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宝宝服用中药的窍门

给宝宝服用中药的窍门

由于中药疗效好,副作用少,许多患儿家长求治于中医中药。但苦于未能掌握给小儿服中药的方法,最后只好作罢。其实,只要按照婴幼儿不同时期的特点、不同的药物性质,采用不同的方法,给婴幼儿服中药就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相反还是一件容易的事。

煎药量与服药方法给新生儿喂药,每日药量30-50毫升,分9-10次服完。因新生儿味觉发育尚未健全,可将药汁直接放在奶瓶中由他自己吮吸,或用滴管慢慢滴入口内。1-3岁的婴幼儿,每日药量在100毫升左右,分6-7次服完。这时期的婴幼儿的味觉非常敏感,所以喂药的方法很重要。首先药汁的温度要低于37度,这样可以减轻苦味,另外在不影响药效的情况下,可以在药汁中适当加入些冰糖、白糖等辅助品来减轻苦味。3-7岁的幼童,每日药量在300毫升左右,可分3-4次服用。此阶段的幼童已有自己服药的能力,因此可对他们进行诱导、说理,切不可用粗暴打骂的方式,否则病儿就会产生对抗情绪。

被动喂药法

对极个别不愿服中药的幼童,只好采用被动喂药法了。首先将病儿抱成半卧位,头部抬高,颈部垫上毛巾,固定手足,取吸管吸满药汁,将管口放在病儿口腔颊黏膜与臼齿之间慢慢挤滴。由于体位的关系,药汁可慢慢从舌尖后部入口,这样可减少药汁与舌尖的接触,使苦味大减(因为舌尖的味觉最为敏感)。如小儿不肯咽下,则用拇指和食指捏小儿的两颊,使之吞咽,切不可捏鼻子灌药以防药汁呛入气管,导致窒息。药的温度药适中,过热容易烫伤婴幼儿的咽喉、食道、胃黏膜等,过凉则会造成胃部不适,肠道功能紊乱,还会影响药效。

喂药时间

喂药应在两餐之间,这样才能使药物充分吸收和发挥作用,餐前服药容易刺激胃黏膜,而餐后容易造成呕吐,一般情况下,服药后尽量休息一段时间,以利药物吸收,也可避免因活动量大而引发呕吐,从而影响疗效。

给宝宝喂药的7个小窍门

其实,医院开给宝宝服用的药物,绝少是苦味的,若不是大人喂药的过程不得法,导致孩子有不愉快的经验,否则,一般的婴幼儿是不会抗拒“吃药”的。

喂宝宝吃药的原则:

1.喂药工具勿伸入宝宝口腔太深的部位。

2.调和药物的开水要使用温凉的,热水会破坏药物的成份。

3.保持喂药环境的安静。

4.如非须饭后服用的药物,最好让宝宝在吃奶之前吃药,因为宝宝在饥饿状态下,会自然张口吸吮。

5.宝宝不肯张口,不要硬灌药,以免日后抗拒吃药。

6.喂宝宝服用悬浮液时,不要掺水,应等宝宝服下药物之后,再给他喝下与药物等量的水。(服用1cc悬浮液,就喝1cc白开水)

7.宝宝服用药物的效用以30分钟为准,如果在30分钟以内大量呕吐,就要再补服一剂。

妈妈给宝宝服用中草药5注意

一宜选安全无毒的品种:一般中草药中含有鞣质、生物碱等复杂化学成分,而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的婴幼儿服用后,很有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婴幼儿宜选用低毒或药食两用如莱菔子、陈皮、砂仁、乌梅等中药。

二宜用药性平和的品种:由于婴幼脏器娇嫩,对大苦、大辛、大寒、大热等药性猛烈的药物要慎用。

三宜配服健脾和胃之品:小儿脾气不足,消化能力差,因此应佐以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之山药、山楂、陈皮、六神曲、麦芽、鸡内金、白术等。

四宜配服凉肝定惊之品:小儿体属“纯阳”,热病偏多,且阳常有余,易出现肝热抽搐、惊风之症。救治小儿疾病特别是外感病邪,出现壮热、烦躁、惊惕等症,则应在清热透解之时,佐以平肝熄风之蝉蜕、钩藤、僵蚕、地龙等。

五不宜滥用滋补之品:小儿生机旺盛,宜饮食调理,不宜滥用滋补之品,否则会使机体阴阳失衡,伤及脏腑气机。即便是存在虚症,也必须慎用补剂。

本文Hash:0cf4ae0c00cc25d51cb84b49c3ca140b04bedd82

声明:此文由 区块大康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