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遗粪症缘于心理压力

小潘是小学二年级的男生,妈妈反映最近一年来,小潘常控制不住自己的大便,有时甚至拉在裤子上也不知觉,最多一天可以有五六次。到医院肛肠科,神经内科都看过了,没发现什么器质性的病变,后来还是内科医生建议妈妈带孩子去心理科看看。

心因性遗粪症是指5岁或5岁以上儿童,非器质性因素引起的排便障碍,经常反复出现在不适当的时间和地方解大便,而大便形状正常。通常是由家长教养方式不良和心理社会因素引起,属于儿童心身疾病的一种。

由于小潘还是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不具备谈话治疗的条件,所以只能经由沙盘游戏释放压力;同时向妈妈了解父母的教养方式以及小潘发病的起因经过。

小潘妈讲述自己是位老师,平时对小孩的要求就比较高。两年前,有稳定工作的小潘爸为了给家庭提供更好的生活品质,辞去了原有工作下海,但生意一直没有起色,小潘妈对他爸这一举措十分不满,两人常为此吵架。吵过之后,小潘妈又觉得很憋闷,没处发泄,而当小潘学习成绩没有达到她的预想或生活习惯上违背了她的意愿,就对小潘又打又骂。

同时小潘妈对小潘身上所体现出他爸的影子――如有些脾气性格和他爸相像,显得很介意,于是更加按自己的意愿去塑造孩子,常在孩子耳边讲他爸的坏话,要求孩子长大了不要像他爸那样。刚开始,小潘还只是表现出脾气暴躁,哭闹,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慢慢地,大便不知不觉拉在裤子上的现象就出现了,小潘妈以为是小潘故意以这种方式报复自己,每次换洗裤子时总要骂一番。后来大便拉在裤子上的次数越来越多,这才慌了神,赶紧到医院看。

究其原因,主要在于:过度苛刻的要求,打骂的教养方式,对男性榜样(小潘爸)的否定,让小潘无所适从,又反抗不了大人,所有的心理压力就通过遗粪这一心身问题呈现出来。

在这个案例中,小潘的问题主要是由大人引起的,首先要进行夫妻治疗,让父母两人充分沟通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针对丈夫工作问题讨论出一个解决方案。然后在对孩子教育方式和标准上,两人要达成一致。在遗粪还未完全解决前,对孩子这一行为不能打骂,及时和孩子谈心,释放他的心理压力。在医生的指导下,也可借助一些药物,加上沙盘游戏和父母的配合,孩子的压力小了,遗粪这一问题就能解决。

学龄前儿童也会有心理压力

孩子小,不上学,整天玩耍,也会有压力?是的。孩子感到压力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清楚地讲出来,因此需要大人的细心留意和精心教养。

然而,现代的孩子在得到铺天盖地的爱的同时,却越来越失去了随心所欲地玩的自由;在得到大量玩具的同时,却失去了与父母拥抱、游戏和谈话的机会;在幼儿园,教师与孩子、孩子与孩子之间有时会有一些问题发生,如受到批评,不能与小朋友友好相处等等,这些都是使孩子产生压力感的原因。

孩子感到压力时,由于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清楚地讲出来,因此他们有时无法得到成人的及时帮助。而且由于他们自身的知识以及处世经验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太差,因而不能自己解除压力。所以,当压力过大或持续时间过长时,孩子会产生诸如抑郁症、厌食症、睡眠障碍等生理或心理问题,这些将严重损害孩子的身心健康。

作为家长,如果能细心观察孩子的言行,就能觉察孩子是否面临压力以及压力的程度如何。

孩子压力大的表现:

当孩子面临压力时,行为方面常表现为爱说假话、爱打人,故意损坏东西;情绪上常表现为爱哭闹、不讲理,常常感到害怕而纠缠着大人,睡眠不稳,夜惊(从睡梦中突然惊醒甚至坐起),梦魇以至梦游等;身体反应是经常持续(用力)眨眼睛、咬指甲、挖鼻孔,面部或四肢肌肉抽动等等;精神反应则表现为注意力不能集中,爱忘事,爱胡思乱想,说话含糊不着边际等等。

怎么帮孩子减轻压力?

发现孩子出现某些上述反应时,家长应多与孩子接触和交流,帮助孩子自然地解除压力。比如,可给孩子纸笔,让他随心所欲地画;给孩子一个故事开头,让他续编故事;让孩子提出游戏的内容和玩法,和孩子一起玩;当孩子从梦中惊醒时,安慰他之后,让他说一说都梦见了什么。而且当孩子叙述时,不要随意打断,也不要提建议或下结论。这些活动,可以使家长比较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了解使孩子感到压力的原因,从而帮助孩子减轻或解除压力。

如果家长的疏导仍不能有效地解除孩子的压力,就应寻求专家或心理医生的帮助,尽量使孩子的异常反应得到及早纠正,消除其对孩子身心发展的负面影响。

(实习编辑:Chancy)

儿童焦虑症 → 儿童神经症 → 儿童心理咨询 → 心理咨询 → 上海心理咨询网

       焦虑症是在儿童时期无明显原因下发生的发作性紧张、莫名恐惧与不安,常伴有神经系统功能的异常,是一种较常见的情绪障碍。焦虑症单独患病不确切,有报道青春期少年发病率在2.4%—8.7%之间,并发现分离性焦虑随年龄增长而减少,特殊恐怖和社会障碍随年龄增长而增多。

  焦虑症可根据发病原因和症状特征分为:

  (1)分离性焦虑

  (2)过度焦虑反应

  (3)社交性焦虑三个类型。

  一、病因与机制

  儿童焦虑症的病因至今研究不多,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心理因素和易感素质有关。

  1、心理社会因素儿童早期社会化过程的人格形成与塑造级受父母影响,尤其受母亲的情绪与教养态度之影响。

  2、遗传因素情绪障碍在双生儿中有较高的同病率,单卵双生子尤其明显。

  3、可能的机制

  (1)精神分析学派的理论认为,如果本能欲望,由于某种原因不能得到满足而被压抑在无意识内,就会引起内在冲突,神经症症状的形成乃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防御机制被压抑的欲望,经过改头换面得到的满足,内在冲突得以缓和从而避免了精神崩溃的严重后果。

  (2)条件反射理论认为,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过度紧张或过度交替,其灵活性过度紧张,使将以形成的条件反射消失,出现紧张不安等高级神经活动失调的征象。某些倾向完全是习惯的结果。

  (3)神经内分泌研究发现,焦虑症病人尿中儿茶酚胺排出增多,主要是去甲肾上腺素,提示焦虑症与外周NE的释放有关。

  二、临床表现

  幼儿期情绪上多表现烦躁、好哭泣或吵闹,难以安抚和照料,不易抚养,气质上多属于“难养型”。3岁以后易表现害怕、恐惧、或有大祸临头的不祥感觉。行为上表现胆小不愿离开父母,纠缠母亲,上幼儿园时显得辗转不安,惶恐不安,哭泣。病儿较易出现食欲不振、胃肠功能紊乱,时有呕吐、腹泻,或呈营养不良的容貌。晚间入睡困难、睡眠不安、易惊醒、多恶梦或有梦魔等。入学后有发作性紧张、恐惧,担心会有可怕的事情发生,焦虑不安、唉声叹气,诚惶诚恐、对家庭不满、抱怨或发脾气,同时拒绝上学,即使勉到学校也很少与同学老师交往。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小动作多,学习成绩偏差。病儿因焦虑、烦躁情绪易与同学发生矛盾和冲突而被排斥,因此不愿上学,常有旷课、逃学现象发生。常伴有恐怖症状,如呼吸急促、胸闷、心慌、头晕、头痛、出汗、恶心、呕吐、腹痛、口干、四肢发冷、腹泻、便秘、尿急、尿频、失眠、多梦等。

本文Hash:22602f5f4d07a61ac695f8a673039587573626e7

声明:此文由 maylee 分享发布,并不意味PCbaby育儿网赞同其观点。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