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蛔虫病宝宝很痛苦后果很严重

蛔虫卵主要通过手和食物进入人体内。小儿喜欢用手抓食物吃,喜欢吮指头,还喜欢把一些不洁的玩具放入口中;尤其是小儿的指甲缝中很易藏有蛔虫卵,是极易造成感染的。

蛔虫病是小儿常见的肠道寄生虫病。在儿童中发病较多,尤其在学龄期与学龄前期儿童发病率最高。患蛔虫病时常影响小儿的食欲和消化功能,妨碍小儿的生长发育。

不要小看蛔虫病

蛔虫的成虫寄生在人体小肠的上段,雌虫每日可产卵20万左右,随粪便排出,虫卵分为受精卵和未受精卵,后者不能发育,而前者在适宜的温度和湿度下大约3周即可发育成为感染期虫卵。蛔虫卵对外界抵抗力很强,一般可存活一年左右,在温暖、适宜的环境,可存活2年之久。感染期虫卵被吞入人体后,通过口腔、食道、胃到达小肠,在小肠中幼虫便破壳而出,幼虫很小,只有一根头发丝的1/10大,可以穿透肠壁进入血管,被血液循环最终带至肺部,在肺中发育长大,再沿着支气管、气管上行到喉咽部,随唾液和食物被吞下,在小肠内发育为成虫,整个发育过程大约需要2~3月。蛔虫在人体内寄生存活时间一般为一年左右。

蛔虫是通过哪些途径感染的?

经口吞入感染性虫卵为主要的传播途径:

(1)以人粪作为肥料时,蔬菜、瓜果被虫卵污染成为中间媒介,生吃瓜果不洗烫、生食未经洗净蔬菜(如生凉拌菜)、腌菜和泡菜(盐水不能杀灭虫卵)造成感染。

(2)在农村地区,随地大便造成庭院地面污染,儿童在地上玩耍,吸吮手指,进食前不洗手,甚至边玩边吃,容易感染,当水源被污染时,喝生水可被感染。

(3)虫卵亦可随尘土飞扬而被吸入咽部吞下而感染。

预防是关键!

培养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教育儿童饭前便后要洗手,不喝生水,生食瓜果要洗烫或削皮,不吃生菜。改善环境卫生,加强粪便管理,不随地大小便。

蛔虫对人体的危害

蛔虫的幼虫和成虫都会引起人体的损伤,病程的早期是其幼虫在肺部移行时引起呼吸道症状和过敏症状,称为蛔虫幼虫移行症;成虫在小肠内寄生则引起腹痛等消化功能紊乱,称为肠蛔虫病。

蛔虫幼虫移行症:主要见于短期内吞食了大量蛔虫卵的患者,潜伏期为7~9天。发作时表现为发烧,一般为低烧,精神不好,全身无力,有些孩子还会伴有荨麻疹等过敏症状。宝宝咽部有异物感,阵发性发作,发作时症状与哮喘发作相似,痰少,偶尔痰中带有血丝,上述症状持续1~2周后逐渐缓解消失。

肠蛔虫病:患病时体内的寄生虫数自几条至数十条,严重者甚至上千条。绝大多数患儿无任何症状,少数患儿以不定时反复发作的腹痛症状最为常见,腹痛部位位于上腹部和脐周,喜按,有时伴食欲减退或多食易饥,常从大便中排出蛔虫或呕吐出蛔虫。大量而长期的蛔虫感染,由于蛔虫对人体营养的掠夺和蛔虫代谢产物以及崩解后产生的毒素被人体吸收,可引起营养不良、贫血、生长发育迟缓,还可引起神经系统症状,如精神萎糜或兴奋不安、夜惊、磨牙、异食癖等。

小编总结:家长需要注意的是所有的驱虫药都有一定的毒性,滥用会给小儿带来不良反应,所以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按时,按量服药,切不可乱给小儿买药吃。

宝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今天霍斯有一箩筐不如意的事情。霍斯气得想打人!他用力地踩了一朵花。妈妈对他说:“嗨!”霍斯发出“咝”的声音。妈妈问他“今天你过得好不好啊?”霍斯又吼了一声,还咚的一声趴在地上。“我们来煮汤吧!”妈妈说。霍斯一动也不动,他气得快爆炸了。妈妈在锅里装满水,放到炉子上,再往锅里放上盐。然后,妈妈深深吸了一口气,对着锅尖叫。然后对霍斯说:“该你啦!”于是霍斯也对着锅尖叫起来。妈妈叫得更大声,霍斯还对着锅龇牙咧嘴。水开了,妈妈对着锅做鬼脸,吐舌头。霍斯拿起汤瓢敲着锅。然后,他笑了。妈妈也笑了。霍斯问:“我们到底在煮什么汤啊?”妈妈回答:“生气汤。”妈妈和霍斯就这样肩并肩站在一起,搅散了一天的不如意。

这则故事提示父母们要关注宝宝愤怒情绪及其化解对策

西方心理学家发现:随着初生宝宝第一次主动呼吸,他就已经具备了感觉愤怒的能力。到了4个月的时候,宝宝就可以明确地表达他的愤怒了。当他慢慢学会用更多的动作、表情与语言来表达情绪的同时,发脾气成为了宝宝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而此时对父母来说,如何帮助宝宝学会掌控自己的愤怒就显得格外十分重要。如果宝宝难以顺利地发泄愤怒或者在生活中泛滥愤怒情绪,都会构成良好性格发展的隐患。

0-6个月

在此阶段,宝宝的喜怒哀乐受到自身生理感觉与外界刺激的左右,因此,父母要求宝宝控制自我情绪,这是他不可能做到的。而此时妈妈爸爸对他的关注与安慰是帮助宝宝控制负面情绪的唯一途径。

小贴士

·帮助宝宝转移注意力,有助于宝宝脱离愤怒等负面情绪。例如:当他在噪音环境中表示不悦时,妈妈带着宝宝尽快脱离噪音环境是最好的安抚方法。

·如果宝宝因为饥饿哭泣,妈妈应及时哺喂他。如果妈妈直到他哭到喉咙沙哑的时候才去哺奶,会使得宝宝因为过度沮丧而产生生理性的抵触,表现为吐奶、昏睡等不良生理反应。这些后果会令他难以从负面情绪中平息,长时间、高频率地用哭泣等方式来表示愤怒。

6-12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学会了多种了不起的运动技能,比如:爬、走等,并能通过丰富的声音、表情甚至简单的话语与妈妈爸爸进行交流。此时,宝宝的愤怒情绪也开始细化为不安、生气与恐惧。自主逃避与关注妈妈爸爸的态度成了他愤怒情绪自我调节的主要方式。

小贴士

·妈妈爸爸是宝宝所信赖的人,因此父母对待事物的态度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宝宝的情绪。例如:妈妈爸爸一起愉快地陪伴着宝宝去玩他从来没有玩过的滑梯,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他内心的不安情绪。

·妈妈爸爸要仔细分辨宝宝的呢喃之声与哭泣等,适时发现宝宝的负面情绪,并通过口语与动作的安抚来帮助宝宝形成与妈妈爸爸交流情绪的习惯,这是鼓励宝宝学会说出情绪的第一步。例如:宝宝看到闪电有哭泣或者尖叫的时候,妈妈要告诉宝宝:“妈妈知道宝宝害怕,宝宝害怕的时候就抱住妈妈或者叫妈妈过来吧。”12下一页

宝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宝宝生气了后果很严重

西方心理学家发现:随着初生宝宝第一次主动呼吸,他就已经具备了感觉愤怒的能力。到了4个月的时候,宝宝就可以明确地表达他的愤怒了。当他慢慢学会用更多的动作、表情与语言来表达情绪的同时,发脾气成为了宝宝宣泄负面情绪的一种方式。而此时对父母来说,如何帮助宝宝学会掌控自己的愤怒就显得格外十分重要。如果宝宝难以顺利地发泄愤怒或者在生活中泛滥愤怒情绪,都会构成良好性格发展的隐患。

0-6个月

在此阶段,宝宝的喜怒哀乐受到自身生理感觉与外界刺激的左右,因此,父母要求宝宝控制自我情绪,这是他不可能做到的。而此时妈妈爸爸对他的关注与安慰是帮助宝宝控制负面情绪的唯一途径。

小贴士

·帮助宝宝转移注意力,有助于宝宝脱离愤怒等负面情绪。例如:当他在噪音环境中表示不悦时,妈妈带着宝宝尽快脱离噪音环境是最好的安抚方法。

·如果宝宝因为饥饿哭泣,妈妈应及时哺喂他。如果妈妈直到他哭到喉咙沙哑的时候才去哺奶,会使得宝宝因为过度沮丧而产生生理性的抵触,表现为吐奶、昏睡等不良生理反应。这些后果会令他难以从负面情绪中平息,长时间、高频率地用哭泣等方式来表示愤怒。

6-12个月

这个阶段的宝宝已经学会了多种了不起的运动技能,比如:爬、走等,并能通过丰富的声音、表情甚至简单的话语与妈妈爸爸进行交流。此时,宝宝的愤怒情绪也开始细化为不安、生气与恐惧。自主逃避与关注妈妈爸爸的态度成了他愤怒情绪自我调节的主要方式。

小贴士

·妈妈爸爸是宝宝所信赖的人,因此父母对待事物的态度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宝宝的情绪。例如:妈妈爸爸一起愉快地陪伴着宝宝去玩他从来没有玩过的滑梯,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他内心的不安情绪。

·妈妈爸爸要仔细分辨宝宝的呢喃之声与哭泣等,适时发现宝宝的负面情绪,并通过口语与动作的安抚来帮助宝宝形成与妈妈爸爸交流情绪的习惯,这是鼓励宝宝学会说出情绪的第一步。例如:宝宝看到闪电有哭泣或者尖叫的时候,妈妈要告诉宝宝:“妈妈知道宝宝害怕,宝宝害怕的时候就抱住妈妈或者叫妈妈过来吧。”

12-24个月

在这个阶段里,宝宝逐步有了自我意识。他对别人的情绪与自我情绪的认知产生了初步理解。因此,他常常会通过观察他人的情绪反应来调节自我情绪。例如:宝宝因为晚餐前妈妈不给他吃饼干而哭闹,他会一边观察妈妈的反应,一边从硬地板上爬起来,坐到软地毯上哭闹,继续观察妈妈的反应。可以说,妈妈的反应是决定他哭泣时间与程度的主要因素。

小贴士

·当宝宝夸大情绪时,妈妈爸爸冷静、理性的态度实际上能帮助宝宝学会抑制自己的愤怒情绪。

·妈妈爸爸可以通过和宝宝一起看儿童图画书或游戏等形式,帮助宝宝学习情绪表达的社会规则。例如:通过在儿童故事中为人物添加“快乐的脸”与“生气的脸”来了解为什么宝宝会不开心;为什么妈妈爸爸会生气;为什么妈妈爸爸和宝宝会一起开心。

24-36个月

2岁以后,宝宝能从关注自己的情绪拓展到关心他人的情绪。他人的积极与消极情绪都能起到控制宝宝愤怒情绪的作用。例如宝宝也开始在看见家人不愉快的时候,试图去安慰别人,又如看见妈妈不开心,就乖乖地去一边自己玩玩具,不再为妈妈添乱。

小贴士

·妈妈爸爸更加需要以相对平等的方式来理解宝宝的忧伤与愤怒。例如:宝宝和小伙伴因为争抢玩具生气了,妈妈爸爸虽然不需要即时干涉,但可以通过和宝宝谈话,请他 出感受以及快乐的游戏等来帮助宝宝缓解不悦。

·与宝宝约定几种表达或发泄不开心的特殊形式。例如:如果宝宝或者妈妈爸爸不开心,可以去捶打沙发垫子;到阳台上对着绿色的植物把不高兴的事情说出来,或者告诉自己最喜欢的玩具自己不开心的事情等。

·豁达的妈妈爸爸是宝宝学会控制愤怒情绪的最好榜样。日常生活中,妈妈爸爸常常用玩笑来化解争吵与冲突,宝宝会认识到不开心原来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开心才是最重要的!

本文Hash:377d9fdc6e92a7e26902ccb788b559058d010fab

声明:此文由 Sukin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