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爸爸患了抑郁症该怎么办呢?

现在又一批“80后”步入了庞大的生育大军中,独一代开始孕育独二代,由于“80后”群体独有的心理特点,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随之上升,甚至“80后”年轻父亲也渐渐成了产后抑郁症的高发人群。

很多人认为,产后抑郁症是产后妈妈的“专利”,实际上孩子出生后,父亲也同样可能患上“产后抑郁症”。特别是一些性格脆弱、敏感的男子,在妻子生育前后,生理、心理上适应不了角色的转化,以及无法承受来自生活和工作上的双重压力而产生严重挫折感,甚至患上抑郁症。

目前对产后抑郁症仍停留在宣传普及阶段,医院也普遍缺乏专业的心理医师。

男性患上产后抑郁症,一般表现为终日困扰不堪、精神恍惚、食欲减退等症状。男性之所以会出现产后抑郁症,其原因与女性不完全相同,心理专家分析,主要有以下三种原因:

第一,突然有了小孩,心理准备不足,难免带来精神负担。

第二,爱人生了孩子,丈夫同样会感到疲劳。除了正常的工作外,还要照顾妻子和小孩。

第三,女性产后或多或少都会把相当部分精力花在小孩身上,精神依托也会由丈夫转移到小孩身上,从而减少对丈夫的关切和柔情,这对于一些男性来说可能就是一种打击。

专家分析,四类男性易患产后抑郁症:性格内向的年轻男士;工作负荷较大的男士;独生子、成家较早的男士;追求完美的人。

对于男性产后抑郁症,只有从产生的原因寻找解决办法:

首先,要做足心理准备。孩子出生前,要从书本上学些育儿知识。孩子新生后,要注意自身心理调节,明白有一时的困难是必然的,不必烦恼。其次,多与亲友沟通,向别人倾诉苦恼,寻求帮助。最后,主动找心理医生帮助,必要时可辅以药物治疗。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男性产后抑郁症并没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不论患者本身或医生,都应对男性出现的这类症状认真对待,更快、更好、更早地治疗。

产后妈妈患有抑郁症了应该在怎么办呢?

  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泌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研究显示,产后第1天,游离雌三醇的水平比产前急剧下降,产后第2—3天忧郁产妇雌三醇的水平比非忧郁产妇高,雌二醇没有明显的改变。

  经过对27名孕妇进行激素监测,时间从产前3—5周至产后5—10周,其时进行抑郁量表评定,结果孕激素下降幅度与抑郁量表得分呈正相关,即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后抑郁的可能性越大。

  也有研究显示,产后抑郁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减少有明显关系,与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密切相关,忧郁的产妇血清中游离的三碘甲状腺素(FT3)比正常的低。当然,有关激素与产后忧郁、产后抑郁症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躯体因素:

  文献报道,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已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如多巴胺)的影响,可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文献还报道,双生自己家习研究均证实,产后抑郁症患者家族中,单、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均较高。

  (编辑:苗皓)

准妈妈产后抑郁了应该怎么办呢?

  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到最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泌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研究显示,产后第1天,游离雌三醇的水平比产前急剧下降,产后第2—3天忧郁产妇雌三醇的水平比非忧郁产妇高,雌二醇没有明显的改变。

  经过对27名孕妇进行激素监测,时间从产前3—5周至产后5—10周,其时进行抑郁量表评定,结果孕激素下降幅度与抑郁量表得分呈正相关,即孕激素下降幅度越大,产后抑郁的可能性越大。

  也有研究显示,产后抑郁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减少有明显关系,与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密切相关,忧郁的产妇血清中游离的三碘甲状腺素(FT3)比正常的低。当然,有关激素与产后忧郁、产后抑郁症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躯体因素:

  文献报道,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已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再有中枢神经机能的易感性,情绪及运动信息处理调节系统(如多巴胺)的影响,可能与产后抑郁的发生有关。

  遗传因素:

  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和她的个性。

  久久健康网温馨提示:双生自己家习研究均证实,产后抑郁症患者家族中,单、双向情感障碍的发病率均较高。

  (编辑:苗皓)

本文Hash:16bce5fbc6d2745df4bea9cd43e48bc7ce16e83a

声明:此文由 链世界-开阳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