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可缓解大部分女人的痛经问题

生完孩子后痛经消失了

市民刘女士就深受生育的“恩泽”,在生完孩子后,折磨刘女士许久的痛经消失了。刘女士介绍,结婚前,胃病和痛经就一直困扰着她,有时吃片凉西瓜都要闹肚子,每个月的那两天,她经常痛得在地上打滚。结婚后,刘女士顺产生下了儿子,没想到产后第一次来月经时,困扰她多年的痛经居然消失了。刘女士猜想,顺产的一系列“工序”使子宫发生了良性改变,所以痛经就跟着好起来。

产后激素变化可致痛经缓解或消失

生了孩子之后,痛经及身上的其他病症真的会跟着好起来?专家说,生完孩子后,确实有部分女性的痛经得到缓解或消失。痛经是由于子宫的异常收缩与缺血所致,而子宫的异常收缩又与其肾上腺素能神经密切相关。“怀孕近10个月时,子宫支配平滑肌细胞的肾上腺素能神经几乎全部消失,子宫去甲肾上腺水平也降低。”她说,女性在产后的一些神经末梢仅部分再生,子宫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不能恢复到产前水平,这种怀孕10个月后子宫神经肌肉活性的改变,可以用来解释足月产后痛经减轻或消失的原因。

生育后痛经若还在要对病下药

然而,是否所有患有痛经的女性在生完孩子后,痛经都能得到缓解或消失?易蕾说,这要根据具体的病因来分析。她进一步解释道,痛经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痛经是指生殖器官未发生器质性病变的痛经,多见于年轻未婚未孕的女性,一般不影响正常的生育,刘女士可能就属于此类型痛经患者。原发性痛经一般在调理后和在生育后,症状便可缓解或消失。

而继发性痛经常见于已婚的妇女,尤其是结婚后做过人工流产、上环手术以及有过剖腹产经历的妇女。继发痛经,是指由于生殖器官病变引起的痛经。易蕾说,继发性痛经的病因比较复杂,如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症、盆腔静脉瘀血综合症、盆腔炎性疾病等都是引发痛经的因素,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才可以确定原因。易蕾建议,若生育过的女性还存在痛经症状,就应该到医院接受正规检查,明确是否是继发性痛经,以及具体的病变部位,才可“对病下药”进行治疗。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孩子的出生不仅给家庭带来欢乐,还能使部分产后女性的痛经症状缓解或消失。

产妇须知:可缓解分娩疼痛的8大姿势

分娩是人类繁衍后代的必经过程,可当子宫开始宫缩后,一阵阵腹痛侵袭着产妇,会使她们难以忍受,心里也很恐惧,身心备受煎熬。如果采取一些恰当的姿势,可以帮助产妈缓解疼痛,有助于顺利度过分娩关。下面就给产妈们介绍8种缓解分娩疼痛的姿势。

产妇须知:可缓解分娩疼痛的8大姿势

姿势1:在子宫收缩间歇时产妇分开脚站立,双臂环抱住陪护者或丈夫的颈部,头部靠在其肩头,身体斜靠在其身上;陪护者或丈夫支撑产妇的身体,双手环绕住产妇的腰部,给产妇的背部下方进行轻柔地按摩。

姿势2:在子宫收缩时产妇分开脚站立,产妇将自己的身体背靠在丈夫或陪护者的怀里,头部靠在其肩上,双手托住下腹部;陪护者或丈夫的双手环绕住产妇的腹部,在鼓励产妇的同时,不断地与其身体一起晃动或一起走动。

姿势3:在床上或地板上放几个松软的垫子,产妇跪趴在垫子上。陪护者或丈夫在床的一边,用双手不断地抚摩产妇的后背,可以减轻产痛引起的腰背疼痛,使产妇感到舒适一些,特别是胎儿的面部朝向产妇腹部时。

姿势4:找一把舒适柔软的坐椅,产妇面向椅背而坐,胸腹部靠在有柔软靠垫的椅背上,头部放松地搭在其上;陪护者或丈夫在妻子身后,一条腿跪蹲下去,并不断地用手按压产妇的腰部,这样可以使产妇缓解腰部的疼痛。

姿势5:产妇趴伏在床上,双手着于床上的一个垫子上,使自己的臀部低于肩膀,并且将双腿分开一些,左右晃动臀部,有助于减轻产妇的腰背部疼痛。

姿势6:丈夫或陪护者坐在床上或椅子上,产妇趴伏在其大腿上,双手环绕着抱着丈夫或陪护者的腰臀部,把其托着自己的身体,给予一些支持;丈夫或陪护者轻柔地上下抚摩产妇的腰背部。

产妇须知:可缓解分娩疼痛的8大姿势

姿势7:在从第一产程向第二产程进入时,产妇可以在床上采取蹲坐的姿势,丈夫及其他陪护者分别站在床的两旁,产妇把自己的双臂搭靠在丈夫及其他陪护者的颈肩上,这种由别人支撑的趴跪姿势,可以使产妇感到舒服一些,而且胎儿的重力还可以促进骨盆扩张。

姿势8:如果需要的话,在子宫收缩间歇产妇可以采取直坐的姿势坐在床上,后背贴在有靠垫或枕头的床背上,双腿屈起,双手放松地放在膝头上。这样,可以使产妇的腹部及腰部得到一些放松,还可以将胎儿的头向子宫颈推进,让宫缩更为有效。

一般来说,顺产的妈妈在产后2个小时就可以下床活动了,觉得虚弱的妈妈可以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在产后1-2天内下床活动。

女性在分娩之后,身体在各方面会发生一系列巨大的变化,各种内分泌激素水平发生改变,子宫发生收缩并逐渐恢复至怀孕前的大小和形态,各种创口也会逐渐愈合,而这个过程大约需经历6周左右,也就是现代医学认为产后恢复所需的时间。

“坐月子”就是注意环境温度湿度,多休息加强营养的话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只要注意休息和个人卫生,适当补充营养就可以了。中国传统坐月子风俗规定产妇生产后一个月内不得出房门不得下床活动,那是过时的护理方法,我们应该避免。

产后应适当活动,分娩12小时后如果阴部无伤口、身体不太疲劳,便可坐起来,24小时后可下床进行一些适当的活动,如替宝宝换换尿布或在室内走动走动。

每天应下床在室内走动2-3次,并适当做一些产后体操,使肌肉、腹壁和体形尽快恢复到孕前状况。应坚持天天活动,如第1天至第3天做抬头、伸臂、屈腿等活动,每天4-5次,每次5-6下 1周后可在床上做仰卧位的腹肌运动和俯卧位的腰肌运动;做双腿伸直上举、仰卧起坐和头、肩、腿后抬等运动。10天后即可做些轻微家务和一般体操。

分娩时可以缓解产前镇痛的五大方法

准妈妈在分娩前最关心的莫非是如何来缓解分娩镇痛,有哪些对付方法呢?

1、精神无痛分娩法

给产妇及家属讲解有关妊娠和分娩的知识,使她们对分娩中所发生的阵缩痛有所理解,对分娩的安全性有了信心,这可使产妇消除恐惧、焦虑心理,分娩时产生强有力的宫缩,有助于产程顺利进展。指导产妇在宫缩增强以后,做缓慢的深呼吸,以减轻阵缩时的疼痛感觉。目前开始提倡家属陪伴待产与分娩。痛苦之时,有亲人在旁守护,产妇会感到无限安慰,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

2、硬膜外腔阻滞镇痛

镇痛效果较为理想的是硬膜外阻滞镇痛,通过硬膜外腔阻断支配子宫的感觉神经,减少疼痛,由于麻醉剂用量很小,产妇仍然能感觉到宫缩的存在。产程可能会因为使用了麻醉剂有所延长,但是可以通过注射催产素加强宫缩,加快产程。硬膜外阻滞镇痛有一定的危险性,如麻醉剂过敏、麻醉意外等。由于在操作为时程序比较繁琐,在整个分娩过程中需要妇产科医生与麻醉科医生共同监督、监测产妇情况。

分娩时可以缓解产前镇痛的五大方法

3、药物镇痛

药物镇痛可起到镇静、安眠、减轻惧怕及焦急心理的作用。临床中常用的镇痛药物有安定、度冷丁等药物,但不可大量使用,尤其是胎儿临近娩出前3~4小时内,以免影响宫缩和抑制新生儿呼吸。

4、使用镇痛分娩仪

当产妇出现规律性宫缩后,可使用镇痛分娩仪,临床中已收到良好效果。

5、其他镇痛方法

孕期应加强对肌肉、韧带和关节的锻炼,放松思想,培养松弛和相像的艺术,创造良好的分娩环境,或者在分娩时身体浸在水中,这些方法都可减轻分娩时的疼痛。孕前多进行一些运动或是调整好心态,放松心情买也是可以缓解阵痛的!

总之,准妈妈在分娩前可以学习以上的缓解产前镇痛的方法,可以使用镇痛分娩仪或者利用药物来进行缓解,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最好是得适合自己哦。

本文Hash:be28660b9da2616eee9222706a3cad89bf9a9558

声明:此文由 nihao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