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妈妈应警惕分娩后遗症

当你生下一个宝宝,除了怀疑、兴奋之余,体会最深的莫过于身体带来的疼痛和虚弱感。因为分娩后,除个别器官外,全身各组织器官,特别是生殖器官都要恢复到妊娠前的状态。这个过程不但漫长,还需要一个平和的心态和专业的知识。一旦处理不善,产妇会出现各种产后后遗症,甚至可能会遗憾终生。

分娩后遗症频发需警惕

自古以来,民间便有“坐月子”这一说法,也流传下不少“坐月子”的偏方。不管是古时的偏方还是现代方法,如此多的禁忌,无非是希望产妇可以利用这段时间好好调养自己的身体,尽快复原。但记者调查得知,大部分产妇都知道“坐月子”时的传统禁忌,但这些所谓的禁忌到底是否真实却不得而知,只知道大人怎么说就怎么做。

几天前,记者来到西安市第451医院妇科住院部看到,刚当上妈妈的产妇看着身边的孩子掩饰不住内心的喜悦,在亲戚朋友的陪伴下呵护着这个刚出生的小生命。该院产科护士长李琳告诉记者,在这个时候,产妇心理容易产生波动。产妇从看到宝宝出生后,兴奋的状态突然转入疲惫的恢复期,情绪从高亢转入低落,容易导致一些产妇出现焦虑的情绪,引发失眠、头痛等,严重的甚至会有抑郁、自杀倾向,也就是俗称的产后忧郁症。

陕西省老医协生殖医学医院副主任医师屈向红告诉记者,除了产后忧郁症,产后还可能出现很多问题,腰酸背疼、尿失禁、产后大出血以及乳腺炎都是很普遍的现象。这和个人的身体状况和平时护理有一定关系,护理不当,也易导致妇科病缠身。屈医师提醒,女性生产后要积极预防产后妇科病的发生,一般包括产褥感染和乳腺炎等妇科疾病。分娩后,产妇抵抗力下降,容易导致细菌通过生殖道创面进入血液中造成感染。另外,还有部分产妇产后不设防导致再次怀孕也时有发生,需格外注意。这其中,尤其是产后出血,易在产后第一天发生,不但会导致产妇休克,失血过多还会致命。

如何过好产后第一天

省妇幼保健医院妇产科李芳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在我国,导致孕产妇死亡的第一原因仍是产后大出血,所以应引起高度重视。产后出血量超过500毫升的可诊断为产后出血。临床上,约有6%的产妇因为羊水过多、巨大儿、产程过长、前置胎盘和各种突发问题等因素导致产后出血。产妇一旦出血过多,会导致休克、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甚至死亡。一般来讲,分娩后,胎盘应在30分钟后娩出,如果人流次数过多或者多胞胎等原因使得胎盘附着在子宫下段,则会使胎盘滞留,再加上产妇合并有血液系统疾病,无法止血,易导致产妇出现生命危险。

李护士长介绍,产妇在分娩后两小时内最容易发生产后出血,所以分娩后仍需在产房内观察。在此期间,医护人员会替产妇进行详细检查。经过产房观察两小时后,产妇和孩子回到病房区,仍旧需要继续观察,注意伤口及出血量,一旦发现异常要马上通知护理站。此外,分娩过程耗尽了产妇体力,所以产后第一天,最重要的就是卧床休息,以确保体力恢复。现在很多医院都是母婴同室,所以大约每隔3或4个小时母亲就要给宝宝哺乳,又要给孩子换尿布,再加上孩子哭闹,母亲就更没时间睡觉,所以母亲在这段时间内应争取时间尽量休息。

产后后遗症击退攻略

李大夫分析,从心理学上讲,妇女在妊娠后,特别是第一次妊娠后,精神上会有较大压力,是直接造成女性产后抑郁症的主要原因。而产后出现腰腿疼痛则是由于妇女在怀孕期间,腰背部的负重加大、以及产后不能及时 的活动所致,这也和部分产妇家属错误的认识心理有关。还有常见的尿失禁,多数是由于孩子出生后通过产道,使得膀胱、子宫等组织的肌膜受伤,弹性受损,尿道松弛而失去应有的功能。所以产妇无论是在分娩前或后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

李护士长建议,分娩后,产妇尽量不要吹冷风,吹风可引起感冒,也可能导致全身酸痛。经阴道自然分娩的产妇,产后6―12小时内可起床稍事活动,包括坐在床边、扶床行走等。产后第二天就可下地走动,但不要剧烈运动。行会阴侧切或行剖宫产的产妇应推迟至产后第3天后在小范围做适当运动或保健操,帮助伤口尽快愈合。饮食上,坐月子期间最好避免酸咸的食物。因为酸咸的食物容易使水分积聚,而影响身体的水分排除,将可能使小腹凸出。

最后,专家提醒大家,通常产后6―8周后是较适合恢复性行为的时机,而坐月子期间是产妇身体复原的时刻,自然不宜有性行为。产妇“坐月子”期间应尽可能的休息,不要爬楼梯、过度劳动,但并不代表完全躺在床上不动,还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康复运动,帮助产后尽快复原。

产后新妈妈分娩后遗症现象十分普遍

妇女分娩

英国研究人员报告称,许多妇女在分娩一年后仍然被小便失禁、性交疼痛等病症所困扰。

在这项研究结果出来之前,医学界有关分娩和妇女会阴区域病症之间的联系所知甚少,伯明翰大学的阿曼达-威廉姆斯博士领导的研究团队遂展开该项研究。研究团队对2100名妇女在分娩时展开调查,并在12个月后对她们进行第二次跟踪调查,共有482名妇女对第二次调查作出回复。调查结果显示,尿失禁是受访妇女最常见的病症,大约有54%的人有压力型尿失禁;37%的人有急迫性尿失禁,急迫性尿失禁指尿液不自主流出,同时伴有强烈的排尿感(尿急);33%的受访妇女表示她们经常尿失禁。性生活障碍同样普遍,54%的受访妇女表示存在性欲减退或性快感减弱的问题;30%的受访者表示性交时阴道疼痛。

研究同时发现在分娩过程中接受了镊子辅助生产的妇女患尿失禁的风险比剖腹产和自然分娩的女性更大。自然分娩的妇女罹患会阴疾病的风险比接受剖腹产的女性要高,但是剖腹产并不能使妇女完全避免罹患会阴疾病,研究发现28%的剖腹产妇女报告患有会阴区病症。

总之,妇女产后健康问题十分普遍。在受访的妇女中,高达87%的人表示她们被一种病症所困扰,而这些病症尤其在那些分娩过程中医务人员曾经用镊子进行过辅助生产的妇女中更为普遍。尽管许多妇女面临很多产后健康问题,但是羞于启齿向医生求助,因此伯明翰大学的阿曼达-威廉姆斯博士及其同事表示,医生、护士及助产人员应该在病人分娩前及时向妇女介绍这些知识。

研究人员呼吁对各种分娩方式的后遗症进行长期观察研究,并要求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不用镊子进行辅助生产。

产后忧郁?新妈咪警惕这些“后遗症”

有关专家提醒,别以为生完了孩子就万事大吉,如果处理不善,产妇会出现产后种种的后遗症。

产后忧郁症

从心理方面分析,妇女妊娠后,特别是第一次,精神上会有较大的压力,如分娩会疼吗?能否恢复到过去的状态?老公有否趁机出外拈花惹草?生男孩还是女孩、小孩会有毛病吗……产后,产妇从兴奋状态转入疲倦,情绪从高亢转入比较低落,部分产妇会出现感情脆弱、焦虑,有时候有失眠、头痛等。

妇女妊娠后,精神上会有较大的压力

严重的,可能日日以泪洗面,甚至有自杀倾向。一般产后两三天会出现上述症状,十天左右症状将自动减轻或消失。倘若症状持续恶化,需要注意是否患有产后忧郁症。

如果真的患上此症,丈夫应该尽量陪伴,分担育婴责任,减轻产妇的劳累和心理负担。忍耐妻子的挑剔与野蛮,因为她是病人。到孕妇学校听课使孕妇得到了足够的相关知识,减轻了产前的焦虑因素。产后由丰富经验的助产护士上门指导及时传授护理和育婴技巧,有利于帮助产妇度过产后的情感脆弱阶段。

子宫复旧不良

有些产妇完小孩后,恶露经久不净,一直腹部隐疼,好像里面有东西揪着痛,尤其哺乳时加剧。用热水袋局部敷后,疼痛会得到纾缓。

那是子宫复旧不良,产妇产后宫缩可引起疼痛。因婴儿吸吮时刺激乳头,可反射性地引起子宫收缩,所以哺乳时加剧,恶露经久不净要注意子宫内膜炎症,必要时要作B超检查,看有没有胎盘残留。

建议注意防治感染。加强宫缩治疗,用抗生素和中药处理,如果B超发现有胎盘残留,要作清宫,产后24小时内应经常注意宫缩及阴道流血情况。每日检查宫底高度,观察恶露性质。

对产后疼痛者可试用局部热敷,或针刺关元、中极、曲骨等穴,强刺激,必要时服止痛药物。子宫复旧不良,或有胎盘、胎膜残留时,可用宫缩剂如麦角新碱、益母膏等,必要时要刮宫腔,清除残留的胎盘胎膜。

产后不设防而致孕

有些产妇产后恢复很快,BB人工喂养,夫妻性生活没有采取避孕措施。产后三个月回来做检查,竟然发现又怀孕了。

有的还没有来月经就怀孕了。很多人没有这方面的常识,以为哺乳期不会怀孕,又不好意思咨询医生,结果产后没有多久又怀孕,对妇女的身体是极大的伤害。专家建议即使处于哺乳期,夫妻同房也应使用工具避孕或放置节育环等手段来避孕。

处于哺乳期,夫妻同房也应使用工具避孕

产后排尿问题

十月怀胎,好不容易才把达7斤重的宝宝生下来,妈妈们如释重负。还没来得及想如何恢复身材,马上就面临一个难以开口的尴尬问题———尿失禁。每次开心地哈哈大笑、咳嗽时,尿就不能自控地排出来,让她十分狼狈。

专家说尿失禁是孕妇的常见问题。导致尿失禁的内因是女性尿道相对比较短,外因是生产时胎儿通过产道,使得膀胱、子宫等组织的肌膜受伤,弹性受损,尿道松弛而失去应有的功能。当患者腹部用力、腹压增加的时候,尿液会不自主流出,尤其当咳嗽、打喷嚏时最容易发生。

专家建议产妇在产育期避免过早劳动,应注意预防便秘。产妇在家要有意识地经常做缩宫运动,慢慢恢复盆底肌肉的收缩力。一段时间后失禁便会自行缓解、消失,如果情况仍未好转,则需要到泌尿科或产科求诊。

产后乳房变化

有些产后乳房变得过分硕大,伴有轻微发烧。孩子长时间吮吸乳头,不久,乳头有了皲裂,整个乳房又红又肿,整个身体发烫。去医院经检查为乳腺炎。

产后 房的变化会衍生出一些问题,要提高警惕。为了保持乳房清洁,预防乳腺炎,分娩后应用肥皂及清水洗净乳房乳头,每次哺乳前洗手,用温开水擦洗乳头。乳头若有皲裂,每次哺乳后,可涂10%的鱼肝油铋剂或10%复方安息香酸酊,促进愈合,严重者应停止哺乳,按时将奶挤出,或用消毒的玻璃吸奶器吸出再哺喂。

本文Hash:ad6a5153ae073c799d6c60c1223c34b18cd8d095

声明:此文由 BitettFa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