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对儿童流感认识存误区

冬季是流感的高发季节。深圳市气象台专家介绍,展望今冬,我市天气总体偏冷偏干,冷空气较强盛,预计平均气温较往年偏低0.5℃以上,有可能再次出现冷冬。这更让许多妈妈着急:孩子如何可以远离流感侵扰?儿科副主任医师李春荣介绍,普通家长对儿童流感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在走出这些误区的基础上,广大家长可通过保证孩子睡眠、母乳喂养等手段提高他们抵抗疾病的能力。

误区1

孩子感冒很正常,得过可增强免疫力

专家提醒:流感和普通感冒不同,严重的可致命

孩子得了流感,有时其症状与普通感冒很像,往往被家长忽视。普通感冒通常表现为全身症状轻,局部症状重,如鼻塞、流涕、咽喉疼痛,甚至声音嘶哑。但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比普通感冒强,通常表现为局部症状轻,全身症状明显,如常伴有持续3-5天的高烧(39-40度),并且能合并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这是普通感冒所没有的。

流感对儿童的健康伤害主要源自肺炎、支气管炎、心肌炎、脑膜炎和中耳炎等。一般情况下,孩子越小,发病越重,造成的健康风险也越大。因此家长不能轻视流感的危害,更不能牺牲孩子的健康换取所谓的“免疫力”。

来自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世界每年流感暴发约会导致300-500万的严重流感病例,每年死亡人数大约有25万到50万。在这数以百万的流感“受害者”中,儿童无疑是“重灾区”。法国赛诺菲巴斯德公司的一项调查也显示:在流感病毒集中暴发期间,学龄前儿童发病率可超过40%。其感染率要比成人高出1.5至3倍。可见,来势汹汹的流感总爱挑“弱势人群”下手,让低龄儿童难以招架。

误区2

流感病毒变异太快,疫苗打了没两天病毒就变异,等于白打

专家提醒:世界卫生组织依据病毒变异情况建议每年更新流感疫苗配方,当年疫苗当年有效

由于季节性流感病毒不断发生抗原变异,因此需要及时更新疫苗株。WHO自1999年起每年进行两次流感疫苗株的推荐,2月份为北半球推荐疫苗株,9月份为南半球推荐疫苗株,以最大可能地保证疫苗与流行株相匹配。因此,担心病毒变异、疫苗无效是不必要的。

李春荣提醒,去年接种过流感疫苗的儿童,今年仍需接种流感疫苗,因为流感疫苗的平均保护期为4-6个月,所以去年接种的流感疫苗已过保护期。专家推荐的接种方法是:从未接种过流感疫苗、或前一年仅接种1剂的6月龄-9岁儿童应接种2剂,间隔4周;以后每年在流感高发季节前接种1剂。由于流感疫苗在接种后2周左右体内才会产生对抗流感病毒的抗体,所以家长应该从现在就开始为孩子接种,做到防患于未然。

误区3

人多的地方千万别去,在家里“猫冬”肯定会远离流感

专家提醒:千万别因噎废食,影响宝宝正常发育

“流感高峰季,家长带孩子外出活动时,应尽量避免人多拥挤的地方。”李春荣介绍,流感传播的途径主要在人多拥挤、透气性差的环境中,通过空气或飞沫传播、直接接触患者的分泌物也有可能传染。所以尽量少带孩子到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

“但是,部分家长听说要避免去人流密集的公共场所,就索性让孩子冬天在家‘闭关修炼’。其实少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并不代表孩子冬天就要24小时猫在家里。”李春荣指出,孩子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为了增强孩子对疾病,尤其是流感的抵抗力,保持一定量的身体锻炼十分重要。同时,适量的运动能帮助孩子强化心脏、增强肌肉、增加身体柔韧性;定期带孩子外出运动还能增进 父母与孩子间的情感交流。“平时带宝宝多参加户外活动,跑跑跳跳多运动更是必要的。”

误区4

板蓝根等中药可以预防流感,宝宝喝更好

专家提醒:很多中药对于肝脏功能不健全的儿童来说并不合适

流感高发季节,不少市民会在家里囤积些诸如板蓝根之类的中成药,平时当做饮料喝来达到预防流感的效果。李春荣认为该做法是不正确的。“板蓝根是抗病毒药物,不能防病毒。它对感冒病毒有效,适合感冒时服用。但流感和感冒不可混为一谈,板蓝根不能作为预防流感的‘疫苗’使用。”

李春荣介绍,板蓝根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虽然对感冒有疗效,但是摄入过量也会对身体不利。“板蓝根也是一种中药,与其它中成药一样,吃多了会损伤身体,对成人来说是如此,而对于肝功能发育尚未完全的孩子而言,更有可能加重肝脏负担,损害肝功能。”

小贴士

儿童远离流感,专家来支招

儿科副主任医师李春荣建议,让宝宝远离流感,安然度过这个冬季,不妨试试如下方法提高免疫力:

首先,6个月以下的宝宝最好进行母乳喂养,因为母乳中的天然免疫成分可以保护宝宝安然度过秋冬季。对于稍大些的孩子,家长应保证孩子每天的饮食均衡,如蔬菜、水果、牛奶等,以及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微量元素,这样才能有效增强宝宝对疾病的抵抗力。在秋冬干燥的季节,应该多喝水,以增加宝宝机体代谢废物的排出,预防感冒。

其次,在日常的起居生活中,家长应确保孩子有充足的睡眠。“充足和规律的睡眠能保证孩子的新陈代谢正常运行,这对于正在长身体的小孩而言十分重要。”李春荣表示,睡眠不但要有足够的时间,还要讲究质量。“实话实说,在中国,孩子是每天睡眠最少的人,孩子学业负担越来越重,直接影响了睡眠时间和质量。”研究表明,小学生每天要保证10小时、中学生要保证9小时的睡眠时间,否则会对他们健康成长不利。

此外,室内要经常通风,定期给卧室和家用物品进行消毒;不管大人还是小孩都要及时接种疫苗;避免去人多拥挤的公共场所等,这些都是正确的预防流感的有效方法。李春荣补充说:“其实家长有空的话,常给宝宝按摩一下,如宝宝的头部、颈部、肩部、背部、臀部、腿部,也是不错的预防流感的方法。如果宝宝年龄太小,骨骼稚嫩,还不适合按摩,可以轻轻地揉捏他的四肢,使宝宝放松。”

家长对孩子成长认识的四大误区

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凸显的特质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很多因素的影响。家长要做的是了解孩子的特点,创造适合他成长的环境。但是很多家长缺乏对孩子成长的正确理解和认识,普遍存在着四大误区。

误区一:孩子发呆就是有问题

如果妈妈看到孩子一个人坐在房间里,什么都没做,只是看着窗外的天空发呆,一般都会认为孩子是不是有什么问题,或者是在浪费时间。其实并非如此,孩子发呆也是一种学习,尽管可能本身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干什么,但也是处于一种学习状态中。

因此,家长应该理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特点,顺其自然,让他们的天性得以发展,创造适合他们自由成长的环境。

误区二:“迷信”智力测试

很多妈妈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会经常买智力测试和智力开发的书来锻炼孩子,测验结果有时候很不尽理想。这时妈妈们就会很着急,担心自己的孩子是不是大脑发育不健全等等。

其实,智力测验只能了解到孩子某些方面的能力,如果根据这个分数而贴上”笨孩子的标签“,那么就会因此而忽略孩子在其他方面的能力,对这些孩子的成长发展造成伤害。而孩子的能力系统是多方面的,不应简单地以一次的测试成绩判断他的智力,也不要因为一两个方面能力的薄弱,而否认了孩子的整体能力;相反,应该全面了解孩子的综合能力并根据孩子的个性,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方式。

误区三:“慢孩子”就是“笨孩子”

学一件事情比别的孩子速度慢,到了一个新环境很长时间不适应等,这些行为都容易被家长和老师认为是“笨孩子”的表现。

其实,这些只是适应性低的表现,并不代表这些孩子的能力不行,只是这类孩子的一种行为方式。也许,“慢孩子”可能学一首诗的速度比较慢,但他们一般相应地会记得比较牢、比较久,这是他们学习事物的一种习惯方式。而且,这些“慢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具备其他“快孩子”没有的优势——在遇到不良刺激比如吸毒、偷窃等诱惑时,不像那些接受快的孩子一样容易改变,而是抱着审视的态度去接受。

误区四:孩子“爱动”就是“多动症”

在课堂上,总有一些孩子会说说话,做做小动作等,来扰乱课堂秩序,而这些孩子往往被老师认为是有多动症的。

根据列文博士八大系统理论,这类孩子其实属于运动机能占优势,故喜欢用肢体代表语言。所以,并不是所有“爱动”的孩子都是真的患有多动症。有的孩子比较聪明,听老师讲了一半课程,就已经掌握了基本要领,知道下面该讲什么了,感觉无聊便开始做做小动作。对于这类孩子,老师和家长更应学会了解其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来进行教育。比如,老师可以在孩子感觉无聊时提个问题,夸奖一下,调动其兴趣继续听下去。

家长对早教认识的5个误区

早教一词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家长对早教认识也存在很多误区,比如认为早教课的主题是孩子,早教课孩子学好与否责任在于老师...等等,这些认识都是存在偏差的,本文小编就带家长们,认识早教,远离对早教认识的误区。

早教一词对于很多家长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家长对早教认识也存在很多误区,比如认为早教课的主题是孩子,早教课孩子学好与否责任在于老师...等等,这些认识都是存在偏差的,本文小编就带家长们,认识早教,远离对早教认识的误区。

误区1.早教课的主体是孩子

很多家长以为,上早教课就是把孩子扔到课堂上,去跟着老师学东西。所以,自己心不在焉,不能全身心地投入,在一旁聊天或随意走动或者打电话。其实,早教课,教的是家长,不是孩子!

早教课的意义在于帮助父母建立科学的早期教育理念,了解一些育儿知识,包括饮食、健康和开发智力等等;帮助家长及时把握宝宝的敏感期,协助宝宝一起感受新事物;让家长懂得孩子在每个成长阶段的特点、兴趣和能力;强调亲子互动,使家长通过与孩子共同游戏,掌握一些教育的方法与技能,等等。这就是为什么前面我说,感觉上早教课我比孩子还累的原因。因为,真正受教育的,是我啊。

误区2.早教课的责任在老师

有些家长把教育的责任全部寄托在早教课的老师身上,以为早教课的老师就像幼儿园老师或者小学老师一样,教书育人。其实,早教课的老师,主要是示范和引导,帮助家长和孩子进行互动游戏。

很多家长花钱报了早教班,因为自己工作繁忙,就让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甚至保姆,来陪孩子参加早教课,完成“陪读”的角色,心想反正有老师嘛。这都是不对的,最好由父母亲自陪伴孩子参加早教班,才能起到受教育的目的。12

本文Hash:42eec51ed429bdc0ebd076f4845659049bb6ea71

声明:此文由 jingling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