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D缺乏症发病机理

(一) 正常骨的生长发育
  骨的生长有两种方式,一为软骨内成骨,主要在长骨骨骺端的软骨内进行,使骨变长;另一为膜下成骨,主要在骨干皮质和扁平骨骨膜内进行,使骨变粗。长骨骨骺端的软骨组织从骨骺向骨干可分为以下五层:
  ① 软骨细胞静止层或称生发细胞层。
  ② 软骨细胞增殖层。
  ③ 成熟肥大软骨细胞层。
  ④ 软骨细胞退化层。
  ⑤ 成骨层。
  正常情况下,软骨细胞不断分裂、增殖、肥大成熟、排列成行,充以骨基质。在软骨细胞退化层,骨基质进行钙化,即X线摄片上所见的临时钙化线( 钙化预备带 )。在成骨层,新的毛细血管从骨干长入,带着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侵入软骨细胞溶解后的空隙,成骨细胞及其分泌的骨基质构成骨样组织,继而钙盐沉积,形成骨小梁,并分泌碱性磷酸酶,使周围有机磷分解释出无机磷。当钙磷乘积达到一定水平时即形成骨骺盐结晶,沉着到骨样组织上形成新骨。这样,成骨过程从干骺端向骨骺端不断推进,骨骼的长度也随之增加。当骨骺软骨完全骨化时,骨骺和骨干连在一起,则长骨生长也就停止。扁平骨和长骨骨干皮质的成骨过程与上述相仿,由骨膜内层形成成骨细胞,分泌骨基质,钙化后构成新骨。
  (二) 佝偻病的发病机理
  维生素D缺乏时,肠道钙、磷吸收减少,血钙、磷浓度降低, 低血钙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增多,促进骨盐溶解,骨质脱钙及肠道对钙的吸收而使血钙接近正常。同时尿磷排出增加,血磷降低,使血液中钙、磷乘积( 指每百毫升血液中所含钙、磷的毫克数相乘,正常值大于40 )降低,当< 4 0时,骨样组织钙化障碍,成骨细胞代偿性增生,形成骨样组织堆积在骨骺端,碱性磷酸酶分泌增多,临床表现一系列骨骼症状和血液生化改变。
  (三) 佝偻病骨骼病理改变
  佝偻病时由于血钙、磷乘积下降,使骨骺端排列整齐的成熟软骨细胞及成骨细胞因不能钙化而继续增殖,形成骨样组织堆积于骨骺端,导致临时钙化带增宽且不规则,骨骺膨大,临床上表现为肋骨串珠、手镯或脚镯征,骨的生长停滞。
  扁骨和长骨皮质骨化障碍,使颅骨软化( 乒乓头 ),骨样组织堆积则形成方颅。骨于骨化障碍造成骨质疏松,骨质变软,当受肌肉韧带牵拉和重力压迫时易发生弯曲畸形( 如鸡胸,肋外翻,"O"形或"X"形腿等 ),甚至出现病理性骨折。

维生素a的缺乏症婴幼儿发病率高

导读:维生素A缺乏症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皮肤和眼的疾病。婴幼儿发病率高。

维生素A缺乏症是由于人体缺乏维生素A而引起的皮肤和眼的疾病。婴幼儿发病率高。现代医学认为发生本病的原因有:(1)长期以奶粉、豆浆等喂养婴幼儿,未及时添加富含维生素A或胡萝卜素的食物;(2)消化系统疾病如慢性腹泻、痢疾等,使维生素A和胡萝卜素吸收不良;(3)患有高热、肺炎、肺结核等病症使维生素A的需要量迅猛增加。

●护理方法●维生素A缺乏症

◆为防止支气管炎或肺炎等并发症,应注意避免感冒。

◆为保护角膜,可滴入1~2滴鱼肝油。

◆平时应限制宝宝用手揉眼,以防眼部受感染。

◆如果发现宝宝频繁眨眼、闭眼不开,应及时带其去医院检查。

◆注意避免给宝宝过量服用维生素A,以免引起中毒。

●饮食宜忌●维生素A缺乏症

◆多吃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同时适当补充面包、糖和谷氨酸钠等食物,以强化维生素A。

◆适当给宝宝多吃强化食物如稻米、茶、黄油、奶制品、糖等。

◆注意不要吃过于精细的食物多吃粗粮、杂粮。

食疗妙方●

蛋黄粥

材料●大米100克,熟鸡蛋2个。

调料●白糖适量。

做法●

1.大米洗净;熟鸡蛋剥壳,去蛋白,留蛋黄,放入碗内,用勺子压碎。

2.煲锅置火上,加入清水,放入大米大火煮沸后,用小火熬20分钟,加入压碎的蛋黄,再稍煮片刻,加入白糖搅匀即可。

祛病功效蛋黄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是维生素A缺乏者补充营养素的佳品。同时,维生素D、维生素E及卵磷脂的含量也十分丰富。

蜜汁胡萝卜

材料●胡萝卜200克,姜末适量。

调料●蜂蜜、黄油各适量。

做法●

1.胡萝卜去根须,洗净,切成小片。

2.煲锅置火上,加入适量清水烧沸,放入胡萝卜片、蜂蜜、黄油、姜末搅匀,盖上盖,用小火煮30分钟至胡萝卜片软烂即可。

祛病功效如果宝宝缺乏维生素A,可能会影响视力的发育,还可能多次、反复出现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妈妈可让宝宝多吃羊肝、猪肝以及胡萝卜、韭菜、芥菜等。

按摩疗法●

1开天门(推攒竹)

按摩者用两拇指指腹,自婴幼儿两眉连线中点推起,自下往上至前发际,交替直推30~50次。

2推坎宫(推眉弓)

按摩者以两拇指指端的桡侧,自婴幼儿眉头向眉梢做直线分推,30~50次。

3抹眼眶

按摩者以四指指腹于婴幼儿眼眶进行抹法,50~100次。

4按揉睛明

按摩者以拇指或食指指甲按揉婴幼儿睛明穴(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3~5分钟。

5按揉阳白

按摩者以拇指或食指指甲按揉婴幼儿阳白穴(瞳孔直上眉上一寸处),3~5分钟。

中医治疗维生素D缺乏症

本病是一种常见的婴儿慢性营养不良疾病,由于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症状是多汗,夜惊、肌肉松驰,枕后脱发圈,前囟晚闭,出牙迟。重症有骨骼发育障碍,如颅骨软化,方颅、肋骨串珠,胁隔沟(赫氏沟),及手镯,脚镯,会坐以后脊柱后弯,下肢呈“O”型或“X”型腿、鸡胸。多发生在3岁以内的婴幼儿。

中医认为,本病是由先天不足、后天失养而致。由于孕母脾胃虚弱,呕吐,或营养失调,在户外活动少,光照不足,或只以乳类和淀类食品喂养,均可致脾胃两虚而出现上述症状。

中医辨证治疗:

本病初期以脾肾两虚为主,治以健脾补肾为主,后期以肾气亏损为主,治以补肾益气壮骨为基本治则,多用党参、白术、北蔑、当归、女贞子、龙骨、牡蛎等药。

(1)、脾胃虚弱型(活动早期)。

主证:形体虚胖、肌肉松弛,精神差,面色苍白,多汗,易惊,睡眠不宁,囱门迟闭,发稀而黄,枕秃,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无力,指纹淡红。

治法:益气、健脾、补肾,安神。

方药:益气健脾补肾汤。

党参10克,白术6克,北蔑10克,当归6克,珍珠母20克,女贞子10克,熟地10克。

方解:党参、白术,苍术健脾益气;北蔑当归益气养血;北芪配五味子益气敛汗;珍珠母配五味子养心安神,镇惊除烦;女贞子,熟地滋补肾气。

加减法:汗多加龙骨20克,牡蛎20克,白芍10克养阴敛汗;夜惊者熟枣仁8克,蝉衣5克,安神镇惊;便稀加淮山药15克,神曲6克助脾胃消化。

(2)、肾气虚亏型。

主证:消瘦,面色无光泽,肌肉松弛。精神疲倦,易惊,多汗夜啼,骨骼畸形明显,可见头颅方大,鸡胸,胁骨串珠,下肢变曲,出牙、坐立、行走等发育均迟,舌质淡,少苔,豚细弱。

治法:补肝肾,益心脾。

方药:补肾地黄丸加龙骨散。熟地10克,获菩10克,鹿茸0.5克,怀牛膝6克,党参10克,黄蔑10克,龙骨30克,五味子5克,胎盘粉0.5克(冲服),炒鸡旦壳粉0.5克(冲服)。

方解:熟地、党参、黄芭养血补气,怀牛膝补肝肾,散血瘀;鹿茸以益精填髓,温肾壮阳,强筋壮骨;龙骨、牡蛎、五味子以敛汗潜阳。

加减法:睡眠欠安加枣仁6克,夜惊加钩藤镇惊安神。骨软无力加杜仲10克、川断8克。

本文Hash:de8da8107dd767f7b28063cdff64b0493420de64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