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合理使用抗生素?

您在网上一直强调要合理使用抗生素,那么怎样才能合理使用抗生素呢?

答:抗生素就是我们常说的消炎药。儿科常见的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几乎80%都是病毒感染引发的。关节炎、肩周炎、滑膜炎等都属于无菌性炎症。

自从抗生素问世以来,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的贡献。但是任何药物都具有两面性。当人们没有正确认识和合理使用时,抗生素也会带给人类不小的灾难。

每种抗生素都有一定的抗菌谱。凡是能杀灭或抑制某一种或某一类细菌的抗生素称为窄谱抗生素,如青霉素只对革兰阳性菌有抗菌作用,而对革兰阴性菌、结核杆菌、立克次体等均无疗效,故青霉素就属于窄谱抗生素;凡是能够杀灭和抑制大多数细菌的抗生素则称为广谱抗生素。氯霉素、四环素由于对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立克次体、沙眼衣原体、肺炎支原体等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所以被称为广谱抗菌药物。近年来一些半合成的青霉素,如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羟氨苄青霉素)等扩大了抗菌范围,不但对革兰阳性菌有效,而且对革兰阴性菌也很有效,特别是对伤寒杆菌、痢疾杆菌效果也很好;第三代、第四代头孢菌素抗菌谱也很广。窄谱抗生素针对性强,不容易产生二重感染,而广谱抗生素抗菌谱广,应用范围大,容易产生耐药、二重感染等,针对性也不如窄谱抗生素强。因此医生会根据抗生素使用原则做出选择,达到尽快地控制感染、挽救病人生命的目的。

临床医生选择抗生素的原则是:

能用窄谱的就不用广谱的;能用低级的就不用高级的;用一种能解决问题就不用两种;在没有明确病原菌时可以使用广谱抗生素,一旦明确了致病菌就要使用针对性强的窄谱抗生素;轻度或中度感染不主张联合使用抗生素。

具体使用抗生素的原则是:

能够口服制剂达到治疗目的的就不用针剂;能够使用肌内注射达到治疗目的的就不用静脉滴注。使用抗生素必须保证足够的剂量,在体内必须要达到有效浓度,且要维持一定的时间,切不可随意停用或减少用药次数,才能有效控制感染,不会造成细菌产生耐药性。

人体是一个微生态平衡的整体。各种细菌在身体各个部位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和平共处。对于病毒引起的感染或无菌炎症使用了抗生素;或者已经明确某种细菌的感染而盲目使用广谱抗生素或联合用药;或者没有针对性的使用窄谱抗生素,这些抗生素不但没有杀死致病菌、病毒,或者即使杀死了致病菌,同时也杀死或抑制了正常细菌,引起菌群失调,耐药致病菌种大量产生、繁殖,造成二重感染,即原有细菌或者病毒感染。由于大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机体的抵抗力下降,一些真菌乘虚而入,引起鹅口疮、念珠菌肠炎、全身性念珠菌、曲菌感染等。

尤其是婴幼儿和儿童,由于身体各个器官发育不成熟,对于成人可能不会造成损害的抗生素,往往对于婴幼儿和儿童造成严重的损害。一些抗生素的毒副作用会造成孩子肝功能的严重损害;喹诺酮类药物如环丙沙星等对儿童软骨有潜在损害;氯霉素则可导致骨髓抑制,引发血液病和灰婴综合征。一些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新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容易造成孩子的耳聋和肾损害,一些非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如氯霉素、红霉素等也可以引起药物性耳聋。据《生命时报》报道:2005年全国春节联欢会上由21名聋哑表演者献上的“千手观音”让太多人感到了震惊和感动。这21名表演者中,竟有18名是由于小时候注射抗生素而致聋的。滥 用抗生素也增加了孩子过敏的机会,儿童哮喘病的增多,就与此有很大关系。

不少的家长由于医学知识的缺乏,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滥用抗生素:错误地认为越高级的抗生素越好;喜欢把抗生素作为预防药物长期使用;当使用抗生素治疗时,只要用上一两天不见效,也不管自己使用剂量够不够、药物在体内是否达到有效浓度、用药途径是否对,使用时间是否够,孩子本身的免疫机制是否有问题,则频繁更换医院不断就诊,造成同一种疾病使用多种抗生素。有的家长只要治疗一旦见效就马上停止用药,造成致病菌死灰复燃,病情迁延不愈治疗起来更加困难。

有的家长总说自己孩子的体质不好,爱生病,抵抗力差,希望能够找到一种药物提升孩子的抵抗力,但是家长想到了没有:孩子体质之所以这样,家长是负有很大责任的。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说,孩子的健康就攥在家长的手里!

随着大量抗生素的应用和新产品的不断研发,细菌的耐药性也在逐年增长,由于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现在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时间,而医药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大约需要10年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已经远远跟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如此发展下去,我们早晚有一天会面临着无药可治的境地。

因此我们呼吁家长和医药界人士,现在赶快治理我们身边抗生素污染的环境,实行用药的绿色革命――为了孩子的健康,不要滥用抗生素!

怎样才算合理应用抗生素?

怎样才算合理应用抗生素?

(1)合理选择:

抗生素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没有一种抗生素能抑制或杀灭所有细菌,只有使用对引起感染的细菌敏感的抗生素才能有效。抗生素无高级与低级之分,只有病原菌对药物敏感与不敏感之分,以价格判断药物好坏、高低是没有道理的。因此,应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及结合有关化验结果合理选用抗生素。

(2)适当的给药途径:

各种给药途径各有其优缺点及应用指征,治疗轻、中度感染时可采用口服给药,宜选用口服吸收完全、生物利用度高的制剂。有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多黏菌素等口服后极少吸收入体内,故不能用口服法治疗全身性感染,但可用于敏感菌所致的肠道感染。对严重感染则应采用静脉给药。

(3)掌握疗程:

一般抗生素宜使用至体温正常、症状消失后3~4天。如果急性感染在用药48~72小时后临床效果欠佳,可考虑调整用药。但应注意使用抗生素不可用用停停,也不能过于频繁调换抗生素,一种药物起效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用药后短时间内症状未见好转,就盲目认为该药不灵,而频频调换其他抗生素,这样不仅达不到治疗效果,还会使细菌产生耐药性,造成疾病的反复,延误治疗。

(4)合理联用:

由于抗生素抑制或杀灭细菌的原理各不相同,作用环节不同,毒性反应也不一样,任意联用抗生素是无效的,甚至是有害的,只有合理联用,才能增加疗效,降低毒性。

(5)抗生素不等于消炎药:

有时不慎扭伤胳膊或腿脚,受伤的地方马上出现红肿热痛,有些人一看有炎症,赶快用抗生素消炎。其实这种炎症与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不一样,它是由于局部肌肉、血管、淋巴管及末梢神经被拉断而形成的水肿,而并不是细菌感染所致,因此被称为“无菌性炎症”。还有些对某种物质过敏而引起炎症反应,如过敏性皮炎、过敏性鼻炎等,也同样不是细菌感染引起的炎症,使用抗生素不仅无效,反而还会引起新的过敏反应。

新生儿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导读,澳大利亚Isaacs报告了新生儿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针对目前抗生素滥用和耐药细菌增加的现状,澳大利亚Isaacs报告了新生儿期如何合理使用抗生素。

  新生儿期抗生素的合理使用

  晚期新生儿败血症:1987年,在牛津,用青霉素G和庆大霉素治疗临床怀疑的早期新生儿败血症(生后48小时以内),用氟氯西林和庆大霉素治疗临床怀疑的晚期新生儿败血症。以后,早期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变化甚微,B族链球菌和大肠埃希菌仍然是主要的致病菌,其经验治疗仍采用青霉素G或氨苄西林与一种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联合应用。可是,晚期新生儿败血症的病原菌发生了改变。在澳大利亚、美国、英国及许多其他国家,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是晚期新生儿败血症最常见的病原,占50%以上,且大多数对甲氧西林耐药(澳大利亚占90%以上)。

  万古霉素和耐万古霉素病原菌,很多澳大利亚和英国新生儿病房,将万古霉素用作可疑晚期新生儿败血症的一线经验用药之一。万古霉素是一种糖甙类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阳性菌有效,对革兰阴性菌及厌氧菌无效。目前尚无有效抗生素治疗的耐万古霉素革兰阳性菌的出现令人担心。最早出现的是耐万古霉素肠球菌,以后又出现耐万古霉素金黄色葡萄球菌。

  氟氯西林,人们把氟氯西林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作为一线药物,除非血培养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或革兰阳性球菌)才改用万古霉素。

  氨基糖甙类,但有3个问题影响其应用:1耐药性;2与第3代头孢菌素不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通过无炎症脑膜能力差;3检测氨基糖甙类抗生素血药浓度费用较贵。

  第三代头孢菌素,许多新生儿病房使用第3代头孢菌素来治疗可疑晚期新生儿败血症。第3代头孢菌素是一种广谱抗生素,对大多数革兰阴性菌及许多革兰阳性菌有效。然而,长时使用,可致真菌感染。1983年,德国首次报道了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革兰阴性菌的出现,显然与滥用第3代头孢菌素有关。(ArchDisChildFetalNeonatalEd2000,82∶F1)

  总之,对于可疑晚期新生儿败血症,如病房无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且患儿脑脊液正常时,首选氟氯西林和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在暴发流行时或患儿脑脊液不正常时,可选用第3代头孢菌素。缩短抗生素的疗程非常重要。如果新生儿没有肺炎,从气管插管吸出物中培养出细菌可作带菌处理,不是感染,不必用抗生素。对存在有创性器械(如脐动、静脉插管,胸腔引流管,甚至气管插管)病儿预防性使用抗生素,不能预防败血症的发生,并有可能导致多重耐药菌株的出现。

  Isaacs认为,1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2尽可能使用窄谱抗生素;3保留强广谱抗生素以后需要时应用;4如果血培养阴性,2~3天后尽早停用抗生素;5治疗败血症而不治疗带菌状态;6如果没有确切有效证据,不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相关链接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对策! 新生儿常见疾病及对策!

(编辑:赵春婷)

本文Hash:da49b494b1a27be373e7584e9a8d0250e5860e7f

声明:此文由 一正一邪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