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期乳腺炎的中医诊断标准

哺乳期乳腺炎让正在母乳喂养当中的新妈妈苦不堪言,虽然说,患了哺乳期乳腺炎不一定就得停止哺乳,但妈妈总会担心对宝宝的影响。哺乳期乳腺炎在中医看来是怎样的一个疾病呢?中医的诊断标准又有何特点?

哺乳期乳腺炎中医诊断标准:

1、瘀乳证

主证:乳房肿痛,皮肤微红,排乳不畅,恶寒发热,口渴,舌红苔黄,脉浮数或弦数。

分析:乳汁瘀积在里,久而化热,经脉不通,故致乳房胀痛、乳汁不畅;瘀乳化热之初,正邪交争,故见恶寒发热。舌脉均为郁热在里之征。

2、溃脓证

主征:乳房肿胀疼痛,热势可稍减,乳房破溃流脓,脓液粘稠,并可自乳头流出脓汁样乳汁,脓出后破口渐愈。若破溃后,脓液排出不畅,或脓汁稀薄,疮口经久难愈,亦可再现高热。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略数或沉缓无力。

分析:热久肉腐成脓,脓出而热散痛减。如气血尚足,则能生肌长肉,破口渐愈;如气血消烁太过,正气不足,则排脓不畅,创口经久难愈。若复感邪素入里,加之余邪未尽,正邪交争,可复发高热。

3、成脓证

主证:乳房胀痛剧烈,皮肤红,结块渐大,跳痛拒按,高热难去,口干而渴,或烦燥汗出,舌红,苔黄燥,脉洪数。

分析:热久蒸乳成脓,难以排出,里热炽盛,故见乳房胀痛加剧,跳痛拒按;热扰心神,灼烁津液,故见心烦口渴。舌脉均主里热脓成之征。

产后母乳喂养,对乳房本身确实存在影响,分娩后乳房会增大,但停止喂奶后乳房会松弛,影响乳房美观。但是,为了宝宝的健康和妈妈的健康,还是应该选择产后喂奶,虽然不喂奶对身体并没有多大的危害,但是不喂奶的产妇患乳腺炎的几率会高一些。

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依据

新妈妈摊上哺乳期乳腺炎该如何是好?哺乳期乳腺炎多半在产后3-4周内发生,最初症状表现为乳房某处有些胀痛,随着病情发展很快会形成一个稍有压痛的硬块,接着表面皮肤发红发热,并有一跳一跳的疼痛。乳汁郁积是急性乳腺炎病因中的重要因素,一旦确诊,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给予抗菌药物治疗,并应该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紧张。

急性乳腺炎西医诊断依据:

哺乳期妇女,在产后一个月左右出现乳房肿块,伴有疼痛、压痛和发热,就应考虑急性乳房炎的可能。有脓肿形成时,局部可发现波动。表浅脓肿常向外溃破,或穿破乳管而自乳头流出脓液。深部脓肿不易发现波动,可通过穿刺抽得脓液得以确诊。

急性乳腺炎的西医诊断标准:

1、全身多有恶寒、发热、头痛,周身不适,白细胞计数增加。

2、患者多数是哺乳期妇女,尤以未满月的初产妇为多见。

3、初起乳房内有疼痛性肿块,伴排乳不畅。脓肿形成时乳房肿痛加重,肿块变软,有波动感。

4、患侧腋下常有淋巴结肿大伴疼痛。

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鉴别

分娩过后,新妈妈的全身抗感染能力下降,再加上哺乳姿势不当等原因,极易引起哺乳期乳腺炎的发生。

哺乳期乳腺炎常发生于产褥初期(常在产后1周左右),由于初产妇缺乏喂哺乳儿经验,易致乳汁郁结,未按时排空所致,患者感双乳不等程度的胀痛,并有中等度体温升高(38.5℃左右),检查乳房胀满,表面微红(充血),压痛,但经吸出乳汁后,症状多能消失,故一般不认为是真正的乳腺炎,但,如不及时处理,或乳头较小,被新生儿用力吮破,滞留乳汗汁可为化脓性细菌所污染,因此,须将多余乳汗排空,并注意乳头清洁。

哺乳期乳腺炎的诊断

1、有乳头创伤或乳头发育不良史,开始有发冷、而后高热、寒战、头痛、乳房胀痛或搏动性疼痛。

2、早期乳房肿胀,局部硬结,进而红、肿、热、压痛;形成脓肿则有波动感,感染表浅者可自行破溃;患侧腋窝淋巴肿大、压痛。

3、全身反应有食欲不振、体温升高、寒战,可并发败血症。

4、辅助检查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明显升高。

本文Hash:714fa0a1184c5aeb9a5072c8d95f422a4e8280e1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