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不同时期的饮食问题
婴儿期
1 岁以内的宝宝溢奶、口含食物不咽下去以及喂入口中的食物向外吐等。
幼儿期
1 岁以上的小宝宝出现食欲不振、食量少、食后反胃、进食缓慢(吃一顿饭超过30分钟)、吃饭不专心(如乱跑)、流口水明显、只吃液体食物、不吃荤菜、不吃蔬菜、吃饭无规律、喜欢吃零食等。
应对措施,首先要看医生,排除以下疾病,如锌元素缺乏、贫血、便秘、甲状腺功能低下等,食物过敏也可能造成厌食。
对没有疾病原因的饮食问题,原因将是多方面的,如喂养方法不当、情绪因素、胃肠动力因素和味觉信号传导路径不畅(心理学称味觉统合失调)。可以试试以下即将推荐的两种方法。
新招展示运动性心智训练纠正饮食问题
掌握科学的饮食原则,是纠正饮食问题的前提。
1 岁以内的宝宝
4~6个月后逐渐给宝宝添加辅食,食物从一种逐渐过渡到多种;
食物从细,逐渐过渡到粗,最后是多样化饮食;
从7个月开始,引导宝宝自己手拿勺子往嘴里送食物,妈妈用杯子给宝宝饮水,这样会促进宝宝胃肠动力和大脑味觉信号传导。
1 岁以上的宝宝
饮食定时定量,不吃或少吃零食、少吃甜食、油煎食品,不吃含有食用香精、香料、色素、防腐剂、膨化剂的食品;
培养宝宝的进食兴趣,尽量提供宝宝爱吃的色、香、味俱全的食物。在妈妈的协助下,让宝宝自己进食,增强进食的兴趣,促进食欲。还可安排宝宝与年龄相仿的小朋友共同进食,并在进餐时给予适当的鼓励和表扬;
宝宝进食时,妈妈避免注视着宝宝,造成宝宝精神紧张。尽可能解除宝宝的各种紧张情绪,让他轻松愉快地进食;
改变不良的饮食习惯,如边吃边玩,边看电视等。
这里重点介绍用家庭运动性心智训练纠正婴儿期的饮食问题。运动性心智训练主要是为了增加宝宝的胃肠动力和大脑味觉信号传导的通畅。
拍腮动颌发音运动
功效,诱导唾液分泌,提高食欲,帮助消化,唾液下咽增加咽食管运动功能。
同步动颌,既增加颌面部肌肉协调运动,更能促进唾液分泌。
在拍腮动颌过程中发音,舌头、咽部和声带活动发出声音,起到节奏作用,更增加运动的协调性。
时间:2~3分钟左右
★6个月~1岁以内的宝宝:
由妈妈帮助做。宝宝坐好,妈妈用两手轻拍宝宝的两边腮部,妈妈自己上下颌运动,并且发音数1,2,3……1,2,3……引导宝宝模仿。
★大于1岁的宝宝:
宝宝坐好,妈妈引导宝宝用双手轻拍两边腮部,上下颌运动,发音数1,2,3……1,2,3……
俯卧伸展爬屈运动
功效,双手臂和双腿伸展,使颈部、后背部肌肉受到牵张,有助于大脑味觉信号传导的通畅。
进一步爬屈,可以锻炼腹部肌肉,增加胃肠动力,同时整体节奏运动对胃肠系统有按摩作用。
时间:5分钟左右
(俯卧伸展爬屈运动一套有3个动作,反复重复,在床上做要注意安全,避免宝宝掉下床,发生意外创伤。)
★6个月一1岁以内的宝宝:
由妈妈帮助在床上做。宝宝俯卧,双手臂和双腿摆为伸展位,发音数1;然后双腿屈曲,双手臂向前方伸直,手面平触床面,发音数2;最后引导宝宝直立站起来,双手臂向上方伸直,发音数3。
★大于1岁的宝宝:
妈妈 导宝宝自己在床上或地面上做。宝宝俯卧,双手臂和双腿摆为伸展位,发音数1,双手臂向前方伸直,手面平触床面或地面,发音数2,双手臂向上方伸直,发音数3。
如果宝宝在2岁以上,最后引导他双足直立跳站起来,发音数3。
通常运动性心智训练实施2~4周。妈妈就可以看到宝宝饮食状态的改善。无论是饮食促进护理,还是运动性心智训练的过程中,妈妈都要记录下宝宝的点滴进步,及时给予鼓励和奖赏,奖赏的内容最好符合宝宝的愿望。让宝宝体会用自己的行动换得了成果。
本文Hash:a91eec9f44be85c4f422144d61c9350c2cf201d2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