注意事项

宝宝疫苗接种的常识篇

摘要:宝宝疫苗接种的常识篇,宝宝疫苗接种的常识篇秋冬季节,是宝宝患病的高发季节,给宝宝注射疫苗增强抵抗力成为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宝宝接种疫苗,俗称打防疫针,是保护宝宝少受或不受某些传染病侵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宝宝疫苗接种的常识篇

秋冬季节,是宝宝患病的高发季节,给宝宝注射疫苗增强抵抗力成为家长普遍关心的问题。宝宝接种疫苗,俗称打防疫针,是保护宝宝少受或不受某些传染病侵害的有效措施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国家实行有计划的预防接种制度,国家对儿童实行预防接种证制度。预防接种证是儿童预防接种的记录凭证,每个儿童都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建证并接受预防接种。儿童家长或者监护人应当及时向医疗保健机构申请办理预防接种证,托幼机构、学校在办理入托、入学手续时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未按规定接种的儿童应当及时安排补种。儿童家长或监护人要妥善保管好接种证并按规定的免疫程序、时间到指定的接种点接受疫苗接种。如儿童未完成规定的预防接种,因故迁移、外出、寄居外地,可凭接种证在迁移后的新居或寄居所在地预防接种门诊(点)继续完成规定的疫苗接种。当儿童的基础免疫与加强免疫全部完成后,家长应妥善保管好接种证,它是儿童身体健康的身份证,以备孩子入托、入学、入伍或将来出入境的查验。”

当前,我国规定儿童在1周岁以内要完成1次卡介苗、3次小儿麻痹糖丸疫苗、3次百白破混合制剂,1次麻疹疫苗的接种和三次乙肝疫苗接种,称为基础免疫。从1992年1月1日起,国家已将乙型肝炎疫苗列入计划免疫规划。

以下是规定强制免疫的疫苗(即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疫苗):

出生时(24小时内):乙肝疫苗(第一次)、卡介苗。

1月龄:乙肝疫苗(第二次)。

2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一次)。

3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二次)、百白破(第一次)。

4月龄:脊髓灰质炎疫苗(第三次)、百白破(第二次)。

5月龄:百白破(第三次)。

6月龄:乙肝疫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一次)。

8月龄:麻疹疫苗(第一次)、乙脑疫苗(灭活苗第一、二次)、(减毒活苗第一次)。

9月龄:A群流脑疫苗(第二次)。

1.5岁~2岁:百白破(第四次)、麻疹疫苗(第二次),也可用麻风腮疫苗、乙脑疫苗(灭活苗第三次)、(减毒活苗第二次)。

3岁:A群流脑疫苗(第三次),也可用A+C流脑加强。

4岁:脊髓灰质炎疫苗(第四次)。

6岁:乙脑疫苗(灭活苗第四次)、(减毒活苗第三次)、A群流脑疫苗(第四次),也可用A+C流脑疫苗加强、精白破(第一次)、麻疹疫苗(第三次)可用麻风腮疫苗加强。

本文Hash:d87eace5e74a23bcb883f9f15e88420e2eac2c63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