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期这些日常事影响母婴健康

避免油腻与刺激性的食物

重口味的料理又香又好吃,不过孕妈咪们可要多忌口!太油腻的食物不容易消化,且容易加剧怀孕初期的肠胃不适、害喜等症状。区医师表示,孕妈咪的饮食得把握饮食均衡以及烹调尽量清淡,太过刺激性的食物及调味料,容易刺激胃黏膜,加重怀孕末期的胃灼热感。

避免生食及过度加工的食物

区医师表示,孕妈咪要尽量避免食用生鱼片、螺肉等未经加热处理的食物,或是市场贩卖的熟食。避免吃下已遭细菌污染、不新鲜的食物,危害母体及胎儿健康。而加工食品往往添加大量的盐和糖,区医师表示。摄取过多的盐份、对有妊娠毒血症的孕妈咪会使高血压及水肿症状加剧。假使食用过多的碳酸饮料、糖果、巧克力等,具有超高热量却营养素零分的食物,反而会造成体重增加太快、超重的问题。

避免酒精

酒精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血流造成流产及「胎儿酒精症候群」,包括低的出生体重且日后生长迟滞、智力不足、也可能会有心脏、脑部等的畸形,为了下一代健康着想、孕妇最好不要喝酒。

避免茶、咖啡、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料

由于茶叶中的单宁酸会降低人体对铁质的正常吸收率,易造成缺铁性贫血,孕妈咪们最好一天不超过饮用2杯以上。习惯每日一杯咖啡的孕妈咪们,最好选择无咖啡因的咖啡或饮料,区医师建议,孕妈咪可以新鲜果汁、牛奶取代咖啡、浓茶,让身体健康又零负担。

孕妇焦虑易使孩子成长中出现情绪问题

英国精神病学家的研究显示,孕妇过度焦虑不只是增加胎儿的风险,还易使他们在日后的成长中发生情绪和行为方面等问题。

专家在对怀孕18-32周的孕妇进行的研究中发现,沮丧和焦虑程度高的孕妇,生下的孩子在4岁左右就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行为和情绪问题,如过度活跃、无法集中精力等,发生率是正常人的2-3倍。

专家认为,焦虑和沮丧情绪使孕妇内分泌系统发生了异常。由此,对胎儿大脑发育造成不良影响,增加了孩子在未来的发育过程中的异常概率。

精神刺激对头3个月的孕妇伤害最大

美国科学家报告,通过对经历了1994年6.8级地震的孕妇进行调查发现,处于怀孕头3个月的孕妇,比怀孕中晚期或已分娩过的女性更易受到精神刺激的损害,导致早产。

调查发现,孕期处于头3个月的孕妇,经历地震刺激后大多在第38孕周分娩;孕期处于最后3个月的孕妇,分娩往往是在第39孕周。由此可见,精神刺激对早期妊娠的伤害性最大,这个时期是一个特别易伤期。

孕妇情绪紧张可致使胎儿血压升高

澳大利亚科学家通过对绵羊的实验表明,孕妇在怀孕早期精神紧张,即或短短2天,也可能会引起胎儿血压升高以及肾功能紊乱。

研究专家认为,在绵羊身上的这一发现,与人遇到精神紧张时的情况很相似,因而对胎儿的影响也一样,并会影响以后的生活。专家指出,孕妇在孕期避免服用药物和进食某些食物固然重要,但也应想尽一切办法避免精神紧张。不过,遗传易致精神紧张在这里是一个关键因素。也就是说,引起精神紧张的作用力对于不同的人有很大差异。

孕妇紧张会使自身免疫力下降

国内外研究显示,女性在怀孕及分娩前后,如果心理经常处于焦虑状态中,那么自身免疫力就会相对较低。

专家指出,长期情绪紧张的孕妇,会使身体变得衰弱,而身体衰弱的人很容易感染疾病。因为这种情绪会对免疫力产生不良影响,引起大脑发生一系列反应。当下丘脑受到紧张情绪刺激后,脑垂体也随之受到刺激 ,促使肾上腺分泌糖皮质激素增高,导致抗体产生减少,大大削弱孕妇对疾病的免疫力。

妊娠态度对胎儿的身心发育影响最大

法国医学专家指出,在孕妇的心理状态中,以她们对胎儿的态度和心理压力对胎儿生长发育影响最大。

专家通过对数千名孕妇的调研结果发现,希望分娩的孕妇,所生的孩子与不希望分娩孕妇的孩子相比,无论从心理上还是身体上,在出生时和出生后前者都比后者健康。比如,前者发生早产和低体重儿比率高,精神行为异常者多,特别是拒绝生育的母亲,所生的孩子很多都易患消化系统疾病,或孩子大多感觉迟钝,体弱无力。

因此,专家向孕妇提出忠告,要想生个身心健康的孩子,对待胎儿的态度必须是愉快和积极的,不应是拒绝和不愿意的,否则会影响胎儿的身心健康。

孕前疾病影响孕期母婴健康

港媒称,由于郭晶晶早年跳水生涯留下的职业病,会使得郭晶晶和霍启刚“努力造人”的计划变得充满痛苦。

朋友,一个健康宝宝的诞生,与准妈妈孕前身体状况密切相关,而且,有些疾病在孕期治疗会影响胎儿健康,甚至会给孕妇带来巨大痛苦,如郭晶晶的腰椎间盘突出。切不可忽略孕前检查和治疗哦!

1、旧病因机体变化而加重

妊娠期间,孕妇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旧病一般都会加重。

心脏病:

血容量于妊娠第6-10周开始增加,第32-34周达最高峰,较未妊娠时增长30%-50%。血容量增加必然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

妊娠晚期,子宫明显增大,致横隔抬高,心脏呈横位,血管屈曲,右心室压力升高等,以上变化也加重了心脏的负担。

在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代偿可以承受这种改变,但若孕妇已患有心脏病,心脏功能减退时,额外负担可能造成心脏功能的进一步减退。

高血压:

妊娠时,流入子宫和各器官的血流量增加。心脏通过增加心率和搏出量,来满足机体的需要,心排出量渐渐增加30%~50%,增加了血管的压力,如果孕前就有高血压病,必然会加重病情。

糖尿病:

妊娠期间胎盘产生大量抵抗胰岛素的激素,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明显增加,故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在妊娠期间病情会加重。

平日血糖正常的孕妇也可能在妊娠期间发生糖尿病,产后5~13年,40%~6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

肝病:

孕妈妈肝脏负担加重。

因为(1)妊娠期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物质消耗多;(2)胎儿的代谢和解毒作用要依靠母体肝脏来完成;(3)孕期内分泌变化所产生的大量性激素,如雌激素需在肝内代谢和灭活;(4)分娩时的疲劳、出血、手术和麻醉等均会加重肝脏的负担。

如有肝脏疾病,使原有肝损害进一步加重,就会促使肝脏病情恶化。

肾病:

妊娠后,肾脏的工作量增加了50%~65%,患肾炎的孕妇会因妊娠而引起肾功能进一步受损。

贫血:

血容量由血浆与红细胞组成,虽然在妊娠期红细胞量不断增加,至足月时增长18%以上,但血浆量却增长50%左右,比红细胞增加的量多,因此,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的浓度均因稀释而相对减少,形成“生理性贫血”。

如果女性在怀孕前就患有贫血,加上有宝宝来分享大量的营养,贫血会变得更加严重。

2、旧病更易引发“妊高症”

个案:一位村妇临产,在一家卫生院分娩时,医生发现她有下肢水肿,怀疑她患上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一量血压仅有120/80毫米汞柱,属于正常范围。由于她在孕前没有查血压,医生不知道孕前的血压值,无法做比较,因而不能确诊为妊高症,故未做进一步治疗。然而,分娩进行中突然出现头痛,视物不清,随即进入昏迷状态。虽被急送大医院救治,也未能挽回母子生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即以前所说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以及慢性高血压并发先兆子痫。目前仍是影响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子痫,主要病变是全身性血管痉挛,造成血液减少,孕妇出现抽搐、昏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胎儿生长迟滞或胎死腹中。

欧美学者最新研究还发现,即使准妈妈治疗得当,躲过了子痫这一劫,日后患高血压、糖尿病、血栓性疾病的风险也会比常人高出数倍。而且其子代日后患子痫的风险也升高。

哪些人易患此病呢?

高血压患者,自然 是高危的人群。

而糖尿病的最大危险,也在于会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因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高血糖会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过高的胰岛素不但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引起钠潴留,而且还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最终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孕前疾病会影响孕期母婴健康

1、旧病因机体变化而加重

妊娠期间,孕妇体内发生一系列变化,旧病一般都会加重。

心脏病:血容量于妊娠第6-10周开始增加,第32-34周达最高峰,较未妊娠时增长30%-50%。血容量增加必然加重心血管系统的负担。妊娠晚期,子宫明显增大,致横隔抬高,心脏呈横位,血管屈曲,右心室压力升高等,以上变化也加重了心脏的负担。在正常情况下,心脏通过代偿可以承受这种改变,但若孕妇已患有心脏病,心脏功能减退时,额外负担可能造成心脏功能的进一步减退。

高血压:妊娠时,流入子宫和各器官的血流量增加。心脏通过增加心率和搏出量,来满足机体的需要,心排出量渐渐增加30%~50%,增加了血管的压力,如果孕前就有高血压病,必然会加重病情。

糖尿病:妊娠期间胎盘产生大量抵抗胰岛素的激素,人体对胰岛素的需求量明显增加,故患有糖尿病的孕妇在妊娠期间病情会加重。平日血糖正常的孕妇也可能在妊娠期间发生糖尿病,产后5~13年,40%~60%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可发展成真正的糖尿病。

肝病:孕妈妈肝脏负担加重。妊娠期新陈代谢旺盛,营养物质消耗多;胎儿的代谢和解毒作用要依靠母体肝脏来完成;孕期内分泌变化所产生的大量性激素,如雌激素需在肝内代谢和灭活;分娩时的疲劳、出血、手术和麻醉等均会加重肝脏的负担。如有肝脏疾病,使原有肝损害进一步加重,就会促使肝脏病情恶化。

肾病:妊娠后,肾脏的工作量增加了50%~65%,患肾炎的孕妇会因妊娠而引起肾功能进一步受损。

贫血:血容量由血浆与红细胞组成,虽然在妊娠期红细胞量不断增加,至足月时增长18%以上,但血浆量却增长50%左右,比红细胞增加的量多,因此,红细胞数及血红蛋白的浓度均因稀释而相对减少,形成“生理性贫血”。如果女性在怀孕前就患有贫血,加上有宝宝来分享大量的营养,贫血会变得更加严重。

2、旧病更易引发“妊高症”

一位村妇临产,在一家卫生院分娩时,医生发现她有下肢水肿,怀疑她患上了“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可一量血压仅有120/80毫米汞柱,属于正常范围。由于她在孕前没有查血压,医生不知道孕前的血压值,无法做比较,因而不能确诊为妊高症,故未做进一步治疗。然而,分娩进行中突然出现头痛,视物不清,随即进入昏迷状态。虽被急送大医院救治,也未能挽回母子生命。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即以前所说的“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包括妊娠期高血压、先兆子痫、子痫、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以及慢性高血压并发先兆子痫。目前仍是影响孕产妇和围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子痫,主要病变是全身性血管痉挛,造成血液减少,孕妇出现抽搐、昏迷、心力衰竭,甚至死亡;胎儿生长迟滞或胎死腹中。

欧美学者最新研究还发现,即使准妈妈治疗得当,躲过了子痫这一劫,日后患高血压、糖尿病、血栓性疾病的风险也会比常人高出数倍。而且其子代日后患子痫的风险也升高。

哪些人易患此病呢?

高血压患者,自然是高危的人群。而糖尿病的最大危险,也在于会引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因为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着胰岛素抵抗,导致血糖升高;高血糖会刺激胰岛分泌更多的胰岛素,从而造成高胰岛素血症。过高的胰岛素不但可促进肾小管对钠的重吸收,引起钠潴留,而且还可刺激交感神经兴奋,进而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加,血压升高。最终导致高血压的发生。肝炎患者,也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人群。患有肾脏疾病 妇女一旦怀孕,通常易较早合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高风险的人群还有:初孕妇女,尤其是年龄小于20岁,或大于40岁的;双胎、多胎的孕妇;超重或营养不良的女性等。

3、旧病加重威胁母婴生命

心脏病:心脏功能不正常会造成供血障碍,引起胎盘血管异常,导致流产、早产,甚至威胁孕妇生命。

糖尿病:糖尿病控制不良,出现酮症酸中毒,可造成胎儿流产、胎儿畸形、巨大胎儿、低体重胎儿、胎儿肺发育不成熟、胎儿宫内窘迫、胎儿死亡等。

肝病:肝炎孕妇病死率较非孕时高,尤其重症肝炎对母婴威胁甚大。

肾病:患有肾病,大量的蛋白从尿中排出,孕妇会出现低蛋白血症,导致水肿加重,甚至出现胸、腹腔积水;胎儿出现发育不良、低体重、子宫内缺氧,严重者胎死宫内。

贫血:如果是重度贫血,可使胎儿宫内发育迟缓、出现早产或死胎;孕妇,则可引起贫血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等。

4、某些旧病可传染给胎儿

肝炎病毒可以通过胎盘屏障使胎儿宫内感染,引起胎儿营养不良,胎儿宫内发育迟缓,严重者可导致胎儿肝萎缩。新生儿感染乙肝病毒将终身带毒。结核病也会直接传染给胎儿。阴道炎,较多的是由念珠菌感染引起的。如果带病分娩的话,会感染胎儿,使新生儿患鹅口疮等疾病。

阴道假丝菌酵母病,也会使胎儿在分娩过程中感染上假丝菌。通过白带常规检查,可以筛查滴虫、假丝菌酵母病的感染和其他阴道炎症等妇科疾病,及时控制,以保证身体健康情况下受孕。还有,妊娠后增大的子宫压迫输尿管,尿流缓慢,易发生泌尿系统感染。膀胱炎可发展成肾盂肾炎。膀胱炎可出现尿频、尿不尽及尿痛等。患膀胱炎的妇女,一定要治愈后才有利于妊娠。

妊娠前一定要治愈的还有牙周炎。牙周炎,是牙齿周围软组织(即牙龈)发生了感染,妊娠期间由于牙龈充血,原有的慢性感染可以急性病变,形成脓肿。不但影响进食,还可发热造成流产、早产,妊娠期间为尽量避免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许多抗生素禁止使用或者慎用。炎症在孕期一般无法治疗!

5、最好听取医生建议怀孕

心脏病:患者怀孕前一定要医治,并请教医生,自己的心脏功能是否能够承受怀孕的负担。

高血压:计划妊娠者,尤其是家族有高血压历史者,一定不要忘记测量血压。若发现孕前血压升高,一定要积极治疗,经系统治疗后,血压指数正常或接近正常后,在听取医生意见之后再考虑怀孕。怀孕后必须注意孕期保健及定期检查,采取低盐饮食,定期找医生咨询。

糖尿病:患者应在怀孕前向内分泌医生咨询。如果糖尿病患者已并发严重心血管病变、肾功能减退、眼底增生性视网膜病变,则不主张妊娠。可以妊娠者,应采取饮食控制、应用胰岛素等积极治疗,使空腹和餐后血糖尽量控制在正常范围,消灭酮症。并采用合理的饮食疗法及相应的药物治疗,在医生的监护下怀孕与分娩。

肝炎:乙肝病毒感染者,一定要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怀孕,以保证母婴平安,并最大限度地阻断乙肝病毒向下一代传播。

肾病:准备妊娠前,到医院检查一下尿常规、肾功能,如果有条件做肝、胆囊、胰腺、脾脏、双肾、输尿管、膀胱的超声,那是最好不过了。患有此病的女性,在未经医生的确认之前,不可贸然怀孕。

贫血:最好等贫血治愈后再怀孕。怀孕后也要定期检查,继续防治。

郭晶晶在退役后,专门找著名眼科医生治疗,现在眼睛已经恢复正常,孕前做好这样的准备是正确的。其它没有提到的疾病 ,是否会影响胎儿或孕妇的健康呢?孕前请咨询医生!

本文Hash:2f55d847d821a597b3c0072e7ebd99cd83e3512e

声明:此文由 飞舞九天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