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频繁吐奶或是疾病征兆

新手父母们平时给宝宝喂奶时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和技巧

如果宝宝呕吐频繁,要留心观察宝宝的呕吐物、精神状态和体重增长情况,发现问题及早就医

出生不久的宝宝刚在妈妈怀里美美地吃完奶,突然小嘴一张,从嘴里呕出一大口奶,相信不少新妈妈都曾被这样的场景吓得不知所措。吐奶虽然是绝大多数宝宝在成长中都会经历的“必修课”,但频繁地吐奶也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征兆。

专家提醒新手父母,平时给宝宝喂奶时要注意采取正确的姿势和技巧。当宝宝吐奶后,要留心观察宝宝的呕吐物、精神状态和体重增长情况,以便及早发现宝宝病理性吐奶的蛛丝马迹。

一吃奶就吐

原是幽门狭窄症

不到一个月大的东东最近两周突然开始频繁吐奶,常常一吃完奶就吐,有时吃下去的奶甚至呈喷射状喷出来,把一家人都吓坏了。妈妈带着东东辗转看了多家医院的内科,都没找出病因。在小儿外科医生的建议下,东东接受了超声检查,造成东东吐奶的“元凶”才被找到——原来,东东患上了“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症”。在接受外科手术后,东东终于不再一吃奶就吐了。

“在大多数情况下,吐奶是新生儿的一种正常生理现象。但频繁吐奶同样可能是某种疾病造成的。”广东省妇幼保健院小儿外科主任医师朱小春指出,引起宝宝吐奶的疾病有很多种。其中,一些外科性疾病需尽早进行手术,否则容易因耽误最佳治疗时间而造成不良后果。

正常吐奶

会随婴儿长大而减少

朱小春指出,由于新生儿的胃呈水平位,因此在平卧时容易导致呕吐。如果喂饱后无压力、无喷射性地从口边吐出少许乳汁,无面色改变,吐后不啼哭,称为溢奶,是新生儿的正常现象,会随着婴儿长大而减少发生,通常到孩子7个月至1岁大时会停止。

“孩子在吸奶前哭闹较剧烈,吸奶时吸入空气过多,也可因嗳气而吐奶。此外,人工喂养不当,如橡皮奶头开孔过大、授奶过速、喂养过多、太烫、太冷等也都可能引起孩子吐奶。”朱小春提醒新手父母,如果孩子哭闹得厉害,最好不要急着马上喂奶。此外,喂奶后注意不要大力晃动宝宝,最好把宝宝竖着抱起来,轻轻地帮宝宝拍嗝。

吐奶后父母

需留意孩子的表现

对于新手父母而言,该如何辨别自己的宝宝吐奶是属于正常范畴,还是患有某种疾病呢?

朱小春表示,正常生理性的呕吐,其呕吐物为白色奶汁,常在孩子进食较饱后溢出,吐奶的量通常也较少;如果呕吐出现黄绿色胆汁样物、粪便样物或带血,以及呕吐时伴有腹胀、大便少或无大便,呕吐呈喷射状且频繁,这常常是疾病的表现。

“此外,父母还要留意观察孩子吐奶后的表现。”朱小春指出,“孩子虽然吐了奶,但精神反应较好,体重增长也正常,父母通常不用太担心。如果孩子持续频繁地呕吐,而且有越来越严重的趋势,体重也不增加,则应引起警惕。”

频繁吐奶

或预示着某种疾病

朱小春介绍,宝宝频繁吐奶通常预示着患有以下疾病:

内科性疾病:内科性疾病引起的呕吐,一般用药物能缓解症状,如新生儿咽下综合征,是因为羊水咽下过多,刺激胃黏膜引起呕吐,常在婴儿出生后1~2天内发生,可自行缓解消失;幽门痉挛可在婴儿出生后1周内开始间隙性呕吐,亦可呈喷射状,服用阿托品等药物有效;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鹅口疮、脑炎等除呕吐外,有其原发性疾病的表现,通过治疗原发性疾病可使呕吐症状消失。

外科性疾病:外科性疾病引起的呕吐,常较剧烈、顽 ,用药效果差,如新生儿的食道闭锁、肠闭锁疾病、先天性幽门肥厚性狭窄症等。这类呕吐需尽早手术,切勿因耽误最佳治疗时间而造成不良后果。

宝宝频繁吐奶?或是牛奶蛋白过敏

  牛奶蛋白过敏,是儿童常见的食物过敏问题,也是婴儿最早出现的过敏问题,据有报道,牛奶蛋白过敏在婴幼儿中的发生率为0.3-7.5%。

  

婴儿频繁呕吐可能是牛奶蛋白过敏

  由于牛奶蛋白过敏的婴儿在临床上的表现轻重不一,形式多样,有些还不是非常典型,因此往往容易造成误诊。牛奶蛋白过敏除了可出现过敏性患儿常有的表现,如脸面部、四肢、躯干、臀部等部位的湿疹、荨麻疹,反复出现鼻痒、喷嚏、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之外,它还可表现出消化道的症状。

  这是因为幼儿由于消化道屏障功能尚未成熟,对外来抗原的处理能力有限,再加上小婴儿肠道的正常菌群也还未建立,当外来的抗原破坏了自身的稳定时,就有可能会刺激胃肠粘膜而形成免疫炎症反应,进而出现相应的胃肠道症状,如呕吐、腹胀、腹泻、便秘等。这种过敏反应多在进食后数天或数月后开始出现。如果给这些孩子做胃镜检查,可发现胃粘膜的一些糜烂等改变或十二指肠粘膜的增生。但在临床中这种以呕吐为主要症状的牛奶蛋白过敏患者却常被误以为是胃炎、胃食道返流或消化道出血等其他疾病,结果在给予这方面的对症治疗后病情虽然会稍微有所缓解,但继续进食这种配方奶粉时,这种情况还是会反复出现。

  

婴儿牛奶蛋白过敏易影响发育

  由于新生儿正处于生长发育的第一个高峰期,牛奶蛋白原本正是保证他们生长发育所必需的重要来源,但却因为机体对摄入的蛋白产生了抗原抗体反应而使得这些食物摄入后出现反复呕吐或腹泻等,最终导致这些营养物质无法被真正吸收。如果这种牛奶蛋白过敏的症状无法得到及时的纠正,不仅会造成病情迁延不愈,而且还可能会造成患儿营养不良,影响孩子的正常生长发育,再严重一点的甚至还会引起过敏性休克。因此,对这种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婴儿来说,及早诊断、及早干预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来说,如果遇到人工喂养或混合喂养的小婴儿出现有反复的呕吐、腹泻、便秘等消化道症状,并伴有生长发育迟缓,反复湿疹等表现时,应警惕是牛奶蛋白过敏,及早给予饮食干预。

  对于有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儿,如果是人工喂养的,需暂停现用的配方奶粉,试改用部分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深度水解蛋白配方奶粉或氨基酸配方奶粉,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妈妈则需严格回避牛奶或奶制品等致敏食物,但不需要停止母乳喂养。待这些牛奶蛋白过敏的小儿长到6个月开始添加辅食后,也要注意,尽量遵循逐一添加、由少到多、由一种到多种的原则,以发现并避免其他可疑的过敏食物。

  所以,在宝宝喂养的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问题,家长一定要及时发现宝宝的异常状况,出现喝下及时就医,以免耽误宝宝的健康成长发育。

宝宝频繁眨眼是疾病还是毛病?

导读,脾气特别大。临床上常表现为眨眼、挤眉、露齿、皱鼻、摆头、耸肩或吸吮、反复咳嗽、清嗓、咀嚼,有时也表现为打哈欠、握拳、甩手等,患儿常感到非常痛苦,大孩子会感觉在同伴面前很自卑。

  帅帅妈妈和同事交流孩子的情况时,颇为苦恼地说,最近老是发现儿子有眨眼、挤眉、耸肩、清嗓子的坏毛病,也不知道是和谁学的,说了很多次也不改。同事建议她领着帅帅到医院检查,检查后,医生诊断为儿童抽动障碍。

  郑州市儿童医院儿童保健部副主任医师朱晓华说,儿童抽动障碍是指身体任何部分的一组或一群肌肉发生不自主、重复、快速的运动和发声抽动,并伴有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强迫观念和动作、自伤行为等症状。

  有抽动障碍的孩子常常伴有情绪紊乱,脾气特别大。临床上常表现为眨眼、挤眉、露齿、皱鼻、摆头、耸肩或吸吮、反复咳嗽、清嗓、咀嚼,有时也表现为打哈欠、握拳、甩手等,患儿常感到非常痛苦,大孩子会感觉在同伴面前很自卑。这种病多见于男孩,常有抽动家族史。

  导读,脾气特别大。临床上常表现为眨眼、挤眉、露齿、皱鼻、摆头、耸肩或吸吮、反复咳嗽、清嗓、咀嚼,有时也表现为打哈欠、握拳、甩手等,患儿常感到非常痛苦,大孩子会感觉在同伴面前很自卑。

  儿童抽动症会影响学习和社交

  儿童抽动症并非是孩子的坏毛病,而是一种疾病,这种疾病对儿童的学习、个性发展和社会交往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患儿的抽动会导致其注意力分散,由于注意力不能集中在学习上,这些孩子的成绩一般较差,同学和老师的歧视或嘲笑,会让患儿更不喜欢上学,甚至厌学、逃学。

  另一方面,4~12岁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个阶段孩子的自我意识有所发展,对自我形成评价,但年龄较小孩子的自我评价多来自老师、同伴或家长,如果这一阶段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会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巨大伤害。

  而儿童期形成的个性心理特征和个性倾向,是一个人个性的核心成分,会影响人的一生。抽动症患儿如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心理干预,不但难以建立自尊、自信,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很容易产生反社会心理。部分患儿到了青少年时期即发展成为品行障碍。

  导读,脾气特别大。临床上常表现为眨眼、挤眉、露齿、皱鼻、摆头、耸肩或吸吮、反复咳嗽、清嗓、咀嚼,有时也表现为打哈欠、握拳、甩手等,患儿常感到非常痛苦,大孩子会感觉在同伴面前很自卑。

  此外,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严重影响他与同学、同伴的交往,产生自卑感、社交障碍。

  躯体疾病和心理辅导均应关注

  朱晓华指出,在治疗上,首先要治疗躯体疾病,其次要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一般来说,症状较轻的短暂性抽动障碍通过减轻心理压力,解除造成心理紧张的各种因素后,即可自然消失。家长要关心孩子,不要呵斥、指责或恐吓,让孩子保持愉悦、放松的状态,经常带孩子外出活动,避免让孩子过度紧张、疲劳或给孩子过重的心理负担。症状较重的患儿,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本文Hash:b62dc50958b730a83eeddafb20bd751b5f58aaf6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