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调养远离”月子病”

在临床上,不少产妇会出现贫血、多汗证、恶露不尽、产后风等常见的问题。中医认为,“产后多虚多淤”,需要细心调养。“坐月子”是我国传统习俗,老一辈的人认为,产妇身体虚弱,调养不好很容易落下各种月子病。产后注意调养,可有效避免产后病的发生。

产后贫血

李小姐生了孩子后常常头晕、乏力,一检查发现血色素只有7克(正常女性的血色素为11-15克),后经中医药调理了半年才恢复正常。

专家说,一些产妇由于分娩时出血较多,或者本身在怀孕期间就患有贫血,这样就会引起产后贫血,身体变得更加虚弱,抵抗力下降,容易感染疾病。

因此,专家认为,产后贫血首先要注重饮食调理,比如多吃动物肝脏、海带、紫菜、黄豆、菠菜等含铁的食物。另外,民间一直有“红糖煮鸡蛋”的补血食疗方,这是因为红糖内含有较多的铁质、核黄素及锌、锰、钙、铜等多种微量元素。陈爱兰指出,一些中成药比如复方阿胶浆也很适合产妇贫血,阿胶、红参、熟地、山楂等,可助消化、补元气、养气血,在恶露干净之后即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如果产妇产后出现严重贫血的症状,应及时就医。

产后多汗

在怀孕期间,孕妇新陈代谢旺盛,容易出汗,但若产后依然大汗淋漓,持续不止,这被称为“产后自汗”;如果睡觉后汗出湿衣,醒来即止,则被称为“产后盗汗”。中医认为,这均属产后多汗证。

王小姐一个月前剖腹产生了一个男孩,坐月期间一活动就出汗,常常湿透衣服。专家说,不少妇女产后出汗多,多数是因为“产后气血骤虚、腠理不密”所致,一部分人可在产后1周内自行好转。如果后出汗量过多和持续时间长,需要就医。(张华)

专家指出,气虚、血虚是导致产后多汗证的根本原因,因此可补气养血,以玉屏风散加茯苓、大枣、麦冬、牡蛎等服用,可滋阴、补气、固涩止汗。也可以用黄芪(30-50克)、沙参或太子参(15-20克)、麦冬(20克)煲汤饮用。

产后风

产妇在产褥期内,出现肢体关节酸痛、麻木,称“产后身痛”、“产后关节痛”,俗称“产后风”。专家认为,这主要是因为产后失血过多,阴血亏虚,再加上产后“卫阳不固,腠理不密”,如果遇寒、遇风,则易导致气血运行不畅,淤滞而痛。陈爱兰表示,产后身痛的治疗与一般风湿身痛不同,因产后气血俱虚,虽挟外邪,但重在祛风散寒,兼祛湿邪。

另外,产后还要注意保暖,避免居住环境寒冷潮湿。不过,专家指出,虽然产后怕风寒,但也不宜捂得太严,尤其是在夏季,关在闷热的房间里很容易引起中暑,所以,要适当开窗通风。

产后恶露不绝

正常情况下,产后恶露(出血)一般在三周以内可完全排尽。如果超过这段时间,血性恶露仍然淋漓不断,就被称为“恶露不绝”。专家说,对付产后恶露不绝,很多人会采用生化汤,有的人甚至习惯将此方作为产后必服之剂。但是临床上,却遇到不少产妇越用越出血的现象。

专家表示,产后的气血之虚,不能猛攻,若不分寒热虚实,盲目服用生化汤的做法只会适得其反。

中医认为,一般以恶露的量、色、质、气味等辨别寒、热、虚、实。量多,色淡红、质清稀、无臭味,多为气虚;量多色红或紫,质粘稠而臭秽,多为血热;色紫黯有块,多为血淤。治疗应虚者补之,热者清之,淤者攻之,辩证施治。

中医疗养保健法助您产后远离月子病

由于临产用力、创伤、出血,而耗伤气血,使正气受损,此时毛孔松开,产妇抵抗力较常人低,易招致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的入侵,导致月子病发生。?

病例:张女士,30岁,2006年生产,月子期间留下了风湿关节疼的病症,吹空调、变天,膝盖、胳膊肘就会酸疼、难受。

分析:由于临产用力、创伤、出血,而耗伤气血,使正气受损,此时毛孔松开,产妇抵抗力较常人低,易招致风、寒、暑、湿、燥、火等邪气的入侵,导致月子病发生。

治疗:此案例的张女士,属于重症患者。针对病情,运用虚者宜补,实者宜攻,寒者宜温,热者宜清的原则,运用中医的物理经络疗法,“无菌低温发汗”将毛孔全部打开,再将中药药汁集中渗透患处,再配合经络疏通物理按摩和针灸进行治疗。一般根据患者病灶深浅来决定,用针灸疗法或温灸疗法。建议重症患者隔天治疗一次,病情较轻者三天一次。

适应人群:

1、预防和根除月子病;

2、曾在月子中留下病根者;

3、流产及引产者。

月子保健注意什么

“新妈妈分娩后,会经历为期六周的产褥期,也叫‘坐月子’,这是产后恢复的重要时期,如果护理得不好,就容易得‘月子病’,并且不易治愈,严重者还会影响今后的工作和生活。所以‘月子病’一要预防。”和谐之源养生、美容馆谭女士向记者介绍了进行疗养的步骤。

室温控制谨慎受风

夏天室内温度要适宜(一般18-20℃)。窗户要常开,以使室内空气新鲜。避免直接吹风或吹空调。产妇的穿衣,被褥等要适当,切勿过厚过薄,以产妇觉得舒适为度。夏天不要捂得太严,特别是这几天闷热的气温,如果产妇穿得很厚,体内的热量排泄不出,易导致中暑。

饮食调理不宜进补

不少产妇在产后为使自己迅速恢复体力,立即服用人参,这样做对产妇健康有损害。人参中含有人参唣甙、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心脏血管有兴奋作用,使用后会使产妇出现失眠、烦躁、心神不安等症状,影响产妇的休息和身体恢复。人参还会加速血液循环,刚刚分娩后的产妇内外生殖器的血管多有损伤,会妨碍受损血管的自行愈合,同时加重出血。产后2-3周,若产妇产伤已愈合、恶露明显减少时可服用人参。产后2个月,若有气虚症状,可每天服人参3-5克,连续1个月即可。

产妇饮食宜清淡温和,特别在产后5-7天之内,应以米粥、软饭、面条、蛋汤等为主,不要吃大蒜、辣椒、韭菜等,更不要饮酒。产后最初几天应吃易消化,富含营养而不油腻的食物为宜。如粥、面汤之类。以后根据产妇的食欲逐渐加饭量。为了母亲和孩子的健康,要吃高热量、高蛋白质、高维生素的食物。如蛋、肉、鸡、豆类、牛奶、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饮食营养要搭配得当,多样化,荤素菜都吃。不要忌口,并要多喝汤水,以保证乳汁的分泌。

家居食疗:

1、健脾益气:黄芪、桂圆、淮山炖鸡。

2、补血方剂:枸杞、大枣、黄精、桑葚、何首乌沸水代茶饮用。

产后保健注意什么

适当活动恢复体力

正常分娩后24小时内卧床休息,24小时后可起床活动,在第三天或分娩伤口拆线后可做产后保健操,目的是促排尿排便,恢复体力,减少静脉血栓,产褥6周内应避免重体力劳动,以防子宫脱垂。

注意清洁定时喂乳

产妇分娩后的第二天,母亲就可以让婴儿吮吸乳头以促进乳汁的分泌。一般情况下,初产妇产后3天,经产妇产后2天开始分泌乳汁。最初仅分泌少量黄色稀薄的乳汁,称为初乳。以后乳房发 ,乳量开始增多,乳汁为乳白色。产妇每天要用肥皂和温水擦洗乳房及乳头,喂奶前要洗手,要养成定时喂乳的习惯,每3-4小时1次,每次哺乳不超过20分钟。要两侧乳房交替哺喂。

6-8周产后复查

产后6-8周左右,应带着婴儿一起到附近医院进行健康检查。检查产妇的子宫收缩情况和子宫位置,以及全身器官和组织的恢复情况。同时要检查婴儿的发育和喂养情况,以便发现异常及时治疗。

老中医教您坐月子治疗月子病重在调理

许多产妇在产后落下了四肢怕冷的毛病,专家认为这个“病”很多时候是由于产妇坐月子时受凉造成的,俗称“月子病”。专家建议调理“月子病”可采用中药汤剂、中药沐足、艾灸等方法,效果良好,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小陈去年秋天生孩子,因为天气炎热,月子里都是穿短衣短裤,结果落下了四肢怕冷的毛病,只要天气有点凉,就得穿上厚衣服御寒。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妇科副主任医师陈小平指出,产后四肢怕冷很多时候是由于产妇坐月子时受凉造成的。中医认为,“产后百节空虚”,产后元气、津血俱伤,腠理疏松,生活稍有不慎或调摄失当,均可致气血不调,营卫失和,脏腑功能失常,冲任损伤而变生产后诸疾。产后营血亏虚,经脉失养或风寒湿邪乘虚而入,稽留关节、经络,就易导致产后四肢怕冷、关节疼痛,俗称“月子病”。

产后月子病

对于该病的调理,专家提出了四种方法,但均须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1、中药汤剂

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五物汤具养血益气、温经通络的作用,可加当归、川芎、鸡血藤以养血通络。

当归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散寒,养血通脉,对于血虚寒厥证,手足厥寒者有良效。

此外,还可以用杜仲、桑寄生等药材煲汤的食疗方法。

2、沐足可用黄芪、当归、鸡血藤、杜促、桑寄生、牛膝、狗脊等中药沐足,益气血,温经络,达到治疗效果。具体配方须咨询医生。

3、艾灸产后四肢怕冷显示气虚血弱,而气血有"遇温则行,遇寒则凝"的两大特点,艾灸疗法正是利用艾火对经络穴位的温热刺激,使气血运行,以火攻邪,温通经脉、驱散寒邪。但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掌握方法,找准穴位,并防止烧灼皮肤。

中药治疗月子病

4、贴耳穴“耳为宗脉之所聚”,耳朵与全身经络相通。耳穴贴压疗法正是使用药物、磁珠等圆形物质贴敷在耳穴上,通过刺激耳穴后产生放射性感应,沿经络浅放射,起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作用。

陈小平还强调,本病应以预防为主,要调情志,慎起居,避风寒,注意保暖。保暖并不等于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房间应保持通风,但月子里产妇要注意避风,绝不能吹过堂风,不能受寒,应穿长袖衣服和袜子,空调、风扇不要对着吹,避免居住在寒冷潮湿的环境。老人常叮嘱“坐月子不要轻易洗头洗澡”,因此有些产后妈妈坚持一个月不洗澡不洗头。陈小平指出,坐月子期间洗澡、洗头是可以的,不过应控制好水温,避免水温过低,洗完后用风筒马上吹干。她建议,用生姜煮水来洗澡洗头,有祛风的功效。另外,月子里要加强营养,适当活动,增强体质,也有利于预防“月子病”。

本文Hash:130166c6250fb661610ce2e469cac897a94dfc6b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