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长“马牙”怎么办好?

马牙是新生儿到婴儿期容易出现的状况,很多新手妈妈不明其原因而用针挑,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哦,会影响到孩子的健康。

什么是马牙

大多数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叫做上皮珠,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而成的,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婴儿可出现爱摇头、烦躁、咬奶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是病,“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它在出生后的数月内会逐渐脱落,有的婴儿因营养不良,“马牙”不能及时脱落,这也没多大妨碍,不需要医治。

宝宝长“马牙”切莫用针挑

新生儿之所以出现“马牙”,是因为胚胎期牙板未完全吸收造成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会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不需要到医院去医治,一般2~3周后会逐渐消失。

民间有一些老人认为它是不祥之兆,应该消除,便用布蘸盐水或淘米水擦破马牙,或用缝衣针去挑破。“这样做都是很危险的!”医生解释说,婴儿口腔粘膜非常娇嫩,粘膜下血管丰富,加上婴儿本身的抵抗力很弱,一旦针挑和布擦损伤黄医了口腔粘膜,就极易引起细菌感染,细菌从破损处侵入,引起炎症,严重的话甚至发生败血症,危及婴儿生命。在特殊情况下,“马牙”过大,影响了婴儿吸奶,可用2%红汞消毒,用消毒针挑破“马牙”,放出内容物,即可愈合。

在此,提醒年轻父母:倘若发现小孩长了“马牙”,切勿恐慌,只要注意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即可。比如,在每次喂完奶和食物之后,再给宝宝喂一些温开水,以清洁口腔中残留的奶液和食物残渣,为乳牙的萌发创造良好的条件。

如何有效预防马牙呢?

1、正常新生儿无需做口腔护理,只需奶后擦净口唇、嘴角、颌下的奶渍,保持皮肤粘膜干净清爽即可。如患了口炎或其他口腔疾病则需做口腔护理。妈妈要注意做口腔护理的时候,使用的物品一定要清洁卫生,经过消毒才可以使用。棉球蘸取的溶液不可过多,防止宝宝将溶液吸入呼吸道,操作时动作要轻,棉球要夹紧,防止棉球掉到口腔后部,堵住咽喉部造成窒息。

2、“马牙”不能擦更不能挑,年轻父母要做的是注意新生儿的口腔卫生,切不可以为孩子擦什么“马牙”,这样做不利于保护孩子的健康。

3、马牙不是病,它是牙齿发生过程中伴发的现象,并不是人人都长。婴儿吮奶过程中牙床和乳头摩擦,经过一段时间后“马牙”便会自行脱落。

4、保证喂养清洁。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妈妈在喂哺前应用肥皂清洗双手和乳头,擦拭乳头的毛巾也应消毒后再使用。人工喂养的宝宝,奶瓶及滴管均应清洗干净并高温消毒后才能给宝宝使用。测奶液温度时,父母可以在手背上滴一滴,而不要直接吸橡皮奶嘴,以避免细菌传播。

宝宝长马牙了怎么办?

概述

马牙是新生儿的一种常见的现象,因为长得像是马的牙齿,所以得以此名。一般在出生后4-6周宝宝常见,它并不是实质性的骨,父母可以摸一下,软软的,里面是液性的物质,一般马牙都比较小,不会影响宝宝的吃奶,所以不用担心,但是部分宝宝会有摇头,爱哭闹,这是因为马牙让宝宝觉得不舒服,但是在宝宝出生后2个月左右,大部分会自己脱落的。宝宝长马牙,父母该怎么做呢?

宝宝长马牙了怎么办?

宝宝出马牙后,一般家长都会借助一些工具给孩子弄掉,切勿这样。因为宝宝在吃奶,而且新生儿口腔卫生不够好,就会引起破溃的部位发炎。进而并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宝宝马牙比较大的,用口腔专用消毒液消毒后,用消过毒的针挑破,放出里面的液体,但是,不建议父母这么做,无菌意识不强,反而造成宝宝不必要的伤害,所以,如果影响宝宝吃奶,父母应该带宝宝去医院,让医生处理。

马牙在一般在宝宝个月后脱落,实际多数可以自行恢复,所以父母不用太留意。单但是要注意,马牙自己破的时候,一定要给孩子立刻清洗口腔,然后带宝宝去医院消毒。

注意事项

马牙和鹅口疮有区别,最简单的方法是拿棉签擦拭,如果能擦拭掉的,则为鹅口疮,需要带宝宝到医院及时就诊。

宝宝长牙咬乳头怎么办?宝宝长牙相关知识

宝宝长牙咬乳头怎么办?宝宝长牙相关知识。提醒您注意:这是宝宝长牙的前兆,你可以在他咬你的时候把它的头望你怀里靠,或是轻轻捏他的鼻子,这样它不能呼吸自然就会放开嘴巴拉。如果咬裂开的话可以在吃完奶以后摸些奶水,过一段时间就会好的。同时你还要注意的问题:有少数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就长出牙齿。这种牙齿一般多在下颌中切牙的位置,常见是一颗牙。这种牙是正常切牙,也可能是多生牙。可能是正常乳牙,也可能是多生牙。可能是牙胚距口腔粘膜太低近而过早萌出。这种过早萌出的牙齿尚处在发育早期,往往是松动有容易脱落而被婴儿吸入气管。所以,这种牙齿无论是正常乳牙还是多生牙,如发现极为松动,有脱落可能时,应及早拔除。如不松动影响婴儿吸吮,不能哺乳,以时应停止吃吸喂养,改用汤匙喂乳。还有一些情况是:宝宝长到5个月以后,开始对乳汁以外的食物感兴趣了,即使5个月以前完全采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到了这个时候也会开始想吃母乳以外的食物了。比如:宝宝看到成人吃饭时会伸手去抓或嘴唇动、流口水,这时就可以考虑给宝宝添加一些辅食,为将来的断奶做准备了。一、用母乳喂养的宝宝如果,每天平均增加体重15克左右,或10天之内只增重120克左右,就应该给宝宝添加200毫升的牛奶。二、用牛奶喂养的宝宝,要适当控制宝宝的饮奶量,如果让他任意吃的话,他会长得过胖,肥胖儿多半是在这个时期奠定的“根底”,所以要控制牛奶的奶量。控制的标准仍以体重的增长为依据,如果10天内增加体重保持在150-200克之间,就比较适宜,如果超出200克就一定要加以控制了。一般来说,每天牛奶总量不要超过1000毫升,不足的部分用代乳食品来补足。三、增加辅食。5-6个月宝宝可加的辅食应以粗颗粒食物为好。因为此时的宝宝已经准备长牙,有的宝宝已经长出了一两个乳牙,可以通过咀嚼食物来训练宝宝的咀嚼能力,同时,这一时期已进入离乳的初期,每天可给宝宝吃一些鱼泥、全蛋、肉泥、猪肝泥等食物,可补充铁和动物蛋白,也可给宝宝吃烂粥、烂面条等补充热量。如果现在宝宝对吃辅食很感兴趣,可以酌情减少一次奶量。四、该月龄宝宝的食谱可参照如下标准制定:早晨6点:母乳(或牛奶)上午9点:蒸鸡蛋羹中午12点:母乳(或牛奶)下午3点:水果泥,果汁下午5点:粥(加碎菜、鱼泥或肝泥、肉末)晚上8点:母乳(或牛奶)晚上11点:母乳(或牛奶)夜间停喂有句话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牙齿肩负咀嚼、发音补助及协调脸型等重责大任。乳牙从宝宝出生后6~8个月左右萌出,到全数转换成恒牙为止,至少要陪伴孩子11~12年左右的时间。若在这段期间内未做好口腔清洁保健工作,造成蛀牙等齿科疾病,不但会影响发育阶段的咀嚼、发音功能、颜面美观,更会影响到日后恒牙的生长,而父母就是捍卫宝宝牙齿健康的关键人物。宝宝特殊时期:情绪不佳的长牙期长牙期的口腔保健大多数的宝宝在六个月左右开始长牙,宝宝在长牙期除了会发生以上的情况之外,在情绪上也可以明显感觉到宝宝的脾气变得比较暴躁、不易安抚、常常哭闹、不安。如果您的宝宝已经进入长牙阶段,您可以在要长出牙齿的牙肉上,感觉到有一个硬硬的小突起,同时牙肉上也会呈现一点点红肿,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有些宝宝会因长牙的不适而影响情绪,甚至导致食欲不佳,此时帮助宝宝渡过不适的长牙期,则显得十分重要。在宝宝长牙时期作好口腔保健,对日后牙齿的健康有很大 助益。建议父母在宝宝一出生起,每次喂食完毕需用干净的湿纱布或手帕,将牙龈清洗干净;在长牙阶段,因为初期只长前牙,父母可用指套牙刷轻轻刷牙齿表面,至于后面没长牙齿的牙龈仍需用纱布清洁;到了后期就可以使用牙刷刷牙,并注意宜选择小头、软毛的牙刷,以免伤害牙龈。渡过长牙期的方法给予适当“器具”在长牙时期,一般宝宝会喜欢咬硬的东西,为防止宝宝乱抓乱咬,父母可以为他准备固齿器,如果没有固齿器,可将胡萝卜、苹果或稍有硬度的蔬果切成条状,让宝宝咬。值得一提的是,宝宝在咬蔬果时,父母须小心不要让宝宝咬太多而被噎到。平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宝宝拿到硬币、花生、小玩具等易吞入的东西,以避免宝宝将它们放入口中,不小心哽在喉咙。按摩宝宝牙床父母有时也可以用手指轻轻按摩一下宝宝红肿的牙肉,如此可让宝宝觉得较舒适。准备冰冻、柔软的食物如果宝宝不愿意吃东西、没有胃口,则可以为宝宝准备一些较冰冻、柔软的食物,如优格、布丁、起司……等。适时的呵护与关怀在刚开始长牙期间,宝宝更需要父母的呵护及关怀,如此可缓和宝宝的情绪,让宝宝感觉温暖与舒适。定期作健齿检查父母应该在宝宝长牙时期(约在宝宝六个月~十二个月大之间)带宝宝至儿童牙科看诊,藉此除可了解宝宝长牙的情形与饮食的习惯,也能让父母确知如何清洁宝宝的牙齿,必要时也可以替宝宝做专业的牙齿清洁。牙期常见牙齿疾病奶瓶性龋齿发生原因“奶瓶性龋齿”最早是由英国的牙医师所发现,光就字面上看很容易让人误解,以为只有用奶瓶喝奶的宝宝才会发生,其实并非如此。即使是喝母奶的宝宝,在喝完奶之后,若没有立刻为他清洁口腔,导致奶中的糖份附着在牙齿表面,细菌大量繁殖并产生酸,或是在入睡后因口唇活动减少,唾液分泌也跟着减少,口腔自净能力降低,细菌便容易滋生;加上乳牙的齿质本来就比较脆弱,长期下来就有可能产生所谓的“奶瓶性龋齿”。为了不让人因字面而造成误解,又称“早发性龋齿”。出现症状因细菌大量繁殖、产酸,使得牙齿脱钙(珐琅质的钙离子被酸性物质中和而变得脆弱)并形成蛀蚀,特别是上颚门齿及下颚臼齿区最容易被侵犯;原本应该洁白的牙齿也会变得黑黑的。下颚门齿因为被舌头盖住,较不容易受到波及;但经年累月下来,甚至可能造成严重的弥漫性腐败性龋齿,不可不慎。治疗方式曾历任台大、国泰医院牙科&儿童牙科主治医师多年,目前自己开业的苏志良医师首先提醒父母的就是“预防重于治疗”的观念。他表示,只要喝完奶后确实为宝宝做好口腔清洁工作,就不容易患上奶瓶性龋齿。若真的患上了,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二是改掉不良的喂食习惯。在养成良好清洁习惯上,即使是喝母乳也应该在喝完后立刻清洁口腔;在不良的喂食习惯上,则不要让宝宝养成得要喝完奶后才能入睡的坏习惯,更不要因为宝宝的哭闹而轻易妥协,这时考验的就是妈咪的教养智慧了。此外,在门诊治疗上与一般性龋齿的治疗方法是大同小异的。若只有轻微脱钙现象就先涂氟,使其表面珐琅质再矿化以防止进一步脱钙而形成蛀蚀。若是蛀蚀太严重,还是得抽神经并拔除(与恒牙神经为不同系统,因此并不影响日后的恒牙生长);若因年纪太小合作度低,有时有必要采取一些非常措施,如绑上束缚带或是做半身麻醉等。父母注意事项“预防重于治疗”,除了在喝完奶或是吃完副食品后应立即帮宝宝清洁口腔及牙齿(或是不方便清洁时至少喝一些 开水)之外,他还建议最好在宝宝长出第一颗牙时就先带去儿童牙科做一初步检查,并接受牙医师正确的牙齿卫教观念,往后并维持3个月~半年左右,定期上牙医诊所检查的习惯。还有,最好在1岁半~2岁间戒掉奶瓶改学习用双耳杯,就不会有喝到睡着的困扰;同时应该开始练习自己刷牙,孩子刷不干净没关系,但父母记得在孩子刷完之后再帮他彻底的刷一遍,重点在于让孩子养成进食后应该清洁口腔的习惯。一般性龋齿发生原因龋齿是牙齿组织逐渐被破坏的一种疾病,也是幼儿最常见的一种口腔疾病。奶瓶性龋齿是因为没做好口腔清洁所造成,发生原因及侵犯部位较单纯;但若是一般性龋齿,则除了口腔卫生没有做好之外,还与个人饮食习惯(如喜欢吃糖)、天生的齿质(如抗龋性低者容易蛀牙,但并不完全是因遗传所造成)等有关系,且并无特定侵犯部位。出现症状通常先由牙冠开始发病,若未能即时治疗便会逐渐形成龋洞,最后使得牙冠完全破坏而消失。未经治疗的龋洞是不会自行愈合的,甚至还可能引发牙髓炎或猛暴性龋齿(在短时间内满口牙都蛀光光)。治疗方式因其前兆为产生轻微脱钙等现象,只要有带宝宝定期上牙科检查的习惯,牙医师便能即时做处理,如在牙齿表面涂氟,或是以含氟的沟隙封填剂等先做基本处理,以防进一步恶化;若已蛀蚀严重,就需要拔除并做根管治疗。父母注意事项由于乳牙需要陪伴孩子至少11~12年左右的时间,且对颜面发育及日后恒牙的生长决定性影响,因此除了应养成良好的口腔清洁习惯之外,糖份含量高的零食也不宜摄取过多。此外,要强化牙齿最重要的成份就是“氟”,而幼儿专用牙膏中添加大量的氟,有助于强化幼儿的齿质,因此苏医师建议父母应让小孩使用牙膏。但若是孩子不喜欢那种清凉味道而变得不喜欢刷牙,也不要勉强他使用,最重要的是至少需用清水刷过一遍,并用吃氟锭或是牙齿表面涂氟等其他方式如来补充牙齿所需的氟。

本文Hash:8cd22b13b9d7cd93069fc82e1ee95e6b4d7a55ed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