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大小便可以暗示健康状况

大多数小儿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粪便即“胎粪”。在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完全是胎粪,颜色为深绿色、棕黑色或黑色,呈粘糊状,无臭味。以后随着给小孩喂奶,粪便颜色逐渐变淡,一般在3~4天内胎粪排尽,小儿粪便遂转为正常的黄色。

如果小儿生后24小时以后不见胎粪排出,应对小孩进行检查,看看有无肛门、有无腹部膨隆和包块等以确定是否有消化道的先天异常。

多数小儿生后第一天就开始排尿,但尿量较少,全天尿量一般只有10~30毫升;小便次数开始也较少,第一天只有2~3次;尿色开始较深,一般呈黄色,以后随着开始喂奶,小儿摄入的水分逐渐增加,小便总量逐天增加,每天小便次数也逐步增多,到生后一周小便次数可增至每天10~30次;小便颜色也逐渐变淡。

少数小儿生后刚排出的小便略带砖红色,这是由于尿酸盐沉积所致,属正常现象,只需增加喂奶量后过几天即可逐渐消失,一般不必特殊处理。

新生儿大小便是判断宝宝是否健康的一个重要标本。

大多数小儿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粪便即“胎粪”。在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完全是胎粪,颜色为深绿色、棕黑色或黑色,呈粘糊状,无臭味。以后随着给小孩喂奶,粪便颜色逐渐变淡,一般在3~4天内胎粪排尽,小儿粪便遂转为正常的黄色。

一、大便

正常情况下,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排出的棕褐色或者墨绿色粘稠的大便,医学上称为“胎便”。胎便中含有胎儿时期的肠粘液腺分泌物、脱落的上皮细胞、毳毛、皮脂、胆色素等,这种肠腔中的混合液并非是肠道出血,父母完全不必担心。如果新生儿出生36小时后尚无大便排出时,应该请医生检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消化道畸形。

细心的父母可以通过观察新生儿的大便,了解母乳的质量,也可以得知妈妈的营养是否适当,以便调整饮食结构及科学哺乳。例如:

新生儿的大便呈黄色,且粪与水分开,大便次数增多,说明新生儿消化不良,提示母乳中含糖分太多。因为糖分过度发酵使新生儿出现肠胀气、大便多泡沫、酸味重,妈妈应该限制摄糖量。

当母乳中蛋白质过多时,新生儿的大便有硬结块,臭味特别重,此时妈妈应该注意限制鸡蛋的摄入量。

当母乳喂养不足时,大便色绿量少且次数多,新生儿常因饥饿而多哭闹。

当肠道感染时,大便呈溏薄或水样的粘液便,且脓性腥臭。

大多数小儿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粪便即“胎粪”。在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完全是胎粪,颜色为深绿色、棕黑色或黑色,呈粘糊状,无臭味。以后随着给小孩喂奶,粪便颜色逐渐变淡,一般在3~4天内胎粪排尽,小儿粪便遂转为正常的黄色。

二、小便

新生儿可在分娩中或出生后立即排小便,尿液色黄透明,开始量较少,一周后排尿次数增多,每日可达20余次。

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尚无小便排出时,应该请医生检查是否患有先天性泌尿道畸形。

母乳喂养的婴儿排便次数应是多少?

母乳喂养婴儿在出生后几周内,每天可有几次排便,有些在每次哺乳后均排便,通常是浅黄色面糊状或浓奶汤样便。在1~3个月时排便次数可减少,有的1天只排便1次,还有的需隔1天或更长时间排便1次,只要婴儿没有不适,就不必担心。母乳喂养婴儿的便即使2~3天便1次时,都应该是软的。

人工喂养的婴儿每日可排便1~4次,并逐渐过渡到每天1~2次。

大多数小儿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粪便即“胎粪”。在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完全是胎粪,颜色为深绿色、棕黑色或黑色,呈粘糊状,无臭味。以 随着给小孩喂奶,粪便颜色逐渐变淡,一般在3~4天内胎粪排尽,小儿粪便遂转为正常的黄色。

9种异常大便的性状及处理:

1、粪便量少,次数多,呈绿色粘液状。这种情况往往是因为喂养不足引起的,这种大便也称“饥饿性大便”。只要给予足量喂养后,大便就可以转为正常。

2、大便中有大量泡沫,呈深棕色水样,带有明显酸味。这可能是由于婴儿摄入过多的淀粉类食物,如米糊、乳儿糕等,对食物中的糖类不消化所引起的,如果排除孩子肠道感染的可能性,那么父母就应该调整孩子的饮食结构。

3、粪便中水分增多,呈汤样,水与粪便分离,而且排便的次数和量有所增多。这是病态的表现,多见于肠炎、秋季腹泻等病。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电解质会引起孩子脱水或电解质紊乱,应该立即带孩子到医院就诊。

大多数小儿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粪便即“胎粪”。在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完全是胎粪,颜色为深绿色、棕黑色或黑色,呈粘糊状,无臭味。以后随着给小孩喂奶,粪便颜色逐渐变淡,一般在3~4天内胎粪排尽,小儿粪便遂转为正常的黄色。

4、大便稀,呈黄绿色且带有粘液,有时呈豆腐渣样。这可能是霉菌性肠炎,患有霉菌性肠炎的宝宝同时还会患有鹅口疮,如果孩子有上述的症状,需到医院就诊。

5、大便恶臭如臭鸡蛋味。这是提示孩子蛋白质摄入过量,或蛋白质消化不良。应注意配奶浓度是否过高,进食是否过量,可适当稀释奶液或限制奶量1-2天。如果已经给孩子添加蛋黄、鱼肉等辅食,可以考虑暂时停止添加此类辅食,等到孩子大便恢复正常后再逐步添加辅食。还可以给孩子用点多种维生素制剂,以帮助孩子消化。

6、大便变稀,含较多粘液或混有血液,且排便时婴儿哭闹不安,应该考虑是不是因为细菌性痢疾或其他病原菌而引起的感染性腹泻,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

大多数小儿生后12小时内开始排出粪便即“胎粪”。在生后第一天排出的完全是胎粪,颜色为深绿色、棕黑色或黑色,呈粘糊状,无臭味。以后随着给小孩喂奶,粪便颜色逐渐变淡,一般在3~4天内胎粪排尽,小儿粪便遂转为正常的黄色。

7、大便为淘米水样,排便无腹痛,婴儿快速出现脱水、抽搐、休克等症状。孩子患霍乱病的可能性比较大,必须立即到医院就诊,以免延误病情。

8、大便呈白色或陶土色,且伴有黄疸、瘙痒等症状。首先考虑是胆道梗阻,应该及时到医院做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延误诊断和治疗会导致永久性肝脏损伤。

9、血便。血便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如果婴儿肠道出血,首先应该看看是否给孩子服用过铁剂或大量含铁的食物,如动物肝、血所引起的假性便血。如果大便呈赤豆汤样,颜色为暗红色并伴有恶臭,可能为出血性坏死性肠炎;如果大便呈果酱色可能为肠套迭;如果大便呈柏油样黑,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如果是鲜红色血便,大多表明血液来源于直肠或肛门。以上状况均需要立即到医院诊治。

新生儿大便暗示健康状况

新生宝宝一出生,爸爸妈妈可以从他们的啼哭声、脉搏、体重等指标,来判断这是否为一个健康的新生宝宝。那么,判断新生儿健康有什么标准呢?标准一听新生儿啼哭新生宝宝出生后,会先啼哭几声,然后开始用肺呼吸。头两周每分钟呼吸40-50次。新生儿出生后20秒内,发出第一声啼哭,这声啼哭仿佛在庄严的宣告:“我来到人世了!”宝宝的这声啼哭意义重大,它象征着宝宝脱离母体以后要靠自己的呼吸来进行气体交换,这是他们迈出“独立生活”的第一步。这可是宝宝吸入肺部的第一股气流,其气压相当于宝宝以后正常呼吸气压的10-15倍,是不是颇有“气壮山河”之势呢!标准二算新生儿脉搏新生儿的脉搏以每分钟120-140次为正常。那要如何在柔弱的小手上面测量脉搏呢?妈妈们可以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按在动脉上,通常测量脉搏的部位在手腕的外侧(桡动脉),小婴儿也可测颞动脉(在耳朵的前上方),压力大小以摸到脉搏跳动为准。计算单位以1分钟为标准。在测量婴儿脉搏时,要注意脉率(每分钟跳动的次数)、脉律(脉搏跳动是否有规律)及脉搏的强弱。测脉搏一定要在宝宝安静的情况下进行。不要用拇指摸脉,因为拇指上有动脉,容易和婴儿脉搏相混淆。发现脉搏不整齐时,要与心律做对照,以求得准确。标准三称新生儿体重新生儿的正常体重为3000-4000克,低于2500克属于未成熟儿。那么,爸爸妈妈平时在家要给宝宝称体重的话有什么方法吗?当然有,而且非常简单,可以在家中完成。方法一:先用小被单将孩子兜住,称称重,然后减去小被单及包括尿布在内的一切衣物重量,即为宝宝体重。方法二:家长抱着婴儿站在磅秤上称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即为婴儿体重。Tips:在测量前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尽量婴儿脱去衣裤、鞋帽、尿布等,要在保证宝宝不受凉的前提下,穿单衣裤。所测得的数据应减去婴儿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标准四看新生儿大便新生儿头两天大便呈黑绿色粘冻状,无气味。喂奶后逐渐转为金黄色或浅黄色。在小天使出生后12小时内,宝宝开始排泄胎粪,约于二三天内排完。正常新生儿大便因喂奶成分不同而不同: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次数多,每日6-7次,呈金黄色,较稀,但无奶瓣;喂牛奶的婴儿,大便次数较母乳喂养少,每日4~6次,大便呈浅黄色,较干,这些都属正常现象。如果大便次数超过6~7次,而且有奶瓣及粘液,或水分增多就是病态,应设法寻找原因,给予治疗。婴儿如果大便太干,排便困难,可用蜂蜜适量代替白糖放于奶中喂食,大便即可变软,这是因为蜂蜜有润肠作用。如果大便次数虽多却不影响孩子正常生长发育,也不用紧张,可留意继续观察。当然有,而且非常简单,可以在家中完成。方法一:先用小被单将孩子兜住,称称重,然后减去小被单及包括尿布在内的一切衣物重量,即为宝宝体重。方法二:家长抱着婴儿站在磅秤上称体重,减去大人的体重,即为婴儿体重。Tips:在测量前最好空腹,排去大小便,尽量婴儿脱去衣裤、鞋帽、尿布等,要在保证宝宝不受凉的前提下,穿单衣裤。所测得的数据应减去婴儿所穿的衣物及尿布的重量。标准五观察新生儿排尿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排尿。不过,有的健康宝宝是在48小时后才排尿的。新生儿的尿液一般是透明、淡黄色的,尿量随吃奶量的多少而增减,尿液的颜色也随之有深浅变化。起初,一天排尿2-3次,随着吃奶量的增加,从第2周开始,每天可排尿20次左右。有的宝宝出生后3-5天内排尿时,大声啼哭,当打开 色的尿布时,看到婴儿尿出砖红色的尿,不必担心,这是由于初生婴儿的肾脏功能不完善,从皮肤和肺部呼吸蒸发掉不少水分,再加上吃奶不多,身体缺水,尿量少而浓,尿少了,尿液里的尿酸盐不能完全溶解,在肾脏内形成尿酸盐梗塞,造成排尿时疼痛,引起婴儿哭闹。随着奶量的增加,尿增多,尿酸盐完全溶解于尿中排出,宝宝就能安然入睡了。标准六量新生儿体温新生儿出生体温在37-37.5摄氏度之间为正常。新生儿体温不稳定,易随外界温度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若外界温度变化大,而没有给新生儿采取适当的保温措施时,容易发生疾病。因此新生儿的保暖是很重要的。首先,要调节好室温,室内空气新鲜,温度适宜。冬季有空调或其他取暖设备的家庭,要定期开窗或开门调节空气,夏季除通风外,还要在地上洒冷水或放冷水盆,帮助降温。再就是根据室内温度变化增减衣被1、室温在10℃以下,给新生儿上身穿棉衣,包一床小被,盖一床大一点的厚被,小被外面放热水袋;2、10~15℃时,穿棉衣,包一床小被,再盖一床被子;3、16~21℃时,穿夹衣或绒衣,包一床小被;4、22~25℃时,穿棉毛衫,包一层小薄被;5、26~28℃时穿棉毛衫,包一床小夹被或毛巾被;6、29~30℃C时穿汗衫,包一层单布;7、30℃以上时穿小背心或带一小肚兜,不打包,盖好肚子就行。有空调的家庭,室温保持在与室外温度相差8℃左右或者在25℃以上,湿度在60%~65%。标准七看新生儿皮肤广告上新生宝宝的细嫩皮肤,经常让人羡慕不已。那么,新生儿的皮肤状态如何才能算得上是健康的肌肤呢?健康足月新生儿的皮肤是红润,光滑的,有的皮肤表面有少许胎脂,肩背部有少许胎毛,皮下有丰满的脂肪。甚至有的宝宝生后头几天的皮肤好像很粗燥,甚至有脱皮,有皱折的地方还会有皲裂。这是因为宝宝的皮肤长期在羊水中浸泡,出生后干燥,在还没有脱落以前,看上去非常粗燥。但是过几天之后就会很光滑了。标准八研究新生儿反射行为新生儿出生后有觅食、吸吮、伸舌、吞咽及拥抱等反射行为。宝宝刚一出生,就会出现一些非常有趣的条件反射,这些反射正是宝宝身体健康的表现。例如,最典型的就是反射吞咽反射:你用手指或奶瓶轻轻触动宝宝的嘴边或口腔黏膜,宝宝马上就会把嘴和舌头伸过去,开始有力地吸吮起来。这个动作能引发宝宝有节奏的吸吮运动。标准九发现新生儿视线发展给新生儿照射光可引起眼的反射。自第二月开始视线会追随活动的玩具。新生宝宝视觉发展,也是一步一步来的,遵循这五个规律。1、新生儿在清醒时,只要光不太强,都会睁开眼睛。2、在黑暗中,新生儿也保持对环境的有控制的、仔细的搜索。3、在光适度的环境中,面对无形状的情景时,新生儿会对相当广泛的范围进行扫视,搜索物体的边缘。4、新生儿一旦发现物体的边缘,就会停止扫视活动,视觉停留在物体边缘附近,并试图用视觉跨越边缘。如边缘离中心太远,视觉不可能达到时,婴儿就会继续搜索其他边缘。5、当新生儿的视线落在物体边缘附近时,便会去注意物体的整体轮廓。如新生儿在观看白色背景上的黑色长方形时,其视线会跳到黑色轮廓上,在它附近徘徊,而不是在整个视野游荡,这表明新生儿偏爱注意对比鲜明的图案,而且偏爱注意轮廓或形状的边缘,而不是图案的内容。利用这些规律,妈妈们可以运用一些小游戏让宝宝训练视力呢。标准十观察新生儿听觉增强出生后3-7天新生儿的听觉逐渐增强,听见响声可引起眨眼等动作。医学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听觉在妈 妈肚子里就已形成,而发育的关键期则在婴幼儿阶段。换言之,要想孩子终生听力良好,务必抓好出生后至3岁的听觉保健。宝宝听力需在保护中发展医学专家强调,婴儿的神经系统和听觉器官还未发育成熟,任何外来的不良因素,都可能使这种发展受到干扰甚至破坏,所以宝宝听力的发展必须在保护中进行。首先,妈妈要积极防病诸如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中耳炎等,均会不同程度地损伤婴儿的听觉器官,进而造成听觉障碍。其次,要慎重用药不少药物具有耳毒性,特别是抗生素,如链霉素、庆大霉素、氯霉素等。然后,是要尽量避开噪声婴儿的听觉器官发育不完善,外耳道短而窄,加之耳膜薄,不能耐受过强的声音刺激。尖锐噪声尤其会损伤婴儿柔嫩的听觉器官而削弱听觉,甚至引起噪声性耳聋。最后,还要注意不要随意掏挖宝宝的耳朵耳屎是有一定生理作用的,如阻止尘埃、小虫的入侵,缓冲噪声,保护鼓膜等。另外,耳屎的油腻性还可阻止外界水分的侵入。

尿布里的便便可以看出宝宝哪些健康状况

*正常情况:

婴儿的便便是在不断的变化当中的,无论是颜色、浓度还是频率,都在“进行时态”中。

出生不久,新生儿会排出“胎便”,这是一种颜色较深的黏性大便,虽然看上去发绿发夹的颜色让人觉得有点奇怪,但它却是正常的。一周后,婴儿的大便会在颜色和浓度上有所改变。母乳喂养的婴儿,大便呈黄色,比较稀软,有时带有颗粒。使用配方奶喂养的宝宝,大便往往呈现出软褐色。等到宝宝开始添加辅食了,大便的颜色通常会加深,气味也会加重。

育儿专家表示,很多父母在看到宝宝排出绿色的大便后,往往紧张得不知所措,生怕宝贝出了什么问题。其实,如果仅仅是大便的颜色有些发绿,其他各方面,例如情绪、饮食、大小便规律没有变化的话,就无需太担心。单纯的颜色变化不是大不了的问题,通常是因为宝宝的消化道内代谢废物运动较快造成的。

宝宝出生后的1~2个月内,24小时内最多会达到4次大便,但6周后,大便的频率就会减少。父母不需要过于关注宝宝换尿布的次数,只要宝宝吃得很好,身高和体重都稳步增长,就大可安心了。

*异常情况:

当宝宝的尿布上出现了黏液,或者大便里带有红色或黑色物质时(胃肠道出血或者牛奶过敏的可能信号),或者宝宝的大便出现白色粉笔状物质(可能预示着肝脏问题),一定要尽快带宝宝去医院让儿科医生检查一下。去医院时,有条件最好带上宝宝的新鲜便样,以帮助医生做出判断。同时,应准确地告诉医生,宝宝是否有便秘症状(如排出较硬的球状大便),是否排出葡萄果冻状的大便(有肠阻塞的可能性)。

对于婴儿来说,不同的医生在判断宝宝是否腹泻时的标准或许略有不同,但一条通行的原则是,一定要注意观察宝宝的大便在次数上是否突然增多,并且性状上是否突然变得稀薄。

*何时去看医生:

一个月以内的新生儿,一旦出现腹泻症状,同时还伴随着情绪萎靡不振或烦躁不安,应该马上去看医生。对于较大的婴儿来说,如果只是大便次数增加一两次,其他各方面都很正常,就可以先观察一两天,同时给宝宝多喂些水或稀释的纯果汁,直到他的症状消失。如果症状持续,就需要去医院检査了。

本文Hash:e898a6e1ebb67f548050ab5d2e66eccfcc68fe4c

声明:此文由 谢绝崇拜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