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患上急疹的中医治疗方法

辨证论治有2型

发热期(肺胃蕴热)

主证:突然高热,纳差,尿黄,或见呕吐,腹痛,泄泻,咽红目赤,但精神如常,舌红,苔薄黄,指纹青紫,脉浮数。

分析:本证为风热犯表,肺卫郁邪所致。邪犯卫气,正邪相争,故见高热,咽红。邪气犯胃,则见呕吐,腹泻、腹痛。因邪入尚浅,故见精神如常。

治法:疏风清热。

方药:桑菊饮加减。桑叶、菊花、连翘各10克,牛蒡子、桔梗、薄荷、芦根、竹茹各6克。腹痛加枳实;泄泻加葛根、生扁豆;高热惊厥加蝉衣、地龙。

出疹期(疹出热退)

主证:热退身凉,周身出现麻粒样红色丘疹,针尖大小,从颈部延及全身,压之褪色,一两日即消退,不留疤痕,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指纹紫滞。

分析:本证为邪热入营,迫邪外达所致。邪达于外,故见身热渐退。邪热外透,则见周身皮疹,疹色鲜红。

治法:凉血解毒。

方药:化斑解毒汤加减。生石膏20克(先下),玄参、知母、连翘各10克,牛蒡子、赤芍、生地各6克,淡竹叶、甘草各3克。皮疹痒可加银花藤、白鲜皮。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小儿哮喘的中医治疗方法

  支气管阻塞的变态反应性疾病,其特点有阵发性呼吸困难,哮喘、咳嗽和咯痰等症状。本病有明显的可逆性,在发作期间或治疗后,上述症状可完全消失。

  典型病例多见于4~5岁以上的小儿,患儿男性多于女性,均为过敏性体质,小儿期起病者约1/2有婴儿湿疹史,或常有家族过敏史(约50%),并有遗传倾向。哮喘一年四季都可发病,但以春秋季节、气候骤变时更易发生,呼吸道感染尤其是病毒感染是哮喘的重要致病诱因。

  祖国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内有壅塞之气,外有非时之感,隔有胶固之痰,三者相合,闭拒气道,搏击后,发为哮喘。”“哮”以声响言(是指哮鸣声),“喘”以气息言(是指急促呼吸貌),临床上有哮必有喘,二者密切难分,所以一般通称为哮喘。

  小儿哮喘可试试按摩治疗

  小儿哮喘治疗比较棘手。除了服药、打针、功能锻炼、调节饮食等措施之外,经常按摩也是较好的方法。按摩可调节神经—内分泌功能,促进血液循环,防止哮喘发作。

  按揉丰隆,外膝眼(膝盖外下方凹陷处)与外踝尖连线的中点处。按摩此穴能和胃气、化痰湿、清神志,治疗咳嗽、眩晕、腹痛、下肢痛、咽喉肿痛等症。

  点按少商(即手背朝上远离食指的一侧),距指甲根角0.1寸处(约0.1cm)。用拇指指腹先后点按两侧少商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通经气、苏厥逆、清肺逆、利咽喉,治疗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呼吸衰竭、卒中昏迷等症。

第一页12下一页最后一页 上一篇 可预防宝宝感冒 下一篇?

  按揉鱼际1掌骨中点之桡侧,赤白肉际处(即手背与手掌皮肤相交接处)。用拇指指腹先后按揉两侧鱼际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散风化痰、清肺利咽,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喉肿痛等症。

  按揉列缺,一手食指尖按在另一手的桡骨茎突上,当食指尖处即为此穴。用食指按揉两侧列缺穴各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祛风、疏经通络,治疗咳嗽气喘、头痛、咽痛等症。

  按揉膻中,平第4肋间隙,两乳头之间的中点处。用食指或中指的指腹按揉膻中穴3~5分钟。按摩此穴能调气降逆、清肺化痰、宽胸利膈,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等症。

  点按天突。用食指或中指指腹慢慢地点按天突穴1~2分钟。按摩此穴能宣肺化痰、利咽开音,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咽喉炎、扁桃体炎等。

  点压三里(凹陷)下3寸(相当于自己除拇指外其他四指并拢的宽度),胫骨外一横指处。经常点按此穴,有助于健脾益气,强壮体质,预防哮喘复发。

  小儿哮喘的推拿治疗

  一、发作期的治疗:

  揉天突0.5寸凹陷处50。

  揉膻(tan)中100次。

  揉肺俞(shu)1.5寸的肺俞穴100次。

  二、缓解期的治疗和保健:

  按揉定喘0.5寸的定喘穴50次。

  揉肺俞1.5寸的肺俞穴100次。

  揉肾俞1.5寸的肾俞穴100次。

  捏脊、食、中三指自尾椎骨端由下而上捏至大椎处,捏5遍。

  哮喘不仅在发作期要抓紧治疗,缓解期亦当积极防治,以免迁延难治。若在发作之前推拿或运用冬病夏治原理,在伏天推拿可获得较好效果。

第一页上一页12最后一页 上一篇 可预防宝宝感冒 下一篇?

小儿腹泻的治疗(中医方法)

小儿腹泻的治疗用什么方法好呢?我们先来看看中医治疗小儿腹泻的方法。小儿腹泻,中医根据临床症状分为伤食泄、风寒泄、湿热泄、脾虚泻等证型。

伤食泄:宝宝常表现为大便稀,夹有未消化的奶瓣、食物残渣,味酸臭,或如臭鸡蛋味,肚腹胀气。

风寒泄:多表现为大便清稀,夹有泡沫,气味不重,往往伴有肠鸣腹痛,鼻流清涕、咳嗽。

湿热泄:常见大便如水样,量多次数频繁,或如蛋花汤样,气味极臭,或有少许黏液,宝宝阵阵哭闹,精神萎靡或发热烦躁,口渴尿黄。

脾虚泻:宝宝大多是腹泻治疗不及时或喂养不当,腹泻迁延不愈而造成。大便稀溏,可见不消化食物,色淡不臭,多在吃下食物后就泄,时轻时重,面色萎黄,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精神不振,严重者有便后脱肛,手脚发凉等症状。

宝宝腹泻处理原则

1.宝宝一旦腹泻,首先应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千万不要自行使用止泻药或服用抗生素。对于轻型腹泻患儿,遵循预防脱水、纠正脱水、继续饮食、合理用药的原则,一般腹泻很快就能康复。

2.对于由于肠胃功能紊乱而腹泻的患儿,单纯使用助消化药是不够的,采用中医中药的疗法,常可获得事半功倍的疗效。根据宝宝不同病情,采用消食化积、疏风散寒、清热利湿、健脾温肾等功效的药物,如丁香、肉桂、葛根、吴茱萸、白术、淮山药、茯苓等药物。可口服中成药:脾可欣、健脾止泻散、肠胃康冲剂等,对那些久泻不愈,或伴有呕吐、吃药困难的患儿,可采用中药敷脐的方法进行治疗,往往可以收到满意的疗效。

宝宝腹泻中医妙方

根据不同的辨证分型,可选用不同的药物组合,研成细末,用黄酒调匀如膏状,敷于神厥穴(肚脐处)上,盖医用胶贴;次日揭去,用温水清洗后再敷新药。每天1次,3天为一个疗程。个别患儿局部可能会轻度发红,但并不影响治疗和疗效,停用后即可恢复。

这种方法安全有效,简便易行,经济实用,宝宝容易接受。当宝宝吃药、打针有困难,或用西药治疗效果不好时,不妨试试敷脐的方法。

本文Hash:5675598594c515ddc89c8d59d0025c15c13c95ff

声明:此文由 cliff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