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后恢复讲究多多

导读、保持产后健康成为产妇及其家人比较关心的话题。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产科副主任医师艾文提醒,产褥期有一些事项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注意一

  产后两至六周内会有阴道出血,即民间所说的恶露。初起时鲜红分泌物很多,过了几天就会减少,并逐渐变为带有褐色。这种分泌物常持续到产后第1次月经来潮。

  艾文提醒,产妇要使用卫生护垫吸收流出的分泌物,并注意清洗外阴,不要用内置棉条,以免引起感染。

  注意二

  产妇在分娩后,如果想大便时应立即去排便,不要忍着也不要太用力。排便时,用一块清洁的卫生垫敷压在有缝线的部位。产后第1天排出小便较多是正常的,起初排尿时会感到伤口疼痛,如果局部有缝线,应用温热的水做局部冲洗,这样在尿液排出时,皮肤就不会有刺痛感了。

  注意三: 早期活动有利康复

  早期下床活动对产妇非常有利,正常分娩的产妇一般卧床休息6~8小时后即可坐起。起床动作不要过猛,分娩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如果产妇有合并症或剖腹产,可推迟2~3天下床。

  医生指出,早期活动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及子宫的恢复,减少产褥病率;长期卧床可因子宫体积较大而易发生子宫后移位。另外,产褥期间盆底组织松弛尚未完全恢复,应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防止子宫脱垂。

(编辑:赵春婷)

产后恢复讲究多多你究竟知道多少

注意一:产后忌用内置棉条

产后两至六周内会有阴道出血,即民间所说的恶露。初起时鲜红分泌物很多,过了几天就会减少,并逐渐变为带有褐色。这种分泌物常持续到产后第1次月经来潮。

艾文提醒,产妇要使用卫生护垫吸收流出的分泌物,并注意清洗外阴,不要用内置棉条,以免引起感染。

注意二:大小便有讲究

产妇在分娩后,如果想大便时应立即去排便,不要忍着也不要太用力。排便时,用一块清洁的卫生垫敷压在有缝线的部位。产后第1天排出小便较多是正常的,起初排尿时会感到伤口疼痛,如果局部有缝线,应用温热的水做局部冲洗,这样在尿液排出时,皮肤就不会有刺痛感了。

注意三:早期活动有利康复

早期下床活动对产妇非常有利,正常分娩的产妇一般卧床休息6~8小时后即可坐起。起床动作不要过猛,分娩第二天就可以下床活动。如果产妇有合并症或剖腹产,可推迟2~3天下床。

医生指出,早期活动有利于恶露的排出及子宫的恢复,减少产褥病率;长期卧床可因子宫体积较大而易发生子宫后移位。另外,产褥期间盆底组织松弛尚未完全恢复,应避免从事重体力劳动,防止子宫脱垂。

产后子宫多久恢复?产后子宫恢复的注意事项

产后子宫多久恢复呢?分娩后的坐月子期间,新妈妈要特别关注子宫恢复的状况是否正常,并且要做好日常子宫护理的工作,那么,产后子宫多久恢复呢?这是每位新妈妈都要清楚的事情哦,下面就来告诉你。

产后子宫多久恢复

子宫恢复的主要动作是持续的收缩,从生产时不断的收缩将胎儿挤出,再将胎盘挤出。子宫内的血液不断被排出体外,即为恶露。子宫经由不断且强力的收缩,将血管的开口压住,这样就让血块形成而停止出血。子宫再进一步挤压,将血块不断排出,子宫体积就会慢慢缩小,约在产后4~6周会恢复成原来大小。

产后子宫恢复期间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产后子宫恢复的注意事项

休息。子宫恢复过程中,要充分休息。产后可以适当下床活动,不但可以让恶露顺利排出,还可促进子宫恢复。但是不可过早做负重的重体力劳动,以免子宫恢复不良,导致子宫脱垂的发生。

感染。产后要注意卫生,每日清洁会阴部,禁止产褥期同房,以免细菌感染尚未愈合的子宫。

出血。产后在子宫胎盘的附着面大量血管断端暴露,表现为子宫腔出血。随着子宫的收缩创面逐渐缩小,血管闭合,出血逐渐减少。若子宫出血明显增多,应警惕有胎盘、胎膜残留或子宫收缩不好引起的不正常出血。

疼痛。子宫在下降的过程中,其实是其肌肉不断地收缩变短,肌细胞的长度和体积明显缩小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子宫肌层间的血管被压缩变细,肌层因为缺血而使人体有疼痛感;同时,子宫肌层的收缩也可以直接压迫肌层中的神经而让人感觉疼痛。这种腹痛在产后2~3天内出现,主要表现为下腹部阵发性疼痛感,通常不需要特殊用药,也可酌情使用镇痛药。

产后子宫恢复要多注意以上几点哦。

本文Hash:b5b26e53d16bbfb762e7bebe44c46e7842f7ea5b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