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零细菌破坏宝宝“天然屏障”

最近各种皮肤干燥脱皮、瘙痒、皮疹等问题的小患者还真不少。年轻父母盲目追求干净、无菌,过分为宝宝“消毒”,反而易致宝宝频发皮肤病。为宝宝洗澡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各位合格的父母都要好好的注意的哦!

天然屏障要保护

过度使用消毒品破坏“天然屏障”

钱女士的宝宝只有6个月大,可她总觉得宝宝皮肤抵抗力不强,容易受细菌感染。为此,她买来很多消毒洁肤用品,每天给宝宝擦身,希望“杀菌消毒”。

有一天,钱女士给宝宝洗澡时惊讶地发现,宝宝脖子周围出现了红红湿湿的斑块,她连忙把宝宝送到医院。经诊断,宝宝受到念珠菌感染。

记者从新华医院皮肤科了解到,像这样因为父母过分“细心体贴”,结果因过度消毒使孩子遭遇细菌感染的小患者不在少数。

新华医院皮肤科主任姚志荣教授说,人体皮肤上有许多正常菌群存在,它们与皮肤的“天然屏障”协同作用,使其他有害细菌难以入侵。

“经常过度使用含有消毒剂的护肤品,会杀死婴儿皮肤上的正常菌群,有害细菌和霉菌反而会在皮肤上滋生、泛滥,引发念珠菌等致病菌产生的感染。”

宝宝皮肤瘙痒是清洗过度

频繁洗澡“杀菌”反致宝宝皮肤瘙痒

前不久,郭阿婆的大胖孙子出生了。为了不让孙子生病,孩子的饮食起居她都严格把关,力求将细菌阻隔在外。

为求“干净”,她每天为小孙子洗两次澡,不仅沐浴露浑身上下要涂抹两遍,还不忘用清水擦洗得干干净净。可她的小孙子还是生病了,不但皮肤变得越来越干燥,还常因皮肤瘙痒,哭闹不休。

新华医院皮肤科副主任陶建凤教授提醒,过于频繁洗澡,婴儿皮肤反而会受损,甚至还会造成皮肤敏感。

“婴儿皮肤表面有一层皮脂,对保暖、防止感染和外部刺激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任何精致的油脂所不能替代的。如果反复使用沐浴露或肥皂擦洗身体,则会除去这层皮脂,严重者甚至还可能造成孩子长大后成为皮肤敏感人群。”

专家提醒,对婴幼儿而言,每天洗澡1次足矣。即使是炎热的夏天,也不宜一天超过2次。平时只需在排便后,用清水洗净即可。

尿布疹

滥用一次性尿布引起尿布皮疹

“医生,我的孩子得了‘红屁股’,该怎么办?”最近,记者发现,在新华医院皮肤科不少家长抱着孩子咨询“尿布皮疹”的问题。

专家说,尿布皮炎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皮肤病之一,主要原因包括大小便后没有及时更换尿布、尿布未洗净、对一次性纸尿裤过敏等因素。

专家建议,家长可选择细软、吸水性强的纯棉布为孩子做尿布,且使用后的尿布要用中性洗涤液清洗干净,或用开水烫一下、煮一下,在阳光下晒干后再用。

如已发生臀红现象,就不要再用肥皂给宝宝洗屁股了。

小编总结:初为父母者一定有这样的体会,婴儿的身体特别娇嫩,尤其是新生婴儿,有时真不知道怎么抱才合适,不少人甚至不敢随便移动孩子,担心方法不正确会引起孩子身体的损伤等。因此,这里特别介绍一些儿童护理方面的常识。

频繁洗澡破坏宝宝“天然屏障”

记者从沪上部分医院了解到,最近前来就诊各种皮肤干燥脱皮、瘙痒、皮疹等问题的小患者还真不少。今天上午在新华医院召开的“第三届全国儿童皮肤病学术会议”上,专家披露,年轻父母盲目追求干净、无菌,过分为宝宝“消毒”,反而易致宝宝频发皮肤病。

过度使用消毒品破坏“天然屏障”

钱女士的宝宝只有6个月大,可她总觉得宝宝皮肤抵抗力不强,容易受细菌感染。为此,她买来很多消毒洁肤用品,每天给宝宝擦身,希望“杀菌消毒”。

有一天,钱女士给宝宝洗澡时惊讶地发现,宝宝脖子周围出现了红红湿湿的斑块,她连忙把宝宝送到医院。经诊断,宝宝受到念珠菌感染。

记者从新华医院皮肤科了解到,像这样因为父母过分“细心体贴”,结果因过度消毒使孩子遭遇细菌感染的小患者不在少数。

新华医院皮肤科主任姚志荣教授说,人体皮肤上有许多正常菌群存在,它们与皮肤的“天然屏障”协同作用,使其他有害细菌难以入侵。

“经常过度使用含有消毒剂的护肤品,会杀死婴儿皮肤上的正常菌群,有害细菌和霉菌反而会在皮肤上滋生、泛滥,引发念珠菌等致病菌产生的感染。”

相关阅读:

·新生儿到底该不该割包皮

·你不可不知的新生儿感染

·不看不知道新生儿的惊人本领

12

宝宝是个天生“破坏王”!

  宝宝常爱搞“破坏”,小男孩尤其如此。

  妈妈很是头疼,刚刚买的闹钟被宝宝“一不小心”拆散了架;电视机的遥控器被弄得“粉身碎骨”;三番五次推翻你刚搭好的积木或做好的模型。面对宝宝的如此“破坏”行为,你被气得“七窍生烟”,却无应对之策。然而,宝宝破坏是有原因的,只有正确理解他的破坏行为,才能给予适当的支持和引导。

  宝宝“破坏”有原因

  生理发育不完善

  宝宝的破坏性行为分为“无意破坏”和“有意破坏”。无意破坏行为主要出现在年龄较小的宝宝身上。如递给他一件新玩具,他刚接过去,突然“啪”的一声掉在地上摔坏了。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反应协调能力较弱,注意力不易集中,“破坏行为”主要是生理发育还不完善、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因此错不在宝宝。

  特定阶段的年龄特点

  心理学认为,人与生俱来就有攻击和破坏的本能,尤其是2~3岁的宝宝,会出现第一个反抗期,其攻击和破坏表现比较明显(尤其是男孩)。如扔东西、摔东西、拆玩具。这是儿童发展阶段的正常表现,随着年龄的增长,教育的约束,社会道德的规范,这种破坏行为将逐渐减少。

  

  好奇心使然

  好奇是宝宝心理的主要特征,对不理解的事物,都有强烈的探究心理,总想摸一摸、看一看、尝一尝、闻一闻。如很多宝宝喜欢拆卸钟表、玩具、收音机、笔,乱按电器开关或遥控器,这种行为的根源在于宝宝想弄清楚这些漂亮好玩的东西到底是怎么做成的?玩具里面到底有什么?其实,玩具本身对他已经没有吸引力,就是探究隐藏在玩具里面让他感到神秘的东西。

  引起你的关注

  有时,宝宝的破坏行为是想试图引起你的关注。当他受到“冷落”时,又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吸引你注意,就采取消极的摔打东西的方式了。

  宣泄不良情绪

  宝宝受了委屈或心中有不满的时候,他没有办法通过别的渠道宣泄,就会通过“破坏”来发泄内心的不满。

  

  有的放矢地引导“破坏大王”

  对于宝宝的无意破坏行为,你可以通过一些生理和心理训练来解决。

  如用不易摔坏的木制玩具教宝宝分别做单手、双手抓握动作,训练上肢肌肉的力量;

  用铅笔、蜡笔等让宝宝涂、画、写,训练手指动作的灵活性和准确性;

  用塑料杯碗盛水,让宝宝捧着慢慢行走,要求水尽量不要洒出来,以训练注意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以上方法都有助于发展宝宝的协调和控制能力,减少无意破坏行为。

  对于出于好奇或探究心理的破坏行为,你既要理解,还要给予支持和引导。

  ·给宝宝买一些能拆装的玩具。引导宝宝把拆下的东西装配起来,恢复原样;带他一起找人修好弄坏的闹钟,让他看师傅如何拆闹钟,如何组装零部件……明确告诉宝宝,有些东西是不能拆的,一旦拆了就坏了。

  ·严令禁止宝宝探究危险物品,以防以外伤害。为在宝宝能理解的范围内,告诉他哪些东西很危险,如电源插座、煤气。慢慢引导宝宝建立什么东西可以碰、什么东西不可以碰的概念。

  

  对于想引起关注的破坏行为,要给与宝宝足够的关爱。

  当宝宝出现此类行为时,那么你要反思了,最近一段时间是否忽略了宝宝,对宝宝的关心和陪伴够不够。并多 宝宝一起玩游戏,用陪伴他玩耍来替代对宝宝破坏行为的关注。每天你必须拿出至少半小时的时间专门陪伴孩宝宝,让他感受到你的关爱。

  帮助宝宝宣泄情绪。

  当宝宝有情绪的时候,你要尽量与他交流,让宝宝将内心的感受表达出来,并教给他一些方法来宣泄情绪,如撕纸、打沙袋、画图、唱歌、丢枕头、踢棉被等。

  专家支招“破坏大王”选玩具

  随着年龄的增长,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开始发展了;好奇心、求知欲望也强烈了;肌肉的灵活性及用眼的协调性增强了;运动量及注意的持久性加强了,因此,玩玩具也有了一定的目的性、计划性。为宝宝选择玩具时,挑选的范围应更广泛,难度也相应增加:

  ·低结构玩具

  当宝宝开始具有较强烈的好奇心,动作的协调性增强了,已经有了初步的生活经验和表现欲时,就要为宝宝选择一些可随意改变形状、色彩鲜艳的低结构的玩具。如能装、拆、组合成多种形状的塑料胶粘、建筑模型、积木、插板及可塑性较大的油泥等,让宝宝可以任意创造、搭建。

  ·智力玩具

  变化多端的魔塔、魔块、游戏棒、小型拼图等智力玩具,让宝宝在操作中获得满足,宝宝会不断提高参与智力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玩具材料

  适当为宝宝提供材料而不是玩具本身。研究发现,一些能做玩具的材料对宝宝更有益、更合适,如布、纱、纸、泥等自然材料,能给宝宝更多的创作和探索的机会。

  专家小结:“破坏”是宝宝创造力的一种体现。宝宝睁着一双无知的大眼睛,对社会中的各类陌生事物充满新鲜感,你若能合理利用宝宝的这种天性,多方引导、鼓励,将有利于宝宝大脑的发展及日后处事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从小培养了宝宝浓厚的求知欲望,为他一生的发展创设良好的开端。

  ·奕阳教育研究院 冯 桃

  本文出自《亲子》杂志,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本文Hash:ef4f3522cf0f500350dcac616dbc7e94b487087b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